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130章 入阁再无阻拦(求订阅)

陆绎终究是没弄明白,自家二姐夫为何突然要带着一家子人出城去昌平。

他更不明白,为什么好端端的就要避灾。

但架不住严绍庭的执意。

除了老严头和严世蕃两人还留在京中,严绍庭带着陆大妹子和陆绎,以及两家一大帮的亲眷仆役,便风风火火的住进了昌平修建好的别院里。

别院就坐落在尚未建好的昌平书院所处的夹山最里面,紧贴着山脚。

出了别院,前面就是正在赶工建设的昌平书院。

这一日。

昨夜里京师下了一场小雨,等到了白天,太阳升起,雨水便停了下来。

空气里,带着雨水过后的清香。

微风拂动,从山间走过,抚平了人们夏日里的燥热情绪。

山脚下有一汪清泉,是从山上引下来的。

在山脚下汇聚成了一口活水潭,最后又流入前面的书院里,最后流出书院,灌溉着山外的田地。

在一排灌木遮挡的水潭后,阵阵莺莺燕燕的声音传来。

严绍庭则是穿着半臂马甲,和徐渭两人赤脚坐在下游的水潭边,将双脚泡在冰凉的泉水里。

几个半大的小子亦是短袖短裤的装扮,不时的将果子和茶水送到严绍庭的手中。

顺带着,他们也能光吃果子就将肚子填的鼓鼓囊囊的。

这是很划算的交易。

徐渭的手中握着一卷书,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反正看着成色就知道是少有的孤本。

不用想也知道,这是从严家弄来的。

外人不知,严家的人却知晓。

严家金银不多,唯典籍书画古玩最多。

抛开过去严党奸佞的事情,严家可以说是如今大明朝最是兴旺的心学核心人家。

老严头当年和心学大宗师王守仁,可以说是相交莫逆。

只是因为这些年严家的作为,人们选择性的忽视了严家在儒家学问上的投入和地位。

徐渭看着一名孩子,叽叽喳喳的脚下不稳,栽倒在水潭里,然后溅起无数水,大笑着从水底站起来。

他将手中的书卷小心翼翼的藏在了怀里。

随后徐渭侧目看向一旁的严绍庭。

“侍读打算继续在昌平待多久?”

严绍庭则是笑呵呵道:“最好是待到所有人都忘了我才好。”

徐渭只是笑笑,继续说道:“京中各部司衙门军需贪腐的事情,眼看着就快要结案了,届时朝廷定然是要严惩不贷,一大批的官吏问斩流放,可是要空出来不少位子,侍读难道不是要将军需的差事抓在手上?”

严绍庭则是看向徐渭,笑着询问道:“文清先生难道不知道,我已经被不少科道言官上奏弹劾,身上兼着的官职差事太多?”

“能者多劳。”

“侍读在朝能力卓众,是有目共睹的,多担些官职差事,陛下都不曾有所言语,些许科道言官的闲言碎语而已,上不了台面。”

徐渭默默的笑着。

他伸出双手,放进冰凉的潭水里,轻轻的拨开水面,推出层层水波涟漪。

严绍庭摇了摇头:“我是怕陛下这一次真的怒了,到时候血溅到我身上。”

徐渭低声道:“左右不过还是在规矩里做事,这一次不杀人肯定是不成的。侍读如今操劳昌平灾后诸事,也是合情合理的。”

严绍庭笑了两声。

自己就是以要收尾昌平灾后事,这才躲在这里不回京的。

蹬蹬蹬。

这时候。

陆绎握着几份章本,脚步飞快的走了过来。

他的身上还穿着锦衣卫的飞鱼服,身上风尘仆仆的,显然是刚从城里赶过来。

到了水边,陆绎便将手中带着的章本塞在了严绍庭怀里,然后自己左扭扭右扭扭,就将浑身衣物脱下,只穿着一件渎裤钻进了池水里。

浸泡在冰凉的池水里,陆绎顿时浑身舒畅的发出乱七八糟的叫声来。

趁着严绍庭低头翻阅章本的时候。

陆绎开口介绍道:“城里已经乱了套,咱们手上的案子已经了结了,事情都交到了内阁和西苑。陛下震怒,降下旨意,凡是涉及军需贪墨一案的,主犯皆斩,从犯流放安乐州从军。”

闻言之下,徐渭目光一晃。

果然,军需贪墨的案子,皇帝还是亮出了屠刀,将主犯们都砍了。

而从犯流放的安乐州,并不算太远,但却地处辽东极北之地。

东侧是辽东女真各部,西侧是关外辽河套蒙古各部的地盘,常年遭受袭扰。

这些军需贪墨案从犯流放到了安乐州,大抵也是活不了几年的。

军中那帮人知道这些人犯的事情,只会一直不停的找机会,将他们都消耗在战阵上。

严绍庭看着手中的章本,却是忽然开口道:“徐阶被陛下夺了吏部尚书职?”

徐渭亦是连忙看了过来。

池水里站着的陆绎点点头,嗯了一声:“陛下的意思,朝中出现军需贪墨如此大案,徐阶身为内阁次辅,以吏部尚书职掌吏部事,责无旁贷,就将他吏部尚书职夺了。”

严绍庭却是和徐渭对视了一眼。

很显然,道长不可能仅仅只因为一桩军需贪墨的案子,就夺了徐阶吏部尚书的官职。

要问罪,也该是先问罪户部尚书高燿才是。

如今反倒是军需贪墨一案,问题最严重的户部的尚书没事,而是徐阶这个吏部尚书出事了。

这就很不合理。

严绍庭当即询问道:“那海瑞查出来的苏松两府田亩隐瞒一事呢?”

陆绎歪着头想了一下,才回答道:“这件事,陛下倒是问责了户部尚书高燿,然后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陛下降旨,张居正加了吏部侍郎衔,以军需贪墨案为由,朝廷欲要在苏松增种桑树,命张居正彻底清丈苏松两府田亩总数。”

严绍庭沉默着,目光流转。

而徐渭却是笑着说道:“如此,就说得通了。”

严绍庭却是摇头道:“不,这件事还没完。”

“还没完?”徐渭脸上露出好奇:“侍读的意思是……”

陆绎虽然不懂他们两人在聊什么,但也是满脸好奇的在水里走了过来。

严绍庭则是开口道:“原本内阁之中,徐阁老掌吏部事,高拱掌户部事,张居正掌兵部事,工部、刑部、礼部从之。

但现在徐阁老被夺了吏部尚书职,转由张居正加了吏部侍郎衔,那兵部自然是空出来了。”

职和衔是不同的。

徐阶没了吏部尚书的官职,但还是内阁次辅,还是掌吏部事。

而张居正加吏部侍郎衔,这就好比是占坑。

那他兵部的差事,大抵是不可能再掌握在手中了。

不论是皇帝还是朝廷,都不可能让张居正一个人兼着吏部的差事,又掌着兵部。

陆绎似是想到了什么,忽然开口道:“对啦!这几日听说浙江的捷报进京的很多,已经有人在议论,胡宗宪很有可能要加兵部尚书衔。会不会,和这件事也有关联?”

严绍庭看向陆绎,这个小舅子还是挺有用的。

徐渭则是笑呵呵点头道:“那可是大有关联了!张居正领了吏部侍郎衔,就不可能再插手兵部事,胡部堂真要是加兵部尚书衔,那侍读要掌军需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这就是一个一个的挪窝。

严绍庭默默不语,念头却是飞快。

老徐现在被夺了吏部尚书官职,除了是因为要挪窝,还有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苏松两府的事情。

张居正进吏部,空出来的兵部就会留着给胡宗宪。

胡宗宪若是加兵部尚书衔,只要等今年浙江道扫清倭寇,到时候他进京述职,朝廷夸功,就能顺势留在京中,实掌兵部尚书事。

胡宗宪是谁?

那可是铁杆的严党。

他成了实权兵部尚书,严绍庭再掌军需差事,自然不会受到兵部方面的反对。

这事,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时间,严绍庭不得不佩服起了道长。

这件事唯一的可能,就是道长一手谋划出来的。

因苏松两府之事,不露真相的惩治告诫了徐阶。

然后胡宗宪也能执掌兵部。

自己同样能掌握军需。

这一切,几乎都在道长的计划之中实现了。

严绍庭将手中的章本放在岸边的案几上,看向陆绎:“京中还有什么事?”

陆绎想了想,随后冲着周围的孩子们吼了一嗓子。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大叫着离开。

陆绎这才上前,小声道:“还有一件事,就是固节驿不知为何,被一场大火烧掉了,但没有一个人逃出来,全都被烧成了灰。好像也是因为这件事,陛下申斥了兵部。”

严绍庭眯起双眼。

事情到这里,彻底就变得合理了,逻辑也彻底形成闭环。

见严绍庭不说话,陆绎则是自顾自的说着话。

“还有哦,万寿宫也修好,这两日陛下似乎就要搬回万寿宫居住了。这份功劳,姐夫算是拿到手了。”

监工也是出力了的呀。

同样也有功劳。

正当这时。

先前那群被赶走的孩子们,又乌泱泱的呼啸着冲了回来。

“严少爷,有圣旨找你。”

“严少爷快去接旨了!”

“……”

孩子们乌泱泱的七嘴八舌。

人群中,许久未见的黄锦满脸笑容的捧着一道明黄圣旨,在孩子们的后面出现在严绍庭三人实现里。

只见黄锦高声道:“奴婢恭喜严侍读了,因重建万寿宫有功,陛下特降旨,赐严侍读同进士出身!”

一句话。

不大的水池里,掀起层层水波涟漪,久久不停。

徐渭更是瞪大双眼,看着拿到明晃晃的圣旨。

随后猛的转过身,看向严绍庭。

徐渭强压着激动,压抑着声音,急促的开口。

“学生恭喜侍读,从此以后,入阁再无阻拦!”

…………

月票推荐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