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都市 >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 第234章 欢天喜地

我和崇祯成了合伙人 第234章 欢天喜地

作者:叫天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04 22:34:53 来源:小说旗

随后,崇祯皇帝和他的文官武将又商量了一些具体细节,一直到再没有补充的,这次的御前军事会议才算是开完。

可以说,为了“迎接”建虏的入寇,这准备工作真得做到了极致。

比如说,他们甚至还考虑了天气因素。

京营和勇卫营都将是以火器为主的军队,如果遇到下雨天的话,影响会比较大。

这不,这个月的阴雨就不少。

但是,一般来说,冬天的时候,北方很少下雨,天气严寒之下,更多的是下雪而已。

如果是下雪这种的话,对于火器的影响就不大了。

而不管是下雨还是下雪,对于打仗来说,不管是对朝廷官军,还是建虏都有影响。甚至可以说,对于建虏的影响更大。

只要是雨天,因为弓弦的原因,弓箭基本上就没用了。而这,本是建虏的一大优势。

另外,如今的建虏军中,已经有汉军八旗使用的火器,他们的火药没有颗粒化处理,且枪械不是精钢打造,比起朝廷官军手中的火器,就更是要差一等。

如果真得遇到了雨天作战,哪怕这种概率很小,也还是有可能遇到。朝廷官军这边,也不会怕建虏。

原因无他,就只因为勇卫营和京营会全员配备新式盔甲,这其实是一种板甲,对于弓箭和刀枪具有极强的防御力。

加上勇卫营和京营将士都会配发腰刀,也是精钢所制,锋利程度上也将优于建虏。

如此种种,便是周遇吉、孙应元和黄得功在御前夸口的底气。

真要有什么问题,还能临时抽调原勇卫营将士出来组成精锐作战,类比建虏军中的护军,也就是巴牙喇,或者普通军队中的家丁部队。

硬碰硬就是,还能差到哪里去?

建虏哪怕是强军,也不是个个都能以一当十的,同样战力是有分层的。

至少黄得功和周遇吉都是关宁军中出来,有对虏作战的经验,对于建虏的大概情况知道地一清二楚。

而袁时中补充的实战练兵,其实更多的,还是崇祯皇帝的要求高,不但要求大捷,最好能减少伤亡。

商议完了的当天,阎应元首先领了圣旨,在京营中抽调了一百多人,领了一批装备补给,伪装成一支商队向蓟州而去。

吏部这边,左懋第也回到衙门,以巡查核实地方政绩为由,派出手下官员核实京畿之地以北各城的城防情况。临走之前,他也暗示了,厂卫很可能也会派人去核实,让他手下官员千万不要玩忽职守,甚至敲诈地方官的事情发生,要不然,就等着丢官去职,甚至下狱问罪,反正当今皇上最喜欢抄家了。

京营和勇卫营这边,四名与会将领商量之后,决定趁着时间早的当口,派出大规模的新军进行实战训练。按照崇祯皇帝皇帝的旨意,由远及近的方式,随着时间推移,大部队要及时回京,小部分军队可以晚一些回京,以应对建虏可能的提早入关。

可以说,京营的这实战训练,大规模的出击,对于京师周边的贼人,绝对会是毁灭性的打击,完全就不是一个力量级的清剿。

四名与会将领还吩咐各支领军老卒,要把此次清剿行动的敌人,假想为建虏进行作战。

五天时间准备,等锦衣卫的消息一到就要立刻出发。

至于对崇祯皇帝来说,他这边就要为此额外多花钱粮了。要是以往,他肯定花不起这个钱。可如今,抄家之后的钱财,全部用于军事方面,却是能承受的。

更不用说,郑森等人在早几天就已经快马南下,估计在一两个月之后,肯定能有物资输送到京。

就这么的,崇祯皇帝等人,一心做着准备,迎接“恶客”的到来。

而此时,远在辽东的沈阳城外,他们所等待的“恶客”,也已经整装待发了。

奴酋皇太极的身体不是很好,但是,军队出征,他还是出城巡查了。

本来的话,建虏的劫掠大军是不可能这么早出发的。但是,八大晋商的毁灭,让皇太极失去了关内获得物资的一条渠道。比起以往,更少了一份底气。

因此,他决定,军队早日入关,多劫掠些地方,以便能获得更多的人口物资的补充。

在身体有恙的情况下,皇太极也不敢把兵权交给多尔衮等几个和硕亲王,不让他们带队,而是封多罗饶余贝勒阿巴泰为奉命大将军领军。

这个阿巴泰,是野猪皮努尔哈赤第七个儿子,一生中小错不断,大错不犯;另外,出身偏房,也就是母贱,因此被长期排斥在建虏最高权力核心以外。

这不,努尔哈赤的儿子,基本上都是亲王,至少也是郡王,但阿巴泰却只是一个贝勒而已。哪怕在贝勒爵位前加上了“饶余”(满语为富裕之意)的美号,也还是表明阿巴泰在建虏高层的地位有多被歧视了。

也是如此,皇太极虽然因事常有处罚阿巴泰,却从来不削爵降官位,只是罚钱之类。如今他身体不好之下的统兵权,交给阿巴泰,他也能放心。

另外,皇太极封镶白旗的钮祜禄·图尔格为副将,成为这次领军的第二主将。

至于出征人马,则是从满八旗,汉八旗以及蒙古八旗中皆抽调部分兵力组成,共计兵力达五万之多。

另外,按照惯例,也已经传谕东部蒙古诸部,让他们也跟着一起进关劫掠。预计到时候在关外草原汇合之后的兵力,能达到十万之多。

这么一个安排,也能看出来,皇太极对于入关劫掠这个事情,并没有不放心。

之所以如此,其实也简单。

第一,入关劫掠又不是第一次,前面四次都没任何问题,总不可能这一次会出问题吧?

第二,松锦之战,费尽心力,耗尽物资,把明国的主力给灭了。剩下的关内,还有流贼作乱,明国哪来的兵力对付入关的军队?就算有,也不可能是精锐。

十万大军入关,还要不顺利的话,真是名字都要倒过来写了。

还有一点,大明蓟辽总督,最会打仗的洪承畴已经降了大清。

皇太极为此,和洪承畴深入交谈过很多次。让他满意的是,洪承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使得他对于关内的明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按照洪承畴的说法,明国朝廷**,皇帝无能,刚愎自用,加上流贼肆虐,天灾**之下,在松锦之战后,绝对已经无力回天。

刚听到这话的时候,皇太极不由得大喜。

关内局势如此,岂不是大清的机会?

然而,刚一激动呢,血往脑门上涌,差点就晕了。

这让皇太极清醒过来,自己的身体不行,要想图谋关内的话,已经是有心无力。如果早十年,那肯定是有机会!

意识到这点,他便把洪承畴抓在手中,不然他去和别的亲王贝勒亲近。表面上,是他这个大清皇帝尊崇洪承畴,给其他投降的汉人看,实际上,他是怕洪承畴道出的关内内情,会助长其他亲王贝勒的野心,特别是多尔衮。

如此种种,让皇太极对于这次的入关之行,压根就没有一点担忧。要不然,他还是能认得清,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整个大清国的利益,到底哪个更重,不会只派阿巴泰这种分量的入关了。

他如此,其他建虏也是如此。一个个都认为,进关就是去发财的。抢钱,抢粮,抢女人,什么都抢,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他们刺激和欢喜了!

这不,轮到出征的那些建虏,一家子都是喜气洋洋,就像过节一样,欢送自己的家人出门。

而那些没有轮到的建虏,一个个都是抱怨着,怎么就轮不到呢!看着那些出征的建虏,眼神可以说真是羡慕嫉妒恨了。

之所以如此,不但是入关的会多分一些战利品,并且还能私下藏一份,只要不过分,谁也不会追究,毕竟都这么干。

入关,就是发财,这是他们的共识!

沈阳城外,列队完毕,在等着他们的大清皇帝送行的当口,一个个都在低声聊天,喜笑颜开的。没有家人在身边,大都谈着关内的女人有多水灵!

还有不少人,都是有点不耐烦,想着快点进关去享受。

好不容易等到皇太极和那些高级将领说话,可以出征的时候,一个个是精神奋发地开拔。

他们如此,接到皇太极旨意的东部蒙古诸部,也同样如此。

他们和建虏有区别的是,能腾出人手入关去抢劫的,那就全都去。

因此,各个蒙古不足,包括敖汉、科尔沁等等部族,除了必要的留守兵力之外,其余的男人全都派了出去,甚至连胡子一大把的都有。

这几年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不趁着大清军队入关的机会,跟着去抢一把,还有什么时候能发财了!

谁都不傻,抢一次就能舒服几年,一定要大抢特抢!

就在关外建虏“呼朋唤友”,出发去关内劫掠之际,开封城外,也到了关键时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