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噗……”
扬州江北大营军帐内,李鸿章将一口茶水喷了出来,表情震惊。
“恭喜大人,朝廷已经下旨封大人为北洋通商大臣!”
周馥等一干幕僚纷纷向李鸿章道贺,看他们的表情自然是无比喜悦,因为北洋通商大臣权利之大让人咋舌,已经超越了总督的限制,包括对外交涉、通商、海防事务,还负责办理招商、电报、煤矿、铁路以及训练北洋海陆军、统辖海关关税等事务,集军、政、商、外交各大权利与一身。
李鸿章毕竟年轻,表情顿时有些呆滞,这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大好事,他一时间感觉脑洞不够用了,兴奋的有些要窒息。
不过高兴过后,李鸿章渐渐觉得不对劲起来,如果说奕欣要拉拢他,那也不至于把北洋大臣一职给他。
很快,来龙去脉被搞清楚了,得知是李卫国保举李鸿章担任北洋大臣的,两宫皇太后自然得给面子了。
“吴王会那么好心?”
李鸿章立刻提出了疑问,不过语气明显变了,以前他开口闭口都是直呼李卫国的名字的,如今却以吴王相称,可见他的心态了。
周馥道:“这可能是吴王在向大人示好!”
“不然!”王凯泰却皱眉道:“北洋通商大臣权利极大,基本上相当于第二个小朝廷,掌控整个长江以北诸省的军、政、财、外交大权,吴王一直不肯将直隶总督让出,如今却拱手将北洋大臣这个比直隶总督还要高一层次的职位让出来,肯定有目的。”
周馥笑道:“吴王不是也得到南洋大臣了吗?他总不可能南北洋大臣都兼着吧?”
钱丁明突然道:“诸位莫不是忽略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李大人若是担任了北洋大臣,那么曾大人该如何看待?”
这一句话顿时令众人警醒。
但凡有点头脑的两广官员都明白,这就是李卫国手段,但凡反对他的人,不是因为贪污受贿被杀,就是莫名其妙的失踪了,随后便有人宣布是携款外逃了,坐实了罪名。再不就是告老还乡,这类人很主动的辞职,因为李卫国答应只要他们辞职就不追究他们以前的罪行了。
于是,在李卫国的强势面前,两广官员选择了屈服。
不屈服也不行啊,没兵没枪,难道要等着挨枪子儿啊!
当然,也有得官员不服,偷偷写奏折状告李卫国,结果很快李卫国就拿着他们的秘奏扇他们的脸,全部下了大牢。查出问题的判刑,暂时没查出问题的就给他们扣上勾结乱dang或者在英法联军侵华期间投降敌人等罪名,最终都逃不掉判刑处决。
公元1862年12月3日,李卫国登上了香港岛,同英国香港总督伯恩举行交接仪式,顺利接管了香港岛,收回主权,标志着自1840年以来英国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彻底被废除。
这一天,举国欢庆,终于洗刷了耻辱,似乎天朝上国的感觉又回来了。
不过对于李卫国而言,是得与失之间。
现在他收复了香港岛,比历史提前了一百五十年,虽然提前洗刷了耻辱,可也意味着香港岛的发展不可能像后世那样辉煌了。历史上香港的繁荣是有很多因素的,他本不可能有那么多人口,都是因为近代中国饱受侵略,国人为了避难才纷纷迁入香港岛,从而造就了香港的繁荣。
如今除了英国这个有严重岛国情节的国家之外,不会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统治者愿意在香港这个鸡肋的地方大兴土木,耗费金钱来打造一座超级城市,最多就是利用维多利亚港来建一座中等规模的海港城市罢了。
不过李卫国并不后悔,他就是看不惯那个年代的香港人,自以为高人一等,其实离开大陆的支持他们什么都不是。整天想着给英国当狗,一群忘了自己祖宗的人是可耻的,李卫国瞧不起他们。他要用自己的力量,建设一百个一万个比香港强百倍千倍的超级大都市。
站在山头上,李卫国叫来摄影师,给他跟香港合了一张影,作为一种对历史的留念。
对澳门的军事攻击一直到年底才开始,李卫国故意磨磨蹭蹭,是为了让军队有更多的时间驻扎在两广和福建,强化对这三省的统治。
朝廷在这大半年时间里陆续向福建和两广派遣了六个办事大臣,结果这些人要么半路出事,要命自己主动称病告假,没一个人敢去,怕惹毛了李卫国,他们的小命不保。
奕欣吃瘪了,他知道李卫国铁了心吞并福建和两广了,想要要回来就只有开战一途了。
然而,奕欣根本没胆量跟李卫国开战,因为他的八旗军还没有准备好,李鸿章和曾国藩矛盾日深,又在血拼太平军,没有精力帮忙。
所以,奕欣忍了,最后直接让李卫国来提名福建和两广三省的官员名单,朝廷照准便是。
就这样,东南五省全部落入李卫国的手中。
温水煮青蛙,李卫国一次次挑战朝廷的底线,采取步步蚕食的高明战术,双方都渐渐心知肚明,战争将不可避免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