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一百五十一章 :经济危机来了

让卡洛比较意外的是,这样看起来比较强硬的法律颁布之后,在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造成的影响反而不是太大。

不过想想也很好理解,毕竟这两个地区曾经坚决要求地区自治甚至民族独立的挑事者,早已经跟随卡洛斯派一起消失在了西班牙的历史中。

要说这两个地区没有民族主义分子是不可能的,但这些人敢于站出来坚定的反对政府颁布的法律,甚至是煽动游行和叛乱,基本上是不太可能的。

他们虽然支持地区自治和民族独立,但不代表他们就是傻子。目前西班牙的局势他们还是能看清楚的,甚至普里莫首相可就在等着他们主动的跳出来,以便于一网打尽。

虽然没有较大规模的动乱,但一些小打小闹的游行还是有的。

不过这些小规模的混乱对西班牙政府来说完全是不痛不痒,甚至只需要动用治安部门就能够解决。

为了确保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的稳定,普里莫首相特意下令治安部门从其他大区调遣一部分警察前往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维持秩序,顺带着督促两个大区的政府尽快执行新颁布的法案上的要求。

对于那些既不敢站出来反对政府颁布的法律,又对政府颁布的法律不愿意接受的人,普里莫首相也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选择,那就是移民到国外。

对于这些大搞民族主义和地区自治思想的人,普里莫首相是深恶痛绝的。因为他们会对西班牙现有的稳定产生极大的影响,也会让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成为西班牙永远的伤痛。

正是因为明白这一点,普里莫首相作为加泰罗尼亚人,依然坚定的选择了全面统一民族,宗教和语言。

要是能以更加平和的方式解决西班牙两个地区的民族主义问题,那自然是再好不过的。

对于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不愿意接受西班牙新政策的民众,西班牙政府鼓励他们移民到其他地方,甚至可以主动的组织移民队伍,为部分想要移民但是没有路费的人提供帮助。

在此基础之上,要是西班牙国内还有那些激进的民主主义分子对这份法律有着不同的意见,那也不要怪普里莫首相冷血无情了。

鼓励他们移民就是给他们最后的机会,要么选择移民逃避西班牙的法律,要么就留在西班牙乖乖的遵守西班牙颁布的法律,可没有其他选择给他们挑选。

其实说白了,这份法律对大多数西班牙平民来说是没有太大的影响的。不管是加泰罗尼亚人还是巴斯克人,他们信仰的都是基督教,也是西班牙官方允许的宗教。

唯一有些冲突的是西班牙语的大规模普及以及对于西班牙的民族概念,但这些对于平民来说也不是不可接受。

虽然这份法案能够有效的推进西班牙的民族融合,更有效的解决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的民族独立问题。

但这么做也不是没有弊端的。只要移民到西班牙,自然要遵守西班牙颁布的法律。

这对于某些移民来说不是那么友好,毕竟想要让他们快速的使用西班牙语并且承认自己是西班牙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

为此,卡洛和普里莫首相进行了多次商议,最终决定将传播西班牙语的任务交给已经荣升为西班牙大主教的佩德罗,让他负责给外来移民教授西班牙语的事务。

其实这样的任务对于西班牙教会来说也并不陌生,因为之前的西班牙教会手中就掌握着大量的教会学校,以此控制了西班牙的教育。

不过教会的任务也并不只是传播西班牙语,同样还有传播宗教的任务。

其实对于卡洛和普里莫首相来说,不管是信仰天主教还是东正教,亦或者是新教都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

只要信仰基督教体系下的宗教,认可上帝就行了。传教的任务明显不是针对欧洲的移民,更多的是针对西班牙殖民地中的土著和混血居民。

考虑到西班牙未来的战略计划,卡洛在会见西班牙大主教佩德罗的时候,特意要求西班牙教会优先向南摩洛哥殖民地的摩洛哥人传教,并且表示可以通过一定的强硬手段,加快传教的进度。

别看现在的欧洲普遍信仰基督教,实际上,在数百年前,仍然有大片土地信仰着当地衍生出的各种宗教。

天主教和东正教之所以能够遍布整个欧洲,并不是靠着那些传教士的温和传教,而是靠着天主教教会以及各国政府较为残酷的高压传教。

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是中世纪时期的宗教裁判所,为基督教在欧洲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时期的宗教裁判所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庭,而是掌握了莫大权力,可以肆无忌惮的对异教徒进行各种各样的刑罚(包括但不限于没收全部财产、鞭笞、监禁、终身监禁等)。

如果在异教徒始终不肯悔改的情况下,宗教裁判所还有权力判处死刑,并且是比较残忍的方式,其中最主要的死刑就是火刑。

虽然西班牙政府现在不可能去光明正大的设立宗教裁判所这样的机构清除殖民地的异端,但用类似的方式还是可以的。

反正各国在这段时间对殖民地的统治都不怎么光彩,等到未来有了一定的成果之后再进行更加文明的包装,对西班牙的影响其实也不大。

事实证明,目前采取强有力的法律手段统一西班牙的民族、宗教和语言是更好的方式。

法案颁布仅仅过去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就有效整顿了加泰罗尼亚和巴斯克地区语言杂乱的现象。

随着时间来到1873年的5月,在巴塞罗那和毕尔巴鄂的街头,能够看到的只有西班牙语写着的标识和文字,当地的语言和文字已经销声匿迹。

对于这样的变动,肯定是有一些激进的民族主义者表达了自己不满的态度的。

但这些少数人在西班牙国家利益面前显然不值一提,他们也轻松的被警察所镇压。

甚至那两个提前做好准备的步兵师都没了作用,大多数人对这份法案没有太激进的反对意见,比较激进的也在政府的强力镇压之下,倒在了警察的枪口下。

时间定格到1873年5月9日,世界危机终究还是爆发了。

视角来到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这里是欧洲最繁华的城市之一,曾经也是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

但自从5月9日的到来,维也纳的局势就陷入极度混乱之中。混乱最先从维也纳的证券交易所爆发,随后直接波及到了整座城市。

经济危机有多么可怕呢?短短24小时的时间,维也纳证券交易所的所有企业总价值加起来贬值了几亿盾(奥匈帝国莱茵盾,也叫福林,1英镑≈11.7莱茵盾),让许多价值本来已经超过百万的企业一夜回到解放前。

按照目前较为官方的汇率来看,百万莱茵盾的价值相当于8.547万英镑,222.3万比塞塔。

不管是在哪一个国家,价值超过8万英镑的企业都是大型企业。而在这场迅速到来的经济危机当中,维也纳有大量价值超过或者接近8万英镑的企业濒临破产,足以证明经济危机的要命。

稍微大点的企业还好,局面只是濒临破产。那些价值不太高的中小型企业,在经济危机的波及当中迅速破产。

前一天这些企业甚至还在蒸蒸日上的发展当中,第二天他们就面临相当严重的破产危机,不得不对外宣告工厂和企业的破产。

时隔一天如此天差地别的局面,也让维也纳大量的民众陷入了恐慌。民众们争先恐后的从银行中兑换出自己的钱财,生怕自己的钱财也跟着机场经济危机一同远去。

但这种严重的挤兑危机反而加剧了银行所面临的压力。更要命的是,这个时间段的银行往往不太受政府的监管,更多的是私人性质的中小型银行。

这种规模的银行面临挤兑危机是根本无法承受的,所以在经济危机的第二天,维也纳的居民惊恐的发现了比企业破产更糟糕的局面,那就是大量的银行也开始宣告破产。

企业破产代表着大量的维也纳人丢失了工作,而银行破产则代表着维也纳人连自己为数不多的存款都失去了。很不幸的是,因为这场经济危机的突然性以及造成的巨大影响,大多数维也纳人是两项全占的。

换句话来说,有大半的维也纳市民在两天的时间里接连失去了工作和自己的存款,变得一无所有。

虽然他们还有房子,但这个时代的房子可是不值钱的。大型城市正是在这个时间段慢慢形成的,维也纳的人口只是接近百万,房价自然没有到较高的水平。

更何况现在经济危机已经到来,就算房价再高,也不可能有人拿自己手中的钱财去买房子。

这也导致大量的维也纳人面临一个致命的问题,他们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连正常生活的吃穿用度都变成了极大的难题。

虽然这场经济危机最先开始于维也纳证券交易所,但欧洲其他国家想要幸免于难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到一周的时间,经济危机很快席卷了以伦敦和巴黎为首的其他国家的证券交易所,就连西班牙的两个中小规模的证券交易所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卡洛,这就是经济危机的影响吗?”西班牙王后索菲有些难受的坐在凳子上,手中拿着的正是一份维也纳当地报社最新发布的报纸。

虽然远嫁到西班牙,但索菲王后对于奥匈帝国还是非常关注的。为了让自己的王后每天都能得知奥匈帝国发生的大小事,卡洛更是让人每天从奥匈帝国收集各种各样的新闻和报纸,以最快的速度运输到西班牙。

对于资产早已经过亿的卡洛来说,这点小花费简直九牛一毛,比不上让自己的王后索菲一笑来的重要。

也正因为索菲几乎每天都在关注奥匈帝国发生的大事,前不久爆发在维也纳的经济危机自然也瞒不了她的耳朵。

“这是资本发展的规律,是无可避免的,索菲。”卡洛只能点了点头,对着索菲解释道:“不过以奥匈帝国的经济体量来看,这场经济危机虽然严重,但造成的影响不会太过恶劣。

如果政府能够及时反应过来的话,对奥地利人的影响应该能够局限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西班牙应该不会遭受影响吧?我们需不需要提前准备?”听到经济危机不会对奥匈帝国造成太过严重的影响,索菲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随后开始关心西班牙在这场经济危机中的应对。

“放心吧,这场经济危机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微乎其微。西班牙的经济和工业体量并不大,本身是不会造成经济危机的。

就算受到了经济危机的波及,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围,完全不需要担心。”卡洛笑着说道。

本来经济危机对西班牙造成的影响就不大,更何况对于这场经济危机西班牙政府和王室早已经准备了许久。

光是帕德玛纳巴史瓦米神庙贡献的几十吨黄金储备,就能确保西班牙在这场经济危机当中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更何况西班牙的经济和工业发展还是相当健康的,维也纳遭受如此严重影响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要归功于缺乏对证券交易所的管理以及对银行业的管控。

那些单纯为了投机而开设的银行和建筑公司,在这场经济危机当中是最脆弱的。

正是因为这些如同空中楼阁一般的企业快速破产,才让经济危机的影响迅速席卷了整个维也纳。

但凡这些空壳子公司少一些,对维也纳的影响都不会这么严重。正是因为大量公司的破产加剧了维也纳民众心中的恐慌,还发生了难以控制的挤兑行为,最终导致本来可以维持秩序的银行也在挤兑行为中破产。

这种问题不止在这个时代出现,在后世同样也会出现。

金融行业是相当赚钱的,但同样也是相当脆弱的。破产不破产甚至会被一句谣言影响,只要相信银行破产言论的民众够多,造成了挤兑危机,银行就真的有破产的可能。

反过来说,就算银行面临资金链的问题,只要不发生挤兑危机,反而不会面临破产的局面。

要防备这种防不胜防的挤兑危机,无非也只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政府对银行起到一定的监管作用,确保银行的资金不会过度使用,始终保留一部分资金用于意外。

正因为之前的经济繁荣,导致大量的银行将绝大多数资金都用来投机赚取利润。

经济危机爆发的时候他们根本无法从其他地方获得资金用来周转,一个没钱的银行除了破产之外还能干嘛呢?

其实正如同卡洛所说的那样,只要奥匈帝国政府及时反应,这场所谓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其实并没有那么严重。

至少对于奥匈帝国来说不是毁灭性的打击,那些工业扩张速度最快的国家受到的影响才是最大的。

奥匈帝国虽然拥有不错的工业和经济,但在最近十年的发展速度放眼全球甚至排不上前五。

最近几年发展最快的国家怎么排都是英美德三国,奥匈帝国的发展速度甚至还要排到法国人之后,这也是奥匈帝国遭受影响不会太过严重的原因。

果然,如同卡洛所预料到的那样。经济危机的影响对奥匈帝国来说确实严重,但也就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前一周罢了。

那些只会投机赚取利益的银行和建筑公司纷纷破产之后,剩下的大多都是专心搞实业的工厂和企业。

这些工厂和企业虽然也面临较为严重的破产危机,但好歹也是有些许底蕴的,能够坚持的时间更久。

他们也等来了奥匈帝国的援助。经济危机爆发的第二天,奥匈帝国政府就宣布动用3亿莱茵盾救市,并且优先帮助一些比较重要的和大型的工厂,企业。

只要这些大的工厂和企业能够存活下来,因为这场经济危机而损失的各行各业就始终还有复兴的机会。

但要是这些大的工厂和企业都在经济危机中破产的话,未来想要重建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维也纳的经济危机被暂时稳定下来之后,接下来遭殃的反而变成了德国和法国。

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德国,毕竟德国在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可是欧洲最快之一。

获得了来自法国50亿法郎的友情援助之后,德国的工业扩张速度以及铁路修建速度那叫一个快。

50亿法郎也就是2亿英镑,这对大英帝国来说都是一笔极其庞大的资金。德国人也正是凭借着这笔资金,快速的让德意志帝国迈向了工业化。

再加上整合了整个德意志地区的资源以及工业的原因,德意志帝国一跃成为了欧洲的工业大国和经济强国。

但这样的身份在经济危机中不会带来任何加成,反而会因为近期经济和工业的快速扩张,导致德国遭受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

维也纳的经济危机爆发大约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经济危机的影响就已经波及到了柏林的证券交易所。

受到影响的当天,就有许多企业面临严重的破产危机。好在德国政府在这十多天的时间里早有准备,在德国受到影响的当天就宣布了拯救证券交易所市场的计划。

再加上德国的大建设刚开始没几年的时间,还没有到美国那样的生产远远大于需求的局面。

在德国政府的有效控制之下,经济危机对德国的影响也不是太过严重。

5200字二合一章节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