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口,崇明岛附近水域,从早到晚一直炮声隆隆。
自昨日吴王李卫国登台祭天后,四十万南洋军正式誓师北伐,只不过南洋军遇到了难题,英法联合舰队在李鸿章的北洋军水师残部配合下,驶入了长江,封锁江面,阻挡南洋军渡江北伐。
原本南洋军在长江上布置了大量的水镭、漂镭,用以阻挡英法战舰驶入长江,可是江北的北洋军却偷偷帮助英法舰队扫清水镭障碍,他们熟悉长江航道,尤其是李鸿章的侍卫官江涛,曾经是江竹帮的帮主,在长江一带颇有威望,纠集旧部,暗中捣毁了南洋军布设的水镭,接引英法战舰进入长江。
尽管英法联军在地面上全军覆没,但是依然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南洋军东海舰队仅有十艘浅水重炮铁甲舰,虽然有局部战优势,却因为数量少,机动性差,这个弱点被英法海军发现和利用,避开正面作战,利用西洋战舰的速度优势重点攻击东海舰队的其他木质风帆战舰和运兵船,给南洋军北伐造成了不小的障碍。
李鸿章拒绝被李卫国当枪使,对南洋军北伐只采取防御态势,也不去攻击朝廷,就打算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当割据藩王了。
针对李鸿章的这种龟缩战术,李卫国也迅速作出了军事调整。
英法两国公使丝毫没有战败的态度,竟然大肆威胁英法要大规模军事报复,除非李卫国肯接受之前英法列强跟清政府秘密达成的所有协议,释放战俘并赔偿英法两国两亿英镑战争损失。
容闳当然不会同意,同时向英法公使转达了李卫国划出的几个底线要求,并要求英国退出缅甸,法国退出柬埔寨,禁止英法列强以军事和非军事手段胁迫和侵略中国之藩属国家,并要求英法列强进行战争赔偿,索要赔款两亿人民币。
第一轮谈判都是漫天要价,双方都没有诚意,自然不欢而散,随后双方会再次相互接触,一边威胁对方,一边适当放宽条件。
这就是国家间的谈判,动不动就得一年半载,双方不停地拉锯扯皮,直到双方都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条件为止。
对于李卫国而言,他当前最需要的是英法联合舰队退出长江,至少保持中立态度。
容闳和吴庸不辱使命,在跟英法公使谈判的过程中,提出双方应暂时停止针对性的军事行动,否则没法谈判。
而英法两国公使表示除非李卫国暂停在缅甸的军事行动,否则英法联合舰队将继续驶入长江攻击南洋军,虽然不能给南洋军造成巨大损失,却也让南洋军无法放心安全的渡江北伐。
最后,容闳同意,暂停了南洋军在缅甸的军事行动,于是英法两国也令英法联合舰队退出长江,返回那霸休整,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继续展开接下来的谈判。
没有了英法舰队的帮忙,江北的李鸿章军队便无法阻挡南洋军北伐了。
15日凌晨,东海舰队集中十艘浅水重炮铁甲舰和十一艘风帆战列舰,于长江下游较为狭窄的江阴段水域发起猛攻。
列炮轰鸣,惊天动地。
东海舰队火炮齐射,一举摧毁江北靖江地区的北洋军防线,同时十六镇南洋军展开大规模渡江行动,只用了两个小时便突破了长江防线,一举攻陷靖江县城。
至天明时分,十六镇南洋军尽皆完成渡江,江面浮桥架起,大量军用物资不断送入靖江,令靖江小城立刻变成了一座大型军用物资基地。
海门的李鸿章先后得知英法舰队撤离,南洋军在江阴大举进攻,顿时坐立不安,当即令三万北洋军立刻开拔,前往支援靖江县城,结果走到半路便得知靖江县城已经陷落,南洋军正大举向海面厅腹后的通州进发,一旦通州失守,在海门厅的十几万北洋军将被反包围。
李鸿章大惊失色,立刻脚底抹油,连夜北逃。
在海门厅的十几万北洋军也无心再战,立刻放弃海门厅防线,纷纷向通州撤离。
不料,海门厅的北洋军刚准备撤离,早已经预料到结果的李卫国立刻令崇明岛上的南洋军发起反攻,于第二天中午攻陷海门厅,数万没有来得及撤离的北洋军只是稍作抵抗便全部投降了。
南洋军东西两路夹击,水陆并进,十几万北洋军被打得抱头鼠窜,已经不成建制,过半被俘。
李鸿章前脚到了通州,后脚便得知海门陷落,知道大势已去,本想自杀,却不料被李含章和江涛等人阻止,带着不到两万残余北洋军日夜赶路,逃回淮安府老家。(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