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320章 陪葬女种田记48(5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320章 陪葬女种田记48(5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接下来又是吃野菜的季节,香椿,榆钱,构树穗,槐花,扫帚苗尖尖,灰灰菜,苋菜等多的你根本就吃不完。

好消息也接二连三的传过来。

先是唐家村的房子拾掇好了,干娘嫂子在县城外面摆了个摊专卖豆制品的凉拌菜,生意还不孬呢,一天能赚个百十个铜板,虽然很辛苦,但至少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啊!

再是卫赢离家之后,每经过一个地方都会给她寄一封信,信里面将各地的人土风.情都介绍的很详细,幸好他不会写文言文,要不然她看起来也费脑子。

这些信小芒进城看母亲的时候也会顺带帮她带回来。

最重要的是,他们还真的运气好的问到了一个庄子,带一座几十米高的小山,人家种的都是果树林,山下有差不多百十亩的地,有旱地,有水田,还有良田,光地要价就达到了一千两,加上那座山,一共要价三千两银子,夏收过罢就可以过户。

白荷也过去看了,庄子里水田那儿有井还有水车,良田那儿也有一口井,旱地那儿虽说啥也没有,但也是平整的好地。

农庄有猪圈羊圈家禽窝,还有仆人长工住的土坯房,主人前来度假住的青砖瓦房。

人家主人说了,要不是儿子在府城发了财,他们还舍不得这个庄子呢,三千两是最低价,一口价,拒绝还价。

白荷去镖局,拜托镖局的人查了这个庄子,确定没有任何问题,才在立夏前将庄子过户到了翔子的头上。

为什么是翔子呢,因为她是女人,未婚女子是无法立户的,所以还得用翔子的名字。

卫赢走之前交代她有事寻求帮忙可以找镖局的陆镖头,她觉得这庄子不能错过,才带着水果去拜访了人家。

没想到这陆镖头还挺爽快,三天就给她查清楚了,她也不敢说是自己要买庄子,只说是帮朋友问的。

免得再遭人嫉恨了。

庄子在立夏前就过了户,但庄子要到夏收之后才能接收,这期间庄子的所有收益还是原主人的,这是无可厚非的,至于庄子里的人,她都不要,反正夏收之后接盘时,这个庄子得是无人的状态。

夏收的时候,连干娘和嫂子也赶回家参加劳动,小芒和干爹早就在地里忙得汗流浃背了。

往年她和柳儿都会给他们送饭,今年没有例外,照旧送了凉皮凉面凉粉这些解暑的食物。

他们家荒地里种的是菜籽,早在夏收前就已经收割完成,随后又种上大豆,回头再做些豆酱。

荒地收成并不好,主要是位置不太好,缺乏阳光的养护,病虫害也比较严重,古代又没有农药,都是看天吃饭,如果虫子实在太多了,柳儿就去捉虫子,回来喂鸡,累是累了点儿,但效果却立竿见影的好。

颗粒尽数归仓后,还要折腾下一季的水稻。

很快,翔子回来了,说庄子已经拾掇好了,可以带着家里这些家禽去庄子了,这也意味着家禽也能扩大养殖范围了,不过这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得联系长工来给他们家的庄子种下一季的粮食。

“面摊我已经关了,姐,咱整了这么大个庄子出来,一百亩地啊,我如今也是妥妥的地主老爷了,时间上已经不允许我再去摆摊了,所以我只能关了面摊,接下来全身心的倒腾这个农庄。”

“你这反应倒是迅速,我正想跟你说这事儿了,没想到你就安排上了,既如此,那你就别摆摊了,全身心的折腾你的庄子,接下来我的安排是,水田三十亩种水稻,良田四十亩,二十亩种药材,二十亩种菜,旱地三十亩种小麦,大豆,高粱,小米这些杂粮。种地的长工短工可好找?”

“好找,这些都不用自己找,到了时候他们自己都主动送上门来了,不过咱家人太少了,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就算有卫叔帮我,我看也够呛,姐,要不然你就过去帮我吧?那庄子离唐家村也近,小芒和柳儿也过去,人多力量大,还得买点人,长工短工到点儿就下工回家了,他们不在的时候,这庄子正常的秩序也得转的开才成。”

白荷光是想想就觉得头大,“这庄子咱买的太大了啊,就那还没顾得上照顾山上的果树呢是吧?”

翔子也发现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了,感觉进了这个庄子,哪儿哪儿好像都是问题,睁开眼都得想着今天的活有多少,多少张嘴吃饭,长工来这儿干活,一天至少要管人家一顿饭,一百亩地,没有三十来个人,那都转不开。

万事开头难,翔子发愁也是应该的,除非将来这套程序走的熟悉了,庄子的规矩都立下来了,她再偷懒隐居深山也不迟,现在,怕是没那么容易睡到自然醒了。

于是两辆驴车分四趟往返,总算将家里的家禽牲畜,锅碗瓢盆啥的全都转运到了庄子里,包括卫家的一些东西,也都拉过去了,用卫叔的话来说。

“生活用品放都放坏了,还不如拉过来用,反正一时半会儿也回不去。留一套临时回家用的都成。”

像是被褥、衣裳、酱料缸子,能装到驴车上的,都装了,实在装不下的,她偷偷的转移到了空间。

村里眼瞅着她要搬家,都舍不得啊,她这一走,他们再生病,那不得花钱了?

白荷只能安慰他们:“我隔三差五还回来呢,你看我们的房子还在这儿,怎么可能说不回来就不回来了?”

但他们问她搬到哪儿去,她也只是说:“这不我们亲戚家弄了个庄子,让我们过去帮忙,还管吃管住,我先过去帮一段儿时间的忙,只要闲了,就立马回来,”

到底也没告诉他们她具体住哪儿,不是怕他们去打秋风,也不是怕给他们看病,而是她实在还没稳定下来,不想凭空增加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咱们的小家看着不大,没想到还挺能装东西呢,四趟都没拉完,剩下的那些也够咱们偶尔回家用的上了。”

来到新家,新庄子,大人小孩儿都特别的高兴,卫叔那儿只说是她卖药挣的钱,除了翔子之外,没人知道那是打劫来的钱。

翔子和卫叔去了府城一趟,带回来五个做饭中年妇人,五个中年汉子,十个青少年,年龄在十岁到三十岁不等,一共二十个人,都是用来干活的,长期在庄子里务农的,他挑选的也都是有种田种树喂养牲畜家禽有经验的苦命人。

人手买回来后,翔子就派有经验的中年汉子开始招呼着那些长工种地,识字的负责记工时,他们这每天干够五个时辰,下工走之前就可以到柳儿这儿领当天的工钱。

五个时辰就是十个小时,考虑到养家糊口不容易,白荷给他们每人三个铜板,再送每人四个大窝头,一份咸菜,相当于每人每天差不多五个铜板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家吃饭不限量,随便吃,吃饱为止。

可以说晌午那顿饭长工吃饱,晚上四个窝头一份咸菜,可以拿回家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这种人性化的安排,绝对是十里八村的头一份,长工们一个个感激涕零,白荷也觉得帮到了他们,也让自己利益最大化,何乐而不为呢?

就是每天需要换不少的零钱,还挺麻烦的,于是实行几天之后,就采取了记账的方式,月结,当然,谁有急用可以随时来借,月底扣出来就行,都是干体力活的,每天十个小时的工作量,面朝黄土背朝天,白荷觉得一个月给他们百十个铜板,也是他们应得的。

至于买来的这些人,女人在五两银子左右,男人年轻的十两银,中年八两银,既然是买的,那就是奴隶一样的存在,按理说管吃管住已经可以了,但白荷为了激励他们干活,会给予奖金制度,根据每个人的表现,每个月给十个铜板到三十个铜板不等的奖励,毕竟他们也是要生活的。

白荷觉得自己就是开了个公司,旗下有临时工和长期工,这两种工种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约束才行。

卫城和翔子每天都忙活在地里面,柳儿和前头的这些妇人们负责做饭。

白荷本来是想找药农过来种植药材,后来发现时间上不太允许她种植太多品种的药材,干脆就全让种上了蔬菜瓜果这些,这样一来,地里面的事儿她就不用操心太多了,每天就是领着三儿在地里面巡逻,看这些工人们种地种菜。

庄子里养牲畜是为了积肥,要不然那些地的肥料从哪里来?靠从外面买得买多少才是个头儿?

于是农庄这边的家禽牲畜也一下子扩大了规模,猪圈里一下子逮了二十头猪,二十头小牛犊,牛犊养起来,那可是为耕地做准备的,驴子也买了八匹,凑够了十匹,还顺便去了一趟马市,买了五匹马,掏了点小钱将空间的八匹马也立了身份,于是这十三匹马她用三次转到了庄子里。

鸡鸭鹅鹌鹑兔子也都安排起来,每一种都在五十只以上。

如此规模一折腾起来,连翔子都觉得他们家的粮食不够吃了,时不时的都要出去拉一车回来。

毕竟不只是人啊,还有这些动物们,鸡鸭鹅兔子好说,这个季节到处都是草,直接往后山一放,山上野菜都没人挖,草籽虫子都是它们的食物,可省了他们不少事儿,还不担心被人偷,整座山都是他们家的不说,后山是峭壁,也没人能上的来。

照这样规模发展下去,鸡生蛋蛋生鸡,很快就能靠卖鸡卖蛋回本儿了。

为了这些鸡鸭鹅能在固定的地方下蛋,不至于让他们漫山遍野的去找蛋,他们想办法圈出来一个固定的地方给它们活动,区域外是兔子的地方,区域内就是鸡鸭鹅的地盘儿,防止它们飞过去,天上连同果树还织了网,搭建了窝棚,预防天不好的时候,它们来不及转移到山下棚子而淋病。

头一年家里的牲畜都还不大,不能帮忙干活,只能去租牛过来耕地,麻烦是麻烦了点儿,当减轻了这些长工们的工作量,还提高了效率。

来种菜的多数附近村子的妇人们,她们这群娘子军都是按短工来聘请的,不管饭,每人每天两个铜板,但却是八个小时的工作量,下的也都不是体力活,即使如此,也是有的是人来报名,而他们规矩也简单,不要混吃混喝滥竽充数的人,发现一个非但没有钱,他们家的长工也会被撵出去。

长工们找来的短工,不是自家姊妹就是媳妇亲戚的,这连带责任一说,谁还敢瞎凑数偷懒?

毕竟这年头找个稳定的工作不容易,这家还管吃送吃的,过了这个村可就没这个店儿了。

所以人人都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但不代表有人不抱侥幸心理,在翔子果断的开除五个人之后,他们意识到这是来真的,再也不敢造次了。

柳儿拨弄算盘算账,看着这钱像流水一样往外流,就心疼的不行。

白荷还劝她:“因为现在是农忙季节,种子,人工,肥料,租牛的费用,动物们的草料粮食,人的口粮蔬菜,还有买回来这些人一年四季的衣裳,被褥,可不都是花钱如流水了?但到了秋天丰收的时候,你就会觉得花出去的钱总算物超所值了。”

“其实,也不用等到秋天,你看这些菜,还有那些家禽,山上的果树,这不都是净收益?牲畜有公有母,将来还能繁衍出来送到马市上卖,不能光看眼前啊,后期收益多的你看不见。”

主人住的这青砖瓦房格局和唐家村的一样,三间堂屋,东西厢房各两间,唯一的区别是房子比较小,在农庄里单独隔出来了前后院子,院子里小桥流水,养花养鱼,后院儿还整了个荷塘,甚至荷塘那边还有个小桥亭子,美是美的很,也很适合居住,但夏天蛙声此起彼伏,吵的要命不说,还有蚊子!

后院就是荷塘,蚊子多的难以想象,艾草熏过能管一个晚上,第二天还得重新熏,可怜每天顶着大包的三儿了。

但小家伙来到这儿撒欢却高兴的很,人多,动物多,味道也是原生态的很,他每天都跟在翔子后面乐此不疲的凑热闹,也不嫌累,看啥都是好奇的,看啥都是稀罕的,就是天天跑来跑去的,人上的肉不见掉,反而更壮实了。

他们又专门买了一头公羊,有了公羊后,其中一头母羊可就怀上了,速度之快,令人咋舌。

看家护院的土狗,翔子一买就买了六只,因为地盘大,即使有高高的围墙,也需要整天巡逻。

短短一个月,翔子就瘦了十斤,把白荷心疼坏了,想方设法给他补身体。

当然,在这庄子里,他们一家的伙食是单独在小院儿做的,不是柳儿做,就是白荷做。

庄子里的人她从不让他们伺候自个儿一家老小,顶多她忙不开的时候,会让他们帮忙照看三儿,不会让他们给自家洗衣服做饭,他们只要管好买来的那一拨人就行了。

端午节的时候,白荷和妇人们坐在一起包了好多的粽子,每个人至少能领到四个粽子作为节礼。

粽子的花样是南北都考虑到了,两个甜粽,两个肉粽。

包粽子的粽叶是他们专门到附近的河边去采摘的芦苇叶,甜粽里放了红枣花生,肉粽里放的是卤好的肉,大米也是卤汁浸泡过的,香的很,不过她吃不惯,因为她是北方人,所以只是白粽和甜粽,白粽就是什么都不放,蘸点糖吃,就觉得美的很。

这也算是他们庄子头一个节日,节礼四个粽子虽然听起来不多,但每一个都有拳头那么大,还是纯正的糯米包的,味道好不说,里面的料也足的很,吃过的就没说不好吃的。

端午后又忙活了大概半个多月,短工就尽数回了家,长工即使来干活,也不用从早忙到晚,差不多半天时间就搞定了。

禾苗稳定后,又去采买了一万条左右的鲫鱼鲤鱼放到了稻田里。

彼时,算上买庄子,以及前期的这些准备工作,他们已经花了差不多四千两银子。

也难怪柳儿会心疼成那样。

庄子里的账目是她建立的,采用的是后世的复式记账法,左面是借,右边是贷,后面是余额。

这种记账方法清晰明了,现金和银行的日记账也有,什么往来账,总帐,她也按照农庄的管理办法进行了设计。

古代没有银行,她就是银行,柳儿借钱也是从她这儿借,她拿现金账,她自己留着银行帐,里面清晰记录每一次拨钱的数额。

虽然暂时还没有进项,但手里有余钱,他们一点儿也不慌,翔子只要一有空,还会做点儿糕点送到城里去卖,人闲不下来,一闲下来就觉得慌,反倒是卫叔,整天在庄子里转悠,时不时的看看这个,摸摸那个,只要有什么需要修了,就上材料去做木工活了,尤其那些牲畜家禽的窝棚,都是他靠时间打发出来的精细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