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帝国崛起:西班牙 >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同盟国扩张

帝国崛起:西班牙 第二百九十三章 :同盟国扩张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22 00:28:0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阿曼地区全称为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曾经也是横跨两大洲的国家。

在上一任苏丹赛义德本苏尔坦统治时期,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占据着大片的土地,其领土面积不仅包括后世的阿曼,还包括阿联酋和巴基斯坦瓜达尔的部分地区。

当然,这其中也包括阿曼的东非属地,这也是为什么说曾经的阿曼是横跨两大洲国家的原因。

只不过在老苏丹去世之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别继承了阿曼本土和东非属地,并且因此而决裂。

目前的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只掌管着后世的阿曼本土,除此之外的所有土地均已属于其他的国家。

西班牙的殖民目标也只是阿曼本土,哪怕此时的阿曼还掌控着东非属地,卡洛也不会动什么多余的心思。

毕竟阿曼的东非属地位于非洲东海岸,恰巧就在葡萄牙的莫桑比克殖民地北部。

这里正好处于英国开罗开普殖民地的纵向连线上,任何国家在这里占据殖民地,都一定会遭到英国人的记恨和报复。

卡洛对于西班牙的殖民战争没有太过关注,毕竟这对西班牙来说是一场完全没有悬念的战争。

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相较于大部分非洲土著来说,文明程度还是要高一些的,但也仅此而已。

面对欧洲殖民者,他们很难形成强有力的反抗,再加上没有其他欧洲国家干涉的原因,西班牙发动的殖民战争是不可能失败的。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西班牙军队抵达阿拉伯半岛之后,就立刻发动了对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的进攻。

这个曾经抗衡欧洲国家,甚至打败葡萄牙殖民侵略的海上强国,如今也衰弱成了一个没有任何特色的普通小国。

当初苏丹国还控制东非属地的时候,东非属地每年为阿曼本土提供大量的财政收入,这也让阿曼组建了一支规模还算强大的海军。

在失去东非属地的时候,阿曼不仅损失了一块可以提供大量财政收入的宝地,同样也失去了驻扎在东非属地的大部分海军。

这也导致目前的马斯喀特和阿曼苏丹国不管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一塌糊涂,面对西班牙军队的进攻的时候,现任苏丹图尔基·本·赛义德想尽了一切办法阻止西班牙的进攻,都在西班牙的钢枪大炮面前没有任何效果。

1883年4月22日,距离西班牙军队出发只过去了一个半月的时间,西班牙军队就已经占领了阿曼接近三分之一的土地。

西班牙对阿曼的进攻是自北向南发动的,进攻的第一个目标就是马斯喀特苏丹国的首都马斯喀特。

中东是一片遍布沙漠的土地,这也导致中东地区的国家都有一个普遍现象,那就是地广人稀,并且人口普遍集中在沙漠较少的地区。

别看阿曼是一个南北长约1000公里的中等国家,实际上阿曼的绝大多数人口都普遍集中在北部的两个地区,特别是首都所在的马斯喀特地区,拥有整个苏丹国超过六成的人口。

这也导致西班牙虽然只占据了阿曼三分之一的领土,但实际上已经控制了阿曼绝大多数的人口。

当然,阿曼的人口也并不多。整个阿拉伯半岛加起来的人口也只有三四百万人,阿曼所拥有的人口只有阿拉伯半岛人口的十分之一。

占据阿曼北部领土之后,接下来对于阿曼的中部和南部地区的占领就不用着急了。

反正往南大部分地区都是沙漠,这里的阿曼人也很少,根本不会对西班牙的殖民统治造成任何影响。

其他欧洲列强也不会对这片沙漠产生兴趣,英国人甚至巴不得西班牙占领阿曼南部的大沙漠,自己去占领中东地区最精华的地区,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在西班牙对阿曼发动殖民进攻的同时,皇家军工厂的销售人员也在接触着越南背后的那个王朝。

值得一提的是,当西班牙的销售人员表明身份并且表示愿意向其出售武器装备的时候,对方不仅没有表现出急切的购买武器的**,反而还希望通过西班牙的关系调停法国与其的战争。

销售人员费尽千方百计这才了解到,这个国家内部对于和法国的战争分成了两派。一派主张与法国对抗到底,如果损失越南则会让自己的南部边境面临被法国入侵的风险。

另一派则主张与法国求和,毕竟国家在与欧洲列强的战争中从来没有胜利过,没有必要为了越南和法国这样的列强国家爆发战争。

因为主和派的代表人物控制了外交和军事权的原因,这导致西班牙的武器装备一时半会很难售卖出去。

卡洛也没想到这送上门的装备对面都不要,宁可去相信那微弱的和平希望,也不愿意自己拿起武器去抵抗。

没办法,通过出售武器延缓法国进攻速度的计划就只能暂时搁浅。当事方都选择主和派的态度,西班牙又能如何呢?

视角重新回到西班牙,在占领了阿曼超过三分之一的领土之后,卡洛正式宣布建立阿曼殖民地,并且在殖民地首府马斯喀特修建更大规模的海军基地,用于西班牙海军和民用船只的沿途补给。

新增加一个殖民地的新闻在当天确实引起了西班牙人的关注,但很快就丧失了热度。

毕竟阿曼的大部分土地都是沙漠,虽然整片土地加起来也有半个西班牙那么大,但可开发的土地却只有最北部的山区和沿海地区,经济价值相当可怜。

1883年还有几件事值得一说。

首先就是7月28日在意大利伊斯基亚发生的地震,造成了超过2000人死亡,近万人受伤。

这算得上是罕见的大灾难了,在得知意大利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卡洛就和西班牙政府各自向意大利方面发去了慰问电报,并且捐赠了一些物资。

卡洛毕竟出身于意大利王室,论血统当然是意大利人。意大利发生灾难卡洛肯定不能坐视不管,捐赠100万比塞塔的资金也能拉近卡洛和意大利人之间的关系。

西班牙政府也友好性的捐赠了一笔物资,帮助意大利政府更好的恢复灾后秩序,重建受灾地区。

在1883年的九月底,德国皇帝威廉一世遭遇了一场并未成功的刺杀。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威廉一世乘坐皇家奔驰汽车公司出品的定制汽车,在汽车窗户上是加装了钢板的。

这也导致刺客的刺杀并未成功,除了受到一定的惊吓之外,威廉一世并没有受到任何伤势。

这场对刺杀成功的防范也让欧洲各国的王室关注到了皇家奔驰汽车所推出的特殊定制版汽车。

所谓的特殊定制版汽车,实际上就是舍弃了一定的速度之后进行改装的汽车。在汽车车门,车窗和前后挡风玻璃上都加装了钢板,能够最大程度的确保乘坐人员的安全。

当然,因为这些钢板极大程度的加大了汽车的重量,导致这样一辆经过改装的汽车最终的速度最高也只有25公里每小时,一般只能保持在18到20公里每小时左右。

虽然这样的速度并不快,但为了自己的安全考虑,欧洲各国的王室还是大量采购了这样的定制汽车。

更何况,相较于原来的马匹和马车的速度来说,哪怕只有2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汽车的速度还是要超过马车的。

在各国王室的带头之下,欧洲贵族们大量采购汽车,这也让汽车的销量在1883年的下半年迎来了大规模的增长,各国的分厂都大赚了一笔。

十月底的时候,另一条消息再次让卡洛关注起了欧洲局势。

自上一次德奥意国同盟组建之后,欧洲局势再也没有任何变化。法国人将目光放在了对外移民扩张上,英国则忙着一边开拓殖民地,一边镇压殖民地叛乱,欧洲也因此平静了一段时间。

但在1883年10月30日,刚刚改称为罗马尼亚王国的罗马尼亚秘密加入了德奥意三国组建的军事同盟当中,也让卡洛看到了三皇同盟即将破裂的未来。

罗马尼亚愿意加入三国同盟的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罗马尼亚的地理位置。

作为巴尔干诸国中最北部的国家,罗马尼亚可以说是巴尔干诸国抗衡俄国的第一线。

但因为罗马尼亚自身实力不足的原因,罗马尼亚也需要外在因素来保证自己的安全。

在双方都有共同敌人的情况下,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一拍即合,双方签订了共同防御的同盟条约。

条约规定,一旦罗马尼亚的边境遭受进攻,奥匈帝国应当立即加入罗马尼亚一方,帮助罗马尼亚进行防守。

同时,如果奥匈帝国的东部边境线也遭遇了进攻,罗马尼亚也应当派遣至少十万人的兵力帮助奥匈帝国进行防守。

虽然没有明说,但两个国家共同防备的敌人已经很明显了。也只有俄国才会让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如此忌惮,巴尔干国家可没有这个资格。

此时的俄国人还不清楚,他们的盟友德国和奥匈帝国在暗中已经对自己百般防备,甚至就差主动进攻来解决自己这个威胁了。

在新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带领之下,这段时期的俄国不管是在国际层面还是在巴尔干局势上,一直都展现出了比较低调的态度。

只不过因为俄国国土面积和人口的庞大,导致欧洲各国对于俄国的防备一直没有减弱。

哪怕是最强大的大英帝国,他们也认为目前欧洲最具威胁的国家就是俄国。

和历史上的走向一样,同盟国的组建是要比协约国更快的。

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同盟条约已经缔结,就连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家也都加入了同盟国当中。

但协约国这边,法俄协约还没有任何踪影,英国人更不可能在此时的欧洲局势下加入法国和俄国这边。

其实从目前的欧洲局势走向也能看出,德国的野心是很大的。他们拉拢了奥匈帝国和意大利,这也代表着德国把法国和俄国同时视作了敌人。

一旦德国能够再次打败法国,德国将成为当之无愧的欧洲霸主,哪怕挑战大英帝国也不在话下。

毕竟英国人虽强,他们却游离在欧洲大陆之外。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间隔着英吉利海峡,这让英国人很难插手到欧洲大陆的局势当中,除非是世界大战那种局势相当混乱的时候。

罗马尼亚加入三国同盟之后,意大利和奥匈帝国也先后邀请了意大利加入同盟当中。

只不过,两国并未透露三国同盟的情况,而是试探性的邀请西班牙加入到针对法国的防御同盟当中。

其实对于目前的欧洲局势来说,西班牙加入三国同盟未必不是一个好选择。

首先,有了西班牙的三国同盟将变得更加强大。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可都是列强,四大列强的联合是任何国家都不容小觑的。

其次,四大列强联合起来,也能吸引更多的欧洲中小国家加入。

像罗马尼亚这样的国家也是需要站队的,并不是所有国家都能保持中立并且不被列强国家觊觎。

拥有四大列强的同盟国就是最好的站队对象,毕竟全世界也才八个列强,美国这个列强远在大西洋彼岸,是不可能参与到欧洲局势当中的。

但这并不代表着西班牙加入同盟国之后就没有坏处了。

四大列强的联合一定会引起法俄甚至是英国人的忌惮,这导致的就是英法俄协约的迅速组建。

此时的德奥意西明显还不是英法俄三大列强的对手,除了德国能够匹配英法俄的国力之外,剩下的三大列强和英法俄都不是一个等级的。

还有就是卡洛还不想完全站在法国的对立面。此时哪怕和法国有着竞争关系,西班牙仍然能从法国拿到一些资金用于自己的发展。

要是彻底站在法国的对立面,法国资本是想都不要再想了。德国和奥匈帝国无法为西班牙提供足够的资金用于发展,这也代表着加入同盟国之后,西班牙的发展可就只能靠自己了。

出于这样的原因,卡洛拒绝了意大利和奥匈帝国的邀请,表示西班牙不打算加入针对法国的防御同盟当中。

当然,卡洛也命令西班牙政府再次重申了和意大利共同开发北非的态度。

至少在北非地区,西班牙和意大利会共进退,共同防备法国这个最大的强敌。

得到了西班牙政府的许诺之后,意大利政府也不再坚持邀请西班牙加入防御同盟,毕竟西班牙的态度已经表明了其不会加入到法国那边,会在中立的情况下尽可能靠拢意大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