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233章 士为知己者死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233章 士为知己者死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陛下,末将起于微末,一路走来,算是真正见识了普通百姓要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军卒有多难!”袁时中表情诚恳地说道,“光凭蛮力,根本就没法和精锐军卒作战。”

说到这里,他提高了一点声音,显然是有意强调接下来的话道:“末将见过不少例子,很多自以为凶狠、勇猛的人,到了真正杀人,那鲜血飞溅,断肢乱飞的时候,都会被吓到,或者变得乱砍乱杀,或者变得手脚颤抖,总之,就无法控制自己的。”

崇祯皇帝听着他这话,眉头微皱。

袁时中是流贼出身,他说出这些话来,都是他自身的经历。按照他这么说的话,京营和勇卫营中新兵占多数,这战力也要打个折扣了!

他正这么想着时,却听袁时中还在继续说道:“不过,京营和勇卫营中的漕工新兵,和末将当初时候也有不同。毕竟是受到训练,不是末将那种靠自发的打仗。末将相信,漕工新兵肯定要强于末将当初那时候的手下。”

黄得功、孙应元等人本来听了他的话,脸色并不是很好看。不过此时听到他后面这些话,那脸色明显有变化了。

当然,也不是太明显。只是用心去观察的话,才会发现的。

正在这时,谁知袁时中又是话锋一转说道:“不过如今京营和勇卫营所要面对的,该是当世最强的建虏。末将担心,如果有人第一次见血,或者第一次杀人时,哪怕不慌乱,但只要受到影响,都可能被建虏抓住战机。当然,末将不是说打不过建虏,只是想着,陛下要求此战一定要大捷,要尽量减少损失,就想着这一点,还是要提下为好!”

崇祯皇帝听到这话,感觉确实如此!

朝廷军队一直以来,对建虏之战,哪怕有过局部小胜,但最终的结局,却一定是朝廷官军败!

以至于到了后来,朝廷官军闻建虏色变。哪怕是崇祯初年的时候,调秦兵往辽东的时候,就发生过中途哗变,竟然为了不去辽东,当了逃兵,加入了流贼造反。

如今过去了这么多年,这种情况就更严重了。

建虏几次入关,横扫京畿之地,朝廷官军只敢尾随而已。以至于建虏都打出了牌子,在出关时候说朝廷官军免送了。

唯一比较好的是,勇卫营不惧建虏,按照刘伟超提供的消息,在原本的历史上,小袁营也不惧建虏。在今年年底时候听闻建虏肆虐鲁地,还会北上抗击建虏。

但是,对于那些漕工来说,第一战就要他们面对如此强敌,哪怕训练多了,恐怕也真是可能会有一些问题!

或许也是崇祯皇帝想到,袁时中所领的小袁营还不是朝廷官军时,听闻建虏肆虐,都敢去迎战,远胜那些朝廷官军的缘故。他变得很是和蔼起来,用亲切的语气,带着一点鼓励,问袁时中道:“那袁爱卿有什么解决之法么?”

袁时中没想到崇祯皇帝的态度这么好,真得受到了鼓励,连忙回奏道:“末将以为,如今京营和勇卫营反正已经在实弹训练,不如分批分兵出京,可以在京畿之地一代剿贼,让新兵见见血。如果不想暴露过多消息的话,也可以往京师以南,甚至是去鲁地剿贼,还能顺带着还百姓一个安宁。”

说到这里后,他稍微有些犹豫,不过还是对崇祯皇帝说道:“就是不知道建虏何时入关,万一回之不及的话,会影响对虏战事。另外,末将以为最好的情况,是轮流实战后回京在训练一会,再去和建虏对战!”

崇祯皇帝听得点点头,看到袁时中不说话了,便转头看向其他人问道:“诸卿对此如何看之?”

周遇吉看到崇祯皇帝看向他,便马上回奏道:“陛下,末将以为言之有理,实战见血确实是有必要,不过就是担心时间!”

孙应元和黄得功听了,也是附和,和周遇吉一个意思。

他们三个人,本就是军户出身,从军中一步步厮杀出来的。走得是正规军的路子,和袁时中这种野路子完全不同。因此,在想法上,略微会有一些差别。

也可能是袁时中经常面对强敌,因此会比较敏感;而周遇吉他们,更多的是剿贼,本身战力比流贼要强;因此,忽视袁时中所说得这些方面,也不能说他们想不到。

堵胤锡在边上听了,也是点头奏道:“陛下,派勇卫营和京营出京轮训,对于地方治安也是有极大好处的。只要不是离得太远,相信应该没问题。”

崇祯皇帝听着他们说话,心中也在计较。

如今已是八月底,按照原本历史的话,这次建虏是十一月初攻入关内。如果历史没有改变的话,那就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以两个月的时间算,那去山东剿贼都是可以的。

不过万一出现刘伟超所说得那蝴蝶效应,建虏也是有可能会提前入关。这不是没可能,至少那八大晋商被自己抄家灭族,还有几个没抓到,估计是逃往辽东去了。

这么想着,崇祯皇帝便对房子里的这些人说道:“朕估计,建虏可能会在一到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入寇关内。卿等看看,这样好不好?”

说到这里,他便又一次扫视了下众人后说道:“锦衣卫这边,给五日时间,探明京师周边的贼寇分布。而后京营和勇卫营这边,挑选出最需要实战见血的出京,由远及近剿灭贼寇,以半个月为期,最多不能多于一个月就必须回京。如果建虏来了,迎战;如果建虏还未入寇,就在京师在训练。”

堵胤锡听了,第一个开口附和道:“陛下之策甚妙,微臣佩服!”

“陛下圣明!”周遇吉等人听了,都是没有意见,纷纷附和送上一个马屁。

崇祯皇帝听了,反而有点不放心,对他们说道:“你们不用顾忌朕。这是在军议阶段,如果有什么想法,尽管提出来补充便是。刚才袁爱卿就表现得不错,朕很满意!”

以前的时候,他大都是听那些文官说怎么做!而如今,他也开始自己动脑子想,在臣子的建议意见基础上得出一个结论。

而刚才的一番话,说是军议阶段,言者无罪的意思,是崇祯皇帝从刘伟超那边听来的。他觉得很不错,自己也尝试着这么试试看。

他却不知道,他的这个做法,不但没有让他的这些臣子轻视,反而让他们一个个都敬畏起来,感觉皇上肯定是得了太祖皇帝的指点,才会变得如此英明神武起来。

都没有意见之下,崇祯皇帝也很满意,便对他们说道:“既然诸卿没有其他补充,就这么定了。”

说完之后,他转头看向锦衣卫指挥使李若琏说道:“卿这边任务最终,可先回衙部署。”

李若琏一听,不敢怠慢,立刻回奏道:“末将遵旨!”

说完之后,他便马上退出房子,匆匆走了。

随后,崇祯皇帝又看向另外一位不怎么说话的人道:“刚才有言,蓟州之战,蓟州能否守住是关键。朕不放心那边,卿为天使,前往蓟州核查战备,必要时,接手蓟州防务,守住蓟州,等到援军到达,可好?”

众人一听,不由得都是非常诧异!

去督查蓟州没问题,去接手蓟州防务也没问题,关键的是,崇祯皇帝说话的对象,让他们奇怪。

因为这个人,原本只是江阴典史而已,在中城兵马指挥司做得不错,又迅速升迁到京营任参将。就这样的履历,何以能担此重任?

没错,他们对阎应元的能力有怀疑,感觉皇帝刚才还英明神武的,怎么突然之间又出岔子了。

这么重要的职责,怎么也要在周遇吉、孙应元或者黄得功三人中挑一个吧?

他们自然不知道,因为有刘伟超的缘故,崇祯皇帝知道阎应元虽然只是江阴典史而已,可他却能带着江阴百姓,连正规军都没有,在建虏的连续增兵中,守住江阴达八十一日之久!

对于阎应元的守城能力,至少在崇祯皇帝看来,那绝对是非常厉害的,甚至有可能,比在场的其他人都要厉害。

基于这样的想法,他当然要把守蓟州的重担,交给守城出色的原江阴典史了!

他的这个做法,就连阎应元本人都想不到,很是有些意外。

不过当他看到崇祯皇帝看向他的目光,充满了信任之时,顿时感觉热血上涌,很有那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当即二话不说,双手抱拳,坚定有力地大声回奏道:“末将必不负陛下之托!”

周围的人见了,都有点傻眼,一个敢托付,另外一个敢接手,都是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回过神来,堵胤锡很想说点什么,但是,看到崇祯皇帝那么相信的样子,最后想想,还是没有说出话来。

倒是这段时间和阎应元接触比较多的周遇吉,开口说道:“末将觉得阎参将肯定没问题!”

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就是想质疑,也不说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