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五百三十八章 用春秋放虎

作者:午后方晴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4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韩知古早年被俘为奴,契丹倾向很严重。发达还是自韩德让起才开始兴旺的。更早的是韩延徽家族,未入契丹之前,曾为幽州观察节度使,其父韩梦殷累官蓟儒顺三州刺史,就活动在幽州一带。所以韩延徽入契丹后,事仕四朝,颇受重用,其子孙兴旺发达程度一点不亚于韩知古家族。

刘家曾是唐朝卢龙节度使刘怦后代,其子刘守敬见中原战乱,与赵延寿一起投降辽国。其家族也显贵一时,有数子娶契丹公主,为驸马都尉。最荣光的先是刘景,后是刘六符。

马家便是石晋朝青州刺史马胤卿后代,辽太宗举兵灭晋,其人不降,辽太宗义而释之,迁其族于幽州医巫闾山,从此子孙事辽,最有名的是马人望,一度为参知政事,南院枢密使。还有一家,马直温家族,其世族居于此地,雄居燕蓟。所以让后人无法分清。

赵家的赵思温曾任后唐平州刺史兼平营蓟三州都指挥使,降辽后因为其英勇善战,颇受契丹器重。

这本来没有什么。

但契丹境内不是采用宋制,而是继续保留唐朝制度。也就是一个大家族,庄下有许多部曲与客户,实际就是奴隶。连同客户在内,都没有人身自由。主人可以任意笞打买卖部曲、奴婢与客户,甚至决定他们的生死。

而东家自己则拥有无数庄宅田园、奴仆人户,牛驼车马,不能知其数,至于所藏的黄金白玉、珠犀佩带、器合衣物、玩好之具,用筹都算不过来。契丹朝廷无奈,做法太过份了,派人清查隐户,屡屡不得。逼得没有办法,不敢过份得罪。若是这几大家族率民投降宋朝,幽云十六州都保不住。一度让马人望去查,你是马家的人,不易得罪他们。马人望不傻。敷衍了事。

有自耕民,少,税务重,负担更重,生活未必比那些客户强多少。

为什么这些部曲与客户不反抗?

这是自唐朝以来就制订下来的制度,习以为常。宋朝制度颇为人道,可百姓哪里知道。

这几大家族与契丹权贵形成密切的联系。契丹兴他们就兴,契丹亡他们就亡。因此,赵匡义率兵收复幽州,几大家族带着部曲与客户配合韩德让,浴血奋战,使宋朝不得收复幽州。

这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想破解,有点难,但找出原因所在。迟早必会找出办法解决。

一行人来到西山,在桑干河边扎下大营休息。

夜色降临,听着外面的山涛阵阵。郑朗久久不能入睡。马上就到了幽州。

对于宋人来说,幽州是伤是痛,但对于郑朗来说,却是一个神圣的地方。

郑朗对郭逵说道:“仲通,我看到一件事,看看你有没有方法化解。”

“相公,何事?”

郑朗将心中想法说了一遍。

“郑相公是想策反这些部曲与客户?”

“策反那有那么容易?我是想让这些部曲与客户对宋朝产生向往。若是如此,我朝有机会收复幽云十六州时,他们反抗就不会激烈。若没有这些部曲与客户壮丁的配合,仅是那些大家族。他们能调动什么人手?”

“恐怕不易,契丹对我朝防范严密,也不能派斥候前去这些庄园游说,一是不信,二是前面游说,后面就会让契丹人抓起来。”

“假如商贸数量更大一点呢?”

“郑相公是想让这些商人亲眼目睹。让他们自己传言?”

“我是这样想的。”

“恐怕也不行,边境因为战乱不休,百姓生活很苦,以前幽州旱灾,我朝为了友好,接纳部分百姓来投,对他们救济,等旱灾过后,又将他们送回契丹,也未见得功。悬差不大,诱惑力不足。除非河北河东百姓也象杭州那样富裕,那才会产生吸引力。”

不可能的。

那样的话,宋朝早进入资本主义。

“仲通,你可有其他良策。”

“大约难,一路你与刘六符交谈,属下在旁边也听到一些,契丹对这几大家族十分善待,从上自下的策反,根本行不通。”

“我也未想过从上往下的策反。”郑朗道:“慢慢来吧,反正不急,想收复幽云十六州,朝廷必须小心经营二十年以上的时间。”

“还要良政,否则一旦开战,契丹必与我朝鱼死网破。”

“是啊,”郑朗躺在床上郁闷地叹了一口气。他有把握歼灭西夏,但对于收复幽云十六州,心中却没有半分把握。

风声更急,松涛阵阵,一会儿俩人进入梦乡。

……

辽兴宗河曲惨败,心中羞愤,元旦后带着大军从长春河,跃马混同江(松花江),看到契丹来势汹汹,临近的蒲卢毛朵(生活在长白山北部,习惯将蒲卢毛朵、长白山部与图门江入海口附近的为(氵岁)貊部称为东女真)数部来降。

辽兴宗这才满足了虚荣心,退回长春河。

听到郑朗应当前来,十分高兴。但没有指望马上让郑朗投降契丹,与诸臣商议。最后想出一个循序渐进的方法,使郑朗入彀。

然后率大臣与士兵离开长春河春捺钵的地点,迅速南下幽州。

也不仅是因要隆重对待郑朗,还有一件事,他也不得不南下,正好也用来对付郑朗的。

来到幽州城,已经是阳春三月,春满大地,原野生机昂然时刻。

幽州群臣出来迎驾,辽兴宗就问道:“宋使呢?”

现在还不能称呼郑朗是自己的大臣。

“他在国子监开讲,”萧惠答道。

南人就喜欢这一套,辽兴宗心中道。其实他本人也喜欢这一套,说:“带朕去看一看。”

契丹为了安抚境内的汉人,于五京比设了国子监。南京的国子监规模是最大的,幽州也是契丹最大的城市,人口达到四十万,放在宋朝也是一个大型城市。

郑朗就在国子监最大的学堂开讲,听者如山。里面的人无法坐,只好站着,连外面窗户上都趴满了人。听到得意处,一些儒生摇头晃脑。确实。双方在儒学造诣上相差太大。

有的人听到入味,辽兴宗到来,也没有听到,两耳只是集中在室内。

郑朗却听到了,他从学堂里走出来,行了一个臣子礼。对此郑朗不在乎,只要能收复幽云十六州。让他下跪又有何妨?实惠才是郑朗最看重的。

辽兴宗很满意地看着他,说道:“郑卿,你我神交已久。”

他手下偷了郑朗的字,与他无关,郑朗又写了一些词与字送给他,算是有点神交。

“陛下,不敢。”

“朕问你,河曲一战。你是不是有意让朕与元昊两败俱伤?”时至今天,契丹君臣皆产生怀疑。这样才对宋朝有利。然后又看了看郭逵,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干嘛让此人做副使,这不是存心恶心俺吗?

“陛下,非也。河曲一战前,臣在丁忧,按照古制丧礼,只能谈丧事之内的话题,其他话题皆谓不孝。”

“是也,是也,”刘家一位长老连连额首。

辽兴宗冲这个长老翻了一个白眼,又看着郑朗责问道:“那你为何派郭逵来朕军营?”

“陛下。此战与臣并无关系,乃是张亢在代州听闻陛下与元昊大军陈列,激战随时能爆发……”说着走了几十步,来到门外,其他人会意,没有跟上。毕竟要给辽兴宗留一点面子的,郑朗这才说道:“张亢分析过,陛下虽以君伐臣,占据道义,可占的面不大。之所以伐元昊,原先是想替我朝逼迫元昊请和。元昊与我朝已搭成和议,陛下再出兵,在此上失去道义,使西夏兵士成为哀军。交战之所位于沙漠地带,风沙无情,对北朝大军更为不利。陛下又起轻敌之心,但心陛下有失,写了一封信给我。我这才写信给我朝陛下,托他安排人手,以防万一。倒没有想到陛下真的大意了,特别是元昊亲去大营请降,西夏散漫,根基不深,一旦陛下于军营中将元昊擒下,以君擒臣,再将他安排到中京或上京担任官职,对元昊不算委屈,又占据大义,西夏群龙无首,必然大败。可谁能料到这些呢?”

辽兴宗让他说得无话可回,黯然道:“朕是失误了。”

“陛下,胜负乃兵家常事。贵国虽为三国中最强大的国度,可及唐朝否?”郑朗忽悠道。这次来契丹,就准备拼命忽悠这个小皇帝,而且以这个小皇帝的心软与中等智商,也比较好忽悠。相反,想忽悠赵祯却很难。

“不及。”辽兴宗老实地答道。若唐朝不衰落,哪里容得契丹立国成功?

“陛下,唐朝后期我不说,就说前期,数次大败于吐蕃,前后折损兵马几达四十余万,再败于奚人,与贵国,然后败于靺鞨,后突厥,大食。但最终结果呢,雄跨四海,拥有世上最大的疆土。陛下之败,仅是一时大意,然北朝兵强马壮,想要报仇,随时可以待机而动,这次兵败,下次还会兵败吗?且西夏也不尽是沙漠地区。到草原上,有那一个国家及得上北朝军队?”

“听说你性格很温润,果然会说话。”

“能说得通,温和态度说话岂不是更好。不过臣若犯起倔来,也会倔强。”

“那是,否则你不是良臣,而是佞臣。你说的张亢是谁,可是代州那个张亢?”

“正是此人。”

“他倒有些眼光。”

“军事谋略,他远在臣之上,在臣之上的还有,狄青、王信、种世衡等数员大将。”

“他们能与张亢相媲美?”

“各有各的特点,相差无几。”

“西北战役不是你指挥的吗?”

“臣仅能称参与,实际这些将领起的作用比臣大。”

郑朗话外之音,你就是得到我,宋朝依然很强大,辽兴宗忽信忽疑,说:“你继续开进吧,让朕也听听。”

此次郑朗所过之处,十分轰动,几乎所有州县的百姓都跑出来观看。特别是那些儒生们,一个个成了疯颠。有的儒生特地从云朔追到幽州来听郑朗开讲。

都讲了些什么,让境内的儒生们疯成这种地步?

辽兴宗好奇,他也在读儒家书籍。所以想听一听。

“喏,”郑朗从容说道。

长相不是很英俊,可姿态连辽兴宗也为之心动,不卑不亢,他接待了许多宋朝使者,从其他使者身上几乎都未看到过。富弼算好的,可一副怨气冲天的味道。打老远就闻到。包拯算好的,一本正经,颇为无趣。更多的人是软骨头,仅能做到唯唯诺诺。

郑朗继续开讲,他瞥了一眼这个皇帝。也不能说小皇帝了,正好奔了三十。

他想到一件事,他的母亲萧耨斤,据传此女非常丑陋。面色黝黑,目光象恶狼。恐怕夸张了,辽圣宗不是一次宠幸。否则也不会还弄出来一个耶律重元,或者辽圣宗胃口与他人不同,专喜欢丑女?

丑不怕,但此女心地十分恶毒,辽圣宗的皇后萧菩萨哥对她很好的,可是辽圣宗一死,立即铲除萧菩萨哥的娘家,将萧菩萨哥逼死。这个小皇帝不忍心,劝了几句,引起她的不满。辽兴宗迫于母亲淫威,只好退让。然此女还是不满,伙同萧孝先企图废掉辽兴宗,立耶律重元为皇帝。敢情她想做第二个武则天。

耶律重元暗中通知哥哥,辽兴宗先发制人,夺回权力。将她抓起来困于契丹庆州。沾到皇权。人也会变成禽兽,因此唐中宗李显那么软弱老好的人,在张柬之发动政变成功之后,将武则天关于上阳宫,里外隔绝,直到武则天死。然这个小皇帝很好,三年后又将母亲释放回来。萧耨斤到这时还不甘心,在下面小动作弄个不停,使辽兴宗焦头烂额。

最可悲的是在辽兴宗死后,萧耨斤看到儿媳妇萧挞里悲泣,说了一句话,你还年轻,何必哀痛如此。

不就是男人吗,外面的野男人多的是!

其后死,但因为她的小动作,使耶律重元父子叛乱。

人说虎毒不食子,或者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是好的,不是对所有人能行得通。有的人是极品,亲生儿子,照样食之!

遇到这样的父母,只能怨自己上辈子没有做好事。

郑朗想到这里,灵机一动,说道:“陛下在此,臣先讲《春秋》。”

诸位儒生点头,春秋主要将春秋各国兴废之事,郑朗从《诗经》转到《春秋》,十分有道理。

一会儿辽兴宗明白为什么那么多儒生发疯发狂的原因。

郑朗开讲也不备手稿与相关的书籍,但讲解时一字不误。而且旁征博引,仅一会儿,辽兴宗便听到几十种史书与经义的典故。点头,好学问。一干儒生更听得发痴。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

一干人再次摇头晃脑,夫子这个批语批得好。

“称郑伯,亢失教也,谓之郑志。此处不为公,而为伯,是贬其爵也。父母之道,多喜幼弟,此乃喜爱也。然古来多立长而不立幼,是谓长知事也。故武公不立段而立庄公也。”

又一起摇头晃脑,很简洁的一句话,诠注长子幼子在家中的关系。

“又云,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也,亦是此故。段已生矫志,庄公之才,教不难矣。却养患灭之,故史书之耻之。譬如陛下,兄弟友爱,美名远传于我朝南北各地,此为悌道也。”

这是辽兴宗的骄傲所在,听到兴处,也摇头晃脑,手紧紧拉着耶律重元的手。

郑朗心中哑然失笑。

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继续开讲,讲到地道的事:“公出而曰,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出而曰,大隧之中,其乐也泄泄。遂为母子如初。孝乃天下万德之首,吐蕃居于高原雪域之上,无人能毁其国。然其性必侮老也,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哺养成人,老来无有倚靠,却沦为牛马也。于是道德崩溃,一朝瓦解。始至今天。唃厮啰虽强,其子分裂其国,坐元昊独大也。故兴平公主殿下壮烈,我朝百姓称颂,是其不忍元昊弑母也。其人虽桀骜不驯,必有后报,将拭目以待之。上慈下孝,乃是家之根本也。上不慈下不孝,家庭必然破裂也。国又有若干小家构成。家不和,国必不和。故孝为万德之首也,国家之基石也。姜性格残暴,无几人能及,终是人也,人必有人性,故庄公入大隧,其乐融融又泄泄,母子和好如初。故夫子曰,颖叔考,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这次,再没有一个人摇头晃脑,全部偷偷地看着辽兴宗。

郑朗的意思说得很分明,皇上,你们母子有今天,当真你没有错,你看到你母亲退避几十里,让你母亲怎能回心转意?或者你将你生母杀死?又不可能。主动放下身架,去孝敬她吧。她也是人,长着人心,不是兽心。一感动了,你们母子二人和好如初,则天下人做了一个好榜样,就象你与你弟弟关系一样。你的家和好了,那么契丹会更有许多家庭和好,契丹整个国家便会更加和平友爱。

按理说,这是良言。

郑朗本身就以孝顺闻名天下,又是儒者,说出这番话,情理之中。

实际上,郑朗很清楚地知道,别人长着是人心,可萧耨斤长的就是兽心。

现在辽兴宗严密防范还好一点,若是松一松,那可是将一头世间最凶的猛虎放出了牢笼。

关健他安的这心思,谁人知?

要命的是,还说中辽兴宗的内心深处。他也不想母子关系变成这个样子,母子关系到了今天这地步,让他黯然神伤,低下头不言语。

郑朗华丽丽的大忽悠之旅拉开帷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