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177章 八零丑女逆袭4(5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177章 八零丑女逆袭4(5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一九二六年出生的外婆今年已经74岁了,外爷是同龄人,不过对比善良又强势的外婆,外爷的自私与独断,从儿女如今的为人处世就能看得出来。

外婆是个爱干净又能干的女人,她不偏不向,能一碗水端平。

外爷则不一样,只偏向大儿子,因为偏心眼,老三儿子家很是不满。

二舅当兵转业到了煤矿当财务,属于工人,一直在外地,逢年过节才回来看看二老。

在老家就只有大舅和三舅了,大舅属于抠门到极致的人,风评很不好。

三舅还好点,在对待二老的问题上,去三舅家能吃饱,在大舅家的老两口,连饭都吃不饱。

可想而知有多抠门了,这是从原主记忆里找到的点滴。

所以她对大舅一家的印象才会那么差!

外婆没有去世之前,在床上躺了一年,除了这一年,哪怕九十多岁了,人家能自己的活,从不假手于人,很勤快,干净,之所以在五十多岁就和外爷分床睡,也是年轻时候造成的矛盾。

外婆和外爷吵架,外爷就没赢过,嘴皮子没有人家利索,但是他喜欢冷暴力。

你骂可以,我不搭理你,不管在自己家,还是在外人那儿,我都不搭理你。

他们的矛盾是积怨已久的,她一个外孙女知之甚少,反正从她有记忆开始,他们就分开睡了。

三四岁的时候,就是分开的,可想而知,两口子能这样过完一生,是多么的不容易。

金婚钻石白金的婚姻又如何?

难怪人家说,相爱容易,相守难。

更何况,他们当初的结合还不是相爱,而是见一面就定终身了。

这是她穿越过来第一顿饺子,虽然是素馅的,可韭菜与鸡蛋的搭配,是最完美的。

婆的手艺很好,好吃。

看着她慈祥的笑容,汪婷很受触动,可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人生的最后一年,却要承受褥疮的折磨,去世之前,尚且还活着的时候,身上的肉都臭了,可是那个时候的她已经没有任何知觉了……

现在的婆还能自己走动,吃肉喝汤,遛弯做家务,都很康健,他们是八十五岁以后,才逐渐跟着儿女过的。

三个儿子三个女儿,多子多孙有何用?

该受的罪一点没省略。

在婆家待到下午,姐妹俩就走了,来的时候靠两条腿儿,回去的四五里路,也是靠两条腿儿。

点心她的那份没吃,偷偷给婆放回去了,妹妹正是贪嘴的时候,却也只拿了婆给她的那份儿。

婆还想给她俩塞钱,被她拒绝了,她暂时没钱给老人家,怎么还会要老人家的钱?

虽然从河堤上走更近一点儿,但是人少的地方,两个小姑娘不能走,就算长得不好看,也得预知危险,坏人从来不会将自己的坏写在脸上,不管什么年代,都要有防范意识。

九十年代的街道远没有后世的路修的那么好,全都是土路不说,街道两边的房子也都是平房或土坯房,偶尔出现楼房,都算是这年代的富户。

婆家的村子就是进入九十年代靠针织品致富的,比如毛巾被,帽子,围巾,不说家家户户都这么干吧,起码一条街十家里面,有三四家是干针织的。

二姨家就是其中一家,二姨的能干,争强好胜在整个村子都出了名的,这个性像年轻时候的婆,妈妈虽然也很能干,但远不如二姨那么精明强势。

关键二姨的两女一儿也争气,没人管,也能考上大学,并且毕业之后有不错的编制工作。

反观她和妹妹,因为学习不好,早早的就步入了社会,连嫁的人都没有正式的编制。

所以说,读书能改变命运,这话一点也不假。

她自己可以不学,但是妹妹的学习她一定要管到底,不仅仅书本上的,她还自己给她出题,让她学习,让她计算,还教她英语,提前熟悉二十六个英文字母的发音,还有一些常用的对话。

虽然没有书,可她的脑子就是最好的百科全书,虽说穿越世的感情记忆早已模糊,可是所学到的技能却是极其深刻的,英语四六级她都不知道考了多少次了,英语水平说是专业也不为过。

当然,妹妹八岁了,肯定会对此比较好奇,姐姐还能无师自通不成?

所以等教完这些字母,她就打算去借一套初一的英语书,以及磁带,让妹妹提前跟着练习发音和记忆单词,当然,记单词需要音标,至于怎么会的,又差个录音机,回头骗她跟广播里学的就行。

这年代家里有电视机的不少,有彩电的人家就少了,但是电视不出两三年就会全面普及,而且还是彩电,不是黑白电视机。

不是今年,就是明年年底,二伯就会把家里淘汰下来的黑白电视机抱过来给爷爷看的。

八七版红楼梦,八三版西游记,射雕英雄传,渴望,济公,聊斋,八仙过海等电视剧如今正风靡,因为这年代的电视剧少,电视台也少,都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播放,不管啥时候播放,都能收获不少观众的关注,谁让电视不是谁家都有,当年播的时候穷,没电视,现在电视买回来了,自然也要能看得上才行。

早期看电视是架天线,后期分有线电视和无线电视,还有大锅卫星电视,这都是时代的一个进步,区别在于台多还是台少。

过了中秋和国庆,她收到了妈妈的来信,妈妈高中毕业,写的字很漂亮,不过里面没有提她提的事儿,反而交代她和妹妹要好好学习,其他的事儿不用她操心,看来是没把她当大人看,一点没放心上。

她叹口气,这是意料之中的结果,不是吗?

看来还得靠自己,汪婷为了赚更多的钱,还买了宣纸,笔墨,硬笔书法纸将书法作品,有软笔和硬笔两种书法作品邮寄到了省城报社,还让他们帮忙询问相关投稿单位进行参赛,因为她不知道联系方式,需要邮寄的话,可以从稿费里面扣除费用。

这年代交流靠的就是通信和电话,电话她没有,那就靠书信。

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什么呢,这年代考试还没有那么限制地域,也就是说,即使是外地户口,只要你父母在这儿工作,就可以就近入学,所以今年过年,她想最大可能的说服父母。

即使说服不了父母带着他们去外地读书,也希望寒假能在那边过,只要能过去,就可以领着父母赚第一桶金。

“我想参加跳级考试,直接去五年级。”

时间就是金钱,汪婷不想浪费太多时间在村小,只不过这个时间已经错过了升初中的机会,所以干脆直接请求去毕业班(五年制小学),班主任似乎一点也不惊讶,因为通过这段时间的测试,她已经发现这个相貌平平的女孩子,似乎就跟开了窍一样,变得极其聪明。

而且她的字也一改往日的风格,越写越好了,她曾经观察过她的字,写的时候速度不慢,却能将每个字的横撇竖直写在它该在的位置上,不偏航,这样情况之下,页面不仅干净了,就连这字也显得板正漂亮,这是她也难以做到的。

问其原因,这小姑娘居然一脸茫然的看着自己:“我也不知道,一写就写出来了。”

你说气人不?

她拿过五年级的测试卷给她,她不仅写得快,而且正确率很高。

小学阶段能有什么难题,无非就是计算和逻辑思维最浅显的一些问题。

语文更是字词句篇,只要掌握住这些要领,不难考高分。

校长很高兴她突然间的开窍,还指望她能考上重点初中呢!

如果考上了重点初中,就能为他们村小争光呢!

当时同时,也将面临住校的问题。

她如果住校了,妹妹怎么办?

汪婷甚至等不到学期末,就被直接转到了五年级,五年级的同学都是陌生的,男生多女生少,尤其她长相平平,就算是跳级上来的,也没人把她看在眼里。

她也不需要朋友,在她眼里,这些人都是小屁孩儿,她每天的任务就是上课的时候想怎么挣钱,下课了就去找妹妹,饿了给她偷偷送吃的,渴了给她递水喝,因为她新买了杯子,不过不想让别人看到,所以就偷偷的拉妹妹到操场角落里投喂。

吃饱喝足了,才让她回去。

当然,还有学习方面的问题,只要下课碰上,就会问今天学了什么,听完之后,她趁着上课时间就给她出点题,放学回家妹妹写完作业就得写她出的题,每天都有,连她该干的活,都被她一并干了。

她回家是不写作业的,因为在学校的时候,老师留完作业,她趁着课间就全写完了。

只要不打扫卫生值日,都能准时准点回家,回家之后就是妹妹写作业,她去捡柴火。

等她捡完柴火回家,她学校作业基本就写完了,为她检查,指出错误更正,讲解后,她写自己出的题,她就去做饭。

基本上这边写完,吃完饭,天色就暗了,这个时候不适合读书写字,即使有电,爷爷轻易不让开,你也没办法,不过她会趁着妹妹睡着以后,进空间写稿。

国庆节一过,爸爸就回来收秋了,他回来的匆忙,每天都在地里面掰玉米,姐妹俩都会去帮忙,汪婷甚至还请了几天假,爸爸一个人收秋,也没人帮忙,比别人家都要辛苦。

他们家四口人有四亩地呢,虽然爸爸回来之前,她和妹妹已经收了小半亩,可毕竟是孩子,哪有大人干活干净利落并坚持的下来的?

尤其她们俩干活掰玉米,一次只能收半袋儿,还得抬着出去,跑个两三趟,就不想干了。

虽然玉米最终会被叔叔用架子车帮忙拉回家,可妹妹偷懒已经成自然了。

她也想偷懒,可知道自己不干的话,爸爸会更辛苦,所以只要一放学就来地里面掰两袋。

掰完到时间了,有人在地头的话,会帮忙拉回家,没有人的话,就找叔叔帮忙。

爸爸在地里面干活,爷爷难得大方,会给爸爸炒鸡蛋或者买点肉吃,不过量很小,得亏面食管够。

因为一直忙着收秋,也没时间说囤货的事儿,他们屋子里还有储藏柜,爸爸回来就睡在那上面,几乎沾床就睡。

折腾了一个星期,才将地里收拾干净,玉米收到了楼顶和院子进行晾晒,地里面的玉米杆子还得背出来,可以卖给喂牛的,也能自己拉回家当柴火烧。

之后就马不停蹄的犁地,平地,挖地界,种小麦,全都是人工,大概再有十年,才能达到收割机收麦子,虽然有玉米收割机,但那都是2000年以后的事儿,而且会造成浪费,一般人都不乐意用,顶多把玉米收了,让坝地的机器进去将玉米杆子碾碎,直接翻到地里面当肥料。

差不多忙活到10月15号,才总算将小麦种到地里面。

“我和你妈年下就回来了,你们俩乖乖的啊,这是十块钱,给你俩当零花钱,不要冻着自己,我看着棉裤棉袄啥的都收拾出来了,爸也就不管了昂!”

因为请假都是要扣工资的,所以爸爸顾不得说太多,就跟爷爷打声招呼,连夜买票走了。

汪婷叹了口气,不容易啊,不管啥年代,哪一行哪一业,为了生存,都挺不容易的。

10月份的时候还不觉得冷,进入11月份温度就骤然下降,甚至中旬就开始下雪了。

幸亏她早早的就将她们俩去年的棉衣拆洗了,将旧的布套到新棉花外,旧棉花拍拍打打,弹一弹又用旧布套了旧棉衣,唯一的不同就是,弹过的棉花更松软,也被她接的更厚了,穿起来也挺暖和的。

爷爷奶奶有棉衣,还要二伯拿回来的军大衣,他们衣服不缺,所以她这个做孙女的也没做。

外爷和外婆那儿,有二姨买的新棉衣,也冻不着,她的棉花就这么攒了下来。

今年天一冷,二姨就给她们拿过来好几双姐姐的棉鞋,都刷新的很干净,棉鞋明显是拆洗过的。

这年代的棉鞋都是自己做的,皮靴她们这个年纪有穿的,但是很少。

汪婷跳级的事儿,谁都没说,就只有汪媛知道,但她回家好像也没提,正合她意。

爸爸回来的那十来天,也顾不上说这些,好在他们在南方,没有北方这么冷。

虽说一个是干冷,一个是湿冷,但没有暖气的时代,还是北方更难过一些。

因为南方冷的时间很短,没有那么长。

10月份的稿子投的多,给她变成了月结,达到了203块钱。

加上之前剩下的22块钱,爸爸给的10块钱,加起来就是235块钱。

整个10月没花钱,自从中秋节去看过外爷和外婆之后,就没花过什么钱。

她的书法作品已经送到了书法协会,协会的专家对她的作品很赏识,还专门寄来了投稿的地址和参赛的注意事项等文件。

她仔细阅读之后,把自己资料连同书法作品,又寄了出去。

只要入围,就得去现场比赛,就和周一一那一世一样。

与此同时,天冷之后的村小,也进行各种赛事活动,活跃冬日的校园气氛。

即使是农村的学校,也非常注重素质教育,每年都有活动,冬天打腰鼓,春秋运动会,夏天麦收农忙的时候,都得下地干活,因为有农忙假,小学生也得跟着大人一起到地里面抢收。

七零八零九零这三个年代的农村娃都经历过,懂得自懂这当中的辛苦和不易。

天一冷,她的手就冻,痒,肿,只要冻一年,往后每年都得冻,但今年她和妹妹的手因为有蛤蜊油的滋养,不像往年那样裂着大口子,只是发肿发痒。

庆幸的是今年地里面种的菜,不需要她俩再去推回来窖起来,是叔叔们直接摘掉之后就埋到了地里面,只拉回来一车,够年前吃,如果吃完了,再去地里面挖就行了。

进入冬天之后,他们一日三餐的菜就是萝卜白菜土豆红薯粉条菠菜这几样。

他们一般不做酸白菜,也不做腊肉,更不做咸菜,就是把所有菜窖到地里面,吃新鲜的。

当然,也可能是爷爷奶奶懒省事,不过她看叔叔婶婶也没有弄,想来因为他们这边都这样?

粉条是每年11月红薯收回来之后,搅成泥,空淀粉水,然后用淀粉去漏粉条。

几乎家家户户都做,因为冬天白菜炖粉条缺不了粉条,也缺不了豆腐和猪肉。

他们的豆腐都需要去村子里专门做豆腐的人家去定,也可以拿着大豆去换,想吃了就去换和买。

一斤老豆腐八分钱,水豆腐五分钱,豆腐干豆腐皮都是按斤称的。

买回来的豆腐大家都过油炸一遍,然后和粉条白菜大肉一起炖,特别出味儿,好吃。

每年只要漏粉条,就感觉年近了。

他们家没有喂猪,因为没时间,叔叔婶婶忙后里面的活,卖菜卖的热火朝天,腾不出空去喂猪,但是别人家会喂,所以杀年猪的时候,只要打听好人家的时间,到时去买就行了,当然,买的猪肉都是人家挑剩下的,即使是挑剩下的,也得早点去,晚了就没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