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23章 相爱相杀二人组(求订阅)

咯吱。

户部尚书公廨,被徐渭小心翼翼的关上。

他回头看向严绍庭。

严绍庭却未曾说话,只是给了徐渭一个眼神,两人在无数双眼睛的暗中注视下,走出户部。

随着两人离去。

并无声响的户部衙门,却好似是齐齐的发出一声长吁。

站在户部衙门外。

街面上,厂卫的人正在将户部犯官,及隔壁的工部、兵部涉及军需贪墨一案的官吏,用绳索穿在一起。

这自然是不合规矩的。

但厂卫从来就不是讲规矩的地方。

沉寂数日,忽然爆发的军需贪墨大案,今日所带来的动静,立马引来各部司衙门官员的从旁观望。

严绍庭目视着那些被缉拿的户部、工部、兵部官吏不停地喊叫着,脸色平静。

徐渭则是回头深深的看了一眼寂静无声的户部衙门。

他走到严绍庭身边,小声且有些无奈道:“看来侍读往后在户部,说话做事,便不好弄了。”

严绍庭平静道:“好说话,便不好做官。”

这显然是一句有背真相的话。

好说话,自然好做官。

徐渭却也不反驳,只是笑着道:“不过高尚书和两位侍郎,也算是表明了态度,往后侍读在户部想做什么,倒是也方便了些,不必顾虑各方掣肘。”

严绍庭却是笑笑:“那是他们分的清当下的利害关系,他们真要是过问军需贪墨一事,陛下会如何想?”

徐渭点点头:“侍读也不过是想主办军需一事,如今有了户部的态度,其他的都不过是旁枝末节。”

严绍庭笑而不语。

今日其实他并不是必须要去见,一直等在那间公廨里的高燿、刘大宝、鲍道明三人。

但他还是去了。

这就是他的态度。

自己替道长和内阁当差,但对户部三位还是尊敬的。

而高燿同样摆明了态度,支持严绍庭清查军需贪墨一案,且往后户部军需事,也不会过问,交由严绍庭操办。

那么。

严绍庭就不能再继续在军需贪墨一事上,日后突然反悔,拿着这件事去攻讦高燿、刘大宝、鲍道明三人有失察之责。

各部司涉及军需贪墨一案的官吏,已经在被厂卫押送向锦衣卫诏狱。

望着渐渐空旷起来的街道。

严绍庭收敛神色,他这会儿倒是想起来。

大抵也就是在这两年,户部就会来一场大换血。

似乎也就是在今年,如今远在南直隶担任巡抚的赵贞吉,就会奉旨入京,进入户部。

最后,又从户部跳进文渊阁里。

成为大明朝鼎鼎有名的不粘锅阁老。

如今文渊阁里,袁炜是新晋的,张居正大抵要等明年才会回京。

而内阁向来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自己要想推胡宗宪入阁,就得要提前做准备,卡住老赵这口不粘锅的位次,让老胡先入阁。

徐渭倒是想不到这些。

内阁太远,不是他能思考的。

徐渭只是笑着开口道:“说起来,侍读与户部,也算是和光同尘了。”

严绍庭却是偏头,看向徐渭,笑着道:“官场之上,哪个不是想着和光同尘?只是啊……”

……

“张阁老要和光同尘,要与朝堂同僚和和睦睦。”

“下官却没你张阁老这般气度。”

“大明开国,自洪武三年开始,太祖皇帝颁行大明律,便屡次告诫群臣,要严于律己,不可知法犯法。”

“张阁老,敢问如今在这座督粮道署,已有半年之久,又做了什么?”

苏州府。

府城内,督粮道署。

厅堂之上,本就肤色黝黑的海瑞,脸色更是黑沉沉的,掷地有声,言辞振振的逼问着堂上坐着的张居正。

在张居正面前的桌案上,是一堆布满泥点的奏本。

奏本的夹缝,微微泛黄,起着毛边。

这是时常翻阅动用,才会出现的情况。

而在这些奏本里,张居正很清楚都记录着什么。

皆是苏松两府田亩隐瞒一事的详细内容。

这已经不是海瑞第一次跑来督粮道署逼问自己了。

也绝对不会是最后一次。

每一次,海瑞带来的奏本,都会比之前一次更多。

张居正愁容满面,因为彻底完成苏松两府一十五万亩田地,改为桑,而带来的喜悦,早就因为海瑞一扫而空。

若不是还要坐镇东南,等着都察院那个左副都御史鄢懋卿清查两淮盐务及东南商税,防止对方在东南造成太大的乱子,导致改为桑增产丝绸的事情出现变故。

张居正早就准备上奏回京了。

见张居正始终不开口,海瑞只能沉着脸逼问道:“张阁老!您到底要和光同尘到几时?”

张居正抬起头,目光凝重而又复杂的看向海瑞。

他必须要承认,他是很欣赏海瑞的为官品行。

甚至于,在他的心中,海瑞是必须要用的朝堂官员。

只是……

张居正艰难开口道:“海瑞,本官几时说过,要与朝堂官员和光同尘?你又几时听见过,本官说过此话?你每每言辞,必是我朝大明律,那伱便说道说道,毫无证据污垢上官,又是何罪!”

这个海瑞万般好。

独独就是这个执拗不知变通的性子,让人头疼。

可用却不可重用。

海瑞却是面不改色:“下官自浙江重回苏松两府之地,先后六次深入乡野,清查地方田亩隐瞒一事,成奏三十二本,陈述苏松两府田亩隐瞒之成因、官民、税赋诸般问题。

下官非是逼迫张阁老,只是希望张阁老能将此事呈奏陛下,好让朝廷能降下旨意,严查苏松两府田亩隐瞒一案。

下官六入这督粮道署,张阁老却次次搪塞,张阁老不是在与朝堂官员和光同尘,相互包庇,又是为何?”

“难道你海瑞这个监察御史是白干的?为何你自己不上奏朝廷呢?”

张居正有些怒了。

自己逼不得已,才不能应下海瑞的次次逼迫。

但自己怎么就成了互相包庇的奸臣了呢?

张居正伸手,重重的拍在海瑞眼下这第六次带来的三十二份奏本上。

张居正一声吼,随后深深一叹,方才开口:“海瑞,你我二人,皆是奉旨身处东南当差做事,所为的便是南直隶、浙江两地栽种桑树,增产丝绸一事。

而今朝堂亏空,国库空虚,上至陛下,下至贩夫走卒,乡野百姓,都是为了多种桑树,多产丝绸,好在明年卖与外商,为朝廷弄来钱粮,填补过往亏空。

这桩事,你海瑞是清楚的吧。”

海瑞沉着脸,闷声道:“下官自是清楚明白,但朝廷亏空……”

张居正挑动眉头,打断了海瑞接下来的话,直接插嘴道:“既然你明白,就该清楚,眼下所有的事情都比不过做好增产丝绸这一桩事,所有的事都比不过为朝廷填补亏空这件事!

本官知你海瑞,有海笔架之名,为官亦是清廉无比,一身官袍数年不换,凡你治下官吏皆诉你之严苛,称你之清明。

但你为何就不能明白,若是现在你将这三十二份奏本呈奏朝廷,会在朝堂之上掀起多大的风浪?又会让方才平稳下来的苏松两府,再生多大的乱子?”

海瑞目光闪烁。

和张居正一样。

他也认同张居正的秉性,也看见了对方在苏松两府,是如何疲于应对地方百姓,如何为了那十五万亩的地改为桑地,而日夜辛劳的。

或许张居正不是个清白之人。

但却绝对是个愿意并且能做事的官员。

只是啊。

“道不同,不相与谋。”

海瑞低声念道着。

张居正猛然抬头,怒视着海瑞。

海瑞则是轻声说道:“下官闻见邸报,京中月前西苑事变,朝中爆出军需贪腐一事。

此等大案,干系重大,牵连社稷。但翰林院严侍读,却能在圣前慷慨陈言,主张清查京中各部司衙门军需贪墨一事。

下官知晓张阁老所思所虑,皆是顾忌苏松两府增产丝绸一事。

但严侍读在京中,难道便不曾顾忌到各部官吏与我朝百万大军军心?”

张居正心都在颤抖了。

这厮……

这海瑞!

竟然拿严绍庭那严党中人,与自己类比!

他海瑞当自己是什么人了!

张居正几乎是要被气的暴跳而起,却又只能强忍着,沉声道:“海瑞,你是何意,你想作甚!”

海瑞却是挥动衣袍,朝着张居正毕恭毕敬的躬身作揖。

而后,他上前将放在张居正面前的那三十二份奏本,重新取回抱在怀中。

海瑞目光清澈明亮的注视着脸色阴沉的张居正。

“张阁老,先前您问下官,为何明明是都察院监察御史,却不自己将这三十二份奏本上奏朝堂。

下官现在便回答您。

下官此前,是因苏松两府,如今皆在张阁老执掌治下,下官乃是大明官员,从不敢忘了尊卑,逾越张阁老而独自奏报朝廷。”

张居正心中不由一动。

他倒是真的没有想到,海瑞竟然还会顾忌自己的体面。

但是现在……

海瑞呵呵冷笑一声:“只是现在……张阁老休怪下官不顾阁老之体面。下官今日,便将以都察院监察御史之名,将这三十二份奏本,一并奏送京师,呈奏圣前。”

张居正终于急了。

他双手猛然拍在桌子上,站起身,双眼死死的盯着海瑞。

“海瑞!”

“你不能这样做!”

“万事……”

“你且相信本官一回,本官绝不会让这三十二份奏本,尘封而致无人问津!”

海瑞却是目光愈发清明善良。

他回望了张居正一眼。

海瑞的脸上露出一抹不太好看的笑容。

“张阁老,下官相信您心如猛虎。”

“但……百姓等不了,大明等不了。”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