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73章 补词亦是补人心

在大明,尤其是在北京城,永远都不缺少八卦谈资。

朝中官员和那些正在备战明年春闱的举人们,自然是热衷于谈论这一次刚刚结束不久的征北大军凯旋而归,以及献俘大典,以及中原汉家皇帝再一次被异族尊为天可汗。

同时,人们也对严绍庭以不足三十之龄,便位列六部尚书,谈论颇多。

尤其是那些明年要参加春闱的举人们,更是尤为关切。

毕竟按照过往的规矩来说,凡春闱会试,主考官基本都会由礼部尚书担任。

在这种猜测中,没多久京中便已经有传言流出,朝中正在就明年春闱会试主考官一事,开始动议,而新晋的礼部尚书严绍庭赫然就在名单之中。

严绍庭二度再任春闱会试主考官,自然是清流旧党所不能容忍的。

朝中一时间针对春闱这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又陷入到了争论之中。

支持者,自然是以规矩来说,礼部掌一过礼法教化,该部尚书自然是可以担任春闱会试主考官。

清流旧党们则以严绍庭刚统兵出征,一身杀伐之气为灭,而春闱会试却是儒家教化之功的彰显,怎可以兵戈杀气入主考官。

反正离着春闱会试还有小半年的光景。

朝中这样的争论,在皇帝和内阁没有亲自表态前,是不会停下来的。

而这些也不过是朝中的八卦而已。

民间更多的是期待着严绍庭能补全当日在文华殿里说出的那篇词文,呼声也在那些昌平书院学生和国子监监生们的推波助澜下,日益高涨。

以至于就连昌平近来接待的游客也明显增多。

虽然都是来看严绍庭到底什么时候补全那首词,但也相对的带动了昌平商业街和美食区的营业额上涨。

为此,乐的昌平治安司副司正肖俊鹏好几日都待在户房里算着账。

而在书院门口的广场上,则终日都聚集着无数来自各方的学子文人。

“请严少保补全词文!”

“汉赋、唐诗、宋词,自前朝两宋以来,夺天下词华,本朝试诗词不复前朝恢宏,如今严少保半篇词文,书尽天下豪迈,望严少保为天下士林学子计,补全此文,我等也好传唱天下九州。”

“请少保补词!”

“……”

年轻人,尤其是那些年轻的士林学子们,每日除了读书研究圣贤经文,便是最好这等士林儒雅之事了。

每一日,书院外这等呼声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而已经被扩建后的书院连带着书院山都囊括在内的严家别院中。

又是一日晌午。

严绍庭终于是不情不愿的在陆文燕的推搡下从温暖的被窝中爬了起来。

屋外阳光正好,懒洋洋的洒进屋内。

香肩细腻,温润如玉。

一方红巾遮掩浑圆,上袖鸳鸯戏水,寓意美满。

叮!

葱玉指头,点在了严绍庭的额头上。

陆文燕粉面娇羞,目中责备,发出能催人骨酥的骄哼声,低声催促:“这都几日了,您要是再与妾身厮混闺房,怕是言官们都要上疏弹劾您了。”

说话间,陆文燕拉起一角被褥,将肚兜和香肩一并遮住。

而后这位已经执掌整个严家内宅诰命,扭头侧目看向屋外:“您听听,就因为您在殿上那半篇词文,这些人整天喊个不停,您要是再不去给个交代,怕是这些人都要留在咱们昌平过年了。”

没了美色在前。

严绍庭哀嚎一声,而后愤愤不平的转头看向外面:“严虎,带人给本少保将书院外的统统打出昌平!”

屋外的严虎应了一声,却没有动静。

自家少保可以这么说,但自己真要是敢这么干,带人将书院外那些读书人棒打出昌平,那自己这条狗……虎命怕是不保。

陆文燕掩手低头,轻盈盈的像只黄鹂般笑个不停。

半响后。

她哭笑不得的推搡着严绍庭下床:“妾身想要自家夫君是个名震天下的大才子。”

说完后,这女人便两眼含水,满是春意的眨着双眼,眼巴巴的盯着严绍庭。

严绍庭莫名恼火,咿呀一声跳下床。

再让这女人看下去,自己怕是真的要忍不住白日造人了。

可他刚下床榻,却是哎呦一声,满脸吃疼,手掌也下意识的按在了后腰上。

陆文燕眼前一亮,立马松开原本遮掩着身子的被褥,更是双手向前撑住,露出那细腻丝滑的腰身和无遮的后背,眼里春意盎然。

“夫君……”

一声娇滴滴的轻唤。

严绍庭浑身一颤,整张脸都黑了下来。

“且看为夫平了这些酸儒秀才!”

说罢。

大明朝堂堂正二品的太子少保,礼部尚书,便卷着衣物夺门而出。

哐当一声。

屋门合上。

一声笑声却从屋内传出。

严绍庭脸色愈发的黑了。

狗腿子严虎赶忙上前,满脸堆笑,却不等开口说话,严绍庭已经伸手搭在了他的肩上,另一只手则依旧是夹着衣物按在腰上。

“先扶我去偏室更衣。”

严虎看了眼自家少保,又侧目回眸看了一眼屋门紧闭着的正屋,心中不由发寒胆怯万分。

自家少保已经是万分厉害了。

但自家夫人却是更厉害!

当真是女中豪杰,一时令少保折了腰。

待严绍庭更衣完毕,顶着书院外那不时传来的催呼声吃完饭,终于是在万众瞩目下,自京城回到昌平数日后,走出书院,出现在所有人的视线里。

“学生见过严少保。”

“下官参见严尚书。”

“还请少保补全数日前那篇词文,以壮我大明词道。”

“少保所作词文,恢宏大气,尽显豪迈,数言写尽大明山河壮丽,我等恨不能通读背诵此篇,传唱天下!”

“……”

书院外。

不等严绍庭开口,数不尽的人就开口催促着严绍庭补全那篇词文。

亲眼看到这些人的呼喊,严绍庭也是始料未及。

“此乃士林雅事,细想近年天下士林,已经没有这般热闹过了,润物不可藏拙,不求扬名,也该补全此篇。”

不多时。

就连聂豹老夫子,也撑着一根拐杖,满脸笑容的与聂豹、钱德洪等一帮书院老夫子出现在严绍庭面前。

看着老夫子们那满脸的渴望,严绍庭满心无奈。

这些老夫子该是知晓自己回来后,就躲在别院造人,所以为了人伦大道才没有催促自己。

可自己一旦出了别院,这帮老夫子比书院外这些人更为焦急。

严绍庭只能是干笑着朝这帮老夫子躬身作揖。

而后又高举双手,朝向书院外广场上聚拢着的人们。

随着他的出现,原本游散在昌平各处的游客,也已经纷纷快步赶来,人变得越来越多。

严绍庭高声开口:“年初,本官受先帝遗谕、今上降旨,率军出征,三军奔赴关外,所为驱逐鞑虏,收复故地,壮我大明。本官自出关,望遍长城以北风光,尽览故地壮丽,诸军阴山以北昔日北魏六镇武川土城,北望草原,心激昂,情难抑,方得词一篇。”

面对眼前数不尽的人。

说话间,严绍庭却是想到了遥远的将来。

那位。

那人。

那位伟人。

想来当年作这篇词文的时候,心中也是同样的激昂澎湃。

不意间,他倒觉得如今自己欲要推行大明新政,革故鼎新,虽不论与伟人比拟,却也有几分相同之处。

严绍庭渐渐挺起胸膛,心中也无窃词的羞愧。

他高声呼喊道:“今日,诸夫子相邀,诸贤达请词,诸学子于严某及夫人闺房外催声呼吁,实在叫严某分心,盛邀之下,应诸贤之情,补全这篇沁园春·雪。还望补全之后,诸贤达能容严某回屋,为严家开枝散叶再做辛苦。”

随着严绍庭开口应下,满场哄笑。

就连聂豹等人也忍俊不禁的伸手指点着严绍庭。

可严绍庭如此说,却又坐实了今日这昌平雅事。

无人不是满脸笑容,只觉得严绍庭当真风雅。

“妙啊!”

“论今日我大明,严少保方得最风流,亦最风雅。”

“唯有如此,也才能写出那等恢宏之词来。”

“我要入昌平书院求学!不求学于少保座下,也当为少保门生,流传昌平风流!”

“……”

一番话,竟然是已经引得数不尽别处的士林学子要入读昌平书院。

而严绍庭则是抬头望天,默默拱手作揖。

无人知晓他这是何意。

但严绍庭却就是这么做了。

他亦是在心中默默的致歉。

礼毕。

这时候,聂豹却是忽然开口道:“润物且慢,今日润物补全词文,又有无数贤达学子齐聚,自当以文会而论,老夫练笔多年,虽不成才,却也愿执笔,润物补词,老夫着墨,流转千古,赠于后人。”

老夫子的话,立即迎来所有人的赞同。

立马就有书院的先生催促着仆从从书院里搬来桌案和文房四宝。

面对这些读书人,严绍庭也只能是顺从应下。

见诸事都已准备好了。

严绍庭方才在万众期待中张开了嘴。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一旁。

聂豹当众纸笔挥墨,紧随严绍庭之后将此文记录在纸张上。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最新消息,官方已修改银装为红装,其意诸位自然懂。敬我先辈先烈!)

在场之人,皆是士林读书人,很容易就分辨出严绍庭说至此处,已经是将词文上篇念完。

无不是点头赞许。

窃窃私语讨论声也渐渐响起。

“严少保果真大才,上篇便写尽山河壮丽。”

“自今日起,此篇传唱天下,长城内外风光,再无人能比之。”

“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读书人们瞪大双眼,赞美之声不绝。

而严绍庭则是继续高声道:“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下篇开头一句说完后,他稍稍停顿了一下。

原本当初自己在文华殿引用此篇的时候,只是为了新边之事,为了大明文武并用。

但后面的他当时并没有多打算都说出来。

因为这首词若是放在现在,可能会稍显叛逆。

毕竟这首词最重要,也最为传世的点,就在下篇。

但思来想去,他终于还是决定不改一字的补全这首词。

只为壮民心,定国策!

代伟人,为汉家盛世全词文!

于是乎,他的声音续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轰的一声,广场上尽是哗然,无人不是目瞪口呆。

虽然他们都知道严绍庭上篇写景,那下篇必然是要言事叙志。

可这也太大了吧!

下篇刚开始,就直接是秦皇汉武了,那接下来肯定更是了不得。

昌平书院外,严绍庭的声音仍在继续。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又是一片哗然。

帝王!

这首词写人寓事,竟然全都要用历代帝王来叙志。

无数读书人开始在脑中细数过往诗词,却不见能找出与之相同的来。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当严绍庭将这一句说完后,满场哗然,大笑声连绵不绝。

毕竟他们都是明人。

都是大明太祖皇帝驱逐鞑虏之后,创立的大明治下的人。

谁也不能否认了成吉思汗的功业,但若是能以只识弯弓射大雕来评论,自然是壮大明声势。

就连正在执笔的聂豹也是满脸笑容的抬起头看向严绍庭。

在他身边近来身子本就不是很好的王畿,更是满脸红润,不住的点头。

“好!”

“好啊!”

“润物这一趟率军出征,老夫本来并不乐意,但他今日能诵出这句来,便说明他出去的没错!”

“唯有驱逐鞑虏,控扼漠南,北望漠北,荡平北敌,方得此等壮志,便是成吉思汗又何如,今我大明,他已作古!”

钱德洪更是双目瞪大,直直的望着严绍庭。

“说秦汉,论唐宋,评前元,接下来该是这篇最后一句定语了吧。”

毕竟说前朝,评帝王,算不得什么。

再往下可就是本朝大明了,严绍庭身为明臣,是不能评价的。

不过这也是严绍庭能放心补全这首词的原因。

因为这首词,到这里也就刚好结束了对历代君王的评价。

在万众瞩目下。

严绍庭微微一笑,挥手摆袖。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最后高声一呼。

严绍庭旋即从摆袖的姿势顺势化作拱手弯腰作揖。

满场寂静。

再不见方才阵阵哗然。

静的落针可闻。

但又分明有那一下下怦然的心跳声,阵阵不熄,越来越强烈。

那是人心。

是民心!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