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56章 当世万人敌!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556章 当世万人敌!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11:38 来源:平板电子书

高耸的藏书楼下。

躺在椅子上的严嵩,瞬时双眼里精光一闪而过。

随后。

这位当朝老太师笑吟吟的眯起眼。

“抑东南、联晋党。”

严嵩慢慢的转动脖颈,扫过在场众人,而后目光落在徐渭身上:“这样的安排恐怕绍庭早已与你说过了吧。”

徐渭颔首点头,面带笑容:“宾客当初离京前,确实就朝中格局,与晚辈说过这样的打算。”

严嵩点点头:“所以你想说的还是后半句。”

徐渭面含笑意,不置可否。

聂豹躺在一旁又轻咳了两声,引得众人看向他,面生担忧。

老夫子如今也确实上了年纪,虽然在书院还时常讲学,但更重要的是闭门研究心学。

瞧着没什么作用,但对昌平书院甚至是严家来说,重要性都是无可替代的。

然而聂豹却迎着众人的担忧摇头摆手:“我这身子啊……老头子自己知道,还能撑着多活几年,不打紧。”

老夫子脸上尽是笑容。

他随口轻声说道:“既然抑东南、联晋党不过是当下之需,将来是要以养望在朝、培育新党为重。老夫若是记得没错,明年朝廷又要开恩科了吧。”

徐渭拱手应答:“明年确实要开恩科。”

聂豹侧目看向严嵩,脸上带着笑容,伸手指向徐渭:“这小子是想说让您老出出力,朝廷明年的恩科,还是让润物顶上去,再做一科两榜进士的座师。”

徐渭也不遮掩,笑呵呵的点着头承认:“晚辈确实是有这个想法,毕竟眼下朝中如何争斗,其实都不过是围绕着嘉隆新政该如何做去斗的。我们眼下既然不宜插手其中,倒不如让宾客再做一科两榜进士的座师,等申时行、王锡爵他们那一科的人在朝中历练几年,总是能官职上去些,再加上明年的两榜进士,新党也就算是传承有序了。届时再做什么事情,也无所谓要压何方,又要联络谁人。”

此时。

燕地惠风和畅。

微风浮动,卷起书院山上阵阵林海嗖嗖。

严嵩嗯哼了声,慢悠悠说:“千事万事,东靠西依,都不如自己有。”

王畿一如既往的暴脾气,闷声道:“哪来那么多的屁事,这时候让高拱顶在前头,谁要是敢对新政使绊子,自然有高拱去处置这些人。再等上几年,朝中的事情一桩桩捋顺了,润物他们这些年轻人也就够资格上去做事了。”

这位王老夫子纯粹是拿高拱去当那顶火药扛事的人。

聂豹轻咳着,扭头冲着王畿翻了翻白眼。

严嵩则是笑着摆摆手:“既然都觉得培育新党没问题,老夫近来会让人去办,等润物这一次回京,顺势拿下明年恩科考官的差事。”

徐渭颔首应下。

动静之间。

徐渭忽又开口:“今日在治安司的时候,肖俊鹏与晚辈提了几件事情,晚辈觉得倒是也可行,只是宾客如今不在京中,这事晚辈一人也不好拿主意下决定……”

“何事?”

徐渭解释道:“一则是有关开禁顺天府各县百姓出界做活之事。眼下咱们昌平的厂子越建越多,治安司工房眼下还挤压着近十座工厂的计划尚未开建。等往后这些厂子都建好了,光靠咱们昌平的人丁肯定是不够数的。所以,若是能开禁顺天府各县,允各县百姓出县界,来我昌平做活。一来可以借我昌平带动顺天府各县百姓赚钱富裕养家,二来也能使我昌平在工厂一事上更进一步,断绝发展阻碍。”

“这倒是个好法子。”

只是听了徐渭解释一遍,严嵩便当即给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聂豹在旁亦是附和道:“人丁户籍之制乃太祖高皇帝时所立,至今也有近二百年。国初时局与当下业已大不相同。既然厂子能让人赚更多的钱,那就没道理不发展。若是缺了工人做活,这条规矩也是可以改一改的。”

向来都不怎么说话的钱德洪,紧接着便在一旁补充道:“但终究是太祖所立的规矩,人丁户籍,干系地方稳定安宁。光看昌平,就一下子尽数解了禁锢,恐怕是要生出乱子。毕竟大明两京一十三省,不是处处都如昌平一样。依我看可以先在顺天府验证一二,而后至多是放开地方府县范围,允百姓在一府之地自由迁徙做工。”

这就是几位老夫子给昌平和严家带来的价值。

他们见识过太多,也拥有着常人难比的学识,看的多、看的远,自然也看的更深。

徐渭当即点头:“夫子所言,确实不能忽视了。晚辈倒也觉得,如今若是要让朝廷更改开禁户籍之制,寻顺天府一府推行,最是稳妥,也最易得到皇上准允,中枢支持。”

说完后,他便侧目看向严嵩。

毕竟严家真要在朝中有什么动作,还是得要这位老太师点头发话才行。

严嵩倒是没急着给徐渭一个准确的回答,而是又问道:“既然是一则事,那便有二则事,说说还有什么事。”

徐渭点头应下,试探着轻声解释道:“另一桩事情宾客之前有过提及,但未曾说的太多,想来宾客是觉得不用急于一时。如今倒是晚辈自己想的,既然宾客已经收复河套,往后九边之事必然会顺势有所变动。当初宾客说,我朝于山西、陕西等地,应当禁止砍伐,多种树木。晚辈是觉得,山西自唐宋便多藏石炭可用之于民间生火取暖烧饭……”

严嵩立时看向徐渭:“所以你是想着,联晋党之余,还要防备晋党在朝中做大。若是如此的话,那么就要安排人手去晋地为官,提前抓住石炭一事,至多在这笔买卖上允晋党几分利。”

闻言之余,徐渭眉头一挑。

当真是人老成精。

自己不过是刚把话起了个头,老太师便已经看穿了自己的打算。

他拱手笑着回道:“晚辈确实是这般想的,虽然说要联晋党以求压制东南清流士绅,但也不可坐视晋党在朝中做大。石炭一事,就算我们不提,日后也说不定会由旁人提出来,倒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占了这份利。就算不图财帛,也不能让晋党一手把控晋地所产石炭,到时候弄得百姓买炭艰难。”

院子里,聂老夫子又咳嗽了几声。

但他却满脸笑容:“仁心向民,这事我看确实要提前准备。”

严嵩亦是目光盯着徐渭,审视了好一会。

他才缓缓说道:“我看一个詹事府的官职,昌平治安司的差事,实在是让你屈才了。”

徐渭一愣,还没有反应过来老太师这话是什么意思。

严嵩却已经歪头看向身边的麻将搭子老伙计们:“依我看,咱们这几把老骨头也该为后辈扬名了,等时机到了,便放他脱手昌平治安司,在朝中谋一个高位才是。”

聂豹亦是满脸笑容的点着头:“既然是石炭的事情,又有顺天府人丁户籍这桩事,我看去户部最为合适。”

严嵩笑吟吟的拍了拍扶手:“我看行。”

这时候徐渭才反应过来。

没成想,自己今天不过是因为担心朝局变动,特意找老太师商量布局,竟然把自己给搭进去了。

不过有着四位老爷子为自己扬名,这一下自己在士林至少是要声名鹊起了。

有了名气,朝中的官职自然也就能动一动。

毕竟自己还有一个詹事府的虚衔,升官户部完全不是问题。

就在昌平这边商议着朝局的时候。

千里之外的阴山。

已经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中原人终于是再一次驻军阴山以北的漠南草原。

就在阴山东麓的大青山北侧,古白道出口西北方向三十里处。

一座容纳了数万大军的军营,已经拔地而起。

大营南侧的阴山余脉山脊上。

数十骑驻足山脊线,周围又有众多兵马警戒。

严绍庭此刻就正驾马立于山岗之上,眺望着山下的大营,以及北方一望无际碧绿无边的漠南草原。

山下的大营就在另一条沟通大青山南北的古道山口处。

而在大营前方不远处,则是一片方方正正,却早已破败不堪,如今依稀只能看出个轮廓的土城。

土城的城墙早已垮塌,内外都是缓坡。

在土城内还遗留着蒙古人搭建的帐篷,只是如今随着明军北上,这些牧民早已不知所踪。

但蒙古人走了,中原人却来了。

大营里不时有队伍出营,带着各种工具物件进入到土城里,将那早已垮塌不知多少年的土城墙挖掘清理,更多的人则是在土城里忙碌着。

在严绍庭的身边,戚继光与王崇古二人作陪。

戚继光只是默默的观望着草原的地形。

倒是王崇古脸上带着几分兴奋:“西魏、北周乃至隋唐两朝,皆起于此武川城。下官无论如何都未曾想到,有朝一日不光是能饱览北魏六镇,更能看到我中原汉家儿郎,将要再于此地建立城池,控扼草原的盛况!”

对于王崇古的激动和喜悦,严绍庭只是见怪不怪,未加置喙。

毕竟如同王崇古说的一样。

眼前这片正在被清理的土城遗迹,正是起于北魏时的六镇之一武川镇。

武川镇,这片已经有了千年历史的地方。

曾经搅动了中原数百年的风云。

诸如北周孝闵皇帝宇文觉、世宗明帝宇文毓、高祖武帝宇文邕、宣帝宇文赟和静帝宇文衍五位皇帝,以及诸多大臣,皆出自武川,均为武川人氏。

隋文帝杨坚的五世祖杨元寿在魏初之时,亦是武川镇军司马。

唐高祖李渊的四世祖李熙,领豪杰、镇武川、因家焉。

某种意义上来说,北魏、北周、隋、唐四朝,那就是武川人的权力游戏。

王崇古看的是两眼放光,当即拱手:“若武川再造新城,控扼草原,使我大明兵甲刀戈向北,此等功劳,当属大将军为翘楚。”

严绍庭亦是面生笑容。

他奏请再建武川城的奏疏,已经伴随着于阴山以北秦长城复建的奏疏,一同送去京中。

当阴山以北的长城重建完毕,长城外的北魏六镇重建。

大明才算得上真正控制住了河套,也才算是有了用兵漠北的底气和资本。

戚继光这位已经内定的河套一地首任最高军事将领,亦是面带笑容道:“六镇及阴山以北的长城建造完毕,我朝便可以河套一地,充当育马、屯田储粮所在,河套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培育战马。朝廷足可尽河套之力,而供边军之用,则朝廷援边粮饷必然锐减,以省国力耗损。”

王崇古听着亦是连连点头。

这就是中原收复河套的好处。

河套足够的大,前套和后套加起来,有阴山阻挡北方寒气,又有黄河补充水源,完全可以发展成一片塞上江南,为边军提供充足的粮草物资,还能提供源源不断的战马。

如此一来,朝廷自然可以减少从中原各地调运粮饷到九边军中。

只是相比戚继光和王崇古的喜悦。

严绍庭就显得更冷静了些。

他转头侧目:“听说王之诰正带着人要出阴山找我?”

此言一出。

王崇古立马收起了脸上的笑容,目光紧锁的看向严绍庭。

戚继光亦是点了点头:“今日刚收到的消息,三边总督王之诰,确实正带着山西巡抚王继洛、大同总兵官孙吴、山西总兵官申维岳北出阴山,前来此地。”

说完后。

戚继光又略显犹豫的说道:“似乎……他们是带着酒肉粮草物资,前来犒军的。”

“哼!”

严绍庭只是冷哼一声,未再多言。

王崇古还想说些什么。

然而山下远处的草原上,已经有一支远不见尾的大股骑兵出现在视野里。

这是一支人数上万的骑兵大队。

万骑奔驰在草原上,声势震天。

而在山脚下,也有一队官兵,正快马加鞭的往山上跑。

隐约已经可以听到赶来的官兵冲着山上喊话。

官兵们裹挟着尘烟冲上山脊,为首的官兵来不及勒停战马,就已经从马背上翻身跳下,凭着惯性冲到了严绍庭面前。

这官兵虽然头上带着汗水,但却是满脸欣喜之色,冲到大将军面前,稳住身形,便当即双手抱拳,单膝着地。

“大将军!”

“龙虎军凯旋而归!”

“龙虎军千里奔袭转战,擒俺答巴岳特部头人不彦台吉、委兀慎部头人丙兔台吉、巴林部头人把林台吉,擒土蛮部孛儿只斤·图们二子宰桑兀儿、三子伯彦兀儿,斩鄂尔多斯部头人,招降蒙古俺答部、土蛮部、鄂尔多斯部军民一万三千余,牛羊十余万!”

一连串晦涩难记的蒙古人名脱口而出。

山脊上,一片寂静。

王崇古张着嘴,看向跪在地上的官兵,又满眼震撼的看向双手紧紧握着缰绳的严绍庭。

天啊!

严家这是要彻底发达了吗?

出了严绍庭这么个文官翘楚还不够。

现在还出了个万人敌的武将?

严家一门,便是要文武双全?

王崇古都来不及思考,那个传闻之中的龙虎大将军,严家老二究竟是怎么带着大军成就如此骇人听闻的功绩。

他只是纯粹的惊呼一声。

“万人敌!”

“当世万人敌!”

“下官先为大将军贺喜了!”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