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七十四章 :马德里和谈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七十四章 :马德里和谈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02 00:47:00 来源:平板电子书

法国和意大利关于突尼斯的争端最终还是回到了谈判桌上。法国总理茹费里怎么也没想到,意大利人居然扛住了法国的压力,并且暗中出兵抢占了一部分突尼斯的土地。

虽然法国占领了突尼斯的大部分土地,但从所占据土地的地形来看,意大利人也并不一定吃亏。

意大利占据的凯鲁万,苏塞,斯法克斯都是靠近海岸的平原区域,开发价值巨大。

虽然意大利占据的南部土地拥有山地和沙漠的地形,但靠近海岸的地方也拥有一片面积广袤的吉法拉平原。

反观法国占领的突尼斯地区,虽然面积是整个突尼斯的接近七成,但突尼斯山就占据了相当一部分面积。

南边还有杰里德盐沼和部分沙漠区域,真正能够开垦成耕地或者放牧的土地,实际上和意大利占领土地中能够开垦和放牧的面积差不了多少。

要知道,法国才是发动战争的那个。相较于意大利来说,法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投入更大,却并没有占到多少好处,光是这点就足以让法国民众怀疑总理茹费里的能力了。

“总理阁下,西班牙大使再次表达了西班牙愿意作为中立国调停我们与意大利在突尼斯殖民冲突的事件,他们希望我们能够派遣代表在马德里参加和平谈判,以确保我们不会和意大利之间爆发进一步冲突。”外交大臣甘贝塔推门而入,恭敬的向茹费里汇报道。

甘贝塔和茹费里属于同一党派,这也代表着在突尼斯事件上,他们两人的目的都是一致的。

茹费里先是愣愣的看着总理办公室内悬挂着的突尼斯作战计划图,随后才转过身来,目光看向了外交大臣甘贝塔,回应道:“部长先生,你觉得我们应该派谁去参加这场和平会议呢?”

“总理阁下,这场和平谈判非常重要,外交大使并不能做出妥善的决断。如果您不打算亲自出面的话,我愿意代表法兰西与意大利进行谈判。”外交大臣甘贝塔一字一句说道。

茹费里点了点头,外交大臣确实是比较合适的选择。相较于普通的外交大使,外交大臣拥有更大的权力,也能体现出对这场和平谈判的重视。

相较于总理来说,外交大臣的地位又没有那么高,避免法国自降身份。

毕竟总理这样的角色,对标的就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首相。在意大利没有出动首相进行谈判的前提下,法国自然也没有必要出动总理。

贸然参加这样的会议不仅不会让茹费里总理在会议中获得什么话语权,反而还会自降身份,被人小看。

“那就由你代表法兰西去参加这次会议吧。甘贝塔部长,这场会议至少要确保法国已经占领的土地仍然属于法国,最好能将意大利人占领的土地夺回一半以上。

突尼斯是我们殖民扩张计划中重要的一环,我们的殖民计划绝不能在突尼斯这里出现问题。”茹费里做出了决定,目光看向了甘贝塔。

“遵命,总理阁下。”甘贝塔点点头,接过了这个相当艰巨的任务。

与此同时,意大利政府也在确定着和谈的人选。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政府同样也选择了外交大臣作为代表参加和谈会议,这或许也是同为欧洲国家的默契吧。

至于西班牙,因为是中立调停国的身份,因此将会由首相卡诺瓦斯亲自主持会议。

毕竟是东道主,如果再派一个外交大臣接待两国代表,难免有些太过寒碜。

会议将会在马德里举行,除了商谈突尼斯的局势之外,还会对西班牙,法国以及意大利对北非的殖民进行一定的探讨,避免三国在未来再遇到这样的殖民冲突。

在西班牙方面邀请两国参加和平谈判之后,没过几天的时间,两国代表先后抵达了西班牙首都马德里。

来到马德里的时候,法国外交大臣甘贝塔倒没什么特殊的情绪。虽然马德里经历了这十多年的发展已经相当繁华,但相较于法国的首都巴黎来说,马德里还是要差一些的。

尽管马德里建设了有轨电车,还大量建造了路灯,是世界上第一个不夜城。

但法国在此之后也跟进了关于有轨电车和路灯的项目,这些对于甘贝塔来说也早已经司空见惯。

但对于意大利外交大臣来说,在马德里见到的一切是那么的新鲜。

意大利对电力方面当然有所涉及,但意大利的财政并不像英法德那样夸张。

这也导致意大利一直没有建造类似于马德里的不夜城,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和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沙皇俄国的首都圣彼得堡并称为欧洲三大黑暗之城。

当然,这个称呼是欧洲媒体搞怪一般的评论,原因也正是这三个国家在电力发展方面的迟缓。

意大利当然也参加过西班牙的电车博览会,但因为资金限制的原因,哪怕首都罗马都没能做到大范围供电。

真正有资格使用电力的只有王宫以及政府的办公大楼,除此之外,也就只有那些资历雄厚的工厂才会和意大利的电力公司合作,在自己的工厂周边建造发电站。

是的,意大利的工厂想要连接电路的话,只能选择自行出资建造发电站。

至于原因,当然是意大利政府没钱去建造大型发电站。目前的电力运输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般电力的运输根本不会跨城,甚至较远距离都会大量损耗。

一个发电站的电力只能供给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城市,再远一点的地区想要使用电力,要么花费更大的代价,要么就只能集资修建一座新的发电站。

也正因为如此,意大利各城市的电力使用情况堪称糟糕。也就只有北部几座城市有几座发电站,罗马以南的所有城市更是连一座发电站都没有。

“真是了不得,马德里在这十多年的发展中已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也正是目前的意大利所需要的。”第一天感受马德里变化的意大利外交大臣,在和意大利驻西班牙大使沟通的时候不由自主的感慨道。

意大利驻西班牙大使闻言点了点头,他来到西班牙担任外交大使已经有好几年的时间,可以说亲身经历了马德里的改变。

卡洛未成为西班牙国王之前,马德里同样也是欧洲大城市,拥有40多万的人口。

但当时的马德里相较于其他列强的首都来说稍显落后,只有郊外有一部分工厂,但不管是工厂的数量和规模都远远落后于其他列强城市。

如今再看马德里,除了因为人口导致城市规模不如英法德三国的首都之外,与奥地利和意大利的首都已经能够比较一番了。

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和意大利的首都罗马,哪一座城市不比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更加著名呢?

意大利的首都罗马早在罗马帝国时期就已经成为首都,2000多年来一直是意大利地区最重要的城市。

维也纳成为首都的历史也能追溯到奥地利公国时期,自哈布斯堡家族掌控神圣罗马帝国皇位以来,维也纳也一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首都。

反观马德里,成为西班牙首都只有300年出头的时间。再加上周边山区林地,并不靠近平原的特点,让马德里的发展一直受到了较为严重的限制。

虽然在人口方面还有着一定的差距,但马德里在城市基建和工业方面已经不比罗马和维也纳差。

作为一名意大利人,意大利外交大臣对西班牙是羡慕的。

要知道,现任西班牙国王卡洛一世,在十几年前可是意大利的公爵,意大利国王最小的儿子。

可惜这样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最终成了西班牙的国王,西班牙也在卡洛的带领下重新成为强大的欧洲列强,甚至综合实力比目前的意大利还强。

虽然对西班牙的发展十分感慨,但意大利外交代表感慨的时间并不长。

因为对意大利来说,接下来和法国的谈判将变得十分重要。只要能够守住意大利所占领的土地,意大利在这场突尼斯殖民竞争当中就不会成为失败方。

在双方代表抵达马德里的第二天,法国和意大利的和平谈判也正式开始。

在和平谈判上,卡诺瓦斯首相作为西班牙代表率先出席,并且强调了和平谈判对于和平的重要性,并且表示希望法国和意大利双方能够基于达成和平的目的提出自己的要求。

随后,便是法国和意大利外交代表互相提出要求并且争论的环节。

如果说意大利方面更想按照目前实际占领的区域瓜分突尼斯的话,那么法国外交代表的要求,就是希望意大利退出突尼斯地区,至少也要放弃目前占有土地的一半。

但法国方面的提议肯定不会被意大利所接受。意大利占据的土地只占突尼斯总土地的不到三分之一,要是再放弃一半的话,不就代表着大部分好处都被法国人拿了吗?

意大利人千辛万苦占领这两块土地的目标是什么,不就是在法国人的口中抢一块肉吃,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吗?

因为双方都坚守自己的要求不肯退让,这也导致第一天的和平谈判陷入僵持,根本没有任何进展。

法国外交部长甘贝塔面无表情的回到了自己的住所,吩咐法国大使向国内汇报目前和谈的进度。

其实法国在参加马德里和平谈判会议之前,也想过邀请其他国家作为中立国参与和平谈判,或者直接另起一桌,无视西班牙的请求。

从西班牙在这场竞争中的外交态度也能看出,西班牙是坚定的站在意大利那一边的。

法国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这也是法国想要邀请其他中立国加入这场谈判的原因。

要是只让西班牙当中间者的话,在关键时刻,西班牙肯定还会偏向意大利。

更要命的是,因为只有法国和意大利参与谈判,这也代表着法国将会从一开始就会面对意大利和西班牙两者的压力。

但可惜的是,法国邀请了包括德国在内的诸多欧洲列强,所有国家都对这场和平谈判表示不感兴趣。

德国,奥匈帝国和俄国拒绝的原因很简单,他们距离北非太过遥远,自然没有必要为了法国得罪意大利和西班牙。

而英国拒绝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英国更希望看到法国和意大利以及西班牙爆发矛盾。

甚至英国置换西非三块殖民地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西班牙和法国之间爆发矛盾。

眼下明显是很好的机会,英国人怎能破坏自己的精心谋划呢?

至于法国同时面对三皇同盟和意西同盟的巨大压力是否会崩溃,英国人也是有着自己的解决办法的。

首先,意西同盟的实力加起来也不如三皇同盟中的德国或者俄国,对法国来说虽然有压力,但并不致命。

其次,英国人已经在极力拆解三皇同盟了。在英国人眼中,俄国的威胁是比较大的,法国其次,德国再次之。

英国人一直想把俄国从三皇同盟中摘出来,同时尽可能破坏奥匈帝国和俄国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德国也走向俄国的对立面。

如此一来,欧洲大陆将会达成四大军事集团对抗的局面。德奥对抗俄国,意西对抗法国,这两个单独作战的国家正好是英国的两个心腹大患。

在俄国和法国被牵制的情况下,英国人就能肆无忌惮的在非洲和中东地区扩张,这对英国人来说就是最好的局面。

也正因为如此,哪怕英国人的搅屎棍性格让他们非常关注突尼斯的局势,但最终还是拒绝了法国的邀请,表示不会干涉突尼斯的局势。

这也导致法国只能单刀赴会,哪怕明知道西班牙会在关键时刻站在意大利那边,法国也不得不参加这场和平谈判。

因为如果不参加和平谈判的话,法国就只能接受意大利占领一部分突尼斯土地的现实。

至于动用武力驱逐意大利军队,这是法国政府完全没想过的。虽然意大利不强,但好歹是个列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够打败的。

再加上意大利还有西班牙的帮助,法国极有可能会面临双线作战的压力。一旦法国陷入长期战争,德国人肯定不会无动于衷。

要是弄巧成拙变成法国单挑整个欧洲,那乐子可就大了。茹费里再有野心,也不会胆大的无视目前法国的外交困境。

能不发动战争就不发动战争,至少在法国破除德国的外交孤立政策之前,法国是不能把意大利和西班牙得罪死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