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02章 内阁之中,小阁老又高又硬!

会极门东侧文渊阁内。

除了刚从西苑回来的高拱四人,便是杨博和胡宗宪两人也一同在场。

他们自然是因为宣府、大同的事情来内阁的。

不过内阁四人再加上他们这两位兵部尚书,都没有急于开口说话。

反倒是几人都不时的目光看向班房门外。

似乎是在等待着什么。

当外面传来一阵脚步声,立马就引来班房里六人齐齐侧目注视。

从高拱到杨博、胡宗宪,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满了期待和担忧。

终于。

脚步声戛然而止。

以吏部尚书郭朴为首,今日在西安门那边的各部堂官出现在在了内阁中。

瞬间,高拱等人眉头一皱,脸上露出一丝不满。

郭朴看了一眼屋子里的六人,提步入内。

在他身后,户部尚书高燿、礼部尚书高仪、工部尚书雷礼、左都御史欧阳必进、通政使胡汝霖,以及大理寺卿吴悌、太常寺卿郭汝霖、光禄寺卿江治、太仆寺卿袁洪愈、鸿胪寺卿陈道基、尚宝司丞郭立彦。

当然。

刑部左侍郎严世蕃,也一同在场。

郭朴这十几个人一下子涌进内阁班房,立马就让屋子里显得拥挤了起来。

而能让这些各部寺的堂官九卿们齐聚一堂,历来都只能是出大事才会如此。

这里。

除了尚宝司是个没有多少权柄的衙门,其他哪一个衙门堂官走出去,都是能惊动一方的人物。

这些人丢下本部衙门的差事齐聚内阁,高拱却没有说什么,只是脸色更加难看了些。

袁炜看了看高拱,又看向眼前这些涌进内阁的人,心里不禁泛起嘀咕。

一个宣边急奏,可不会惹得这些人一起跑到内阁来。

唯一的原因只能是皇帝。

可他们先前在万寿宫,皇帝分明才下了封口令,转眼这些人就知道了消息。

这西苑最近几次清理,难道还是个筛子?

严世蕃沉着脸道:“元辅,三位阁老,杨尚书、胡尚书,诸位先前在西苑面圣见驾,皇上究竟出了什么事,以至于司礼监的人自西安门直出,往昌平寻李时珍?”

小阁老一开口,原本还心里嘀咕的袁炜立马神色放松下来,暗暗松了一口气。

但转瞬,袁炜又提起心神。

高拱看了一眼面前这些人,眉头皱紧。

司礼监那边的人毫不遮掩的出宫去昌平寻人,让这些人都知道这件事情,只能说明皇帝在先前并不只是咳嗽到无力,躺在了吕芳怀里那么简单。

皇帝病重!

只有这一个原因。

郭朴也是适时开口:“元辅,皇上身系社稷,如今朝廷有百事待新,今日宫中究竟出了什么事情,还请元辅如实相告。”

真要是皇帝不豫,圣体有恙,那么朝廷里很多事情都要相应的做出改变。

内阁若是不如实相告,他郭朴就敢弹劾内阁中断内外。

高拱沉着脸瞪了一眼郭朴,而后沉声开口:“皇上今日剧咳,圣体无力,软卧吕芳怀中。”

得到首辅的确凿回复,众人顿时脸色一变。

高仪更是急切开口:“皇上圣体有恙,为何不让太医院……”

话说一半,高仪就闭上了嘴。

自皇上从安陆奉召入京登极之后,太医院基本就已经是形同虚设了。

说起来这事还得怪罪到宪宗皇帝和孝宗皇帝时期。

如果严格计较的话,那么武宗皇帝时期也要归罪到。

三朝皇帝的缘故,对于皇室来说,太医院早就踏马的不值得信任的。

心知自己说了句废话。

高仪连忙转口道:“如今圣体有恙,情况不明,今日殴斗于西安门的官员,也已被东厂知会锦衣卫,下诏狱待审。眼下出了这样的事,内阁是不是该行文朝廷,严令各部司官员不得擅动?”

“先等宫里有消息再说此事吧?不然,我们急急忙忙的处理,到时候引起朝中异动,反倒不好。”

这话是李春芳说的。

严世蕃当即开口道:“今天各部司衙门的官员都干出在西安门前斗殴的事情了,这个时候内阁要求各衙约束,无可厚非!再要是有些乱子闹出来,到时候消息进了西苑,岂不是又给朝廷添乱了?”

李春芳看了眼严世蕃,目光闪烁了几下,最终却没有开口。

而在这个时候。

黄锦却是忽然出现在了内阁班房门口。

众人见到黄锦过来了,心中一惊。

按照脚程来算的话,这个时候宫里的人恐怕还没有到昌平呢。

现在黄锦出现在内阁,天知道是出什么大事,他要来传什么话。

严世蕃更是一把抓住黄锦的胳膊:“黄大裆,陛下可无恙乎?”

众人也是目光急切不安的注视着黄锦。

黄锦脸上挤出一抹笑容,将严世蕃的手推开,走到高拱面前,躬身作揖:“元辅,陛下已经醒了,只是身子依旧虚弱的紧。前番李神医开过汤药,陛下今天喝下后气息也平复下来了。”

听到皇帝没什么事,众人无不是暗自松了一口气。

袁炜却是追问道:“黄公公,不知此刻皇上……”

黄锦点点头:“袁阁老宽心,咱家过来便是皇上指派的,皇上让诸位安心,务要以国事为先,节令各衙安分守己,商酌宣大边事,以全应对,保全边民。”

高拱起身,躬身抱拳:“还请皇上放心,臣等即在其位,自当尽忠办事,以国家为先。还请黄公公进言,皇上身负江山社稷,肩挑宗祧基业,臣等万望皇上以圣体为重。”

黄锦嗯了声,看了高拱一眼。

“元辅的话,咱家定会进上。”

说完后,他也不再逗留,转身便自离去。

待黄锦离开后,屋中气氛顿时一松。

高拱却是神色凝重的缓缓坐下,长叹一声:“多事之秋……”

李春芳看向众人,最后目光落在高拱身上,低声开口:“元辅……此时朝局至此,是否该先请裕王回来?”

虽然黄锦刚说皇帝已经没什么大碍。

可今天皇帝在万寿宫内殿那等模样,他是看的清清楚楚。

这个时候,一旦皇帝真出了事,若是裕王还在城外,难免会出现什么波折。

只有裕王从昌平回来,坐镇京师。

等到那个时候就算西苑真的报丧了,他们也能立马将裕王请入宫中,稳定朝局,安定人心。

赵贞吉亦是附和开口:“如今年关将至,书院那边诸生临近休学放假,事务并不繁忙,也该是请裕王回来了。”

赶来内阁的各部司堂官也是纷纷开口附议。

高拱神色依旧凝重,却也是点了点头:“即刻让内阁拟定,派人去昌平请裕王回京。”

袁炜赶忙追了一句:“让锦衣卫和京营都派了人一同过去!”

等到守在班房门口的制敕房中书舍人苏愚应了一声,脚步声方外,屋中众人这才放下心来。

不过很快,袁炜却又说道:“不行!还是要再派重臣一员带队前往,务必要在今日请了裕王回城!”

说完后,袁炜便目光投向了坐在下手位置的李春芳。

他脸上微微一笑:“李阁老,既然请裕王回来的话是你说的,不如就劳烦李阁老辛苦一趟,带着人去书院将裕王请回来?”

李春芳这时候也没有那么多想法。

知道要想在今天就将裕王请回来,朝廷必然是要派重臣亲自带队去的。

他当即点头起身,朝着高拱颔首点头示意,便一路走出内阁班房。

等李春芳走到外面,却是忽然停下脚步,脸上闪过一道恼火。

自己竟然是中了袁炜的招!

现在除了要请裕王回来,内阁可还有一桩宣大边事要议!

这分明是不想让自己参与的意思啊。

就连赵贞吉那个后入内阁的人,都能坐在班房里参与,反倒是自己被袁炜给支开了。

可自己现在已经走了出来。

李春芳心中懊恼不已,却也只能是继续赶去昌平了。

而在班房里。

将李春芳支开后,袁炜才扫了一眼屋里的人。

他侧目看向沉着脸不知道在思考着什么的高拱,缓声开口:“诸位,不论西苑那边怎么样,我等可还担着朝廷的差事,皇上也有口谕送来。今日宣边急奏一事,我等还是要先行议定,督促宣府、大同两地防边。”

他刚开了口。

兵部尚书杨博便立即说道:“宣边此次奏急,想来俺答部是为了报前年叩边无果之仇,定然来势汹汹。东阳河上游水草丰盈,地势平坦,俺答部选择屯驻此地,必然兵马不少,或超五万众。据此,不论俺答部东打宣府亦或是南攻大同,必然战事激烈。朝廷是否该抽调京营兵马,护送太仆寺马价银、光禄寺酒肉米粮往宣府、大同,命随行大臣犒赏边军将士,激励军心。”

他说完话后,屋中众人却是沉默了下来。

就连站在杨博身边的胡宗宪也是眉头微皱,心中暗生念头。

倒是赵贞吉看了眼杨博,旋即皱眉说道:“虽说大军征讨,粮草先行。可如今仅是宣边奏报,敌情不明,尚不知此番俺答部所图,如何就要尽起钱粮酒肉发往宣大两边。如此劳师动众,若此次边地急奏,而俺答部却不攻,岂不是白白耗损?”

都察院左都御史欧阳必进也开口说:“今日朝中首闻宣边来奏,大同一侧尚未来报。虽然边事紧要,却也不必急于今日一时。朝廷如今也派了探马加急赶往边地,若这两日大同再有来奏,确认俺答部此次来势汹汹,也可再从京中抽调兵马、选派大臣,护送钱粮酒肉去往边地犒赏激励将士,振奋军心。”

面对两人的否定。

杨博当即再言:“可当下已是秋冬时节,若当真俺答部此次是要叩边南下,洗劫边民。而朝廷迟缓,届时大雪封路,朝廷便是手有钱粮酒肉,却运不过去,难道要让边军将士苦守阵地?”

一时间。

双方就因为是否要现在运送钱粮酒肉去边地而争执了起来。

正当赵贞吉和欧阳必进要开口继续与杨博争辩的时候。

严世蕃却是忽然冷哼一声,语气不善的开口道:“九边自创设伊始便是为了御边阻挡草原上蒙古各部南下,朝廷也岁岁拨付钱粮,九边各镇年年上疏以边事奏请兵马物资。朝廷从无亏待九边各镇将士,何故如今仗还没有打,却每每都要先发钱粮?”

话到激烈处。

严世蕃已经是从后面走到了前面,站在两侧桌案中间,扫向在场众人。

又是一声冷哼。

严世蕃伸手指向脚下:“难道我大明朝的将士们,现在已经到了不额外再发钱粮酒肉犒赏,就打不了仗的地步了吗?还是说……”

严世蕃回头目光不善的看向杨博。

他这一眼惊的杨博心中一颤。

“难道是说,我大明的九边,已经开始玩起养寇自重,以边事贼寇叩边为由,奏请朝廷拨付钱粮酒肉中饱私囊吗!”

说完后。

他也不给杨博开口的机会。

当即就转身,拱手抱拳,看向前方的高拱。

“元辅,如今宣大两边之事,尚不明白。宣府一方来奏,而大同毫无消息。下官虽不在兵部、户部当差做事,却也知道今年朝廷已经如数拨付钱粮,足九边各镇主客兵马使用,亦供各镇修缮长城,营造戍堡之用。”

“朝廷如此耗费钱粮,便是图九边各镇能在贼寇南下之时抵御贼子袭扰。现如今贼寇来犯,何故还要朝廷再给一笔钱粮犒赏?”

“下官以为,朝廷当派正直重臣,巡察宣府、大同,督促前线边镇巡抚、总兵统兵御敌,绞杀贼军。”

“朝廷每岁耗费无数国帑,皆为天下黎庶所献,九边各镇若此番御敌不利,下官以为,更该严以刑名,纠察惩之败师之人!”

内阁班房中。

严世蕃声音洪亮,满脸刚正愤怒。

而众人却是寂静无声。

人们的视线不断的转移着,对于严世蕃方才这一番话的语调和口气,大伙都很熟悉。

毕竟小阁老做事说话,从来都是这个腔调。

可他说的内容,却又让众人觉得是不是自己眼花看错了人。

小阁老这也太他娘的正直了!

说的话是又高又硬。

杨博更是被严世蕃这几句话给说的面红耳赤。

这些话在他看来,无疑是严世蕃指着他的鼻子骂他杨惟约是在借边事中饱私囊。

什么九边各镇养寇自重。

这就是在说他杨博是挟持九边自重!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