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43章 征北大将军出征!

我叫何五郎,家住北京城西南四十里处的黄村。

昨日开始京营放休,总督顾侯爷鸣鼓聚兵,那个最近将我们操练的像一条狗的戚继光也在场。

当然,还有那位天杀的却又能让我们每日都肉食管饱的严侍郎也在。

昨日我以为是这两位京营里的大魔王,又要整出什么新花样开始折腾我们。

想到这三个月在营中的经历,我觉得像是做了一场噩梦一样。

不过戚将军人倒是不错,每日操练的比我们还要狠,就是那位严侍郎虽然也与我们一同操练,但总是偷奸耍滑,别人看不出来,可我何五郎却看得明明白白。

但严侍郎却是个有本事的,光是每日供应京营数万兵马的肉食,就是个天文数字,但他偏偏就是能弄来。听人说,这位年轻的侍郎,假以时日定然是能入阁为相的。不少人为此还厚着脸,成天凑到严侍郎面前晃悠。

他们也不想想,都是丘八,如何能入了这种贵人的眼。

想的有些多了。

话归正题。

昨日营中并没有如常操练,一辆辆大车从营外驶进营中。

光看那深深的车辙印,就能知道马车上是载着重物的。

当我还好奇,究竟是什么的事情。

那些马车就已经被严侍郎掀开了。

而后这位年轻的贵人,更是当着所有人的面将马车上的一只大木箱子推倒在马车下。

哗啦啦的一片响声。

我看的清清楚楚。

钱!

数不尽的钱!

那一串串的铜板,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黄橙橙的,就和金子一样让人眼热。

然后严侍郎就开始对我们所有人发话了。

所有马车上都装着铜钱,还是朝廷新铸的用料品相最好的新钱,上面还有皇上老爷的神像。

这可是稀罕物。

而严侍郎更是当众喊话,这些钱都是给我们的。

营中士卒,一人一贯。百户以下、伙长以上,一人三贯。百户以上,一人五贯。

大伙都很开心。

觉得过去三个月的操练,现在看着这些闪闪发光的新钱,似乎也没那么累了。

但我却明白,这应该是大军出征前的开拔银。

朝廷聚集大军,征讨不臣,出征开拔,历来都要发银子,说是开拔银,但在我们看来,这就是买命钱。

但人生在世。

这三个月每晚都来营中教我们认字的那些小先生们说了。

国家,国家。

有国才有家。

我想了很久,觉得小先生们说的很对。

要是大明朝这个国没了,我何五郎的家又岂能保全?

朝廷既然能实实在在给钱,我们就能将命搭上!

更何况严侍郎随后果然也说明白了,朝廷已经册封他为此次征讨大将军,好像还有个大将军名号,叫什么征北大将军。

又是侍郎,也是大将军的大官贵人,还说了,等大伙上了战场,只要砍下敌军的脑袋,一颗脑袋一金。

我不知道一金究竟值多少钱。

但身边的同袍说这是朝廷的新钱法,一金就是十银,就是万钱。

乖乖隆地洞!

这要是真到了战场上,我何五郎砍下十七八个敌军的脑袋,岂不是就暴富了?

不说给自己再娶一个婆娘,就是给家里婆娘置办些饰品,买一套胭脂水粉,然后给老爹买几坛子好酒,给老娘裁几套新衣,再将老大送去村头的书院……

不不不!

听说侍郎大将军在昌平就有一座老大鼻子的书院,得送老大去昌平书院才成!

如果还能余下些钱,那就在村里多买些地。

这样一来,老何家就算是出人头地了。

就在我浮想联翩的时候,侍郎大将军竟然真的当众承诺。杀敌给赏,负伤加赏,若是阵亡那就由朝廷抚养家中老小,昌平书院也放开对此次随军出征弟兄们家中小子入学。

最重要的是,不要学费,不收束脩!

就冲着这一条,我何五郎从今往后这条命,就是侍郎大将军的了!

虽然身边的同袍都没有说什么,但我知道他们大概也都是这么想的。

昨日侍郎大将军发了钱后,就允了我们一日出营回家,隔日回营就等待通知,凡在名录者皆随军出征。

不少人冲着那一颗脑袋一金的赏赐,当时就跑去找上官们求情,希望自己能在随军出征的名录上。

可我没去。

因为我何五郎在这三个月的操练中,连续两次和戚将军单挑,打败了他。

第一次得了十两银子。

第二次更是得了总督侯爷赏的十两金子!

像我何五郎这样的京营猛男,定然是在随军出征的名录上。

收拾好细软,将最近得的十两金子、十两银子,还有连续两次干翻戚将军而升任营中队正所得的三贯钱,一并装起来,送回家中。

老爹和老娘又哭又笑。

笑是他们儿子何五郎有出息了,赚了钱不说还升官了。哭……大概是担心我会战死疆场吧。

不过婆娘晚上很卖力。

天一黑就将老大和幺妹给送去老娘屋里。

整整一夜啊!

等到天亮了,我才两腿打着摆子下了床。

扶墙是不可能扶墙的。

我何五郎可是连续两次干翻戚将军的京营猛男!

就是一阵阵的虚……

强撑着出了家门后,让我只能花了三十文钱,请村头的刘大爷赶着马车将我送回军营。

回营后。

此次随军出征的名录也果然张贴了出来。

不少弟兄都因为只能留守京师而捶头顿足好不气恼,痛恨自己错失了杀敌赚钱的机会。

而我京营猛男何五郎,也果然是在名录之上。

而且还因为出征的兵马又一次重编,我京营猛男何五郎再一次官升一级,成了由侍郎大将军亲自统帅的中军营百户官。

当晚再一次饱饱的吃了一顿不限量的肉食,甚至还有一碗酒后,我就美美的睡了一觉。

梦里。

我梦见自己在战场上大杀四方,砍下敌人一颗颗脑袋,赏钱无数,官升三级。

等到天明。

京中战鼓擂擂。

穿戴好后我走出营帐,发现竟然是顾老侯爷亲自在校场上敲击战鼓。

老侯爷是在亲自为我们壮行!

营中的弟兄们也在快速的集合着,不多时我们便正式开拔出营。

到了营外。

围绕着北京城的所有京军大营里的弟兄,都在汇聚到一处,向着京师西北方向前进。

官道上,聚集着无数的百姓为我们送行。

等整整四万京营弟兄和一万山字营的弟兄汇合到一处的时候,我发现朝中的三位国公爷和足足六位内阁大臣竟然代表皇帝老爷,也在官道旁送我们出征。

看来朝廷很重视这一次的出征,也很重视我们。

不说了,这一次我京营猛男何五郎,定然要为大明朝杀出一片太平盛世,哪怕马革裹尸还!

大明隆庆元年。

四月初六,辛卯日。

吉!上上大吉!

朝廷一旨诏书,聚京营四万兵马,合山字营一万兵马,共计五万大军,出征讨伐屯驻河套许久的俺答部辛爱黄台吉所领十万不臣贼军。

官道上。

定国公徐延德、英国公张溶、成国公朱希忠,三人领着一众京师勋贵,面色振奋。

只因为这一次统帅大军的,是大明新晋勋贵昌平伯一系的长孙严绍庭为帅,加征北大将军,统御大军出征。

在他们看来,这是勋贵集团一次新的突破。

一旦严绍庭能在这一次取得实实在在的战功,那么他们这些勋贵自然也能水涨船高,在军权上有所突破。

至于高拱等人,虽然脸上都带着笑容,可一个个却都紧绷着心弦。

大军征讨,劳师动众,稍有不慎便是满盘皆输。

若不是先帝遗谕,新君支持,他们无论如何都不愿意让严绍庭统帅大军,不过还好随军的副将是戚继光,而这位在东南就百战百胜的将军更是此次的先锋营主将。

而那个一直在九边做事的王崇古,也已经有旨意送去,命他等候在偏头关,为王师大军前驱。

如此一来,倒也是有所保障了。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此次大军开拔出征,是为驱逐鞑虏,收复河套,扬我国威。”

“润物为帅,万望军令之下慎之又慎,若有艰难,当随时传讯京师,我等虽不事兵略,可在中枢定然会全力以赴,相助润物荡平贼子。”

千言万语,高拱也只能是挑着好话和紧要的去说。

严绍庭则是一身甲胄,手持马鞭坐在马背上,拱手一礼:“还请元辅放心,也请三位公爷,诸位阁老,列位侯伯放心!润物此番率军出征,定当遵守誓言,不复河套誓不还!”

见严绍庭面色庄重。

高拱也将心中顾虑压下,抬头拱手,语气郑重道:“我等在京,翘盼将军报捷,待王师凯旋,我等设酒道旁,贺将军!”

随着高拱开口。

在场送行之人,便是如李春芳也面色郑重的拱手抱拳。

“待王师凯旋,设酒道旁贺将军!”

“待王师凯旋,设酒道旁贺将军!”

“待王师凯旋,设酒道旁贺将军!”

严绍庭微微一笑,马鞭轻轻一挥。

果不其然亲自去找朱载坖请旨随军,领三千龙虎军为中军营亲兵的龙虎大将军严鹄,则是手持长缨挑悬红旗,猛的向前挥舞。

“大军出征!”

“出征!”

“出征!”

官道轰鸣。

五万大军,静默开拔向前,漫长的辎重押在后营,扬起满天尘烟。

路旁的高拱等人,则是不曾躲避,只是静静的注视着大军远去。

等到军马尽被尘烟笼罩。

高拱这才幽幽一叹,而后双手叉腰,昂首挺胸,提振心气,侧目看向注视着他的三位国公。

高拱当着所有人的面沉声开口:“老夫虽对润物率军出征,多有担忧。但此番我朝大动干戈,是为驱逐鞑虏,收复故地河套,此乃军国社稷之事。老夫今日与诸位说明,只要老夫在朝一日,还是这内阁首辅,便决不允许有人暗中作梗,阻扰大军征讨不臣。凡有胆敢手脚者,老夫当上疏皇上,请以乱国之罪斩首!”

在场的兵部尚书杨博,则是紧随其后:“我已行文九边各镇,此次润物以征北大将军节制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宁夏、固原六镇,凡征北大将军军令所至之处,若有不从,本部第一个问罪!”

三位国公和一众勋贵,脸色顿时缓和下来。

而李春芳等文官,亦是面色凝重的点着头。

高拱是因为位在首辅,大军出征无论如何都与他是有关系的,胜则相安无事,若败他也难逃其咎。

至于杨博就更简单了。

随着王崇古被定为此次大军唯二副将之一,晋党也就被绑在了严绍庭的战车上,由不得他不这么说。

眼看着大军渐行渐远。

众人也没有在这荒郊野外交谈的心思,各自上车回城。

而在官道上。

严绍庭也是格外冷静的御马前行。

他丝毫没有统御数万大军出征的喜悦,更没有因为自己此次得了征北大将军的名头而高兴,反倒是心神凝重。

军中将士们或许在畅想着征讨大胜,获封无数。

可他不光要思考如何和蒙古人厮杀取胜,还要想着如何减少明军的伤亡。

“哥……”

“嗯!?”

掀开面甲的严鹄,面露尴尬,低头道:“大将军。”

严绍庭这才面色缓和:“说。”

严鹄拱手道:“适才戚将军前锋营来报,他们已加快行军速度,按计划今夜宿居庸关下,中军及辎重后营今日宿昌平北。”

严绍庭点点头嗯了声,没有再说更多。

按照军中惯例,正常的行军速度其实并不快,每天基本也就是走上六十里至九十里范围。

再快可能就要和后营辎重脱节,更会导致将士未战先竭。

戚继光的山字营现在是前锋营,需要一开始加快速度和中军拉开距离,始终保持在三十里左右的距离。而按照计划,等出了居庸关后,后营辎重还要减慢速度,和中军拉开十五里左右的距离。

而从京师到河套,大概要走上千里路程。

换算算下,这一次要赶到偏头关外,进入河套,就得花上二十日左右的时间。

若是辛爱黄台吉知道明军出征,而开始移动,转而攻打陕北、宁夏、甘肃等地,则大军还要延长行军时间。

而如今大军出征,蒙古人也必然会知道消息,与之做出变动。

或迎面与明军作战,或转道别处,将明军拖入漫长的行军之中,使得明军成为一支疲惫之师。

想到这些。

严绍庭便驱马贴近小雀儿,压着声音叮嘱道:“等出了边墙,没有军令,不可轻举妄动,一旦两军开战,更不能任性而为!”

他实在是怕这个一心想做万人敌的弟弟到时候杀上头了,带着他那支龙虎军深陷敌阵,或是在人生地不熟的大漠草原追杀敌军反被设伏。

严鹄则是绷紧脸皮,重重的点头:“将军放心!末将定然谨遵军令而行!”

严绍庭不确定的注视着弟弟:“当真?”

“请将军放心!”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