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重建聊斋 > 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装捕贼团

重建聊斋 第一百一十五章 武装捕贼团

作者:野亮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34: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什么?”

“那我们住哪儿?”

“我们祖祖辈辈都在这里……”

会下人群乱成一团,徐文山示意了许多遍,下面的人才安静下来。

“风石村本身并不产粮,你们在这里讨生活,都是帮着盐帮做事,都是打杂的,把那些盐帮打手当老爷一样伺候,才换来一点粮食。现在盐帮没了,没有那么多活计给你们做了,你们不去鹿鹤沟,去哪里?喝西北风么?”

底下的村民一想,也确实是这个道理。徐文山接着道:“到了鹿鹤沟,有很多活计给你们做,做多少事,就赚多少钱,谁发财,谁穷困,都各凭自己的双手,不靠其他人。住的地方有,我会让工兵营修一个临时城寨,你们就暂时住哪里吧,等你们赚到足够盖房子的钱,就搬出去。”

村民听到此处,觉得这安排也不可谓不妥善,只是就这样离开故土,仍然有些不舍。

徐文山道:“现在就有一个赚钱的机会,你们每人到工兵营那里去领装备,包括风石村任何人在内,每十个人组成一个小队,出村去捕获流窜在寨外的强盗,每带回来一个强盗,赏钱1000文。”

听了这个,村民又开始议论纷纷,捕捉强盗什么的,对他们来说还是过于艰辛的挑战。何况说是1000文,十个人分下来每个人也就100文。

徐文山继续道:“不要小瞧这1000文,你们一天内若是捉到10个强盗,不是就能赚10贯?天底下哪有这么容易赚钱的法子?寨外的强盗又何止一两百?只要抓肯定就能赚。

“每个十人队其中都会有两名经验丰富的士兵,你们不用担心打不过强盗,若是遇到大批强盗,打不过也可以跑。”

村民们把这笔帐算清楚后,都变得兴奋起来,看样子马上就像抄家伙上。徐文山还担心这些村民因为畏惧强盗而不敢去,现在看来,自己好像开了武装捕奴隶的先河?

……

“你昨天抓了多少个?”

“昨天?不是今天才开始抓么?”

“你傻啊,早点抓多抓点,赚得多啊!”

“昨天晚上那黑灯瞎火的,还敢出村抓强盗?”

“咳,什么强盗,都是些不入流的货色,我们一去,早就吓得屁滚尿流了……”

第二天的风石村,“抓强盗”成了村中的主要话题,相互打招呼的话从“吃了没?”变成了“抓了几个?”

人们把这些外出捕捉强盗的小队称为“捕贼团”。金钱的力量是巨大的,村民对周围强盗的最后一点恐惧,也随着“捕贼团”的大肆发动而烟消云散。

这个淳朴的山村没有经历过“三角贸易”那种“文明的洗礼”,对这些罪大恶极的强盗又没有什么心理负担,自然是能用上的法子都用上了。

有人发明了在长杆子上栓个绳环,遇到强盗往对方脖子上一套,怎么跑都跑不掉,人称“套贼杆”。

多年之后,使得一手好“套贼杆”的小伙子依然令人敬仰,甚至被变成了歌儿传唱,什么“套贼的汉子你威武雄壮,你套到了贼人还套到了姑娘的心脏”。

一般的小股强盗都是打不过“捕贼团”的,若是遇上比较能跑的,“捕贼团”便远远在后面吊着,一直耗到强盗没了力气再捉起来。因为捕贼团的干粮充足,所以完全耗得起。

据说有一个捕贼团跟着一伙强盗走了很远,最后居然发现了一个强盗寨子,这个捕贼团艺高人胆大,咬咬牙居然把这个寨子给端掉了,赚得盆满钵满。

有人以此为启发,相邀着几个捕贼团一起上山找强盗寨子。一时间发动了风石村对强盗寨子的反攻,众山头对这些眼里冒着金光的村民闻风丧胆,好多寨子就这么被消灭了。

也有人找到了一些骑手,这些骑手都饿得不成样子了,被村民们用套贼杆拉下了马。他们的马匹却不好分配,去找徐文山,徐文山一核算,发现马比人值钱,便按1500文的价格收购了这些马,还说若还有马还卖给他。因此他很是囤起了一些马匹,正在头疼在哪里养马。

当然也有不那么美好的事情发生:一个捕贼团发现了强盗的踪迹,跟上去一看,为首的人叫起来:“魏老四!”

那魏老四自己带了个包袱,路上遇到了几支捕贼团,还以为是强盗的同伙,在林中躲着人走,最后迷了路,也没吃的,趴在地上饿坏了。

认识魏老四的打算把他送回去,但另外的人不同意了,说这个也是强盗,要捉回去。

那认识魏老四的人说:“他是魏老四啊,他不是强盗,你们不记得吗?”

反驳的人也有道理:“但按照徐家少爷给的标准,他一没有编制,二没有标识,没办法证明是村里人,所以一律按强盗处理。”

“可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啊。”

“总不都是带回去,你按强盗带回去,还可以换一贯钱呢!”

于是众人很快达成了一致,把魏老四当强盗抓回去了。

其他捕贼团在村外也找到了不少逃出村的村民,其中有不少都按强盗抓回去了。这样过了两三天,村外的强盗很快被抓得七七八八,徐文山估摸着,要再不收手,恐怕这些捕贼团会互相抓,新一代的杀良冒功就会诞生,于是便停了这一政策。

至于被抓回去的魏老四,徐文山给魏太公家送回去了。魏老四自丢了这一次脸后,从此抬不起头,过了两天,便离了家,没人知道他哪儿去了。

徐文山详细规划了一番风石村的盐矿,提出要完全改制。主要是把煎盐法改成晒盐法,如此就彻底整修了一遍整个晒场,又用工兵营把当地的沟渠好好休整了一遍。

新的风石村盐矿没有再沿用白龙帮的做法,而是使用徐文山定下的条例。

徐文山最初是照搬现代的企业制度,但后来发现没有相关配套法律作保障,这企业很难办下去,便因地制宜地弄了些规章,先保证这个盐矿完全在自己控制下,以后怎么运作再慢慢摸索。

风石村的事情都安定下来后,徐文山决定回鹿鹤沟了,自己这一去小半个月,鹿鹤沟里的人还缺盐吃,再不回去指不定要发生什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