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50章 不可能!这不可能!

近来北京城颇为不太平。

随着数万京营兵马出征,甫一开始朝廷各部司衙门都在围绕着征北大军,紧锣密鼓的筹备着各项事务,确保大军在外不受掣肘。

但是紧接着,谁知道蒙古东边的土蛮部竟然对蓟镇发起进攻。

九边各镇,蓟镇其实从一开始设立,除了是拱卫燕山西北侧长城防线,同时也是为了节制辽东和宣府、大同三镇。

如今蒙古土蛮部竟然趁着大明的京军出征西北,忽然率军出现在蓟镇长城防线外,这可是将整个朝廷都吓了一跳。

消息刚送到朝廷的时候。

甚至都有人立马喊出,要让严绍庭带着征北大军调头返回京师,拱卫京畿安全。

亦有人嚷嚷着上疏,希望中枢能下令,抽调山海关和宣府的兵马赴京。

朝中一时间自然是人心惶惶,好似蒙古人真要再一次越过长城,打到北京城下来了。

中枢倒是比惶恐不安的朝臣们冷静的多。

对于想要严绍庭带着征北大军调头回京的奏疏,内阁一概是留中不议,甚至都没有呈送到皇帝面前。

而对于那些竟然敢嚷嚷着要抽调山海关和宣府边军入京的官员,内阁这一次倒是意见统一的言辞训斥,紧接着都察院便开始对这帮上疏的官员进入到审查阶段。

“这帮人当真是昏了头!”

“他们出门的时候脑袋是都被驴给踢了吗?”

内阁班房,李春芳脸色铁青的叫骂着,将通政司最新送来的一堆奏疏,一股脑的扔在了地上。

而在屋子里,上至高拱,下至高仪,众人皆是默不作声,只是看着李春芳当着众人的面咒骂。

李春芳扫眼环顾,脸色愈发阴沉:“我看这帮人是真的昏了头!这都是第几遭了?竟然还敢上疏要边军入京,他们还真觉得小小一个土蛮部就能打到北京城外?我看他们是怕自己的狗脑袋不保,失了心智昏了头!”

班房里,袁炜和赵贞吉对视了一眼,两人眼角闪过一抹笑意,却偏偏就是不开口出声。

胡宗宪则是低头查阅着兵部呈送入阁的几份前线奏报,思考着朝廷该如何调兵遣将,筹备粮饷。

高拱目光深邃的盯着李春芳,看着对方在这里一直叫骂着。

李春芳倒是满脸愤懑,心里则是有苦说不出。

因为就算如今内阁已经行文训斥朝中上疏抽调边军入京的官员,甚至就连都察院都因此开始动了起来,这帮人却还是屡屡上疏。

当真是觉得土蛮部明天就要打进北京城了。

而这帮人不看不知道,一查竟然全他娘都是清流旧党的人。

蠢货!

全他娘的都是被驴踢了的蠢货!

李春芳气鼓鼓的一屁股坐下,心里却在飞快的思考着。

而他的目光,也悄默声的扫向坐在首位的高拱。

毕竟自己骂也骂了,朝臣上疏言事同样也本就是职责所在,就算是蠢了些,高拱也应该不会下狠手惩戒这些人吧。

胡宗宪这时候放下手中尚未看完的奏疏,抬头看向高拱,拱手道:“元辅,大军出征已经一个多月,依着兵部的进奏,大将军这一次行军布阵讲究的就是一个稳字,想来前线不会出什么大问题。而按照大将军他们的脚程,这时候也应该是在前套和俺答部的人交战了。”

说完后。

胡宗宪停顿了一下。

不见有人开口应话。

他这才侧目斜觎了李春芳一眼,继续说道:“至于说土蛮部来犯,倒也算不得什么大事。以兵部和我的看法,土蛮部这一次之所以会忽然引兵来犯,定然是与俺答部有过交涉,他们土蛮部不过是一支偏师佯攻我朝边关,企图让我朝陷入两线交战,引发我朝内部动乱而已。”

李春芳当即拍着桌子说:“我也是这个意思,土蛮部这一次来犯,可不就是为了配合俺答部。如今关外蒙古人,就数俺答部最是兵强马壮,土蛮部区区数万兵马,又岂能引起大乱,更不值得我朝手忙脚乱的一通应对。”

胡宗宪点点头,笑着说:“蓟镇历来因比邻京畿,朝廷屯驻重兵,燕北一带又地形复杂,山路难行,如今城外又有河北各府抽调的卫所兵马,加之原本就留守京师的京营官兵,便是土蛮部碰巧闯了进来,也不足为虑。”

他的声音,在屋中回荡着。

而在这间屋子里,要说最懂兵事的,自然就数胡宗宪本人了。

除了他,在场就没有一个是真的有过统兵率将的经历。

当胡宗宪全盘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拱这才嗯了声,原本紧绷着的脸上,也终于是露出一抹笑容:“汝贞说了这么多,两头也都分析了遍,想来局势也如汝贞所言大差不差。不过……”

当不过二字从高拱嘴里说出,李春芳脸上立马闪过一道担忧。

清流旧党那帮蠢货,屡屡上疏出馊主意。

真要是被高拱定一个动乱民心军心的罪名,也不为过。

倒是赵贞吉忽然抢在高拱说话前开口道:“不过京中官员,到底是心系社稷,加之朝中文臣历来疏于兵事,有些胡言乱语也是情理之中。我看如今还是请了皇上降旨,以正朝中人心方为上策。至于其他……我倒是觉得,还是要将眼睛落在润物那头,等着他们的消息。只要俺答部被击退,赶出河套,逃回漠北,那蓟镇外面的土蛮部便也不足为虑。届时,只要俺答部败退的消息传开,土蛮部便会自行退去。待日后我朝整顿兵马,囤积粮饷,寻了合适的机会,从辽东、蓟镇、宣府引兵杀出去,寻了土蛮部将眼下的仇报了便是。”

屋中。

李春芳侧目定定的注视着赵贞吉。

他是真没想到,就在高拱貌似是要治罪朝中那些个胡言乱语的官员时,竟然会是赵贞吉站出来说话。

高拱亦是眼底浮现一缕奇怪和不解,转头侧目看向赵贞吉。

按理说赵贞吉是严家推上位的,而清流旧党和严家那又是多少年的死仇,如今不对清流旧党落井下石便是好了,又怎么可能会为对方的人说话呢。

唯有袁炜,笑吟吟的扫了赵贞吉一眼。

心里则已经是给对方竖起了大拇指。

要说如今这内阁中,最懂兵事的那自然是胡汝贞无疑,但要说最会做人的那只能是赵孟静这个人了。

瞧着他是在为清流旧党说话。

可这不过是捎带手的事情罢了。

赵贞吉真正想表达的,其实就是如今朝堂之上千事万事,都不如统兵在外征讨敌军的严绍庭这支征北大军的事情大。

而那句待来日再寻土蛮部报仇,自然也可以看做是为严绍庭日后再次统兵出征做铺垫。

毕竟若是此次严绍庭征讨俺答部,驱逐鞑虏,收复了河套,那他就是朝中最擅北方兵事的人了。加之朝中这么多年又历来都是以文御武,待下一回再征草原,又岂会舍了他,而去重新选人统军出征?

这么一对比。

与其现在对清流旧党落井下石,还不如抬高严绍庭呢。

毕竟清流旧党不过是瞎嚷嚷了几句,真要是算账,也罚不了什么,至多就是以失言罚俸几个月,也就顶天了。

但有了赵贞吉这番话。

便是原本确实想要罚一罚清流旧党的高拱,也被说动,当即转头看向胡宗宪。

“汝贞啊,我看兵部这边最近也没有上什么急事,想来润物那边也是一帆风顺。”

高拱说的很慢,尽量让自己的措辞更严谨一些:“我瞧着,这一趟朝廷用兵河套,应该是能收复故地。只是这河套一旦被我朝收回,往后如何治理便是头等事情了。老夫近来也抽调了库中存档带回家夜间翻阅,早年间我朝在河套是设有边卫,现在润物收复河套,咱们是不是也该提前准备好,抽调何处兵马驻守河套各处要地?还有吏部和户部那头,一旦河套收复,便要设立官衙,选调官员,迁民耕种戍边,制定户籍田册。”

见高拱终于是不再往清流旧党瞎嚷嚷这件事情上追究,李春芳顿时心中松了一口气,低下头却又蠕动起了嘴唇。

他是觉得高拱现在想的太多了些。

如今前线连报捷的奏章都没送回来,他高肃卿竟然就开始盘算起了在河套设置边卫、建立官衙,迁民屯田的事情了。

被点了名的胡宗宪,则是抬起头。

他正要开始,将自己和兵部近来商议的有关河套收复之后相关事宜道出。

屋外。

却已经有脚步声传来。

听着外面的声音,竟然很是轻浮,隐约还能听到笑声。

屋里众人不由皱起眉头。

如今可是国家用兵之时,燕北又有土蛮部来犯,可谓是国事沉重之事。而外头的人,竟然还如此轻佻,未免是太过浮躁了些。

可不等众人开口冲着外面训斥。

制敕房中书舍人苏愚,便与一众在内阁当差做事的官员们,冲到了班房门外。

大抵是因为这帮人真的太过于得意忘形,以至于冲在最前头的苏愚脚下一个不稳,就被身后的人推搡着,一下子撞在了门上。

哐当一声。

屋门被苏愚撞开,而他也一个踉跄就冲着班房里栽倒在地。

这下子轮到高拱等人愣住了。

他们都来不及训斥这帮官员的轻浮行径。

还趴在地上的苏愚,就高高的举起手中的一封漆着殷红尾羽的奏疏。

“大捷!”

“大捷!”

“大将军捷报终于来了!”

“我家先生打赢了!”

“故地河套,百年在外,今朝我家先生得胜而复!”

“故地已归!”

“故地已归!”

“哈哈哈……”

年轻人一时间忘了所有的规矩,大喊大叫了起来,兴奋之余甚至当着内阁的面称呼严绍庭为自家先生。

可他这一喊,却是彻底吓到了屋里的阁老们。

胡宗宪第一个站起身,两眼瞪大,快步上前就从苏愚手中夺过那道漆着尾羽的奏本。

余者再也顾不上训诫苏愚这帮年轻后辈官员。

就连高拱,也是猛然起身,撞翻身后的交椅,冲到了胡宗宪面前。

“打开!”

“现在就打开!”

“老夫要看明白了奏疏上都写了什么。”

高拱满脸涨红,眼里尽是兴奋和震惊。

收复河套!

这可是大明丢失在外百余年的故地啊!

今日一朝收复,还是在自己任内阁首辅的时候收复故地。

只此一桩事情,他高拱现在就是下台归乡,那也能在青史上留下重重一笔了!

不过是顷刻间,胡宗宪身边就被众人围住。

落在后面的李春芳这才缓缓站起身,脸色凝重,嘴巴蠕动低声的呢喃着。

“这怎么可能?”

“竟然这般快?”

“不可能!”

“这不可能!”

“这怎么可能啊?”

他不是不信朝廷能收复河套,但他不信严绍庭能这么快就带领大军将蒙古人从河套赶走,收复故地。

这才多久?

大军好似昨日才出京,今日就传回了收复河套的消息。

他严绍庭经济一道,举朝罕见。

但他严绍庭,难道在兵事上也是不出世的天才不成?

就在李春芳因为前线报捷,而变得失魂丢魄般的时候。

胡宗宪已经在高拱的催促下,拆开火漆的奏疏。

当着众人的面,胡宗宪满脸笑容,开始在高拱等人,以及终于是从地上爬起来的苏愚等人期待的目光中诵读了起来。

略过奏疏前面的定制。

胡宗宪开始读到前线的详细。

“初时,征北大军随军龙虎军营兵三千,随龙虎大将军严鹄亲帅,一人三骑,奔赴前套南部。龙虎军于鬼毛川会敌前部万余人。将军严鹄亲率营兵,往返冲阵五次,杀敌七千,敌前部余者过五千,溃不成军,丢盔弃甲,亡命北逃。敌溃兵奔撞后阵,引大乱。”

“是日,大将军严绍庭命中军急行,待日明至战场,查龙虎军伤千五,死七百。闻敌军虽已平前阵之乱,然敌军心实乱,遂发大军,北上入山口,大军压境,敌军不敌,军心愈乱近崩,有敌将持重,步步后撤。”

“然大将军急行之初,已命神机营绕道敌后,侧出后方,居高架炮,见敌溃逃,然敌阵俨然,神机营遂炮火大开,弹矢齐发,雷火齐鸣,敌不知我军详细,觉有万千军马饶后,一时彻底大乱,军阵崩溃。敌将再无力稳重军心,敌各部夺路四向奔逃,弃械降者过万。”

“敌军大溃,龙虎大将军严鹄身负一十二处伤,阵前再请战之,遂率忠勇营、神枢营马军前出追敌。奔袭三日,杀敌不计数。”

“三日后,副将戚继光率山字营攻大青山下敌营,会逢副将王崇古引兵两万自西来攻,两将克敌大营,歼敌过万,俘敌近万,牛羊十余万。”

“大将军亲率中军,自南往北,横扫前套。严鹄率马军奔袭不歇,敌将辛爱黄台吉溃败收拢败军万余,越大青山没草原,严鹄亦引兵入漠南,奔袭数日,尾衔敌部,杀敌数千,擒杀敌将辛爱黄台吉,斩其首于敌军前,引敌残部立时皆降。旋命部从进献敌首于中军,自引兵马索敌漠南。”

“征北大将军,臣严绍庭,奏报皇帝陛下,此战我朝杀敌越三万,俘敌四万余,牛羊一十八万,复我被掠边民八千,财货无数。特奏,大明故地河套,今已光复!”

胡宗宪重重的出了一口气,双眼闪光,深吸一口气,昂首挺胸,看向奏疏的最末尾。

“报闻我皇陛下……”

“故地已复,社稷中兴!”

“国家万代,盛世万年!”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