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游戏 >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 第255章 金殿面君

穿越天龙:从珍珑棋局开始 第255章 金殿面君

作者:舜君 分类:游戏 更新时间:2025-02-01 10:00:4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经过几天的准备,赵穆的册封大典终于开始了。

这天凌晨赵穆便早早的起身,虽然他没有官衔也没有官服,但是上朝的朝服,还有出席各种正式场合的礼服,礼部和宗正寺都给他预备了。

赵穆在霜雪与梅兰竹菊六人的服侍下很快便换上了自己的紫金冠,蟒袍。

随后赵穆便乘坐着车驾前往皇宫。

今天这场盛事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时间太紧,赵穆自己的王辇没有赶制出来。哲宗虽然想用自己的御辇代替,但考虑到“逾制”的问题,就算自己不觉得有什么,若是来日有人提起来也是麻烦的很,哲宗也就只好作罢了。

因此赵穆只能临时借一个来。而赵穆这一次乘坐的车驾便是自己大哥东平郡王赵雍的。

当赵穆乘坐着王辇路过东平郡王府门前的时候,站在门口观望的赵雍心里别提多气了。

当初自己承袭爵位后,便打造了这辆车。他就期待着未来皇上能邀请他入宫饮宴,或者参加其他的什么重要场合。

但很可惜,赵雍承袭这么久,这辆车一次都没用到,哪怕是当初他承爵,都是皇帝一道圣旨下达,并未如赵穆这般,进宫在朝会之上册封。

如今这辆车他还没坐过,就让赵穆捷足先登了,他心里甚是生气。不过他也没办法,这是母亲和妻子同意的,他想反对也是无可奈何。

很快赵穆便乘坐着王辇抵达了皇宫大门。

不过赵穆下车后并没有立即进宫,而是等在宫门口,等候皇帝召见。

这一次的册封大典正好是大朝会的时间,等哲宗上朝听完政,文武百官议事结束后,才会宣召赵穆上殿接受册封。

赵穆在宫外足足等了半个时辰,半个时辰后太监才宣召他金殿面君接受册封。

赵穆迈着官步缓缓地走在前往金殿的御道之上。虽然这皇宫大内他来过很多次了,但每次的目的地都只是哲宗的御书房。要么就是负责宴请百官和使节的“集英殿”。这上朝听政的“崇德殿”赵穆也是第一次到。

虽然赵穆是第一次来,但规矩倒是一点没落下。赵穆走上御阶的时候,哲宗的太监特意引他走在丹陛石的左侧。

因为左侧是文官走的,右侧是武将们走的。礼记有云“君子居则贵左,而在用兵之时则贵右。”

大宋与读书人共天下,朝中显官们以文官们为尊。而武将们自太祖杯酒释兵权以来,不但权力被削减了很多,待遇也是大打折扣。

就拿杨家来说,天波府杨家虽然为大宋的立下了不少的汗马功劳,但杨家从老令公杨继业开始,就没有过像样的封爵。纵使杨家几代人满门忠烈,现在杨门的当家人杨怀义也只是承袭杨延昭留下来的保灵侯。至于杨家其他的封爵,都因为无人可继承,便都裁撤掉了。

还有就是在官阶上,大宋武官的官阶就比文官本质上要矮上半级。

甚至武将的最高职衔“太尉”现在也只是个吉祥物封号罢了。

真正掌握实权的是枢密使。

但是枢密使也要看户部这个派发粮饷的脸色。各地武将的任免除了看军功之外,更要看吏部堂官们的脸色。

而且最重要的是,大宋的元帅,将军们是没有战时指挥权的。而真正掌握军权的是皇帝派去的文官监军。只有监军同意之后,武将们才能根据自己的意愿作战。不然的话,就算你“谋反”。

但战场形势瞬息万变,作战最忌讳的就是“军令不一”。军令不一,指挥混乱。士兵们自然也形成不了什么有效的战斗力。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大宋的军队能不能打胜仗,除了军事主官自己的才干和士卒是否用命外,更重要的是委派来的监军是不是一个愚蠢且难缠的家伙。

正是因为武将地位相比文官要低,因此哲宗特意安排赵穆走左侧。若非赵穆身为有爵位的宗亲,不能科举入仕,不然哲宗还真想安排赵穆走“科举取士”这条路上位。有了功名在身的话,以后也能威服那些文臣。

随着声声宣召声,赵穆漫步走进了大殿当中。

只见这崇德殿,四周八根龙柱。文武百官手执朝笏分列两旁。一条明晃晃,口含龙珠的金龙位于哲宗御座的上方。

如今的哲宗皇帝身穿朝服正襟危坐,尽显天子威仪。

赵穆依礼向哲宗朝拜:“臣!赵穆!参拜陛下!”

赵穆礼毕之后,哲宗一抬手说道:“皇叔免礼平身!”

尽管宫中已经传出哲宗与赵穆叔侄相称,但今日哲宗在大朝会上,文武百官的面前当众喊出来,还是有些让群臣惊讶。

赵穆闻言回答道:“谢陛下!”说罢赵穆便站了起来。

尽管朝中众臣都在上次的接待使团的晚宴上见过赵穆。但这一次赵穆身穿蟒袍头戴金冠的样子,依旧是那般引人注目。若非朝会金殿上不能做太大的动作,大家的目光绝对都会望向他。

而群臣虽然都是面无表情,但心里都不断地嘀咕。

这是因为赵穆的封爵擢升实在是太快了一点。

赵穆就在一年前还只是个小小的县侯,凡是能上这金殿参加朝会的,只要是有爵位的,那么都比赵穆大。

但就在半年多以前,赵穆回到京城后,就因为和大理国和亲的事情,一下子从县侯直接擢升到了郡公,这可以说是破格擢升了。

但就在半年后,赵穆再度回来,这一次皇帝却直接册封他为嗣王。这也就罢了,不过哲宗给出来的理由着实有些敷衍了。因为和大理国和亲的需要,所以擢升赵穆。就算是封王,擢升一个郡王也就可以了。

但如今赵穆的爵位却是仅次于亲王的嗣王。这让大家都有点想不明白。这是因为大宋有一个潜规则,除了嫡出的皇子之外,任何人的爵位都不得高于郡王。哪怕哲宗他自己在上位之前,也只是均国公,延安郡王。而赵佶等人的爵位,还是哲宗继位后给他们加封的。

而赵穆既不是哲宗的兄弟,又不是哲宗的儿子。作为一个太祖一脉的旁系血亲,这加封嗣王着实有些令人难以理解。

虽然大家都有些想不通,但朝中有一个特殊派别的人却是喜闻乐见。

那就是忠孝王,商王,邓王为首的勋贵集团。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