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星平线 > 章 241 刺儿龙

星平线 章 241 刺儿龙

作者:索斯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7 07:19:43 来源:小说旗

力大皮厚号不仅成功开了进去,它还晃晃悠悠开了回来,这绝对是一次重要的成功。通过这次测试,艾瑞克斯知道引力屏障和足够的功率进行配合,完全可以承受住异常区的时空影响。另一方面,星舰保持了基本航向没有丢失,这才让救援行动有了最基本的可行性。

于是,鱼龙号的改造工程开始了,它正好与恢复伤势的工程协同进行。

之所以要驾驶鱼龙号而不是造一艘力大皮厚2号,看中的是星舰的自持力。鱼龙号体积更大、设备更丰富,而且还有制造息壤球的能力,膜对撞机可以提供近乎无限的物质、能量供应,这是任何其他星舰都不具备的能力。哪怕是力大皮厚号,也没有太过深入异常区,对其内部的情况绝不敢说全都了解。只有鱼龙号,只有装满了引擎和引力屏障的鱼龙号,才是最适合进入危险区域的星舰。

再说体积大本身就是一种优势。就拿引力屏障来说,它本身是一层膜、一个壳,基本上就只有“覆盖面积”这一个衡量标准。当星舰的形状不变、长度增加时,其表面积的增幅与长度增幅是平方的关系,体积和重量的增幅是长度增幅的立方关系。换句话说,体积的增加速度比表面积要高得多,越大的星舰就有越多增强功率与护盾的空间。尽管力大皮厚号这种专注功率和护盾的星舰在功能上更集中,但鱼龙号凭借更加庞大的体积空间,完全能做出更好的功率与护盾强度。

唯一能对这个规律进行限制的就是工程学技术。抽象的数学可以有正无穷,但是实际的物理需要收敛。质量太大了,鱼龙号自己就向内塌缩压燃,说不定就变成恒星了。材料强度也是有上限的,一般信息的传输也被光速约束。所以星舰工程学是一种取舍的艺术,甚至有的时候可以被认为是在刀尖上跳舞。这并不是夸张,因为宇宙中很多时候需要面对的危险要远大于刀尖。

“大圣,麻烦你要跟着我冲一次险地了。”艾瑞克斯可以直接决定自己、决定鱼龙乃至决定研究员的命运,但他无论如何也要和大圣汇报一下。“按照我的计算,鱼龙号应该能顶住那些危险,但……”

大圣放下手里的合成打印桃子,摆摆手说道:“在星舰方面你是专家,你说行那我就说行,放手去干吧。说实话,前面的迷障不简单,我已经看了好久也没弄明白。这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

历经过万千战斗的大圣拥有非常宝贵的经验,艾瑞克斯最喜欢听他讲的故事了。其中许多故事后来经过改造,以隐喻的形式在《西游记》里重现。听着那些故事的原型,两者互相对比,除了让理解更加深刻外,还让艾瑞克斯真切感到故事编纂者的良苦用心。

不过再多的故事也与他们当前遇到的情况不同,最多只能借鉴些皮毛,无法用来解决问题。总是会遇到新问题,这是一代又一代宇宙终结的幸存者必须要面对的现实。他们来到新宇宙,依靠过去的积累,显而易见会成为当时最强的。但是在面对新宇宙的新问题时,新宇宙的原生文明总是更有利,解决的速度完全不亚于幸存者们。

因为有这样的现象,大圣等幸存者从未忘记敬畏之心,因而诞生了“不过分干预”政策。幸存者的技术,只是有条件、有选择、少量地传授下去,要给新宇宙、新体系、新文明足够的生长空间——除非他们威胁了整个宇宙的安全。沉淀与发展、积累和改变、坚持与革新,这些并不是互相矛盾的东西,它们完全可以和谐共存。这种精神才是幸存者一直幸存下来的最根本原因。

当然,闯劲也不能缺少,哪怕要面对死亡。艾瑞克斯还没想明白究竟什么是幸存者的原动力:是要逃避毁灭,还是要征服毁灭,或者两者皆有?或许只有亲身经历过在宇宙终结前的挣扎求生,然后再面对下一次终结并重复这个过程后,一个人才能找到该问题的答案。

好在引力屏障的时空异常区远比宇宙终结要安全得多,这一点艾瑞克斯必须承认。在接下来的差不多一个月时间里,鱼龙号的六个船坞舱全力工作,膜对撞机也被拿来制造基本材料。各种零件持续出现在每一条生产线的末端,等待它们的是总装线上的模具与组装机器人。能够整体直接打印的当然会用这种快捷省时的技术,但引力屏障和反物质发动机可不是拼插积木,那是要应对许多危险情况的高精密设备,因此专用高品质零件的专门生产也必不可少。

鱼龙一直趴着,时不时用舌头舔舔不断再生的前爪,缓解那里麻痒的感觉。ZTFD和兵马俑机器人将鱼龙的身体变成了巨型工厂,每一个鳞片上恨不得都装上了新的设备。力大皮厚号的经验可不能完全照搬到鱼龙号上来,毕竟一个肚子里没货,而另一个还有船坞、内脏、骨骼和完整的环境循环。鱼龙号的改造首先不能把鱼龙弄死,变得只剩下皮和骨骼,改造方案必须考虑更多。

艾瑞克斯选择了内外结合的方法。反物质发动机放在体内,这样便于维护。将70%的引力屏障发生器放到体外,让它们以“盔甲”的形式覆盖在鱼龙身上。这样做可以极大节省空间,增加引力屏障的总功率上限。不过代价是有太多内外连接的孔隙,环境封闭只能放弃。

除了舰桥与第一船坞,鱼龙号内部的环境循环保护完全拆除。艾瑞克斯和大圣想要去那些区域,要么穿着太空服,要么释放元粒体在体表形成保护,否则就和直接面对真空宇宙没什么区别。

能量管路、控制线路,再加上数量庞大的探测头爬满了鱼龙的里里外外。为了给这些设备让出空间,许多龙鳞都被拆掉了。研究员为了这件事忙的头都要炸了,她必须为鱼龙设计足够好的愈合、麻醉和压制再生的治疗方案,否则一个血淋淋、惨兮兮的鱼龙将无法避免。

由于艾瑞克斯要继续研究引力屏障,这一次改造的疼痛就只有鱼龙自己来承受了。它努力忍着,实在不行了就嚎两嗓子,听起来怪让人可怜。不过没办法,现在的疼痛和飞行、游泳时的快乐是一样的,全都是艾瑞克斯对鱼龙大脑进行保护与加强的结果。想要不承受痛苦,那就只有变成僵尸一样的机器人,只有放弃快乐,这是对等的代价。

最开始的时候鱼龙也会恼怒,但艾瑞克斯说服了它。改造的痛苦只是一时的,不过占据鱼龙漫长生命中不起眼的几个月而已。但是飞行和游水的快乐、享受美食的满足感,这可是一辈子的事情。孰轻孰重,很容易就能得出结论。

现在只要疼的时候,鱼龙就会胡乱抓两下,仿佛在模拟游泳的动作。或者分泌口水,哗啦啦把进出通道给淹了,估计是在想好吃的。反正ZTFD和兵马俑不会抱怨工作环境,艾瑞克斯和大圣也很少从通道出去,且让这鱼龙污染环境吧。

搞定了鱼龙,没想到研究员那边又出了问题。这个人工智能少女在得知安慰鱼龙的那些话之后,很快就陷入了无限的自我否定之中,嘟嘟囔囔说自己是僵尸,没有痛苦的快乐是虚假的之类。“我,机器人”,这句话即将成为她的新座右铭。

“机器人才不会抱怨这个,你纯粹是闲的!”艾瑞克斯毫不留情地发动打击。“能不能上进些?交给你的脑控体研究任务怎么样了?你要是真没梦想了,我完全可以把你删了,反正你用的也是核心舱系统的算力。”

一开始研究员还嘴硬,直到她看到艾瑞克斯真的在用最高权限启动删除进程,立刻乖乖投降了。她承认自己是有些嫉妒,感觉艾瑞克斯对鱼龙更关心些。在接受批评以及进行触及灵魂的自我批评之后,研究员作出了深刻的反省,然后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没脸没皮地继续快乐研究去了。

感觉身边包括自己在内没一个正常生物,艾瑞克斯就更想早点和姐姐团聚。这种想法越强烈,鱼龙号的改造工程就必须越细致。之前探测长杆的结局充分说明一旦出现纰漏,毁灭接踵而至,根本没有反抗的余地。

因此艾瑞克斯必须压制任何急躁的情绪,尽可能提升能量功率与屏障的承受上限。力大皮厚号已经有非常恐怖的乌龟壳了,而鱼龙有过之而无不及,用于护盾的能量功率又提高了四倍。换句话说,力大皮厚号用来承受异常区的工作状态,还不到鱼龙护盾系统20%的压力。

为此,鱼龙彻底变了模样。那些拆下鳞片、内外打通、仿佛尖塔一样的引力屏障发生器,将这条原本帅气威风的龙变成了刺猬或豪猪。尤其是通过内部变形功能极限增加容积后,鱼龙彻底胖了起来,肚子里塞满了发动机和护盾发生器,它就更像豪猪了。

这没什么不好,这幅面貌虽然不够帅,但是给人充分的安全感。工程完成后,艾瑞克斯下达了开机测试的指令,逐渐增加能量功率,不断推升引力屏障的强度。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引力屏障提升后开始对周围的空间环境产生影响,它本身就创造了一个类似异常区的环境。鱼龙本身一切正常,异常都在屏障外部。首先是空气产生乱流,几千个龙卷向各个方向横扫而去,随后地面被强大的引力拉扯上来,再被超强的重力硬砸下去。

远处的异常区也有了反应,数以万计的闪电奔袭而来,无情劈砍在引力屏障上。这些看起来像闪电的东西并非电磁作用,而是引力波动,因此被简单命名为引力闪电。艾瑞克斯带着担忧紧盯屏障的工作状态,惊奇地发现这些异常的引力闪电并没有造成丝毫影响,它们被引力屏障隔绝在外。不管是护盾发生器还是发动机仍旧在稳定地工作着。

试验继续,此时引力屏障的功质比(功率除以质量)达到力大皮厚号的两倍,周围的空间异常奇迹般地停了下来。来自异常区的闪电不再发生,倒是鱼龙号开始向异常区射出引力闪电,导致那片区域的引力数值出现了明显波动。根据计算,虽然总功率没法比,但现在鱼龙号的引力屏障强度实际上已经超过了天土大陆,这应该是当前反影响现象产生的根源。艾瑞克斯估计,现在的鱼龙号若是开足马力并保持低速,应该能缓缓穿透天土大陆的屏障,前往外面的星空。

功率继续提升,艾瑞克斯至少需要看看80%功率是什么状态,能不能保持住,这样才能心里有底。到了这个阶段,不管什么方向的闪电都没有了,周围一片寂静,给人一种异常和谐的感觉。艾瑞克斯看遍了所有的探测数据,他非常想找到任何一点异常来打破这种诡异的寂静,可惜完全找不到。

“嗯?”舰桥里的大圣挠了挠头,“古怪,怎么感觉像是老头子的太极图?”

镇压地水风火是传说中太极图的效果,不过那只是寓言故事里面的说法。它其实是一台规则场武器,用来处理物理定律,用来消除异常波动的。当然艾瑞克斯没见过太极图,大圣其实也没见过,他们之间只是三手消息和二手消息的区别。

“我不知道你们再说什么,但我觉得这种现象有点眼熟,”研究员作为另一个观察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为此她还特意推了下鼻梁上的像素眼镜。“息壤球激活爆发时会改变周围的环境,那个冲击波的‘刀锋’就给人一种一场平静的感觉,好似现在。”

三个人讨论半天也没能得出一致意见,只觉得引力屏障这个技术以及它的理论背后还有许多可供发掘的隐藏内容。不过从工程上说,鱼龙号的引力屏障完成了测试,其在80%的功率上能够稳定运行,即便提高到95%也相当不错。唯一需要注意的是鱼龙的飞行姿态,当功率达到40%左右,也就是向外发出引力闪电的那个阶段,最好不要做幅度巨大的变形。引力屏障的剧烈形变会短暂制造“褶皱”,在屏障系统中制造内耗,带来不稳定的能量波动。这时的能量叠加最终会外放出去,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艾瑞克斯就试了试,42%功率时特意制造了一道引力闪电,直接在地面劈出一条大峡谷,向下一直深入,可以看到翻滚的熔岩。这样的能量效果能不能控制,是否可以做成武器?理论上说它是引力屏障的一种外放特性,因此具备击穿引力屏障的潜力。

想象很多,项目也很多,但没有一个的优先级能与救援计划相比。艾瑞克斯停下试验,将护盾系统转为“自适应状态”,然后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鱼龙咆哮一声,鼓着肚子顶着满身刺,昂首驶入异常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