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早安大明 > 第876章 这才是治国之道

早安大明 第876章 这才是治国之道

作者:迪巴拉爵士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22 12:15: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凌晨,生物钟准时让蒋庆之睁开眼睛。

脑袋里仿佛有无数刀子在戳着,太阳穴那里仿佛有锤子在捶击。

他捂着头,呻吟着,“水。”

李恬把他扶起来,把水杯递到他的唇边,蒋庆之颤抖着手扶住水杯,贪婪的喝着温热的茶水。

“再来一杯!”

连喝了三杯茶水,蒋庆之想吃糖,“可有饴糖?”

“有。”他们也算是老夫老妻了,李恬知晓他喝多后的喜好,准备了饴糖。

觉得浑身虚弱的不像话的蒋庆之吃了两块饴糖,觉得魂魄回来了些。

“有些反胃。”蒋庆之蹙眉,李恬问:“可是要吐?”

蒋庆之摇头,“大概是饴糖的作用。”

饴糖会刺激胃酸分泌,而昨夜狂饮的代价就是伤胃。

“小心脾胃!”李恬说。

“昨日……”蒋庆之问:“我可说了什么过头的话?”

“他们说夫君作了一首诗,很是豪气。另外,荆川先生问夫君对当世的看法,夫君说什么……当世就两个字:陈腐。”

记忆碎片不断涌来。

同样的时间,唐顺之已经起来了。

道人们在外面洗漱,声音不小。

唐顺之在屋里缓缓而动,一套五禽戏打的缓慢。

嘘!

他呼出一口气。

收势。

闭眼养神。

唐顺之拿出一卷书,走到了外面。

“荆川先生”

“嗯!”

唐顺之温和点头。

借着晨曦,他看着手中的道书。

唐顺之聪明绝顶,学什么都特别快。比如说学枪法,按理人到了岁数去学枪法,只能学个寂寞。可他却学成了枪法大家。

老天爷总是会格外宠爱一些人,比如说王阳明,都是人,看着一丛竹子能干的不过是欣赏罢了。

但王阳明却看着竹子想到了格物。

这一格就是七天七夜。

唐顺之看了一会儿道书,突然笑道:“昨夜,很是有趣。”

昨晚徐渭和张居正联手,夏言起哄,大伙儿一起出手把蒋庆之灌的七荤八素的。

酒后的蒋庆之果然是妙语连发,甚至还作了一首豪气了得的诗词,让唐顺之也大为赞赏。

唐顺之一直很好奇蒋庆之年纪轻轻就对大势有着不同一般的认知,昨夜便顺势问了个问题:当世如何。

这是个大题目,他觉得蒋庆之会笼统一说。

“陈腐罢了!”蒋庆之醉眼朦胧的看着他,笑道:“当今,乃至于随后数百年乃大争之世。那些酸儒抱着先生牌子不肯放手,整日琢磨先贤之言。一群蠢货。

这个世间从未有不变之真理。千年前古人的话,放到当下诸多不合时宜。抱残守缺之辈,不尽数打杀了,这个大明……要亡,那些蠢货会死的很惨……”

随后蒋庆之嘟囔什么猪尾巴,什么腥膻遍地。空气中弥漫着令人醺醺然的酒气。

唐顺之虽说对传统儒家不满,但心学本就是儒家一脉,故而再问:“在庆之眼中,儒家就一无是处?”

“那是修心啊老哥!”蒋庆之勾着他的肩膀,打个酒嗝,指着众人问:“老唐,这是红尘还是方外?”

“红尘。”唐顺之不习惯被人勾着肩头,但蒋庆之却例外。

“修心是什么?”

“是……”

“是方外啊老哥!”蒋庆之醉态可掬,“用一个以修心修身为主的学说去治理红尘,你觉着……靠谱?那还不如让佛家来治国,只需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让外敌变成了鹌鹑,多好?”

“那你以为当如何?”

“老哥,治理国家需要什么才能?”

“……”

“术业有专攻啊!老哥。既然儒家以辅佐君王,治理天下为己任,为何不去钻研治国之道?”

“治国之道就在圣贤书中。”张居正反击。

蒋庆之骂道:“治国?治个屁的国。一群蠢货可懂工事?可懂商业?可懂农耕?可懂外交?可懂天文地理?可懂生产力,可懂如何让百姓富裕……如何让国家富裕强大?他们不懂!”

蒋庆之拍着桌子,怒不可遏,“不懂工事,这才把工匠视为贱籍。不懂农事,这才把农人视为刍狗。不懂外交,这才自诩天朝上国,拿了好处去换取异族高呼几句什么天可汗,于是上下君臣洋洋自得,觉着盛世来临,狗屁的盛世!”

“何为盛世?”蒋庆之环视众人,“对内,能让百姓安居乐业,让百姓温饱。对外,要剪除威胁。

内外皆安,四夷宾服,这才是盛世。可这盛世需要什么?需要强大的工业,需要强大的农业,需要强大的军队……儒学中可有教导?”

“可有?”蒋庆之昨夜逼问着众人,“可有如何强大工农商和军队的手段?没有!有的只是什么……商人重利,当抑制。武人跋扈,当抑制,农人最多,最危险,那便让他们无知无识,越蠢越好……这便是你们口中的治国之道?这是特么的鸵鸟之道,是误国之道。”

蒋庆之站起来,目光睥睨,“当世需要的是与时俱进。儒家陈腐,不足以为显学!”

这话令张居正等人微怒,可夏言却问:“庆之这话可有错?”

众人默然。

“如今的大明,需要的是打开这里。”蒋庆之指指脑子,“把千年来的束缚、禁锢尽数打开。记住了。”

蒋庆之看着众人,唐顺之此刻回想起来,那神色分明就是神灵俯瞰凡人的味儿,他不禁莞尔,觉得小老弟喝醉了很是有趣。

但后续的话却不是用有趣就能形容的,唐顺之叹息。

“这个大明,这个中原,这个天下,需要的不是什么形而上的学说,让修心的归修心,修身的归修身。当世需要的是躬身,去查看这个大明需要什么,要如何才能强盛的学问。儒家,不成!”

蒋庆之目光近乎于倨傲的看着众人,“千年儒家给这个中原带来了什么?西方人不过百年就弄出了犀利的火器,而千年儒家弄出了什么?弄出了一群腐儒,一群不知如何强大家国的蠢货!”

记得当时张居正面色铁青,徐渭欲言又止,胡宗宪瞠目结舌,夏言……

——此言,甚是!

夏言竟然赞同蒋庆之的这番话。

也就是说,夏言觉得儒家和儒学到了今日的地步,已然落后于当世的大势。

要么革新。

要么就毁灭!

“大明不能为儒家殉葬!”蒋庆之的话回荡在唐顺之耳畔,“这个浑身上下散发着腐臭味的儒家,该下台了。”

此刻唐顺之想到了蒋庆之的话里说的是儒家,而不是儒学。

儒家!

家!

“学说是学说,不是门派。为了利益聚在一起,那是结党。儒家标榜君子不党,可他们却不看看自家,他们是什么?就是儒党!”

唐顺之记得张居正当时突然变色,徐渭抬头,恍然大悟,胡宗宪捂额,夏言微笑……

“他们聚在一起目的何在?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一群把功名利禄,升官发财视为读书目的的人聚在一起,能干什么?这个大明,能指望他们?”

“不能!”蒋庆之斩钉截铁的说,“指望他们,这个民族,这个中原,将会沉沦。”

“沉沦吗?”唐顺之若有所思,这时开饭了,他把书卷放回去,去了饭堂。

道观的早饭清淡,唐顺之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便问了坐在一起的凌青,“为何道人多廋,和尚多胖?”

这是他游历天下的发现之一。

凌青仔细一想还真是,他挠挠头,难得的赧然道:“贫道还真是不知。”

唐顺之去了伯府,蒋庆之正喝粥,“老唐吃了吗?”

昨日还称呼荆川先生,今日就是老唐……唐顺之莞尔,“吃了。”

蒋庆之愁眉苦脸的喝着粥,胃里有些翻江倒海。

“昨日你的话颇有些道理。吕嵩有重建儒家,修改儒学的心思,不知如何了。”唐顺之问。

徐渭在侧,冷笑道:“吕嵩说来轻巧,重建儒家首要打破原先的格局,也就是特权。特权不去,那些人抱残守缺,万万不会答应。吕嵩是有手腕,可他一人能做什么?不过是徒呼奈何罢了。”

“对了。”唐顺之笑着说了先前的问题,“为何道人廋,和尚胖?”

蒋庆之放下碗,“和尚少动,道人多动。”

唐顺之一想还真是,“多动?”

“人吃五谷杂粮,消化后化为能量,供给身躯所用。农人为何少肥胖?他们每日劳作消耗颇大。而贵人为何多大腹便便?便是因为吃的多了,吃的好了,动的却少了,消耗就少了。”

蒋庆之指指小腹,“可摄入的能量却不会凭空消失,便会化为肥肉脂肪藏在身体各处,日久自然就胖了。”

唐顺之眯着眼,“此言……大妙。”他问道:“这是墨家学问?”

“对。”蒋庆之点头。

唐顺之叹道,“昨夜你说当世需要的是躬身的学问,是现实的学问,而不是形而上的学说。若是上位者知晓能量的道理,能如何?”

“比如说宰辅知晓能量的道理,便会发展畜牧业,养殖业,让百姓摄入更多高能量的肉食,强健体魄,而不是几乎纯素。继而引申出农业、畜牧业,养殖业并头发展的格局。格局形成后,他们就会发现中原耕地多,而适宜畜牧业的草场少。如此,他们会做什么?”

蒋庆之起身走了。

唐顺之默然片刻,看向徐渭。

徐渭看着蒋庆之的背影消失在门外,喃喃道:“他们会把目光转向草原,不等异族出手,便会主动出击,夺取草原。”

“让草原成为大明的牧场!”胡宗宪惊叹,“这才是真正的治国之道!”

徐渭看着新人唐顺之,“荆川先生以为如何?”

唐顺之点头,“看来,我来对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