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兴宋 > 第232章 真实的武松武二郎

兴宋 第232章 真实的武松武二郎

作者:赤虎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1 09:48: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秒记住【供精彩。

第232章真实的武松武二郎

第232章真实的武松武二郎

这样一来,共同上京的二十名举子当中,除掉部分年少轻狂的富家子弟,大多数人因为自己分享了一些剿匪收益参与了分赃,即使有心炫耀,也会省略部分重要的事实,比如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而更有甚至,会在谈论此事时故意歪曲……

如此,因为大家口径不一致,于是,这段湖上遇匪的经历,传到别人耳中就非常玄幻,非常仙魔,其中还有多少可信的成分,就大大令人怀疑了……嗯,想要把一棵树隐藏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藏在森林里;想要把一段事实隐藏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所有参与者都一起“编制”事实。

于是,一路上时穿反复加强这个概念……哦,误导举人们。他不断的恐吓与威慑,让举人们担心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会影响仕途、影响家人,会引来匪人报复……等等。于是……

等过了微山湖,河道开始变窄,如此一来,举人们坐舟后面拖的两艘中型客船,就让行程变得缓慢而难以忍受,在一个神不知鬼不觉的夜晚,时穿将缴获的两艘中型客舱变卖出去,自己再添一点钱,给船老大留下三百贯的收益,每位举人公另外获得了八十贯,于是,微山湖遇匪事件便彻底成为一个传奇,船上的人不仅再不谈论自己当时的神勇,仿佛连自己曾经通过微山湖都要否认了。

就这样一路摇荡到京城,黄煜与凌鹏两解书生去礼部投了帖,此时海州的解差还没有到,礼部正闹成一团粥,根本顾不上接受举人档案——有传言蔡公相家人沿路招摇,收纳举人的贿赂,声称要给举人在科举中行个方便,徐州通判因此怒而弹劾,但蔡公相矢口否认自己有这么一位亲戚。

御史台跟蔡京为这件事打成一团,正在此时,蔡京的长子蔡攸却在背后捅了父亲一刀子,他匆忙上书认罪,承认自己管教家人不严,致使家人胡作非为——蔡家族氏如今的当家人是蔡京,嫡长子蔡攸服罪,等于说:咱爸确实不地道,咱厚道,也觉得看不过去。

这下子,蔡京囧了。当他正在努力想辩解时,蔡京的另一个儿子、杭州知府蔡鋆被刺,这让蔡京雪上加霜——蔡鋆倚仗其父的权势,在杭州任上虐政殃民,百姓怨声载道,人称蔡鋆为“蔡虎”。

而前任杭州知府高权曾提拔一名浪迹江湖的卖艺人,此人“貌奇伟,尝使技于涌金门外”——他名叫武松。杭州知府高权见武松武艺高强,人才出众,遂邀请入府,让他充当都头。不久,因功被提为提辖,成为知府高权的心腹。后来高权因得罪蔡京,被奸人诬谄而罢官。武松也因此受到牵连,被赶出衙门。而继任的新知府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蔡鋆。

蔡鋆继任后,硬说前任高权亏空了公款,扣住高权家眷与行李,日日煎迫,声称追讨前款。从不曾到过山东、也从不曾加入梁山的“杭州好汉武二郎武松”见到恩主受人逼迫,心中怒火万丈,便身藏利刃,隐匿在蔡府之前,候蔡鋆前呼后拥而来之际,箭一般冲上前去,向蔡鋆猛刺数刀,当即结果了他的性命。官兵蜂拥前来围攻武松,武二郎终因寡不敌众被官兵捕获。后惨遭重刑死于狱中。当地“百姓深感其德,葬于杭州西泠桥畔”,后人立碑,题曰“义士武松之墓”。

蔡鋆死后,州通判为前任高权以及好汉武松抱屈,上书弹劾知州大人,再加上前段时间教匪叛乱一事,蔡鋆成了“激起民乱”的罪魁,这更加坐实了蔡京治家不严的罪名,于是,蔡京二度罢相……

东京汴梁城礼部大门口,时穿面对礼部官员有点发呆,那位礼部官员可不管时穿的态度,他扬着眉,不耐烦的介绍完情况后,一指大门外,说:“知道了吗?现在朝廷没执政,不过这种事不会持续多久,先回去,等朝廷任命了新执政,咱们再接收各地举子。”

说完,礼部小吏扬长而去,把时穿以及众举子晾在门外。

唉,爸爸是李刚,开车撞死人;爸爸是蔡京,丢命又丢官——这就是大宋。

一国首相也能因为管教不好孩子而丢官。

怪就怪咱皇宋朝那群红了眼的御史个个擅长批评,从不觉得这种批评是“不顾大局”,这不,“大局”就是时穿只能干站在礼部衙门口,冲衙门发呆了,他们就一点不在意?

京城消费多贵啊,多耽误一天,时穿要多花多少钱呀?

这样的大宋,果真是“弱”宋——贪官污吏们在百姓面前太软弱。

“确认举人身份,手续很复杂吗?把解元公等人的身份确认一下,我也算完成了本次护送任务,大家各回各家,多好的事情啊花不了几分钟的”

黄煜咳嗽一声,解释:“长卿,我等刚刚进去问了,如今相权更替,京城乱成一团……最主要的是:本界科举的主考官没了。唉,果然像你说的,本次科举真是多灾多难……”

时穿无奈的接过黄煜递过来的邸报,感慨一声:“罢了,只能等下去了。哦,不仅我们要等待,几十万全国各地来的举人也不得不在京城苦候——这可是一个城市人口很少达到二十万的时代啊。

就在这个时候,运河封冻了,京城绝粮了,物价飞涨,斗米已达到了七十文,这种物价……咦,原来武松真有其人,原来武二郎根本不是山东好汉,也不是个一怒就不分老幼无辜,动辄杀人全家的‘好汉’……”

黄煜点头:“武提辖确实有恩有义。”

当官的谁不希望自己提拔一个人,获得此人无条件的效忠,所以朝堂上下对武松此人评价很高。邸报上,杭州通判送来的文书中,对武松也多有赞赏,甚至还谈到杭州百姓安葬武松的义举,把场面描述的非常感动人心。

“打虎将武松不是山东的武二郎,从来不曾加入梁山……果然当历史看”,时穿喃喃。

“对了,刚才在礼部院内,有官员听说咱们从东线进入汴梁,因而错过了海州解差,曾询问我们微山湖中梁山贼的动静,传言那里隐秘着三十六匪,纵横山东无人能治……”

时穿冲黄煜翻了个白眼:“谁说我们曾经过微山湖?”

黄煜尴尬的一笑:“那群梁山水寇曾于教匪叛乱的时候,入侵过海州,听说我们是海州来的举子,礼部官员随口问了一句,有多嘴的便说我们曾在微山湖上看到过湖匪。”

时穿失望的摇摇头:“礼部官员知道了,那还不等于天下人都知道了,谁捅的篓子,谁负责填坑。”

黄煜轻轻摇摇头:“刘旭刘亚之昨天也到了,他们是顺着大运河一路北上的,我们不与他们同行,有些事情瞒不过的……那位多嘴谈论微山湖的人,受到诸位同行者的驳斥,礼部官员倒也没多问——剿匪这种事,一向归枢密院管,礼部官员也就是当作谈资随口问一下而已。我是听你刚才嘟囔梁山,这才告诉你一声。

你放心,礼部官员虽然迎来送往,但这样的事情,他们顶多当做一个笑话,不会乱说的。”

时穿微笑了一下,随口问:“刘旭他们……”

黄煜赶紧补充:“徐州通判已开始弹劾,说是举人们在蔡大官人坐舟附近‘聚集成市,白日贿赂’,那些举人纷纷自辩,说自己不曾贿赂过蔡大官人……你不知道吧,蔡大官人是趁夜悄悄的,他知道徐州通判比较耿直,所以不曾在徐州停留,据说他也拐上了微山湖,距离我们不过是一天的航程。”

黄煜说着,招呼路边的轿子过来,自己一边上轿一边继续跟时穿谈论。宋初,曾规定轿子只能又年老体衰的官员,以及丞相乘坐,但现在,由于整个大宋缺少马匹,轿子开始普及起来,连市井百姓有三两钱,也开始享受过去的“宰相待遇”。

时穿个子高,即使步行跟随黄煜的轿子,黄煜掀开较帘,脸部恰好对着时穿的脸,两人就这样边走边聊。

时穿翻完了邸报,从窗口将邸报塞给黄煜,黄煜接过邸报,继续说:“也是奇怪,蔡大官人进了微山湖之后,再无踪迹,有人曾在微山湖入口见过蔡大官人那艘豪华画舫,但只是一瞥而过,现在全天下都在寻找蔡大官人,老蔡公相为了自身亲白,也想找出这个人来,可惜再无人见过蔡大官人……你说,刘旭他们的钱是不是打了水漂。”

时穿随口回答:“恐怕不仅是打了水漂,他们现在还唯恐知道自己花了这笔钱,真是苦啊。”

蔡大官人原先安排好好的,让两艘船过来接应,但那两艘船被时穿劫走后,蔡大官人不得不驾驶着自己原来的坐舟,继续跑路,这下子,原本天衣无缝的骗局,露出了破绽,为了掩饰行踪,想必那位蔡大官人要花更多的力气,以及金钱。

那么,蔡大官人就不会来找时穿麻烦了。那么,时穿黑吃黑获得的那批金银,也就彻底漂白了。

时穿卖了两艘湖匪船之后,留下了一些“湖匪”的行李,这个,黄煜也在旁边目睹,但毕竟他们坐的船是黄氏的货船,船上水手个个都是黄氏家丁,出了事黄氏免不了灾祸。所以船夫们能紧闭嘴巴,黄煜是乐见其成的。加上后来举人们也分享了一些利益,故此,黄煜就更要忽略时穿私底下的小动作了。此刻,他只不过出于提醒,轻描淡写补充一句:“长卿兄的‘行李’都搬完了吗?。”

第232章真实的武松武二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