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45章 三日!龙虎军只要三日!

“杨金水去边墙,正是物尽其用。”

“如今我部也该按计划出关,挺进前套,寻求战机。”

远远的,明修长城已经在人们的视线里。

戚继光站在边地的一处高岗上,看着前方的关口,平声静气的说着话。

在高岗下,是足足七万多兵马,按照行军制度午休用饭。

这顿饭吃完后,所有人就要正式走出长城,去到边墙外面。

严绍庭则是目光凝重的点头:“此次分兵,元敬兄单领前锋军直北而上,偏师孤旅,且要万万小心,若遇强敌,不可犹豫,及时撤回,保全自身为先。”

戚继光没有说话,只是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

按照计划。

他们现在地处大同镇拒墙堡南侧,出拒墙堡之后,戚继光就要带着前锋军,也就是山字营的一万余人,一路向北,绕过集宁海子之后,转向西北侧,从东向西横穿大青山东麓的那片山脉,从侧后方切断屯驻在大青山南麓的蒙古人穿越大青山北逃的路线。

而他则要领着余下的所有兵马,出拒墙堡之后,便沿着长城向西南方向沿着山谷平原地带,穿过奄遏下水海和凉城,进入到前套南部地区,阻拦蒙古人沿着黄河南下进犯山西镇。

与此同时。

当他和戚继光同时进入河套,也就能在前套配合开春后融化的黄河,对蒙古人形成一个钳形攻势。

至于和杨博交易而来的王崇古,他也已经以征北大将军、节制各边之权,要求对方集结宁夏镇、延绥镇兵马,往黑山方向即后世包头市附近,从西侧切断前套和后套的通道,将整个前套包围在明军的围攻之下。

(嗯,差不多就是这样的钳形攻势包围前套,右下方弯弯曲曲的红线是黄河)

毕竟对于严绍庭个人而言,他深知自己在军事上的才能,远远比不过大明开国时的徐达、常遇春等人,搞太多的骚操作,只可能将跟随自己的数万明军拖累致死。

与其想要追求什么绚丽的战术操作和战果。

倒不如让王师堂堂正正,结硬寨打硬仗,避求奇果,以正取胜。

戚继光站在高岗上,伸手招来两名亲兵,张开一副河套堪舆。

他挥手指向黑山和偏头关两个位置。

“在前套的蒙古人不是扎根的树,也不是连地的山,我朝此次用兵,消息定然早已传至关外。我军开进,蒙古人必然会有所动作。”

严绍庭颔首点头。

蒙古人只是在兵器上不如大明,可不代表蒙古人就是一群傻子蠢货。

这么多年来,大明和蒙古人的战争,双方都很清楚对方的用兵法。

戚继光又说:“如今我最担心的就是,那辛爱黄台吉会在我军尚未抵达前,西进黑山,进入后套,进而伺机在陕北、宁夏乃至于甘肃一带劫掠厮杀。或是直接沿着黄河南下,从偏头关等处叩关侵入,袭扰山西镇与太原府西侧府县。”

而这也是严绍庭现在最为担心的事情。

一旦蒙古人随之而动,不与明军正面迎战,而是转为以骑兵优势开始在河套一带游走,寻求战机,那么战事必然就会变得麻烦无比。

他思量再三,方才开口道:“杨金水去寻孙吴,想来也会将王之诰和王继洛两人引去,到时候就差山西镇总兵官申维岳,若他能领兵驻扎偏头关、老营堡一线,则山西无虞。”

在两人身边的张元功和朱时泰,对视了一眼。

由朱时泰上前,低声开口:“山西总兵官谢朝恩,我等知晓其人。此人平日为人沉稳,但实则却是谨慎胆小之辈,一旦俺答部当真裹挟大军南下侵偏头关、老营堡一带,他必然不敢引兵迎战。”

严绍庭立马转头侧目看了过去。

这就是朱时泰和张元功他们老牌勋贵出身的好处,虽然如今大明重文轻武,而勋贵世家也渐渐沦为只知享乐,可他们这些老牌勋贵对军中人事却也了然于胸。

戚继光当即沉眉道:“那就只能再行文偏头关、老营堡副将、再下令督促岢岚兵备道严阵以待,与保德州、五寨堡、武州、义井屯堡、神池口、宁武所结线成阵,防备蒙古人越过偏头关、老营堡一线边墙。如此一来,一旦有变,我军也能瞬时响应,立即统兵南下,与山西境内兵合力,攻蒙古人首尾。”

当一个个地名从戚继光的嘴里蹦出。

严绍庭不由深深的看了对方一眼。

这位从东南起家的戚继光,竟然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就将北地的情形给记在心中,不可谓不用功了。

而与此同时,脑海深处埋藏的记忆也开始浮出水面。

随后严绍庭心头一震。

若是一切都没错的话。

原本的历史上,也就是在今年,山西确确实实被蒙古俺答部侵入,随后就发生了石州之变。

此次事变,蒙古人杀戮山西数万百姓,劫掠人口、粮草、牲畜无数。

同样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才促使朝廷在山西设立汾州,以此来加强山西太原府西南侧军事防御。

如今,蒙古人还会这样做吗?

他再次低头看向面前的堪舆,而后用手比划着测量距离,最后忧心忡忡道:“如今我等在丰镇,拒墙堡后方,出关往西南行军,距山西偏头关一线,则有四百里路,大军至少需要五日才能抵达。”

他虽然没说石州之变。

但戚继光也反应了过来。

他当即沉声道:“蒙古人屯驻前套大青山下,距偏头关、老营堡一线却只有二百余里,他们皆为骑兵,加之前套地势平坦,至多三日便可至……”

说完之后。

严绍庭和戚继光两人不由对视一眼。

两人眼里都透着深深的担忧。

一旦辛爱黄台吉当真如此做,他们原本的计划就将被全盘推翻,什么钳形攻势全然无用,只能变成被蒙古人甩在后面,拼了命追赶对方,防止蒙古人冲入山西,大肆洗劫。

朱时泰和张元功两人也围了上前,目光凝重的注视着面前的堪舆。

张元功首先询问道:“若是我军现在派一支劲旅,不出拒墙堡,而改从长城南侧直接赶赴老营堡、偏头关一线呢?如此一来,路程与蒙古人相差无几,想来也能及时将蒙古人挡在边墙外。”

戚继光却是连连摇头:“走不了,此地至大同平虏卫一带尚且平坦,可一旦过了平虏卫继续往老营堡过去,便都是山地,大军行进艰难,甚至远不如走原本的路来的快。”

严绍庭亦是凝重道:“宣大两边,有强兵屯驻御边,而山西晋中则历来兵弱,营堡稀疏,一旦真让俺答部冲进去,整个晋西北都要乱成一锅粥!”

晋西北乱成一锅粥?

严绍庭不敢想那时候局面会是什么样子的,就算自己带领大军从后面将老营堡和偏头关给堵上,蒙古人也能选择跨过黄河,从陕北那边带着劫掠的财货逃走。

“要快!”

“要比大青山下的蒙古人还要快!”

“山西镇是靠不住的,只有我们的人到了老营堡和偏头关,才能稳住这条线!”

严绍庭很快就分析清楚当下的局面。

只要不让俺答部进入山西,那么就算他们向西走黑山方向进入后套,有王崇古在那边,也不会出什么事。

戚继光亦是看向严绍庭:“此事润物准备如何动?”

他是此次大军的副将,而严绍庭才是主帅,该如何做只能是对方发话。

可是不等严绍庭开口。

一道清脆洪亮的声音,就传入众人耳中。

“龙虎军足够快!”

“我们可以比蒙古人更快赶到偏头关、老营堡!”

浑身披甲的严鹄,就这么水灵灵的出现在了所有人眼前。

年轻的龙虎大将军带着稚嫩的脸颊,手掌却紧紧的握着腰间的佩刀,在两名亲兵护卫下,走到了严绍庭面前。

严鹄双手抱拳,低头颔首:“启禀大将军,只需三日!三日!我龙虎军三千儿郎,必能赶到老营堡、偏头关前方,将蒙古人拦下!”

严绍庭顿时气急。

可戚继光却是先行皱眉说道:“严将军悍勇,可就算龙虎军才是我军精骑,也断无可能比蒙古人更快。”

严鹄却不改颜色:“龙虎军自出京之后,便一人双骑,如此自然赶不上蒙古人的速度。但若是大将军能再调三千战马给龙虎军,我部一人三骑,拼着跑死马、人不歇,定然可以三日奔袭四百里,赶在蒙古人前头抵达!”

严绍庭依旧是满脸的气愤。

然而戚继光却是面色有了些松动。

按照严鹄说的,这是要让龙虎军玩了命的赶路,追赶和蒙古人之间的时间差。

这不光是会跑死马,也能把人活活跑死。

可是。

这却偏偏又是唯一可行的办法了。

只要龙虎军能跑到老营堡、偏头关,虽然只有三千人,可再加上老营堡、偏头关那边的兵马,就足够将蒙古人拦在长城下一两日。

如此一来,严绍庭带着的大队人马也就能从后面赶过去。

不过这样一来,严绍庭自打带兵离京之后,一直准备着的稳扎稳打,就要变成用奇兵取胜了。

戚继光看向严绍庭,虽然知晓对方所想,但他还是开口说:“此法……或许可行。”

严鹄见戚继光认可自己的提议,当即再次抱拳道:“大将军,若龙虎军三日未至,不曾拦下蒙古人,末将提头来见!”

年轻人的脸上满是凶狠和坚毅。

面对可能会再次发生的石州之变,数万山西百姓遭受屠杀,看着小雀儿那刚毅的脸色。

严绍庭终究也只能是一声长叹,摆了摆手:“命五军营抽调三千匹战马归龙虎军,后营即刻备足干粮,龙虎军开拔奔赴老营堡、偏头关。”

见兄长终于是同意了自己。

严鹄当即重重握拳:“末将领命,定不负大将军之托!”

说完后,他便要转身离去,准备领兵赶路。

然而严绍庭却是快步上前,拉住严鹄,沉声道:“不可恋战!拦下蒙古人即可!”

以三千龙虎军对数万蒙古军,他是真怕小雀儿到时候上了头,为了拦下对方,而陷入苦战,被蒙古人包围。

严鹄则是重重点头。

随后便昂首挺胸,快步离去。

等到严鹄消失在视线里,高岗下的大营里开始有了动静,战马奔腾。

严绍庭这才深吸一口气,目光变得锋利,沉声喝令:“急令山西总兵官,务必抽调兵马赶至老营堡、偏头关一线,若蒙古有一人越墙而入,本将定上疏请斩其首!再令老营堡、偏头关守将,务整军坚守,命岢岚州兵备道领兵奔赴偏头关、老营堡后侧防备。谁人胆敢懈怠,本将亲自于阵前斩首!”

一番急令。

传令兵开始忙碌起来,战马从高岗上奔驰而下。

不过半刻钟的时间,高岗下的大营里已经是数千将士,近万战马犹如一道洪流奔袭而出,向着长城外冲了出去。

更有一支支传令队,从后军营出,奔赴各处传令。

戚继光观察着大营里的动向,再看向脸色深重的严绍庭,拱手抱拳:“蒙古人兵势迅速,此战功在复套,时日用急,末将亦率前锋军出关,依计绕后阻拦蒙古退路。”

严绍庭此刻亦只是脸色沉重的点着头。

“元敬此去,万望谨慎。”

戚继光只是微微一笑,什么也没说,翻身上马,从高岗上去到大营里,召集山字营那万余兵马整顿出关。

至午后。

看着戚继光带人从大营离去,向着关外出发。

严绍庭这才下令全军出关,尾衔在早已出关的龙虎军后面,向着前套南部赶路。

与此同时。

一则急报,也终于是从古北口送入北京城,放在了内阁首辅的案头,以及皇帝的御桌上。

蒙古东部的土蛮部,集结数万大军,号兵马五万,欲攻古北口、磨刀峪、将军石关等处。

一旦蒙古土蛮部攻入关口,则直逼京师,危及京畿安危。

一时间,刚刚被抽调了四万京营兵马的京师陷入震动之中。

朝廷急命天津三卫,河间、保定、真定三府兵马北上支援。

整个燕地大动,无数兵马奉旨奔向京师。

而在河套。

双方也共计投入超过二十万兵马,在奔着一处赶路。

山西镇。

老营堡、偏头关!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