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灵异 > 重建聊斋 > 第一百一十六章 工程

重建聊斋 第一百一十六章 工程

作者:野亮 分类:灵异 更新时间:2025-02-01 10:34:40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徐文山班师回村了。

这一次出征,他不仅打通了鹿鹤沟和风石村之间的销售通路,带回了足以支撑鹿鹤沟度过整个冬天的粮食,还带回了总计四百多个俘虏和奴隶。

这其中有些是盐帮,也有些是强盗。

他顺手带回的那三大袋子金银财宝,倒成了最鸡肋的战利品。他手中的钱本来就花不完了,现在居然又给他来这么多。

反倒是最稀缺的人力资源一直得不到满足,这四百个俘虏即使全部投入到接下来要修建的引水渠工程中,也是远远不够的。

现在已经是仲夏时节了,很快就要秋收了。他希望在秋收之前,完成这一条引水渠,好让秋收后的鹿鹤沟改种小麦。

他带回的是冬小麦的种子,经过这些时沙耶和手下妖怪持之以恒的育种,已经是第120多代的麦种了,这种子颗粒饱满,抗虫抗病抗倒伏,都比得上现代作物了。水稻也是一样,产量甚至比小麦更高。

只要这两种作物普及了,鹿鹤沟这一带就会变成山沟沟里的聚宝盆,粮食绝对不愁。因为小麦和水稻可以轮种,等于说一年两熟,亩产比之前翻了好几番,再也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但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水利问题可以解决。

徐文山这次回鹿鹤沟,顺道把魏太公也带回来了。

接下来整整三天,他都在和魏太公商量引水渠的修建方案。

修建引水渠这种技术活连他自己都不是很懂,因此参与这次会议的只有魏太公以及魏太公带来的孙女魏冰,还有一个旁听的阿发。

“从天湖到鹿鹤沟,总距离有将近40里,其中包括15个山头,12个谷地。”徐文山指着地图道。

魏太公捋着胡须道:“这山头还好处理,该削平的削平,或者挖涵洞,这谷地该怎么引水呢?”

“用渡槽,”徐文山用笔在纸上画了一个渡槽的模型,道,“在谷地修筑渡槽引水,从一个山头接到另一个山头。”

魏太公研究了一会儿渡槽,道:“那这个渡槽用什么做呢?”

“砖块和水泥。我估算了一下,做一段一里长的渡槽,大概需要用到3万块砖块和5000斤水泥。”

魏太公望了望魏冰道:“40里也就是……”

魏冰顿了顿,马上道:“120万块砖和20万斤水泥。”

徐文山颇意外地看了她一眼,心道这还是个会心算的人才。

魏冰算出这个数字后,缓了一会儿才意识到这个数字有多么可怕,魏太公也被这个数字震的咋舌不下。

徐文山道:“还不止,施工时还需要用到木材做脚手架和燃料,沿途还需要建一些水闸和水房。”

魏太公道:“不光是渡槽,还需要开挖山头和沟渠……这可是一项大工程,徐公子,你打算何时完工?”

这确实是一项大工程,魏太公本拟待自己有生之年,若能完成这项工程,便是自己之幸。

徐文山斩钉截铁地说:“今年秋收之时,一定要完工。”

看魏太公神情呆滞,徐文山又说了一遍:“秋收之时,一定要完工。”

魏太公颤颤巍巍地道:“徐公子,你可知这工程有多大?”

徐文山道:“我当然知道。”

“制造砖块需要取土、倒模、烧砖、晾晒,水泥需要取沙、采石、磨粉、搅拌,此外,还需要伐木、运输,此外还需要给这些人准备米饭和工棚,还要做好守卫工作,防止山野间的毒虫猛兽。”

魏太公点头道:“现在离秋收只剩5个月了,徐公子,这么大一个工程,如何才能赶在您的工期前完成呢?”

徐文山道:“只能全力以赴了。”

定下这个紧张的工期是无可奈何之举。待到秋收之后,粟米收获后需要马上播种小麦。播种下的时期虽然是丰水期,但鹿鹤沟现有的那点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更大量的水才能保证来年的小麦种植成功。

而到了冬天,大雪封山,无法施工,到了来年春天,又到了种粟的时候,一旦种上粟,徐文山的水稻计划就无法开展了。

所以一定要赶在这个秋天完工。

魏冰在此期间一直埋头写写算算,此时终于抬起头道:“据我估计,若要赶在秋天前完工,至少需要2万人。”

徐文山一笑,道:“不需要那么多人。”

他抓过魏冰的笔,魏冰有些蜡黄的脸上微微一红,没有说什么。徐文山在纸上一边写一边说:“这个工程的难点在于砖块,砖块的难点在于砖窑。我们没有砖窑,需要造一个。烧一批砖从倒模到晾晒成熟,需要3天时间。我们造一个一批能1万块砖的那种,晾晒的同时倒模烧砖,不要5个月就能完工。”

魏冰还在核算,徐文山又道:“我现在手上有500个劳力,再从鹿鹤沟挤一点估计能挤出1000人,先派500个人盖砖窑,200个人伐木,100个人做砖模,200个人造水泥,等砖窑盖起来了,留100人给砖厂做事,100人伐木,其他可以腾出600人造水渠。”

魏太公揪着胡子道:“可这600人也不够啊,还得拨一批人运货。运砖运柴都很废人力。”

徐文山道:“再次期间,我会发动鹿鹤沟全体人民帮忙推小车。另外,我还会从村外带一批人回来。总之,一定要集合全体鹿鹤沟的人力,把这条引水渠给当期造出来。”

魏太公的表情变得肃穆起来,俯身朝徐文山一拜。徐文山急忙托住,道:“太公,这是为何?”

魏太公道:“徐家公子,你居然为了两村人民,可以倾尽家财,老朽实在感激涕零。”

徐文山也明白他的意思,要动员起这么多的人力,当然还是靠金钱,这笔钱当然是他出。

不过对于徐文山来说,什么都是问题,只有钱不是问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