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487章 帝王手段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487章 帝王手段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次。

嘉靖稳稳的坐在了西安门前摆放着的御座上。

他比从前任何一次,都坐的更加平稳,心中也无比的平静。

廷杖。

那还是自己几十年前使用的手段。

其目的就是为了压制住这些文臣。

所谓三棍打散臣党心,无外乎如此。

但是现在。

也就是在今日。

嘉靖感受到另一种统治这个国家的方式。

不威自怒。

莫不如是了。

这样的感觉,是全新的,是充满了新奇的。

这种什么手段都不用,便只是堂堂正正的碾压过去,让人莫敢言语,所带来的爽感,是自己坐了四十五年皇帝宝座都从来没有过的体会!

这是对朝堂彻底掌控在指掌间的感觉。

嘉靖的身体不由微微向后靠着,双眼平静的注视着眼前的臣子们。

礼部尚书严讷在被震慑之后,此刻已经醒悟了过来。

他慌不择路的在地上爬行着。

“陛下!”

“皇上!”

“皇上!”

“臣……”

噌。

两名原本勒马停在路边的龙虎军骑兵,悄无声息的驾马上前,两杆长枪斜劈写来,一左一右压在了严讷的脖颈上。

刀兵加身,瞬间惊的严讷浑身一颤,后背汗毛林立,两股颤颤。

嘉靖轻蔑的看了一眼丑态尽显的严讷,语气平静道:“谕:礼部尚书严讷臣职不端,贬为庶民,永不录用,即刻遣返回乡。”

皇帝的声音刚刚落定。

站在他身边的吕芳侧目看了黄锦一眼,后者便立即挥了挥手。

当即就有两名东厂的番子冲到严讷面前,也不说话便径直将其官帽夺走,随后就在众目睽睽之下押住这位礼部尚书让西安门大街外拖走。

全程静默,寂静无声。

一位堂堂正二品的礼部尚书,就这么被皇帝以臣职不端废黜成了庶民,还剥夺了对方日后可能起复的可能,直接永不录用,更是半点情面不留的命其即刻回乡。

高拱的眉头都快要能夹碎米粒了。

一面是今日西安门前百官跪谏被镇压了下来。

一面却又是皇帝竟然已经开始不通过与内阁商议,更不经朝廷就直接降下口谕废黜了一位礼部尚书。

乱了。

全都乱了!

皇帝不显山不露水的强势,压得高拱喘不过气来,更忘了该如何去与皇帝争辩一二。

难道要请皇帝宽恕严讷今日之过?

高拱心中很清楚,今天闹出这样的事情,自己这位内阁首辅的责任是不可能少的。如今皇帝亲自出面压下跪谏的百官,却始终都没有提及他这位首辅,已经是很给他面子了。

西安门大街上。

众人沉默,唯有被罢官废黜成庶民的严讷,在那不断的叫喊着。

忽然那叫喊声也消失不见了。

严世蕃在离着御座较近的位置,不断的观察着皇帝的神色,以及在场人对皇帝今日全然不同表现的反应。

终于。

这位刑部左侍郎站起身,引来众人注视。

而严世蕃则是走到了群臣之前,双手一抖官袍便跪拜了下来。

“圣君在上,聪睿英断,有尧舜之姿,臣甘拜臣服。”

“今岁伊始,皇上降旨,开议新政,朝野热议,皆盼新政,如久旱之地,似经年枯木,无不是翘楚以盼,期皇上降下新政甘霖,泽被万物,滋润天下。”

“而今朝中有政见不同者,臣下窃以为此等人也,当非顾虑新政利弊,实则乃是道貌岸然之辈,假借议论新政彰显其忠心朝堂之状,好让他们能续保前程,不为新政所害。”

“小臣斗胆谏言,我朝有皇上圣明英断,今日在此跪谏,行沽名卖直之举各色官僚人等,当一一问责罢官废黜,方能彰显我皇威严,聚天下人心,行革旧鼎新之政,成本朝盛世景象,开大明万世太平!”

不论如何。

严世蕃现在是看的明白看的清楚,皇帝现在就是心在新政之上。

所有反对新政的人,现在都是皇帝的对手和敌人。

那自己作为大明众所皆知的忠良之臣,自然是要替皇帝分忧,为皇帝说出不能直接说的话。

就比如将今日在这西安门前跪谏的所有官员,统统打包赶走。

而在严世蕃开口之后,如他一样心思的人自然也不在少数。

当即便有众多原本就支持新政的官员,立马起身上前,跪拜在地,叩请皇帝处罚今日跪谏官员,立即推行新政。

到了最后。

在这御座前,已经有大半原本是坐在软凳上的官员,跪请新政。

严世蕃见皇帝依旧不曾开口。

他便直接将矛头对准了最前方的高拱三人。

“高阁老,袁阁老,李阁老!”

“三位阁老皆受皇恩深厚,执掌内阁中枢,总领朝堂百官,督查天下官吏。辅臣者,当上察圣心,下听民意。如今朝野内外,凡文武官员、军民人等,皆无不热盼国家新政,利万家灯火,安黎庶之心。”

“三位身负重任,权在显赫,位在尊荣,如何至此不发一言?”

“难道是要坐观颜色,投机取巧?”

严世蕃才不管高拱他们三个是不是内阁大臣的身份,开口就直接给这三位扣上了一顶大大的帽子。

高拱心头烦闷的回眸看向严世蕃,这厮就是根搅屎……

不对。

高拱脸色阴翳的冷哼了声,而后才抬头看向上方的皇帝。

“皇上,国家兴旺,在守正,亦在因时制宜。如今朝廷再无积欠,国库充盈,两京一十三省吏治整饬经年,但天下百姓仍困贫,朝廷军备仍废弛,自当开新政,革旧鼎新。”

新政是必须要旗帜鲜明表示支持的。

而且高拱自己本来就是想做事的人。

这一点他必须要清楚的说出来。

然后,高拱却是话锋一转:“今日西安门外百官跪谏,虽说乃是因反对新政所致。其行冲撞宫闱,其言冒犯圣君,但此间臣僚,皆受皇上钦点拔擢。朝堂之上,官员无数,天下文官更是数万,如何又能政见一致。如今朝廷当行新政,正是用人之际,如何能因此而尽数废黜?皇上圣君在世,如今更是锐意进取,有开拓之心。臣属虽有不端,然皇上若施宽恕之心,则当收群臣尽忠之心,方能使其知错就改,朝堂上下同心戮力,达新政盛世之期许。”

这一刻。

高拱想到了严嵩,想到了徐阶。

这两人,过去在内阁都位次自己之上。

那时候自己还没有什么感觉。

如今坐在首辅的位子上,他却突然回想起那一日徐阶所说的话。

为臣者,尤以首辅而论。

不过是那两头不讨好的媳妇儿。

自己如今也是如此。

既要态度明确的支持皇帝开行新政,又要设法保住这些今天差点气死自己的官员们。

相较于成了两头不讨好的媳妇儿。

袁阁老就很轻松的开口:“皇上圣明,历来英断,臣智短缺受皇上隆恩,简拔中枢内阁,当俯首以尊圣裁。”

皇帝说什么就是什么。

不管是要不要新政,还是要不要处理今天这些跪谏西安门的官员们,自己都听皇帝的。

紧随其后。

便是李春芳默默开口:“臣下,惟皇上圣裁英断。”

三位阁臣都表明了态度。

严世蕃则是微微一笑。

所有人的目光,也都已经投向了今日一番激昂之言,驱逐礼部尚书严讷后,便不再言语的皇帝。

嘉靖默默的接受着所有人的目光注视。

他看向了跪在最前面的高拱。

“元辅辛苦了。”

莫名的一句话,让高拱有些反应不过来。

自己自从接替严嵩的首辅之位后,其实到现在也没有多长时间,更没有具体做些什么事情,又何来辛苦一说。

高拱只能默默回道:“臣之本分,不敢言辛苦。”

嘉靖却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转口语气悠长道:“自内阁,至六部五寺,天下臣民,既皆盼新政如期甘霖,诸卿亦皆言革旧鼎新。朝堂之上,弥尔诽议之人,亦理当革去。”

说完后,嘉靖站起了身。

他的视线显得无比的深邃悠长。

“朕之意,今朝大明欲开新政,便从今日始。”

“凡因反对新政而跪谏此地者,尽夺其职,罢其官,遣返回乡!”

“新政即行,当除旧人,朝堂纳新,群力前行!”

没有任何的商量余地。

嘉靖直接罢免了今日在西安门前跪谏的所有官员,命其回乡。

不同的是他这一次算是留了些情面,没有让这些人如严讷一样被即刻驱逐出京遣返回乡。

高拱脸色一愣:“皇上!”

嘉靖却是低头看向了他:“元辅,朝中此番空出官职无数,然新政即行,还望元辅尽快催促吏部,商议各处官缺填补之人。内阁如今亦仅剩三人,新政必将事务繁杂,亦当阁议、廷议,推举二三人以补内阁之缺。”

高拱嘴唇蠕动,还想说些什么。

然而在他身边的袁炜却是没来由突然用手肘撞了一下他,随即便拜服在地:“皇上圣明,臣等领命。”

袁炜的喊话就在耳边。

李春芳也在附和着。

高拱便是心中有万般言语,此刻也只能是跟着一同叩拜:“臣……领命!”

既定事实,已经是无能为力了。

而西安门前,却因为皇帝一次性罢免全部跪谏官员,而响起了无数道的哭喊声。

毕竟大家都是十年寒窗苦读,才终于杀过重重难关,成了两榜进士入朝为官。

如今不过是因为跟着以礼部尚书严讷为首的大佬们,在这西安门前跪谏,反对皇帝想要开新政的念头。

可现在倒好。

没有廷杖,能让自己扬名在外。

也没有成功拦下皇帝新政。

什么都没有。

反倒是自己的官丢了!

就算是罢官,好歹也廷杖自己几棍子啊!

如此回乡后,自己也能得一个忠直之名,在清流中也能有一席之地。

嘉靖却是已经没了继续待在这里的心思。

今天做的事情已经够多了。

再多,便会过犹不及。

毕竟自己还要留给这些人一点反应回味的时间,让他们都看明白,如今的皇帝不一样了,如今的朝廷也不一样了。

嘉靖挥了挥手:“内阁拟旨,昭告天下,命各部司及地方官员,建言献策,以全新政之法,利天下军民。”

说完后。

也不等高拱等人领旨,嘉靖便带着吕芳、黄锦,在一众锦衣卫和东厂番子的护卫下,隐入西安门后。

宫门外,被罢官的人们,哭喊声不断响起。

高拱心思沉重,只觉今天这短短时间里,却好像是发生了无数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当他被身边的袁炜、李春芳两人搀扶起来的时候。

如严世蕃等人早就已经散场了。

街口的百姓们,也已经在吃饱了朝廷的瓜后快速离去。

今天发生的这些事情实在是太过劲爆,还得要赶在消息传开前,成为第一个散播消息的人,如此还能在各处茶楼酒馆混上一杯茶一壶酒尝尝。

高拱沉重的呼吸着,脸上看不出朝廷终于要开始新政的喜悦,反倒是满目愁容:“如今这等局面,新政又该如何开行?”

他觉得自己就如同是被赶鸭子上架一样。

严嵩在离开朝堂前,奏请皇帝准允新政,降旨开议。

自己还没有整理出一个详尽的新政之法,如今就要直接开行新政了。

可这新政到底该如何推行,自己还没有个头绪。

除此之外,皇帝还在今日直接和反对新政的官员彻底决裂。

可以预见的是,今日之后,朝堂之上但凡有诽议反对新政的官员,基本都不可能再长久的留在朝中了。

这对推行新政自然是好事。

毕竟前宋屡屡新政最终失败,都是因为反对方的大力反攻。

可若是如今大明的这一次新政最终失败了呢?

那么朝廷往后又该如何自处。

高拱此刻连提起脚步回内阁的气力都没了。

然而。

这时候原本伺候着皇帝回宫的黄锦,却再次走了出来。

高拱立马看过去:“黄公公!”

黄锦面带笑容,拱手点头,随后便冲着身后跟出来的太监们说道:“主子爷的话方才都听到了吧,这些个被罢了官却不愿意离去的人,也不能让他们晒死在这里,茶水送到,你们再给他们好好的撑着伞。”

高拱嘴角抽抽着,目视那些宫中的太监提着茶壶夹着伞,走到前方那些哭喊着被罢了官的人跟前。

这些人也果然如黄锦所说。

将茶水放下,又在这等烈日当头的时刻,为这些人的头顶撑起了一顶顶的伞。

皇帝连驱赶这些人的心思都没有了。

任由这些人留在这里。

这是什么意思?

弃子罢了。

然而黄锦的差事却并没有办完。

只见他又朝着前方一直驾驭着战马的严鹄招了招手。

严鹄立马提起那面大旗,驾马到来。

坐在马背上,严鹄并没有下马的打算。

黄锦也不恼怒,笑吟吟的先行开口道:“大将军军务在身,不必拘泥于虚礼。咱家这里是有皇上的口谕,如今西安门出了这等事情,这些人眼看着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离去。当下只能劳烦大将军带着营中将士们,驻守西安门了。”

一旁的高拱顿时双眼瞪大。

不可思议的看向骑在马背上已经接令,正在下令让今日来到此处的龙虎军接防西安门的严鹄。

随即高拱又看向那昏暗的城门洞。

皇帝竟然在这个时候,又借机让足足有三千精骑的龙虎军驻防西安门了!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