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卫国的第三次大扩军,一次性扩充了整整二十镇,二十五万多人,规模空前,令朝野震动。
摄政王奕欣坐不住了,两宫皇太后也紧张了起来,当初十六镇沪军就可以轻松打败了二十万英法联军,无敌于天下。如今又扩充了二十镇兵力,使得整个华东地区的吴军总兵力超过五十万,这要干什么?
答案不言而喻了。
两宫皇太后还对李卫国抱有幻想,毕竟她们只是两个女人,见识有限,也太年轻了,根本没有“对敌”经验,她们发出懿旨向李卫国询问,李卫国言称是为了更快的剿灭太平天国,结果这两女人竟然相信了,反过来劝说摄政王奕欣不要担心,令奕欣哭笑不得。
不过奕欣终究是王族出身,有着特殊的政治眼光,他知道尽管英法两国跟李卫国的关系缓和,双方甚至建立了共同对付美国的同盟关系,但淞沪会战给英法联军带来的耻辱绝不会消失,英法两国作为世界第一第二的军事强国,不可能忍下这口气。
虽然短时间内英法两国暂时打不过李卫国,可将来就说不准了,李卫国已经将他的杀手锏卫国式步枪、五九式步兵炮等先进武器装备卖给了美国,甚至也转让技术给英法两国了,用不了几年时间,英法两*队也将拥有并装备先进的卫国式步枪和五九式步兵炮,到时候双方装备没有代差了,那么不排除英法两国会再次冒险发动侵华战争,向李卫国报仇,找回丢掉的面子。
基于这种考虑,奕欣的思路顿时打开,脑洞也够用了。他迅速以朝廷名义跟英法两国进行联系。并根据北京和约条款,允许英法两国在北京设立公使馆。奕欣一改常态,不顾宗族旗人子弟的集体反对。
“迅速掌握常捷军的一切情报,包括他们的装备、人员训练情况、各级军官的详细资料!”
李卫国迅速下达了命令,吩咐中华神盾局负责调查,提前做好一切准备,如临大敌一般。
这时,两江布政使李鸿藻自外面进来,见礼之后,向李卫国禀报道:“王上,关于香港接收和善后问题的谈判已经跟英国方面谈妥了,他们同意我们去接管香港岛,关于在港英国人的资产,我们出价200万人民币进行收购。”
“这个条件还可以,应该是英国人大放血了吧?”李卫国笑道,英国人苦心经营香港岛近二十多年,一直把香港岛当做侵华的跳板大力进行建设,住宅、银行、工厂、商店应有尽有,将香港岛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人口几十万的大城市,投入的资金何止200万人民币,几千万人民币都是少算了。
李鸿藻笑道:“英国人不得不屈服,不然王上的大军一到,他们连两百万都得不到,这个账他们算的很清楚。”
随后,李鸿藻续道:“另外,我们也派人去澳门了,不过葡萄牙政府对我们提出的条件不答应。”
李卫国立刻道:“不用再跟他们谈了!一个小小的葡萄牙而已,本王留着它有大用。”
李鸿藻顿时会意,笑道:“王上是准备假道伐號了吗?听吴大人说,南征大军已经集结完毕,王上是准备亲征吗?”
“这个吴庸,好歹也是总参谋长,这说话是够泄密标准了。”李卫国笑了笑,没有责怪,对李鸿藻他已经当做嫡系了,没必要隐瞒。
他续道:“这一次是吞并福建和两广,如果有可能连云南和贵州也一并拿下,要对付两广、云贵和闽浙三个总督,非本王亲自出马其他人根本镇不住他们,弄不好恐怕会坏了大事。”
“王上所虑甚是!”李鸿藻赞同,反问道:“不过您王驾亲征,朝廷那边该如何答复?”
李卫国说道:“本王已经请旨意朝廷设立南北洋通商大臣,南洋大臣自然由本王担任,这样本王就有借口吞并华南和西南五省了。”
“王上英明!”李鸿藻称赞道:“不知北洋大臣会是谁?要知道那可是超出总督级别的重要位置,王上有人选了吗?”
李卫国点点头,笑道:“当然有,本王已经请奏,提议李鸿章!”
“李鸿章?”李鸿藻惊讶道:“怎么是他?他可是王上将来的敌人?”
李卫国神秘一笑,解释道:“你不必担心,本王选李鸿章是有目的的。现在曾国藩和李鸿章可谓铁板一块,虽然本王不惧他们联合,但如果能将他们分开,各个击破,也省去诸多麻烦不是?”
李鸿藻略有明悟,问道:“王上是让李鸿章当北洋大臣,骑到曾国藩头上?这固然是好计策,可李鸿章毕竟是曾国藩的学生,他们的师生关系很融洽,恐怕效果不大。”
李卫国微微一笑,说道:“他们俩有基情,难道他们的手下们也会那么想吗?”
李鸿藻彻底明悟,佩服无比,躬身道:“王上英明,好一招釜底抽薪,不愁湘军和淮军内讧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