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其他 > 鬼吹灯II > 第四十五章 奇遇

鬼吹灯II 第四十五章 奇遇

作者:本物天下霸唱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2-04 18:09:53 来源:小说旗

第四十五章 奇遇

孙教授点头道:“的确是乌羊王古墓,不过当时还没被盗空,画中所绘,应当是封师古在地宫中盗墓开棺时的情形……,画卷上有字写得明白,这是……棺山遇仙图。”

当年封师古违背祖训,盗掘了“棺材峡”里最大的一座古墓,结果回来后性情大变,对在墓中的遭遇晦莫如深,只是称自己要成大道,以“地仙”自居,并用妖言蛊惑众人。包括日后他建造地仙村,要“度尸炼药”成仙的种种事端,都是从此而起,不仅是我和shirley杨觉得好奇,孙九爷更是苦苦猜测了一辈子,此时乍见“棺山遇仙图”,激动之情实难自已,说话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

我劝孙九爷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这只是封师古的自画像,并非是“地仙”真身,还不到激动的时候。这时我们三人定睛细看,虽然先前做过种种猜想,可等真正看清楚“棺山遇仙图”中描绘的情形,还是惊得险些将下巴掉在地上。

《棺山遇仙图》中所绘的场景,主体是乌羊王古墓的“椁殿”,画卷下方绘着殿前的墓道,许多身着戏装的盗墓贼,正在墓道里搬运堆积如山的“明器”;而在“椁殿”中,则完全是另一幕惊心动魄的场面。

“椁殿”中的石椁揭得大开,四周躺着六个盗墓贼,各个尸横血溅,死状极惨,其中有两人身上带着“观山腰牌”,应该都是“封师古”的同宗兄弟或门徒,只有一个身穿黑袍的中年男子依然活着,看此人在画中的身形气质,真乃“一席乌袍裹云锦,两点冷目射寒星,手提三尺青锋剑,胜似洞宾上八仙”,比起那伙普通的盗墓贼来,实在是有几分“野鹤在鸡群”的卓然风姿,想必此人便是《棺山遇仙图》中的“地仙封师古”。

那具被揭去命盖的石椁里,有一具金首僵尸从中探出半截身子,因为画中描绘清晰,在古尸颈中有道截痕,所以并不是带着“黄金面具”,而是僵尸无头,接了一颗面目狰狞的“金头”。既是在“乌羊王古墓”的椁殿中,所以可以肯定这具从棺椁中出来的“无头僵尸”,便是那位“有身无首”的移山广德王。

“金头乌羊王”的尸身装硕魁梧,远远超出常人,两只手的指甲长得奇长,上边鲜血淋漓,挂着碎肉,可能那些死在石椁前的盗墓贼,都在揭开棺椁的时候遭其所害,当场毙命了。

幸存的封师古,并没有招呼墓道中的同伴,而是舍身上前,单手提剑贯穿了古尸的胸膛,另一只手抖开“缚尸索”,撒开“天罗地网”,连石椁带死尸一并套个正着。

我看了此图,心中惊异莫名,只因《棺山遇仙图》中描绘的场面,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僵尸扑人多为生物电的作用,古僵为“死而不化之物”,在被活物接触的一瞬间,可能会产生剧烈的霉变,出现尸起之类的恐怖现象。可有一点,头颅为“四肢百脉之祖”,普天底下绝对不可能有无头之尸暴起伤人之事,图中的情形,可谓是“古今罕有”。

我祖父是从旧社会走过来的人物,常给我讲些早年间的“奇闻异事”,他也算是半个“摸金”传人,但我从没在他口中听过有这种事情存在;此外就连“卸岭盗魁”陈瞎子,以及“搬山道人”鹧鸪哨留下的笔记中,也都不曾提及此事;这说明从古到今的“发丘摸金、搬山卸岭”之辈,皆未撞上“无头尸起”的异事。

再者说来,更令人费解之处在于,这《棺山遇仙图》名为“遇仙图”,可纵观图中所绘,哪里有什么“仙人”?倒不如称做《棺山盗墓图》,或是《棺山降尸图》来得贴切。常言道“名之为名,必有其因”,但图中似是玄机暗藏,教人完全无法以常理揣测,《棺山遇仙图》与前面的《棺山相宅图》、《秉烛夜行图》究竟有什么关联?

shirley杨也觉不解,她问我和孙教授如何看待此图,孙九爷凝视着《棺山遇仙图》看了良久,脸色显得越来越是难看,他告诉我们说:“如果图中所绘的内容属实……,嗯……看前三幅图画的模样,想必这张遇仙图不会是凭空捏造的虚妄之事。但从图中看来,并无遇仙之事,除非……除非戴着颗黄金头颅的乌羊王不是僵尸。”

我奇道:“不是僵尸是什么?难道是仙家?它要是真仙怎么还死了装棺椁里了?”孙九爷神色凝重,缓缓说道:“肯定不是僵尸,观山太保在椁殿中揭开命盖的时候,那乌羊王可能还活着……”

我对此论不以为然,怀疑孙九爷脑袋进水了,就对他说:“乌羊王连脑袋都没有,如何还能说他在开棺时依然活着?并且这移山广德王如果还活着,在几千年前也不可能被装在石椁里;看样子他并不象是因为暴虐无道,被活活钉死在棺中的,因为那颗黄金头颅奢华精致,绝不是临时打造出来的。”

孙九爷道:“你说的不错,可你仔细看看这图,在封师古下剑之处,移山广德王身上分明有鲜血淌出,顺着剑刃往下流淌,千年僵尸死而不化,自然不会流出鲜血,即便有血也必是乌黑的尸血,这个细节足能证明他从石椁中出来的时候还和生人无异。”

我又看了孙九爷说的那处细节,但仍不肯信:“地仙封师古丹青笔墨的造诣不错,懂得艺术夸张,但把僵尸身上画得血如泉涌,可就不是对待史实的正确态度了。”

shirley杨问孙九爷道:“您的意思是石椁中的乌羊王还活着,《棺山遇仙图》的遇仙,是指封师古开棺时见到了不死之人?”

孙九爷微微点了点头道:“应该是这样,但我想其中可能还有隐情,毕竟《棺山遇仙图》描绘的仅仅是一个瞬间,虽然有百分之九十的可能性,是封师古亲身经历的一幕险情,但在他杀了千年不死的乌羊王之后又遇到了什么?究竟何事才使他性情转变,继而进入棺材山里避世求仙?这些事情咱们就很难从图画中获悉了。”

我们实在看不出更多名堂,便取了壁上挂的一阴一阳两幅《棺山相宅图》,随后径直蹬上顶楼,这层木楼空间窄小了许多,只设有一个神龛般的石柜,摆着不少器物,有十几本书卷,一些五花八门的瓷瓶,还有一口带鞘的宝剑。

看起来都是“地仙封师古”随身之物,我心想就凭这点,封师古也不是什么能掐会算的真仙,完全没料到他的后人,会带着摸金校尉进入“地仙村古墓”,这些东西竟然如此毫无遮掩的放着,我们被“观山太保”蒙骗了多时,不抄他几件真东西如何说得过去?

想到这,我伸手拎起那柄宝剑,按绷簧拔剑出鞘,只见锋刃寒芒闪动,端的是口利器,我对孙九爷说:“观山太保的东西都是倒斗所得,也不知本主都是哪座坟里的古人,现在这管制刀具我就先没收了,我虽然不会剑术,但素闻宝剑可以镇宅僻邪,我回家挂着也总好过放在此地生锈。”

孙九爷没好气地说:“你小子是贼吃贼,越是越肥啊,不过……只你要帮我找到地仙藏身之处,他的东西你尽管拿去就是。”

我心想这话亏你也说得出口,正要对他说出两句“戳人腰眼儿”的话来,却见shirley杨已从那几本书卷中找到一本《观山掘藏录》,是“地仙封师古”亲笔所书,记载着封师古平生之事,并且把历代“观山太保”所盗发之古冢一一详述,孙九爷如获至宝:“找的就是它,棺材山里的秘密……肯定都写在其中了。”当下便借着灯光,匆匆忙忙地翻阅起来。

我说您别光顾着自己看啊,“观山太保”的事我和shirley杨也挺关心,他这书里怎么写的?孙九爷只好边看边给我们粗略的讲解。

原来观山太保自“封王礼”开始,便世受皇恩,随驾听用。但世间万物,都有个兴衰起落的定数,到了万历皇帝当朝之时,已是内忧外患,关外有后金起兵攻明;加之贪官污吏们搜刮民财,使得各地民变不断;朝内又有党争,一时之间内忧外患全都来了,自太祖成祖传下来的基业,至此已出现了大厦将倾的迹象。

偏偏当朝的皇上“心昏神庸”,还特别喜欢服药炼丹,招募了许多方外之士,专门给他调配各种养生秘药,也常以长生不死之事询问封师古。

当时封师古是“观山太保”的家主,对皇上也是忠心不二,但那时候封师古并不怎么相信“炉火之道”,他认为“自古从无不死之人,世间也无不发之冢”,是人就有生老病死,是陵墓就早晚有被人挖开盗掘的一天。既然没有不发之冢,那么古墓里的东西谁挖不是挖?所以他一面主持修造皇陵,一面在暗地里派人到各地盗墓,主要是为了寻求古墓里的经卷典籍,尤其喜欢收集奇门古术之类的“骨甲、竹简”,对此物求之不厌,这也是从他祖上继承下来的光荣传统。

对于万历皇帝吞丹服药的爱好,封师古不以为然,炉火之术历来害人不浅,都说古时仙人留下度炼脱化之道,是为广济世间的人,但试看从古到今,谁人亲眼得见?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说旁的,单是各个朝代的真龙天子,在此事上送命的也不算少数了,怎奈人心最易痴迷,不明白天道造化之机。

为此他多次奏明万历皇帝,不死仙药之事终究虚幻渺茫,绝难强求,并劝皇上迁动安徽的“祖陵”。结果惹得龙颜不悦,认为“观山封家”没什么真本事,从此便将他看得轻了。

此外还有件事,是由于封师古命人在京城附近,盗掘了一个刘氏贵族的墓穴,墓主是个女子,这刘氏的来头也不小,乃是数术奇人刘秉忠之后,墓中布置有许多机括销器,还有一些数术典籍,所以就被观山太保盯上了,偷着将这处墓葬挖了一空。

但是天子脚下帝王之都,乃是五方杂聚的所在,观山太保行事虽然周密,也难免有走漏风声之时,刘家的后人同样在朝中为官,听闻此事后大为恼火,但是苦于没有找到封师古盗墓的证据,只好暗中给“观山太保”栽赃陷害。

封师古是个极精明的人,又兼通晓玄学,自然洞悉“保身之道”,便萌生退意,择个日子,将同宗同族的弟兄们前来商议,他对众人说,自古常道是“伴君如伴虎”,如今眼看大明朝的气数就要尽了,世乱时危,田园将芜胡不归?我等不如趁着还能全身而退,一同回归故里,经营祖宗留下的盐矿产业,从此闭门清静度日,岂不强似整日陪王伴驾担惊受怕。

由于封师古怀有异术,封家诸人历来对他仰若神明,无有不依,当即商量定了退路,封师古便告病还乡,举家离开京城回到祖籍“青溪镇”。

回了老家,封师古在家中闭门不出,专门研究各种奇诡无方的异术,这些本事大都得自与“棺材峡”中的悬棺,虽然其中有许多内容残缺不全,单是剩下的部分也足够他琢磨三五世了,越研究越觉得那些古老的方术深不可测,奥妙似乎无穷无尽。

封氏是家大业大,又得过御口亲封,虽然行事诡秘,在世上名声不扬,但在当地则是一呼百应,收罗了无数门人弟子,专作些画符吞水送平安的勾当,俨然是巴山蜀水间的一大“巫门”。

封师古有几个兄弟野心不小,眼见自家势力越来越大,官府也拿他们无可奈何,就劝封师古聚众造反,可以效仿当年黄巾军的做法,自称“大德天师”,登高一呼,必定从者如云,即便不能做大,咱们割据了一方,裂土分疆也是好的。

封师古不为所动,“观山封家”之所以有今天的气象,多是仗着擅使幻化之术,说好听了是“幻化之术”,其实就是“妖术”,全是“歪门邪道”的东西,你们仔细琢磨琢磨,史书上的兴衰成败颇多,却有几个是凭着“撒豆成兵、剪纸为马”的障眼法得了天下?自古凡是以妖法蛊惑民众图谋造反的,从来没有一个能有好收场,绝难成事,只因叛逆之举,向来遭天道所忌,命中没有龙兴的福份,切莫痴心妄想,否则早晚要惹下灭门之祸。

世人无非是争名逐利,谁能做到清静无为?封师古虽然没有图谋造反的野心,但他广收门徒,也自有他的动机,因为封师古执迷盗墓发冢之事,他为了求取古墓中的各种“奇门方术、骨甲天书”,便令手下人等四出盗掘古冢。

“观山太保”盗墓与平常不同,这伙人多要提前扮做“戏装”,象什么“钟魁、无常、判官、阎罗、牛头、马面”,全是阴司里的装束,其手段有“烟术、缩骨法、纸人搬运、驱使尸虫”等等,显得格外诡异神秘。

实际上所谓的“烟术”,就是一种类似“湘西赶尸”的催尸术,“观山太保”通过向墓穴里喷吐水烟,便可以给墓中的尸体催眠,烟雾形如人形,罩在陪葬的尸体身上,可以有控尸打开墓主棺椁,取出明器后,尸体就会自行扑倒在地,墓室棺椁里有什么销器机棺,也都被死尸给触发尽了,最后“观山太保”才进去将墓中事物搜刮一空。

如果墓室里没有陪葬的古尸,也可折叠纸人,以“烟术”操控虫蚁将纸人运入墓道,这是属于“搬运挪移”之术,以现在的观点来看,这类妖术其实就是利用药烟,吸引一些冷血生物,例如蛇蚁虫甲等物,使其缠绕附着在尸体或纸人身上盗墓;另外“烟术”不能持久,否则施术者必然失魂而死。诸如此类,皆是久已失传的巫法,巫山“棺材峡”悬棺中的骨甲上,便记载着许多这种奇门秘术,并有星象巫卜之法,被封氏概总归结为“棺山指迷术”。

在“观山太保”盗毁了许多古墓之后,封师古觉得收获并不算大,其间虽也得到了一些丹法异术,却不及祖上传下来的零头。最后他记起祖训中提到,在“棺材峡”中还有一座规模庞大的古墓,利用了天然洞窟营建,内部城阙重重,庄严宏伟,传说是“乌羊王”的陵寝。

“棺材峡”里藏有悬棺不下十万具,是一大片古老的墓葬群,“乌羊王古墓”就位于深山绝壑的尽头。据当地传说,“乌羊王”崇信巫风,极度残暴苛酷,但疏导河道凿井取盐,也算是有一定的功绩,可谓毁誉参半,最后被人所杀,没有了脑袋,只好戴了颗金头下葬。

封氏祖先在“棺材峡”的骨甲中,发现了“乌羊王古墓”的确切位置,但是也同时得知古墓的椁殿里充满了诅咒,一旦打破地宫中永恒的寂静,世人就会付出“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代价。

盗发悬棺的封氏祖先,知道“棺材峡”中确实埋藏着无穷的秘密,自古就是神秘难测的巫地,此地屡有异象出现,他们当然不敢触犯这条个古老的“禁忌”,所以留下训示,告诫封家后世各代子孙,“无论如何,绝不要进入那座古墓,否则必有灭门灭族之祸,谁要是初犯了祖训,谁就是欺师灭祖的大不孝罪过”。在古代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先”,没人担得起这种罪名,“观山封家”的后人代代谨尊,再进“棺材山盗墓”这念头平时连想也不敢去想。

可封师古自持手段高超,又觉得“乌羊王地宫”中必定藏着许多奇诡奥妙之物,他素有窥墓之癖,这念头一动,再也压制不住,将弟子徒孙和自家兄弟子侄召至堂前,声称夜观天象,见到“凶星犯主”,天下将有大浩劫,要保家门平安,便需进“棺材峡”盗墓,“乌羊王古墓”中的周天卦图深藏玄机,可以指点迷津,让咱们找个太平清静的去处避世隐居。

其实“棺材峡”里并没有卦图,封师古只是以此为借口说服了众人进山盗墓,一众“观山太保”穿山破岭,施展出种种手段,非止一日,方才挖开椁殿。

椁殿中石椁甚巨,群贼猜测里面宝货必多,可不料揭开命盖,一阵阴风从椁内吹出,所有的灯笼火把全都当场灭了,封师古身上带有夜明珠,急忙取出来一照,发现围在巨椁前的几个人,都已横尸就地,椁出探出金光灿然的一个狰狞头颅。

这封师古见过大风大浪,广有异术神通,并非等闲之辈,抖开缚尸索,抬手一剑就将乌羊王的僵尸戳了个对穿,谁知“金首乌羊王”的身体竟与活人一样,中剑处鲜血飞溅。

封师古所识极广,晓得早年间有“古尸化仙”之说,却不敢相信是真有此等异事,当时身在险境,未及从容思量,就把“乌羊王”大卸了八块,又见椁殿中有许多古器,便把古尸藏到一尊“兽面双耳青铜釜”中,牢牢地封了,并从石椁内取走了全部贵重明器。

然后封师古才招呼墓道中的同伙进来,给横死在地的几名“观山太保”收尸,这次盗墓,“观山群贼”不仅将明器古物盗了一空,连墓室中的壁画也不放过。

秘密运抵青溪镇的“封家大宅”,封师古就此闭门不出,不分日夜的参详墓中之物,由于在“椁殿”中的奇遇,使其相信了真有“尸仙”存在,他此时再也顾不上触犯什么大忌,穷尽心机,苦苦寻找出棺材峡中古老的“不死之谜”,这个秘密也许就藏在乌羊王古尸的“黄金头颅”当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