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42章 臣立言:不复故地誓不回!

“他严绍庭和严家到底要做什么?”

“难道他们真要当好人,做那庙里的泥菩萨?”

今日朝廷休沐。

南城金鱼池旁一处观景极好的阁楼上。

大明内阁大臣李春芳,满目不解的低声呢喃着。

楼阁上,丝竹悦耳,歌舞不歇,酒香四溢。

席间多是官样十足,却又穿着儒服、道服,出自东南一地的休沐官员们。

个个都满脸伟光,光正无比。

可又个个怀抱娇体,放浪形骸。

环顾在场众人,李春芳也早已习惯。

他只是有些不理解,如今钱法已立,虽说由户部宝钞提举司改来的钱司,因为涉及新政,被高拱一手紧紧的攥着。

但自己却也往金行里塞了不少人,甚至还谋取了一个副行长的职位。

可就是如此,严家竟然是分毫没有反应,好似看不见自己和朝中清流旧党往金行里塞人一样。

自己需要考虑的事情太多了。

即便周围莺歌燕舞,李阁老也没有半点寻欢作乐的心思。

离着他最近的一名官员,则是低声开口,笑着说道:“李相稍安勿躁,我等都听说了,严绍庭如今整日在京营里,和戚继光带着人操练兵马,他们不都混出了京营大魔王的骂名。我等还听说,严绍庭这一次也要亲自领兵出征,等他走了,少了这个碍眼的人,这北京城里还不是我们说了算。”

周围一旁休沐的东南官员,无不是举杯附和着,意欲拉李春芳一同吃酒作乐。

对他们而言,现在只盼着严绍庭能早早的离开北京城,离开京师朝堂,离开他们的视线范围。

没了严绍庭在京中碍眼,便万事大吉,顺风又顺水了。

李春芳却没有这样的看法,只是默默的扫视了一圈在场的人。

“这一次朝廷立钱法,改钱司,设金行,还是要多加留意,本官总觉得严家还留着后手没有使出来。”

李春芳说的是忧心忡忡。

虽然这一次钱法是严绍庭提出来的,他上奏的钱法详细,自己在内阁也过目了,并且还否了不少条。

但李春芳还是觉得,严绍庭和严家在钱法和金行这件事情上留有后手。

可现场却有人冷笑一声。

“李相多虑了。”

“不管是钱法,还是钱司金行,这件事我等都议论过。”

“除了地方上日后明着不能将新币陪葬,与现在并没有多少不同,也改变不了什么。”

“他严家大概就是看中了铸币厂是建在昌平,他们家好从中赚一份火耗钱罢了。”

这也是如今朝中大多数官员的观点。

毕竟铸造钱币,历来都是有一份火耗在里面的。

严家在朝廷新旧交替之际,提出钱法,铸造新币,无非就是看中了熔炼金银铜,铸造成钱币,这中间的火耗。

毕竟熔炼金属,铸造钱币,也是需要耗费的。

更有人在旁说道:“我还听说了,这一次严绍庭意欲领兵出征,还准备奏请皇上,准用新币赏赐军中。这一来一回,怕不是严家一次就能赚个盆满钵满。”

说话间,席间众人无不是目露羡艳。

如果换做是他们的话,领兵一次,定然是要先给自己捞个盆满钵满,然后才是尽忠王事。

李春芳则是冷哼一声:“你们若是平日里少些吃酒作乐,本官也会在廷议之时,推举你们领兵,可你们谁人敢说能统御十万大军!”

这话一出,现场的气氛瞬间清冷了下来。

“去去去。”

“都退下去。”

有人挥手驱赶着在场陪酒作乐的女子们。

等到楼阁上脂粉气一清。

众人目光对视,这才一一起身,朝着冷脸的李春芳躬身作揖。

“李相,非是我等不愿在此道出力,而是此等兵家之事,我等从未经历,还请李相息怒。”

见这群人干事不行,认错却最是在行。

李春芳也只能是深深一叹。

队伍不好带啊!

自己如今在内阁这个位子上,干的那是身心疲惫,好不快活。

可再如何身心俱疲,身在其位,事情就得继续干下去。

李春芳语气凝重道:“明年便是戊辰科会试,这一次都好生告诉各家的子弟,安心读书,待明年我东南学子务必要多多高中。徐相虽然已去雷州,但我等却还要有一份继承传下去。”

他已经没指望如今朝中的清流旧党们了。

唯有重新培养起一批新人在朝中为官,如此东南清流才有可能花费十几年的时间重新夺回大权。

“我等明白。”

“李相放心。”

见李春芳转口说起明年科举会试的事情,众人纷纷面露笑容。

更有人提议道:“李相才高德重,不如我等稍加运作,明年科举会试便由李相出马,做一回主考?如此一来,李相也能尽收明年戊辰科的两榜进士为门徒。”

对于这样的提议,李春芳也只是嗯了一声,默默点头。

算是认同了这个说法。

……

“我不认同这样做。”

京军大营,严绍庭矢口否决了戚继光方才提出的建议。

镇远侯顾寰坐在上位,脸上带着笑容,看着这两个年轻人在他面前争论着。

戚继光却面露不解:“大军出征,开拔之际,激励军心,自然是要发放军饷。如今朝廷正行润物彼时所奏钱法,铸新币,营中将士开拔之际,一人得值钱一两的新币,有何不妥?”

严绍庭却是笑着连连摇头:“元敬兄所言,我自然明白。将士们操练三月,又要奔赴边关,为的不就是这份军饷,我亦没有克扣弟兄们那份军饷的意思。只是元敬兄说的,却到底是有些不妥。”

“有何不妥?”

戚继光很罕见的,会在一件事情上,与严绍庭出现不同的意见。而他也有些不太明白,明明严绍庭知道大军开拔,先发军饷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为何他偏偏说不妥。

严绍庭则是面色好笑的侧目看了一眼顾寰。

顾寰瞪了他两眼,而后指向戚继光:“你小子还是好生和元敬解释明白了,莫不然等下他若是要寻你操练拳脚,老夫可不帮你。”

戚继光操练拳脚,其实说的就是和他单挑。

这件事情如今在京营里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为了激励军心,戚继光这三个月一直自掏腰包,军中任何人都可以寻他单挑拳脚。

只要能赢过他,便能得十两银子。

一时间激起千层浪,无数官兵都来寻戚继光单挑拳脚。

当然大多数时候,都是戚继光胜。

而但凡是能胜过他的人,无不是得了十两银子不说,少不得还要官升几级。

这么一来,戚继光在京军里头的名声和威望便越来越高。

反倒是本来总督京营戎政的顾寰,对此没有半点不满,更没有觉得戚继光这是在挑战自己在京营里的权威。

甚至他还在后来为这件事加注,从十两银子变成了十两黄金。

有了顾老侯爷的加注,京营算是彻底疯了。

戚继光被打趴下的次数,也肉眼可见的变多。

毕竟他戚继光治军练兵再厉害,可也不是真的就军中无敌手。

见顾老侯爷提到这茬。

严绍庭赶忙举起双手,急声开口:“元敬兄,我的意思其实是,这开拔银该发!但不能如你所说,发银币。铸币厂的这些新币,一枚银币就值一两银了,军中弟兄们拿到手上,半点分量都没有。我的意思是,这一次的开拔银,全都换做铜币发下去,一串串沉甸甸的,瞧着就有分量!”

按照明制,一两银其实大概也就是三十克左右,做出来也就是一枚银币大小。

如此一来,换成发新筑的铜币,那可是足足一千枚,一大串的拿在手上可不是瞧着更有分量。

戚继光被这个说法给弄得两眼一愣。

半响后才反应过来,然后用一阵哈哈大笑掩饰自己的尴尬。

顾寰则是伸手虚点严绍庭:“我看这北京城里,就数你最滑头。如今都是当爹的人了,还是这般没个正经样。”

严绍庭却厚着脸皮:“您老就说,小子这个法子是不是更容易激励军中将士?”

价值不变,但分量增多。

不过是一个障眼法而已。

但往往这样的障眼法,就是能起到奇效。

戚继光则又问道:“那这一次我等出征,将士们斩获敌首,难道也皆以新铸铜币赏赐?”

严绍庭却又连连摇头:“不不不!元敬兄又错了,这一次的开拔营发新铸铜币,将士们肯定是要送回家中,这就不会有什么麻烦。若是到时候在阵前还发新铸铜币,岂不是拖累行军?这时候,就该以新铸金币赏赐军中将士斩获敌首之功了。”

一枚金币就价值十两银子。

按照朝廷这些年的军功赏赐,差不多也就是一级十两银左右了。

戚继光算是被严绍庭这些奇奇怪怪的逻辑给折服了。

他当即拱手道:“此次出征,我只管领兵冲锋在前,余下诸事皆由润物操办吧。”

顾寰坐在上方,满脸的笑容。

这样的场面,自己有多少年没有见过了。

文武和睦,各司其职。

此次朝廷大军出征,收复河套,自己坐镇京师,想来定然是能听到前线王师捷报喜讯的。

他当即拍了拍手:“既然你们都没意见了,老夫今日就去一趟国公府,请了三位国公爷出面,再邀上胡阁老、杨尚书,上疏奏请,将这件事情定下来。”

严绍庭和戚继光旋即对视一眼,两人同时起身,朝着顾寰躬身抱拳作揖。

其实按理说,这一次朝廷要是大军出征,顾寰这位镇远侯才是最有资格出任主将的人。

但他却偏偏以自己年事已高,不如坐镇京师拱卫京畿为由,拒绝了亲自领兵。

严绍庭和戚继光也明白。

这是老侯爷给他们这些年轻人让路呢。

不然的话,到时候大军立下战功,这头等功劳自然是要给领军主将的。

翌日。

清晨。

早早的。

新君就勤勉的从龙床上爬了起来,洗漱一番,简单的用过早膳后,就径直去往文华殿视朝。

朝廷大多数时候并不是在皇极门或者是皇极殿朝会。

每月也不过那么几日,需要在京官员都到场。

大多数时候是当天,有事奏请的各部司掌印堂官入宫,到文华殿后由内阁领班,启奏朝政。

如果没有事情的话,可能当天都不需要入宫。

算是很人性化的办公制度了。

而今天,早早的严绍庭就和戚继光走出待了好几个月的京军大营。

两人各自骑着一匹马,并肩从南城出发,一直到了午门前才下马改做步行入宫。

至文华殿。

今日需要奏事的各部司堂官也基本都已到场,见到严绍庭和戚继光两人今天竟然也来了,众人默默的对视了一眼,大抵也知晓了这两人今天过来的目的。

毕竟京军在城里城外狠狠的操练了三个来月,谁都知道这是为了什么。

可不光光只是为了整顿京营。

先帝当初召戚继光和山字营北上,可是奔着镇守边关去的。

想想现在已经三月底,马上就是四月,边关内外也基本都道路坚硬,气温也不会太低,正是大军出征的好时候。

早一些,北地道路泥泞,大军没法行军。

晚一些就要到秋冬,北方大雪漫天,也不是征讨的好时机。

既然知道严绍庭和戚继光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众人悄无声息的,却又默契的将自己今天的事情暂且压下。

等到高拱领着一众内阁成员到场,众人这才联袂走进文华殿。

少顷。

皇帝也在吕芳、冯保的伺候下,到了文华殿。

一番君臣之礼后。

朱载坖便看向了今日赫然在场的严绍庭和戚继光两人,顿时眉头一挑,心中也开始不受控制的激荡了起来。

他们终于觉得京军已经操练足够了吗?

新君开始幻想着帝国在自己的手上开疆拓土的景象。

文治武功,开疆拓土,这可是任何一个皇帝都渴望的事情。

而严绍庭也不负厚望。

在瞧着一帮人都不开口奏事,明显是要让自己先行奏对,他也欣然接受,躬身上前。

“臣,太子宾客、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詹事府詹事、翰林学士、国子监祭酒,协理京营戎政,行走参知内阁严绍庭,奏请我皇圣裁,准允臣领兵出征,驱逐鞑虏,收复故地!”

“阴山、大青山以南,盖追春秋,便为我中原辖地,生民耕种放牧于此。至我大明,太祖立国,成祖北征,河套亦为我朝养马地,设卫屯民。”

“今朝故地失已百余年,然国事渐盛,先帝临终遗谕,仍不忘故地重归国家。臣蒙先帝简拔,受皇上隆恩,诚不敢忘却王事。”

“臣立言志,奏请皇上降天宪,允臣出关,收复河套。”

“若故地一日不复,臣一日不归!”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