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29章 臣请立大明钱法!

文华殿内。

严绍庭的声音,掷地有声,绕梁不绝。

而他所说的话也同样是骇人听闻。

但只有严绍庭心中最是清楚,自己不过是在今天顺势而为说出了这样的话。

诚然。

大明从立国之初,便存在着种种根本制度上的问题。

而这些问题在一开始并不明显,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点点的显现出来,并在悄然之间变成积重难返的局面。

这样的问题,如今的自己当然不能轻易提出来。

但钱钞金银这一条,如今借着每年能给大明朝堂带来上千万财税收益的外商之手,从自己的口中说出。

就显得很是合乎时宜了。

若自己现在去动议大明宗室藩王制度?

那现在严家就可以立马自绝于朝堂,自绝于天下了。

让自己去提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那今日还如日中天、权威朝野的严家,也会立刻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鼠。

在对的时候做正确的事情。

这一条,是严绍庭历来遵循的原则。

而当他说出大明法统有缺,是在钱钞金银之制上后,虽然殿内的皇太子朱载坖以及首辅高拱等人,仍旧是面色惊骇,却也是没来由暗自松了一口气。

没人希望严绍庭在这个时候真的来一个大的。

但他们这些人却又明显的,忽视了钱钞金银制度的重要性。

于是乎。

严绍庭面露笑容,信步走到一张桌案前,取了几个木盒子摆放在众人面前。

“启奏殿下,诸位阁老。”

严绍庭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平和一些,语速也保持的很慢。

他怕这些人一时间反应不过来自己接下来说的话。

随着他的重新开口,众人也是立马投注视线过来。

严绍庭则是先拿一只木盒子放在桌案正中间。

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张桑皮纸为材料制造的大明宝钞,压在了木盒子下。

“自太祖皇帝洪武八年,造宝钞纸币,于户部设宝钞提举司,立钞法,天下臣民皆用我大明通行宝钞。”

“户部宝钞提举司又有钞纸局、印钞局、宝钞库、行用库,负责我大明通行宝钞之用纸、印刷、储藏、取用兑换诸事。”

这其实就是已经在大明运行了近二百年的宝钞制度。

在场无人不知。

严绍庭又说道:“自有宝钞以来,二祖之时,我朝凡官员俸禄、地方赋税皆以宝钞行之。然彼时朝廷印钞无数,不知其中之害,凡上有赏赐,皆以宝钞而用,而宝钞却无可兑于金银。以致钞法崩坏日短,难以再行,臣民皆畏宝钞。”

这其实就是大明宝钞问题的根结所在。

就算是严绍庭也觉得,其实使用纸币宝钞本质上是没有错的。

但问题的根结是错在宝钞从一开始就纯粹是依靠大明的国家信用和权威来推行使用的,并且它还不能兑换成金银。然而在前宋之时,自有交子以来,便可以用这一类纸币在固定的地点兑换成金银。

到了大明这一朝,就属于是历史倒退了。

而宝钞无法兑现,又全靠朝廷的信用和权威,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滥印滥发,一年又一年的印刷之下,可谓是水漫金山。

宝钞的价值也在急剧降低。

这一点其实可以归类为货币超发。

而严绍庭现在说这一点,就属于是戳老朱家的脸面了。

朱载坖不免有些气恼。

严绍庭则是继续说:“国初不久,钞法废弛。彼时,朝廷仍禁官民擅用金银,至英宗之时开金花银,地方税粮折银征收,方得君上可用金银赏赐,折发文武月俸。亦是自英宗之时,我朝虽无明文开禁官民使用金银,然官民却已可用之。”

说到这里,严绍庭停顿了一下。

众人也开始按照他所说的,开始重新琢磨起这件事情来。

说起英宗时推行的金花银制度,其实依旧是要追溯到国初之时那错漏摆出的各种制度上。

自太宗迁都北京之后,当时京师官员的俸禄,其实并不是直接发放。而是官员持有朝廷发放的俸帖,去南京支领俸米。这就导致因为路途遥远,贵买贱售的情况,官员们有时候拿着价值七八石俸米的俸帖,却只能换来一两银子。

于是乎就在宣德年间,时任江南巡抚周忱便上疏请求重额官田,准折农户税粮以金银纳之,定每两当米四石,用以解决京中官员俸米问题。

收赋有米麦折银之令,逐减诸纳钞者,而以米银钱当钞,弛用银之禁。朝野率皆用银,其小者乃用钱。

也正是从这时候起,大明才开始普遍放开对金银的使用权。

不过严绍庭说完金花银后。

高拱却是淡淡一笑:“润物所说我朝钞法、金花银法,我等怎能不知?正统元年,副都御使周铨上疏南直隶、浙江、湖广、江西税粮折收布绢白银,以解京充俸,时任江西巡抚赵新、户部尚书黄福等先后上疏附议。朝中遂将南直隶、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广东、广西夏税秋粮合计四百余万石尽数折印征收。”

很显然,高拱对这件事情也是了然于胸,信口说来。

他踱步上前,环顾左右。

高拱继续说道:“彼时,朝廷定米麦每石折银二钱五分,共得折银一百零一万二千七百余两,其后各布政司皆以此而行,以为永例,直至今日。”

说完后。

高拱目光深邃的看向严绍庭。

他的脸上带着一抹笑容。

“润物,老夫说的可有错漏之处?”

严绍庭颔首回答:“元辅久在朝中,熟稔国政,自无错漏。”

高拱旋即微微一笑:“那润物今日提钞法,又言金花银,此般种种,又欲何为?”

这其实才是高拱如今心中最大的烦恼。

他是当朝首辅,而先帝一力推行嘉靖新政,作为首辅的他自然是要在新朝成为嘉靖新政的主推手。

但严家却又游离在朝堂边缘,时不时就要对新政指手画脚,插嘴几句。而他却又事先全然不知,一旦应对起来就会显得手脚掣肘。

就如同自己不能容忍晋人出身的杨博,在当下入阁。同样,他也能容忍严家在新政之事上发言。

但一切的前提。

是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下,需要事先让自己知晓。

什么可以做。

什么不该做。

这一点,应该是由自己这个当朝首辅来决定的。

严绍庭却是面色从容,点了点头,缓声一笑:“元辅所言,正是下官所想说的事情。”

随即。

严绍庭又从袖中分别取出一枚碎银子和金叶子。

将之分别放在另外两只木盒子上。

严绍庭侧目看向一旁眉头微皱,神色疑惑的朱载坖。

他笑着说道:“殿下,臣如今拿出的这枚碎银子与金叶子,便等同我朝先行之金银。”

朱载坖点点头,看着桌案上的东西:“钞法,金,银。”

严绍庭低声问道:“臣斗胆,敢问殿下可看出了什么?”

朱载坖一时茫然,侧目抬头看向高拱等人。

高拱几人也是眉头微皱,很显然对严绍庭忽然摆出金银这样的举动,大为不解。

严绍庭却是淡淡一笑。

“此处钞法,金,银,虽然皆在殿下与臣等眼前,然而此三物却无关联,更无瓜葛,这便是当前之症状所在!”

说着话。

一枚圆滚滚的铜币,也自严绍庭的指间滚落而出。

黄澄澄的铜币在桌案上滚动着,打着旋的在三只木盒子中间哗啦啦的发出一声由缓变急的声音,最后啪的一声稳稳的停了下来。

随着铜币稳稳倒在桌案上。

严绍庭也重新开口:“殿下,诸位阁老。今日城中外商聚集,所言之事,臣亦不再赘述。臣所要言之事,乃如今我朝开海,天下通商,内外贸易,户部定然有文,我朝如今每岁进项金银几何。臣可以说,如今凡天下之金银,皆往我朝而来。此般盛况,可谓历代罕见。”

说完后,严绍庭在心中默默的感谢了一下勤劳的西班牙人,和那帮到处跑船的欧逻巴人。

要是没有这些人,又何来这么多金银流入大明。

朱载坖亦是点头道:“这一点本宫知晓,如今国库之中,凡金银之存,大多来自朝廷与外商贸易,加之征缴外商税课所得。”

严绍庭这时候便立即笑着问道:“金银皆来我朝,自是好事。可臣斗胆再问殿下与诸位阁老,若海外之金银,长久皆来我朝,假以时日,我朝又会因此而做何等变化?”

一个小小的问题抛出。

朱载坖顺时看向高拱等人。

“银贱而害民。”

高拱眉头紧锁,默默的说出了答案。

随后他便目光深深的看向严绍庭。

“元辅英明。”

严绍庭则是笑着奉承了一句。

朱载坖依旧是有些不太明白其中的逻辑问题,皱眉询问:“如此又会如何?朝廷当如何应对?”

虽然现在还不是太懂。

但朱载坖却敏锐察觉到,这似乎并不是一个好事情。

高拱则是接过了严绍庭解答的任务,解释道:“启禀殿下,我朝当下各布政司皆以税粮折银而征金花银,地方官民也以金银为生计。若金银时日增多,地方却因路途之困应对改变不及,则可使人从中以贱银掠之于民。或于多处腾挪,便可从中赚取惊天之利。”

随着高拱的解释,严绍庭亦是面露笑容的看着对方。

至少老高还是能看得出问题所在的。

同样看出问题的,还有在场的袁炜、李春芳、赵贞吉三人。

朱载坖则是连连摇头,显得很是困惑。

“谷贱伤民。”

“银贱也伤民。”

“如之奈何……”

严绍庭却是摇头否定道:“殿下,银贱岂止伤民,更伤国!”

袁炜当即脱口而出:“润物是要请立银法?”

袁阁老一句话,瞬间让众人再次看向严绍庭。

今天他说了这么多,问题也都已经提了出来,那么按照逻辑来说,严绍庭势必是要在今日提出朝廷拟定银法之类的事情了。

朱载坖更是立马快速开口:“润物有何法,大可说来。”

严绍庭依旧是摇了摇头。

“臣今日所请,非是立银法。”

“而是立大明钱法!”

说完之后,严绍庭默默的选择闭上了嘴,将时间留给这些人。

而钱法,同样才是大明真正从立国之初就短缺了的东西。

“钱者,币也,贸易买物,通财用者也。”

“古时以贝为钱与币,古人贸易置物。后生列国钱币,再有五铢等钱币。”

“我朝立国之初,钱钞并用,禁金银,而后开金银。”

“然而,当今天下,凡宝钞、钱币、金银之物,却分属不同,难以相通,因而便有漏洞之处,可为外人从中获利,而害国伤民。”

“臣以为,先帝行嘉靖新政,殿下乃为嗣君,不日即大宝之位,又有锐意进取,开拓先帝旧志之向。如今钱法之疏,正当补全之时。”

说着话。

严绍庭已经是伸手将桌案上的宝钞、金、银以及铜币挪放在了一起。

这份用意很明显。

他要将这些东西,全都合并到一起去。

高拱却是眉头微微皱起。

钱法之缺,到现在也算是明了。

但他却在思考着,严绍庭为何会在今日提出这个事情,又准备如何做。

而若是一旦严绍庭提出的法子得到嗣君的同意,那么自己作为当朝首辅,在其中又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可不论首辅怎么去思考属于权力的那一部分。

作为太子的朱载坖,却已经询问道:“润物今日所言,本宫受益匪浅,只是当下钱法之缺,润物可有法解?”

“有!”

当朱载坖问出之后,严绍庭便面色坚定,掷地有声的回答。

旋即。

严绍庭起身。

退后两步,方才躬身抱拳作揖。

“臣请殿下召内阁、会户部等司共商。”

“改户部宝钞提举司为大明钱司,定金、银、铜币之比价,铸新钱币,通行天下。”

“于各省、府、县设大明金银铜行,归辖于大明钱司之下,行支存钱币之事。”

“收兑废钞,改以金银铜票,可使官民兑之,以利货通天下。”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