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 第1354章 改革来了(5000)

快穿之掌家女主只种田 第1354章 改革来了(5000)

作者:云沐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55:48 来源:小说旗

哥哥们写作业的时候,她爬到桌子上坐在中间,拿着他们的课本随意的翻了翻,神仙就是感觉这年底啊的字很有年代感,就连书本泛黄一个年级一个年级传下来这一点,就足以说明教育资源的匮乏和不易,好在大家都很爱惜书本,没有谁敢在上面乱涂乱画,发现了是要罚钱的。

教材古老,比起后世的教材,真的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了。

不过看哥哥们吃力的状态,她怀疑学校的老师也是个半吊子,根本就不会教,到现在乘法口诀都背不全,她看他们几个学习,真是急的满头冒汗,偏偏啥也做不了,就连一眼就看出来的错误,也有口难言。

但她要尽早显示出她的聪明才智才行,幸好育红班和小学在一起,她经常能听到他们被乘法口诀,所以在发现哥哥的一个明显错误后,就下意识的背了起来:“一一得一,一二的二,一三得三……,”

果不其然,她这一背,已经在学乘法口诀的大哥和二哥直接张大嘴.巴看着她,满脸的傻气。

甚至二哥激动的拍着大哥的手,“她她她,话都说不利索呢,居然会背乘法口诀了,这怎么可能?”

丁建国的经历可比丁建设多多了,所以他在短暂的震慑后,下意识的问了一句。

“薇薇,你这从哪儿学的啊?”

丁薇歪着头看着哥哥:“学校啊,好大声,我听到了。”

丁建国明白了,这是听他们读得多,无意间记住了?可这也太扯了,这么大点儿?

“三七多少啊?”

丁薇只背到一和二,三还没背到,她想啊想,然后朝丁建国摇头:“布吉岛。”

“你只能背到二二得四吗?”

回答丁建国的又是:“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三得三……,”这一次,还是背到二二得四的时候卡住了。

后面她摇头表示自己想不起来了,丁建国也看明白了,瞬间觉得心理平衡了,如果妹妹真把乘法表背下来,他会觉得自己是个废物。

关键是三弟到现在还没学到呢,薇薇却已经背到二了,说出去谁信?

为了考验她的计算能力,哥哥们也是无所不用其极,只要逮到机会就出算术题进行抢答,虽然每次大家都在等丁薇计算出的结果,但她每次都没让他们失望,十以内,能用手指头掰着算的,她基本都能答对,慢是慢了点儿,结果是对的,这就了不起了。

比如,建国会问她:“昨天捡了两颗鸡蛋,今天捡了一个鸭蛋,一共几个啊?”

丁薇就会掰着指头重复他的问题:“昨天我捡了两个鸡蛋放到篮子里,今天我又捡了一个鸭蛋放到缸里面,加在一起就是……一二,三,三个?”

“今天妈妈烙了十张饼,爸爸吃了三张,妈妈吃了一张,四个哥哥一个人一张,还剩下……嗯,两,两张?”

为了显示自己妹妹有多能干,他们直接把丁薇抱在了父母面前接着询问,反正十以内的加减法,人家掰着指头算的贼溜了,直接看呆了还啥也不会的丁建树!!!

“爸妈,你们看,我就说我这妹妹是个读书的好材料,现在你们相信了吧?她可是连两岁都没到了,就会加减法了,这简直太不可思议了。”

赵青青和丁振龙在反复的实验之后,猛地一拍桌子:“不行,明天说啥也让他们给咱转到小班去,我闺女这水平,上个小班根本就没问题,等她四五岁了,我就送她去一年级,我倒要试试看,是不是真的就是个天才!”

丁薇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然,她从来不在外人面前展示什么,哪怕夫妻俩再高兴,也从不在旁人那里显露半分自己闺女有多厉害,做人要低调,尤其孩子之间的攀比,做家长父母的,都有显摆心里,一定一定要沉得住气。

丁薇也从来没想过要一飞冲天,她打算循循渐进着来,最起码得让大家有个接受她‘过人’之处的过程,常言说得好,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嘛!

妈妈说到做到,第二天还真的送她去育红班,跟小班的老师和宝宝班的老师进行交涉,人家肯定是不同意的,因为三岁以下的都在宝宝班呢,三岁以上的才在小班里。

丁兰就在小班,丁建树在中班,为了让姊妹俩在一个班,赵青青好不容易求来了一天的实验课。

丁薇也没让所有人失望,为了早点离开每天都在哭的宝宝班,她表现出了惊人的适应能力,每天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吃饭,一起做游戏,一起睡觉,上厕所不需要人帮,吃饭也能自主进食,关键吃的还多,不哭不闹,笑呵呵的,怎么看怎么讨人喜欢。

而且丁兰为了能和丁薇一个班,还主动把妹妹带在身边,睡觉的时候还是丁兰给拍着背哄睡的,任谁看了这样的乖巧听话的丁薇,都会忍不住心动吧?

于是乎,在上了不到两个星期的丁薇,终于成功的从宝宝班,转到了小班,每天和姐姐丁兰一起,顿时感觉人生达到了巅.峰,谁都别想欺负她,而她沉浸式的吃饭,睡觉,更是成了小班里众多哭闹要求喂食的孩子的典范。

进入9月份之后,妈妈就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晒菜囤菜。

到了晚上,哥哥们还会偷偷潜伏到地里面给她摘新鲜的玉米蒸来吃。

这是生产队怎么看也看不住的,家家户户都迫不及待的在这个时候想办法尝个鲜,而哥哥们也到底是顾及爸爸的人品和职位,所以只弄了一次,再也没弄。

诚如夏天摘青麦做撵转一样,就只是一人一穗尝尝新鲜,完全没有变本加厉,被欲.望迷失方向。

而这边生产队经常有抓到偷粮食的孩子,但你能把他怎么样,顶多在大槐树下开全队大会的时候,将个别典型拉出来进行批评教育,他们明知道没有办法制止,毕竟你锄花生的时候还管不住下面的人吃嘴呢,这事儿啊,只要不抓现行,谁都不会承认。

爸爸也并不认为哥哥们就该做个老实本分的孩子,在他看来,男孩子们的童年要是没有这样的一面,反而不痛快呢!

都是必经之路,包括爸爸小时候,也经常干这事儿,可也没有阻挡他长大成人,做工作标兵的脚步。

童年嘛,就该有童年的样子。

丁薇由此看出来爸爸妈妈都不是好欺负的‘老实人’,他们都非常有主见,还会培养孩子,教育孩子。

因为爸爸妈妈说了,不管别人怎么样,玉米,他们家只弄一回。

而哥哥们也做到了。

大概是因为要入秋了,所以妈妈就给哥哥们加大了任务量。

“你们放学回来后一人背一筐猪草回来啊,入了秋之后猪有一个猛增期,趁着这个时间段,让它们多吃点儿,年底好卖钱。”

丁薇坐在房檐下的小凳子上,翘着腿抬头看秋高气爽的蓝天白云,顿时觉得时间过的可真快。

而回想这一年,爸妈的开支似乎除了必要走亲戚,过节,交学费外,没有什么大的开支,吃饭不花钱,衣服拾故堆儿,爸妈穿的也是姑姑姑父和姨姨姨夫的,他们兄弟妹则捡的表哥表姐的,谁也不嫌弃谁,反正大家的日子都这样朴素,更加没有攀比虚伪的想法,多么纯真的年代啊!

这个年代的孩子都很简单,只要能吃饱肚子,让干啥都行,特别好使唤。

丁薇自打懂事儿后,也有偷懒的时候,别的哥哥她不好指挥,小哥可是一只守在她身边鞍前马后,渴了给倒水,想吃零嘴给摘黄瓜番茄,想睡觉还陪睡,热了给扇风,冷了给添衣。

其他三个哥哥,一放假不是给她掏鸟蛋,就是去河里面抓鱼改善家里的伙食,反正有哥哥们在,似乎压根儿就没机会体会这年代的不容易,因为她从生下来吃的就是细粮,全家独一份的,她也没有相让的意思,但在心里面默默的记下了哥哥为她做的牺牲,只要她到了自食其力的年龄,就一定反过来补贴他们。

一场秋雨一场寒下来,天是越来越凉,去年这个时候她还穿开裆裤,今年妈妈已经将她所有衣服都缝了起来,生怕再冻着她的宝贝疙瘩。

秋收忙起来的时候,爸妈又不沾家了,大哥二哥放了学也会去地里帮忙收秋,会根据他们干活的量记工分,三哥四哥则去割猪草,她则被寄放到三婶儿家跟着小兰姐姐喂鸡喂鸭。

二婶儿也是个劳动好手,孩子三四个月身体硬扎后,就提着篮子去地里面干活,哭了抱起来喂喂奶,睡了就放到阴凉地方找休憩的老人帮忙看一下,非常辛苦,但也是这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大多不满周岁的孩子,都是这么在田间地头长起来的。

她小时候其实也是这样,只不过哥哥们乐忠于帮忙,她自己又有前世的记忆,所以看起来比其他孩子省心省力。

二婶家这个儿子身体素质还不错,哭声格外的嘹亮,尽管姐姐们放学就会去地里把他接回家带,但比起她的懂事,大家都说这建成不好带,不听话,但凡有她一半懂事,他们也不用这么累了。

这就是有记忆和没记忆之间的区别,大部分孩子,不都是平凡人么?

她若非大义牺牲,又怎会拥有这样的人生?

说来说去,还是功德,人啊,就得做好事行得正,这样一来,说不定哪一天,就有奇遇呢!

她爷爷这一辈兄弟四个,一共生了五四三二共十四个儿子,七八个闺女,然而却没有一个能进城当工人的,全都在地里面刨食,而她的爸爸,也算当中的翘楚了,至少光生产队拖拉机手这么重要的职位,可是别人眼红不来的。

会开拖拉机不稀罕,但又会开又会修的全能型人才,爸爸有一个算一个,到哪儿都能用得上她。

妈妈还作为生产队妇女里面的重点考察对象,有接任妇女队长的机会,现在晚上回到家,还点着煤油灯,跟着哥哥们学写字呢,用她自己的话来说,不想当妇女主任的妇女不是好妇女,她不能当个没文化的妇女队长,连个介绍信也开不了,那成啥了?所以她要趁年轻,好好努力,好好学。

不仅要学认字,还要学算术,会算账,连小闺女都知道学习,她怎么能给孩子们丢人?

爸爸之前买了个字典,没事儿就翻翻,如今的识字量要比大哥还要多,但很多他会写会认就是不会读,汉语拼音虽然在五十年代末就已经出来了,但推广却花费了很多年的时间,光字典的版本都发行了六版,而且他们学的还都是繁体字,更加不好记不好写,一般都是记下来去请教会的人,诶,这样才能把字彻底的记下来。

说实话爸爸能有这份心,就足以证明他能走到今天,也并非只是运气那么简单。

在几乎全民都是文盲的年代,谁重视教育,谁就占据了先机,很明显,丁振龙就是因为学习能力强,才有了如今的机遇,所以他不止一次的对自己媳妇说:“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几个读书成才!”

今年的冬天来的比往年要早,入冬以后地里活少了,大部分育红班的孩子都被接到了家。

交过的学费也没退,等到下学期开学了,再慢慢抵消就行了。

因为育红班不是小学,没有什么学习任务,就是纯粹的带孩子玩,所以妈妈这边闲下来后,就把小哥和她接回了家,爸爸再次通过自己的关系网,拿到了去城里打零工的名额,当然,这种事也会先顾着自家兄弟,二叔和三叔也跟着去了。

要不她们妯娌仨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呢,大哥大嫂有事儿都想着他们,这要是不知道好赖,那就活该过不下去了。

自留地里的红薯出了,红薯藤喂了猪,红薯则一篮一篮的放到地窖里进行储存。

白菜萝卜也都收了,一半做腌菜,一半挖个坑埋到土里,上面再盖一层稻草,之后再铺土,这样吃的话就能吃新鲜不苦楚不糠的蔬菜。

地里面还有菠菜、香菜、大葱,这几种不怕冻,不过妈妈还是拿稻草给挡了下。

妈妈差不多收获了五六十棵白菜,二三十根萝卜,因为有自家肥料精心浇灌,所以长势都还不错,又大又粗实。

萝卜切成丝晒半干以后做成香辣萝卜干,超级下饭。

白菜就是传统的东北腌菜方式,一层白菜一层盐,到了时候就能吃酸菜。

红薯赶在天上冻之前,抽出一部分擦成红薯泥,空置一晚上,第二天把上面的浮水倒掉,就是妥妥的红薯粉。

粉子晒干以后拿到生产队滤出粉条,冬天就能吃白菜炖粉条了,这是大部分北方人都喜欢吃的一道菜。

9月初的时候,妈妈就见缝插针的种上了油菜,一般到来年的阳历5月份才会收获晒菜籽打菜籽油。

红薯收获之后,自留地就剩下油菜了,蔬菜都是种菜家里的门前屋后和院子里。

每年春天妈妈还会在自家墙角种梅豆、豆腐菜、丝瓜、南瓜、冬瓜,所以到了深秋时节,地窖里面还能储存不少刷锅的丝瓜瓤,大南瓜、大冬瓜,让缺菜的冬天,至少多些花样。

腊月二十三之前,生产队的工分、口粮就都统计出来了,该发钱发钱,该发粮发粮,因为每年只有农忙时节在生产队吃饭,所以剩下的粮食要发到老百姓手里面。

口粮每个人都有,工分则是根据你每年挣得工分兑换成钱,当然,这里有个前提条件,要根据生产队每年的实际情况来兑换,爸妈加上哥哥一共赚了差不多八千工分,今年每个工分只有七分钱,等同于这是五百六十块钱。

再加上他们家年猪卖给生产队120块钱,爸爸偷偷转卖出去100块钱,今年他们家扣除生产队所借及其家中每个人的口粮,差不多到手三百块钱。

爸爸每个月十五块钱工资,一年下来也有120左右,因为不是每个月都有工资,有的情况下是按照出勤天数计算的。

今年家里的鸡蛋和鸭蛋都攒起来给她换了细粮,所以没有这个富余的钱。

到了年底,爸妈手里加上前些年攒下来的,差不多有个五百来块钱,说实话,可真不算少。

但是,坏消息也接踵而至,明年自留地要被收回了,不允许割尾巴了(杜撰情节,勿与实际对号入座),包括家里养的猪和家禽,也一并取缔。

爸爸的职位也被取消了一个,等于生产队长干不了了,以后只能专心致志做他的拖拉机手。

妈妈一下子接受不了,爸爸从不抽烟,可是这一天却找了烟卷坐在房檐下坐了半宿,大概也有些接受不了,但只有丁薇知道,往后的形势怕是会更加严峻。

从五八到八四,二十多年的生产队,也迎来了它的全新转折点。

其实这对比实际,已经晚了一年,因为实际上的改革是在她穿越之前的那一年,所以等同于过渡到他们这边,多享了一天的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