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30章 爱财就是爱皇帝陛下

整个殿内,只有严绍庭那振聋发聩的声音。

而他所说的改设钱司,立金银铜行,收兑废钞,印金银铜票,也已深深的扎入在场众人耳中。

几乎是下意识的。

当严绍庭说完话后,李春芳便脱口而出。

“如此种种改制,置二百年祖宗成法于何顾?”

李阁老的脸上写满了诧异和不安,从神色上却也可以看出,这位阁老真的只是因为震惊和担心,脱口而出的话。

严绍庭也只是默默的扫了对方一眼。

大多数人在面对这种事情的时候,往往总是会表现出这样的反应。

因为面对未知的新事物,这些人会忽然发现没有了可以借鉴比照的地方,所以他们就会愈发的急于想要从过去已经发生的事情里寻找可能相对应的事情。

一旦当他们找不出能够与之对应的事情后,就会惊恐于这种新生事物可能带来的冲击和危险。

此刻的李春芳因为无知而害怕、担心大明出现新生的钱司以及金银铜行,更胜过他不满于朝廷新政。

而严绍庭也没有说什么天下之法非一尘不变。

也没有去辩解什么祖宗成法能不能改变的问题。

甚至于。

他直接忽略过了李春芳的质疑。

严绍庭的目光看向朱载坖和高拱两人:“前些年朝廷很是艰难,不光是国库空虚,更是亏空良多,年年都在寅吃卯粮。这几年朝廷做了不少改变,局势也慢慢有所改变。朝廷亏空的都还清了,国库也渐渐充盈起来,地方上沿着运河各地的漕库同样是囤积了无数粮草物资。就连户部太仓也堆满了白银,内府库的库房里更是黄金无数。”

见严绍庭开始揭家底。

在场众人脸上都露出了几分骄傲和自豪。

别管这种改变是不是因为他们,但朝廷有钱了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他们身在朝中自然也会感同身受,与荣有焉。

就连高拱也不得不开口感叹赞许道:“这里面,也有不少事情都是润物一手办成,才有了今日朝局之改善。”

严家和严绍庭的功劳,高拱从来就没有准备否认。

严绍庭则是颔首躬身作揖,以示回敬。

继而。

他又说道:“朝廷如今看着是花团锦簇,粮草无数,库中金银堆积如山。可这些东西也总有吃完用完的一日,而我朝民间又历来盛行厚葬,以金银陪葬亡者于地下。朝廷现在是因为开海,多了很多金银,如今还能不显现出来。可将来有朝一日海外出现变动,不再有那么多金银流入呢?”

这其实就是个很典型的中原文化传统。

从商周开始就一直流传至今。

人们但凡有点权势地位,都想着能在死后继续人间的享受。于是中原人从开始用人殉、马殉等等,再制造精美的冥器,同时将数量众多的金银陪葬埋入墓穴之中。

严绍庭敢发誓,若是现在将西安和洛阳一带进行大肆挖掘,绝对可以挖出不计其数的金银。

而从这一个事情里也折射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原财富的流通性,其实是很差的。

因为富有者没法子将手中的财富用到别处,所以他们可以从容的选择将这些财富一起带到地下去。

但当下的大明社会也决定了,一时间不可能解决财富流通性的问题。

所以他就只能从法理和律法层面出手,来人为阻止金银的非自然损耗以及流失。

于是乎。

严绍庭从袖中取出几枚欧逻巴出产的金银币。

这些金银币上,只有一些个简单的橄榄枝图案,以及他并不认识的人物头像。

随着这几年来大明的外商越来越多,众人也都认得严绍庭拿出的这些金银币乃是遥远西方欧逻巴诸国的钱币。

严绍庭则说:“殿下,臣今日谏言改户部宝钞提举司为大明钱司,乃因为我朝当今并非只有宝钞可用做交易货物,更有金银及铜钱兼行并用。如此,改宝钞司为钱司,则朝廷方便管辖。”

“臣不敢言昔年秦皇,但始皇帝当初统一六国,定度量、统文字,废六国之法,行郡县之制,便是为天下行一法。如此,方有两汉四百年昌盛。”

朱载坖看着侃侃而谈的严绍庭,侧目斜觎向高拱,随后低头看向被严绍庭拿出来的那几枚欧逻巴金银币。

他犹豫着开口询问道:“润物是想我朝也铸造此等金银币?用你所提的自户部宝钞提举司改来的钱司负责铸造新币?”

“殿下英明。”

严绍庭合手作揖,而后继续说道:“臣观域外列国,皆有金银币。我朝虽少产金银,却坐拥海量金银之物。如今大明开海数载,货通天下,如何能使天下不见我大明金银币?”

他话刚说完,原本已经沉寂许久的李春芳,便当即再次开口。

“润物所言,我也听了许久,只是诚如润物所言,我朝自英宗皇帝时,便放开金银使用,民间商民皆已使用金银往来,这铸造金银币难道不是多费功夫?”

不等严绍庭开口。

李春芳又笑着说:“铸造金银,朝廷便平添火耗,如此一来便又多了一笔账。此般问题,润物与我等身在中枢,又岂能不预?”

问完之后,李春芳面带笑容,目光深邃的注视着严绍庭。

他问的很隐晦。

但反驳的也很强力。

甚至从他这番话可以引申出,严绍庭是要干劳民伤财的事情。

就算是朱载坖也在顷刻间明白过来。

质疑的目光,同样是投向了严绍庭。

严绍庭却只是微微一笑:“李阁老所问的,正是下官方才所提到的,朝廷当改户部宝钞提举司为大明钱司,定金银铜钱之比价,铸造新币的用意。”

说完后,严绍庭亦是眼神回向李春芳。

自从徐阶倒台之后,朝中清流旧党的声势已经大不如前,如今算起来也就只有李春芳一个人独自支撑着。

而他已经在捉摸着,这一次若是能让钱司成立,能不能借此再收割一波清流旧党以及背后的江南士绅大户们。

袁炜则是在一阵察言观色后,抢在还欲开口的李春芳之前,笑着询问道:“润物说要设立钱司、地方建金银铜行,想来是有了具体的法子,不如先说来与我等共议?”

本要开口的李春芳见袁炜已经开了口,便只好默默的选择闭上嘴。

严绍庭则是会心一笑,转头重新看向朱载坖和高拱:“殿下,元辅。我中原地界之上,自隋唐以来,以至国初,民间金银比价,历来都在五换、六换之间,一两黄金可换五六两白银,如此之数数百年未有大变动。”

“而近来,我朝与海外诸国贸易往来,加之开海通商,海外白银愈加涌入。如今民间金银之比,大抵已在一两黄金可换十两白银。而白银比之铜钱,也历来都有定数,以我朝所铸少量通宝而算,一两白银可值千文。”

“臣以为,朝廷若改立钱司,足可依照当下之金银铜比价,定下金、银、铜钱以一比十比万而算,以此为永例。如此一来,则不论我朝金多或银多,亦或缺铜,然比价却是不变,朝廷和民间便可从容腾挪使用。”

见严绍庭停顿了下来。

袁炜当即笑着说:“殿下,自春国战国之时,我中原便有一金值万钱的说法,如今若是当真依严宾客所言定下金银铜比价永例,倒也合乎礼法规矩,更是有历朝传统可鉴。”

严绍庭冲着袁炜投去一个眼神。

这位袁阁老也算是为自己找了一条,不是祖宗成法的成法了。

而他则是继续顺势说道:“我朝现今缺铜,人尽皆知。而金银产量,则每岁基本都有定数。朝廷当下产铜,躲在云南等地,受地方时局波动。而海外白银,眼下可见的却是仍会大量涌入。若此刻定下金银铜钱之比,则朝廷便可稳定民间物价。当下我朝虽缺铜,却有海外白银涌入补充。如此一来,便可防备银贱铜贵,两相害民之事发生。”

说到这里,严绍庭基本已经算是将自己的核心论点给说完了。

而他也选择了闭上嘴,默默的等待着在场众人的反应。

因为大明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正式的货币和法度,就导致很多士绅大户可以不通过贸易的方式,就能单纯依靠金银去掠夺百姓的财富。

而他今天提的,其实就是赋予金银以真正货币的价值。

如此一来,地方上那些士绅大户,就只能通过货物价格去做文章,而不能再直接暴力的通过金银铜的比价去鱼肉黎庶了。

即便是地方上会出现乱子,也只能是具象在几个商品货物上。

按照严绍庭对这些人的了解,必然会选择在粮食、食盐这等日用品上做手脚。但只要他们选择如此去做,到时候可就有他们受的了。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法子……”

半响的功夫后,朱载坖也渐渐品出了些道理,抬头看向高拱等人。

高拱则是眉头微皱,虽然不愿意承认。

但他心里却知道,严绍庭的这个法子是对的。

原本虽然天下官民可以使用金银,但朝廷从来没有让其成为钱钞,也从来没有具体的管理措施。

现在若是能将金银和铜钱一样管理起来,对朝廷而言,好处自然是不可估计的。

眼看着众人脸色都已经有了变化。

严绍庭便继续顺水推舟的说道:“我朝改立钱司,收金银与铜等为钱钞,自然要铸造新币。可仿西方欧逻巴诸国,于金银币上铸印我朝皇帝陛下之身像,促金银铜钱钞流通,禁防大户人家囤积、陪葬金银。”

说起来。

其实中原历朝历代,至少在中央朝廷层面,是一直禁止民间以金银厚葬的。

只不过民间却又历来有着死者为大,丧事最重的说法。

当严绍庭一说完。

朱载坖等人亦是眼前一亮。

一旦朝廷新铸的金银铜钱上印了皇帝的身像,地方上的大户和百姓谁还敢将这些东西拿去陪葬?

就连私自融了也是不敢的。

一旦被发现。

那就可以给你定一个欺君罔上的大逆之罪。

还要问你一句,你是不是在用皇帝给你家死的人陪葬啊?

然而还是李春芳。

李阁老当即立马开口反问:“我皇陛下何等威严,如何能印于钱币之上,每日流于亿兆黎庶之手?此举,岂不是亦有亵渎我皇之意?”

原本对严绍庭所提的这一条,能防止民间陪葬,而感到新奇的朱载坖、高拱等人,闻言之后便立马将审视的目光投向严绍庭。

严绍庭却不慌不忙。

他神色从容的,回想了一下严世蕃的过往言行。

而后。

他发动了应该算是老严家独属的诡辩技能。

“殿下,诸位阁老。”

“将我朝皇帝陛下身像印于金银铜币之上,所有冲撞我皇之意。但换而言之,钱者,人皆向往之,人皆佛前暗许之。若因我朝皇帝陛下身像于金银铜币,我朝亿兆黎庶,无论官民,皆多逐利,岂非亦是供奉我朝将身像印于金银铜币之上皇帝陛下?”

“所谓人无不爱财,百姓执手金银铜币,皆爱之,亦乎于爱皇帝陛下。”

当严绍庭诡辩结束。

李春芳便脸色呆愣。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严绍庭竟然能如此厚颜无耻的说出这样的理由和解释!

李阁老就想不通了。

严绍庭是怎么做到,将爱财和爱皇帝陛下之间,划上了一个等号。

爱财就是爱皇帝陛下?

太不要脸了!

袁炜却在一旁点着头道:“钱为财,财生官,财官相生,这可是极好的命理之说。非是大气运者不可受之,而我朝皇帝陛下,则皆为天子,气运昌隆,印于金银铜币之上,受财官相生,自当富贵双全、好运连连。”

有时候严绍庭就佩服像袁炜这样的人。

不论什么事情,到了他们嘴里,都能说出个道道来,还让人没办法轻易反驳。

自己还属于是诡辩的级别。

人家袁阁老就直接给上升到了命理之说上去了。

原本可能会被视为是皇帝陛下受到亵渎的事情。

现在就彻底成了皇帝气运昌盛之说。

冲着袁炜眨了眨眼睛。

严绍庭在心里暗自为对方竖起了大拇指。

而他也在整理着,自己想要改立大明钱司以及金银铜行的后续解释。

再看李春芳。

当袁炜说出财官相生的命理之说后,这位李阁老就彻底熄火了。

朱载坖更是已经开始幻想着,自己的身像被印在新铸的金银铜币上,受天下人供奉,自己好运连连、福寿安康的景象了。

毕竟。

自己明天可就要登极,即皇帝位了。

那金银铜币上,自然就是自己的身像了!

即将升任大明皇帝陛下一职的朱载坖,当即目光火热的看向严绍庭。

“润物。”

“今日你已说了钱司和新币,这些法子……本宫觉得都甚好。”

“快快再与本宫还有阁老们,说一说你那金银铜行还有金银铜票的事情。”

太子殿下语气急切。

心里甚至已经开始主动的举一反三了起来。

既然金银铜币上可以印自己的身像。

那么,难道这金银铜票上就不能印了吗?

一样是可以的嘛!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