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风云 > 第十五章 热身

帝国风云 第十五章 热身

作者:闪烁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7 19:12:05 来源:小说旗

三月八日,在美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反对下,国联没有通过中国提出的,针对日本在朝鲜杀害中国公民而对日本进行制裁的决议。只是,在国联之外,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强烈谴责日本纵容军人杀害他国公民,并且支持中国为了申明正义、捍卫本国公民的人生与财产安全所采取的一切行动。

来自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支持,等于让冯承乾获得了开战机会。

三月九日,吴铁生以中国总统与中国陆军大元帅的身份,向日本当局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日本在二十四小时之内,把杀害中国公民的凶手移交给中国驻日大使,并且由中国法院进行审判。

在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吴铁生已经拟定好了宣战书。

也就是说,只要二十四小时的期限一过,日本当局没有做出答复,吴铁生再次派人递交给日本政府的就是宣战书了。

当天晚上,冯承乾指挥的特混舰队也转向东行。

上午的时候,冯承乾就收到了从青岛海军司令部发来的消息,一架在黄海上巡逻的水上飞机在大隅岛西北大约一百公里处,发现了一支规模不大的日本舰队,初步断定是从长崎出发的西南舰队。

问题是,日本海军出动的不仅仅是西南舰队。

在三月七日下午,也就是中国在国联向日本发难后不到两个小时,驻扎在佐世堡与神户的两支日本舰队就出港了。按照冯承乾的判断,日本海军肯定会仿效前两场战争,组建联合舰队。更重要的是,只要日本决心开战,首先就得夺取制海权,在海洋战场上取胜,而不是首先把重点放在朝鲜半岛。原因很简单,没有制海权,日本别说向朝鲜半岛派兵,能不能运送作战物资都是个问题。换句话说,只有夺取了制海权,日本才有能力在朝鲜半岛上与中国一较高下。没有制海权的话,这场仗根本就没有必要打,困守朝鲜半岛的五十万日本陆军迟早得灰飞烟灭。

当然,冯承乾也非常清楚,要想击败日本,就得在海洋上击败日本海军。

甚至可以说,只要在海洋战场上打了胜仗,中国就能控制朝鲜,斩断日本伸入亚洲大陆的触手,把日本打回原形。

海战,关键在战机。

虽然特混舰队的规模远不如日本联合舰队,但是冯承乾并不在乎,因为他知道,这不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海战。在他手里,有一张日本联合舰队没有的王牌,即搭载了三十四架作战飞机的“大鹏”号航母。虽然日本也有一艘航母,即“凤翔”号,但是这艘航母在建成之后就主要用做训练,基本上没有实战能力。此外,日本海军也没有适合用来攻击主力舰的舰载飞机。

更重要的是,日本海军中,还没有人知道该如何使用航母。

显然,对冯承乾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

三月十日,天还没亮,冯承乾就派出了第一批十架舰载战斗机,在舰队前方二百四十公里范围内展开搜索。

“大鹏”号搭载的飞机有两种,一种是十架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的“福克”式舰载战斗机,另外一种是二十四架按许可证生产的“海鸥”式舰载攻击机。这两种舰载飞机都是双翼结构,前者在一九二七年定型量产,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空军的主战飞机,产量超过了三千架,而后者是在一九二九年,由从英国购买的设计图纸仿制而成,原形机是英国皇家海军的第一种舰载攻击机。

从某种意义上讲,“海鸥”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舰载攻击机之一。

这种最大起飞重量为三点四吨的飞机能够携带一条四百毫米航空鱼雷、或者是一枚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对三百公里内的敌舰发动攻击。因为其原形是舰载战斗机,所以在投掉了鱼雷或者炸弹之后,具备一定的空战能力。最突出的,还是其低空飞行性能,该机能在帖近海面的高度上,以每小时二百六十公里的速度飞行,而高空飞行速度达到了每小时三百二十公里,俯冲时能达到每小时三百五十公里。

如果以十年后的标准衡量,这些性能算不上先进。

可是在当时,“海鸥”的各项性能绝对不算差。要知道,“福克”式舰载战斗机的高空最大速度也就只有每小时三百四十公里,低空最大速度甚至比“海鸥”还要慢一些,俯冲性能更是不如“海鸥”。

当然,最重要的,“海鸥”能携带鱼雷与炸弹执行轰炸任务。

虽然“福克”战斗机也能外挂五十公斤级炸弹,但是用来对付主力舰,至少需要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

日本海军也有类似的舰载飞机,问题是“凤翔”号的载机数量才二十架左右。

此外,“凤翔”号航母依然在伊势湾里,根本没有编入作战舰队。显然,日本海军并不认为这艘只能搭载二十架飞机的航母能够起到决定性作用,甚至不认为航母上的那些飞机能对主力舰构成威胁。

这也可以理解,当时最好的舰载飞机,也只能携带二百五十公斤级炸弹。

这是个什么概念?

三百毫米穿甲弹的就重达四百多公斤,而十六英寸穿甲弹的重量更是在八百公斤、甚至一千公斤以上。即便如此,也要在足够近的距离上,才能打穿主力舰的装甲,而那些轻得多的炸弹,又有什么威胁可言呢?至于航空鱼雷,就更被那些传统海军将领看不起了,因此航空鱼雷比舰用鱼雷轻得做,战斗部的装药量也少得多,即便击中了战舰,也不见得能够击穿战舰的装甲。

这种轻视航空兵的思想,在日本海军中极为盛行。

别的不说,中国海军在建造了比“凤翔”号大得多的“大鹏”号之后,一些日本海军将领就在嘲笑中国海军,认为中国没有建造主力舰的技术基础,也没有造船能力,所以才会建造这艘航母。

显然,冯承乾不会提醒日本海军,只会在战场上教训日本海军。

虽然战争还没有打响,但是冯承乾没想错过打第一枪的机会。海战不是陆战,抢先开火的一方,往往占有优势。更重要的是,冯承乾没有把希望寄托在主力决战是,因此更需要掌握先机。

搜索进行了两轮,依然没有找到日本舰队,反到是发现了不少日本商船。

因为离得足够远,所以冯承乾并没有盯住那些商船。

下午四点,冯承乾收到了吴铁生发来的电报。

二十四小时的时限已过,日本当局没有给出任何答复,吴铁生已经通过外长周仁康,向日本驻华大使递交了宣战书,同时让中国驻日大使向日本政府提交宣战书,天黑之前,中国政府就将下令驱逐日本外交人员,而中国驻日外交官也将在同时登上回国的邮轮,中国将在宣战后与日本断交。

再过一个小时,战争就要爆发了。

显然,这个时间点不那么理想。

要知道,在夜间,航母几乎没有作战能力。虽然已经有部分飞行员掌握了夜间在航母上起降的能力,而且中国海军也解决了夜间出动与回收舰载飞机的技术问题,但是飞行员在夜间根本看不清海面的战舰,也就不可能在夜间进行攻击。如果在夜间与日本舰队遭遇,冯承乾能用的就只有数量不占优势的主力舰了。

四点半,冯承乾下令舰队转向。

为了避免与日本联合舰队在夜间遭遇,冯承乾必须退避。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舰载战斗机的侦察范围不到三百公里,如果特混舰队在夜间继续向东航行,而日本联合舰队也在夜间向西航行,那么在天亮之前就将遭遇,而冯承乾就得打一场没有多少胜算的战斗。

上半夜,没有什么事情发生。

借这个机会,冯承乾在司令舰桥的椅子上躺了一会。

三月十一日,凌晨两点不到,张东强把冯承乾叫了起来。

半个小时前,在外围巡逻的一艘轻巡洋舰发现了一艘外籍商船,只是当时判断是一艘美国籍船只,因此没有进行驱逐。大约十五分钟前,这艘商船突然发出了一封电报,并且被那艘负责警戒的轻巡洋舰截获。虽然没有办法破译电报内容,但是轻巡洋舰上的通信军官初步断定,电报使用的是日本海军的密码。

显然,那是一艘伪装成美国商船的日本间谍船。

张东强把冯承乾叫醒的时候,轻巡洋舰已经开火,击沉了那艘没有来得及逃脱的日本间谍船。

只是,特混舰队的行踪也没有秘密可言了。

听张东强讲完,冯承乾没有多说什么,翻出了几张海图,然后沉思了起来。

在八个小时前,也就是三月十日下午六点左右,最后一批执行侦察任务的舰载战斗机返航的时候,并没有发现日本舰队。虽然不能百分之百的保证,但是能够大致断定,当时日本舰队在差不多三百公里之外,也就是仍然在大隅海峡附近。随后,特混舰队以十二节的速度向西航行,也就是航行了差不多一百海里。如果在这个时候,日本联合舰队也向西航行,而且速度为二十四节,那么此时与特混舰队的距离已经不到一百海里了。当然,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并不大。原因很简单,在此之前,日本联合舰队不可能知道特混舰队已经在三月十日傍晚转为向西航行。如果日本联合舰队在收到间谍船的电报之后再向西航行,那么此时还在两百多公里之外。

离天亮,还有五个多小时。

想明白后,冯承乾也松了口气。(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