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584章 严氏猜想和十万两赏金

时光荏苒。

转眼已是深冬。

对于庞大的明帝国来说,从南到北,一则消息的传递在如今这个当下都需要月余时间来计算和衡量。

也正因此。

即便北京城已经确定要在南直隶和浙江度田,等旨意到了地方,张居正和高翰文两人抬头,也已经看到秋风萧瑟。

不过好在度田只需要清丈田地,什么时候都可以做。

但进度却很慢。

而在北京城里。

朝堂上依旧是每日变着花样的热闹非凡。

今日不是争这一处,便是明日争那一处。

说到底,政治永远都是以人的意志为核心在悄然运转。

而人的意志,又总是充满了私欲。

“别跑!”

“不许跑!”

“看我混元霹雳掌!”

“……”

“哈!”

啪叽。

“呜呜呜呜……”

此刻的严绍庭,就头疼不已。

望着书院门口的广场上,自家的崽追赶着书院的看门大黄狗,想要施展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招数,可最终却是学艺不精,一个踉跄栽倒在地上。

严无忧的哭声,很快就吸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

但瞧着太子少保正蹲坐在书院门口的门槛石上,人们也没敢上前搀扶起无忧少爷。

严无忧哭了一阵子,见自己泪流满面也无人搭理,似乎是觉得有些尴尬,趴在地上脑袋转了一圈,才看到父亲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出现在书院门口,双眼不由一缩。

大少爷被母亲穿的圆滚滚的,蛄蛹着从地上爬起来。

也是辛苦去年昌平治安司就发布了最新的卫生条例,不允许百姓散养家禽,不论鸡鸭鹅都需要圈起来喂养。

要不然,无忧大少爷少不得身上沾些鸡鸭鹅粪。

站起来后,严无忧还不忘撅着屁股拍了拍自己的双腿,然后目光一转,继续撅着屁股,一瘸一瘸的拖着一条腿到了父亲面前。

严绍庭默默的注视着儿子的表演,脸色平静。

“爹……”

严无忧小声的呼唤着,语气里带着些哭腔。

严绍庭则是仰头看天:“学艺不精,该罚。课业未完,该罚。衣衫不整,该罚。”

严无忧浑身一颤。

瞬间就没了装疼的想法,哭丧着脸就要往父亲的怀里钻,好躲避惩罚。

但严绍庭却只是伸出一只手按在了儿子的脑门上。

“昨日回来,书院的先生就寻了我,说你最近课业屡屡不曾完成,可有此事?”

说起这事,严绍庭就一脸无奈。

别看自己现在已经官居太子少保,可面对儿子的学业,自己也只能向书院的先生们低头,堂堂正二品的太子少保也被训得和孙子一样。

他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那位和聂豹老夫子是一个辈分的心学大儒老先生,当时坐在点着灯的备课室里,对还站着的自己问道:“书院没有什么少保,也不讲官场规矩。这里只有不学好的学生,以及不好好教育孩子的家长。”

这话可太对味了。

以至于严绍庭当时就哑口无言。

最后深切明白,这中原之地,千百年来的老师、家长、学生的关系,大抵是一脉传承。

当那位先生说出:“太子少保再忙,也要关心孩子学业,要家长和书院一同教育好孩子”后,严绍庭就只剩下点头应是了。

末了。

现在也算是教书先生的严绍庭,更是被对方无情嘲讽。

能教好当朝皇子,却不能教好自己的孩子。

到了最后。

严绍庭几乎是羞愧难当的夺门而逃。

现在再看被自己用手压住的严无忧,他觉得自己昨晚没有一顿皮鞭炒肉丝就算是慈父了。

严无忧被父亲用手抵着,只能双手向前胡乱的抓了几下,然后憋着嘴解释道:“我都学完了,是先生不教新的。”

严绍庭一愣,随后板着脸:“千字文、三字经都学完了?”

严无忧点了点头。

严绍庭又问:“弟子规呢?对相识字呢?”

严无忧冲着身为太子少保的父亲翻了翻白眼。

严绍庭眨了眨眼,有些不太确信这小子到底是不是在和自己打马虎眼。

但严无忧却是动的更快。

半大的人儿,瞬间后退一步,两只小手背在身后,便开始摇头晃脑了起来。

伴随着的,是独属于孩童那稚嫩的声音。

“孔子初仕为中都宰,制为养生送死之节,长幼异食、强弱异任、男女别涂、路无拾遗、器不雕伪,为四寸之棺,五寸之椁,因丘陵为坟,不封、不树,行之一年,而西方之诸侯则焉……”

随着孩童声,严绍庭脸上渐渐浮现诧异和惊喜。

他赶忙摆手:“等等。”

严无忧立马收声,眨着一双圆滚滚的眼睛盯着父亲,嘴巴微微嘟着,神色中带着些骄傲。

严绍庭却是坐不住了,站起身。

“你方才背的是孔子家语?”

严无忧点点头,随后又摇摇头:“会背,不会写,不懂说的什么。”

严绍庭彻底惊住了。

别看只会背,不会写也不懂得其中的道理。

但这已经属实惊人了。

自古中原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有着清晰的流程。

开蒙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再者便是声律启蒙、劝学琼林等书本,附议各类启蒙性质的算术书本。

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会认字写字,懂一些简单算术问题。

等启蒙后两三年左右,才会在七八岁的时候,开始学习四书以及方才严无忧背诵的孔子家语等内容,开始练习楷书。

到了十来岁,才会开始学习诗义折中等书本,进而学五经以及知识内容涵盖更多的各类杂书。

严绍庭看了眼站在面前的儿子,分辨了一下儿子的年纪。

他快速询问道:“十二个十二是多少?”

严无忧眨了下眼睛:“一百四十四。”

严绍庭又问:“一百六十二分成三份,每份多少?”

严无忧面带笑容的答道:“每份五十有四。”

严绍庭沉默了。

然而就在这时,徐渭却是悄无声息的不知从何处走了过来。

看着目光呆滞的严绍庭。

徐渭面露笑容,拍了拍严无忧的脑袋,而后说道:“无忧启蒙很快,去年便开始启蒙,今年少保带兵出征后,他便一直在书院读书。虽然年纪还小,但也确实过了启蒙阶段。只是书院的先生们怕底子不稳固,方才一直没有让他去学四书。就连算术,也是无忧自己跑去算术院找帅嘉谟私下里学的。”

“帅院长真的很帅!”

站在一旁的严无忧,仰着头很肯定的插了一嘴。

严绍庭立马瞪了一眼,吓得严无忧缩到了徐渭身后。

徐渭则是哈哈一笑:“张先生那是觉得少保近来既然升任礼部尚书,又兼着皇子的课业,却偏偏不愿在书院开一门课,向学子们讲解心学,所以才有些生气。”

严绍庭默然下来。

徐渭只得又说:“礼部,掌国朝教化之事,书院如今又借昌平报执掌天下士林文风走向,张先生不过是不愿明说,所以才借口无忧的课业向少保您发难。”

严绍庭呵呵了一声:“那也不至于昨夜那般骂我。”

要不是那位张先生是聂豹老夫子那一辈的,要不是对方执掌经学院,不管是辈分还是年纪亦或者在书院的地位,自己又岂会以堂堂太子少保、礼部尚书的身份,也只能低头认错。

徐渭却只是淡淡一笑,转身拍了拍严无忧的脑袋:“帅院长今日要带着人在算术院讲水车如何锻造钢铁一事,快去听听。”

得了徐先生的话,严无忧立马丢开父亲,一溜烟的欢呼着窜进书院里。

严绍庭看着狗儿子一溜烟就跑的没影,却是好奇的看向徐渭:“帅嘉谟要讲水力生产?”

徐渭点了点头:“过去士林皆以科举为先,读书人也多读四书五经,对这些杂术自然不曾多加注意。如今昌平书院,经学不过一道而已,帅院长他们那帮人这几年翻箱倒柜,找出来不少好东西,都在一一验证,也在加以改进。不少事情,似乎与少保您过去偶尔与我等提到的也极为符和。”

严绍庭目光不由一缩。

自己这些年一直将心思放在朝堂之上,倒是从来没想过带领大明进行真正的工业科技升级,以及更新科学知识。

没成想,书院里的人倒是已经在做这件事情了。

见严绍庭目光发散。

徐渭低声道:“既然如今少保要暂时蛰伏养望,倒不如寻了机会安心待在书院,多做些学问上的事情。依我看,最好是能向陛下开口,兼上书院山长一职。如此一来,平日少保即可在文华殿和书院来回,两不耽误。”

朱翊钧在文华殿那边的农事课业,前不久也已经完成了。

对这位年幼的皇子来说,算得上是一次大丰收。

宫里更是有传言,原本皇帝还犹豫因为皇子年幼,想要拖上几年再册封为太子,但现如今宫里已经开始流转着,皇帝要在明年就决定册封太子一事了。

这里面,与文华殿外那两块地是有着直接关系的。

也正因此,严绍庭在文华殿的任务也就减轻了不少,至少明年只会在文华殿继续春耕,而后就无须插手了。

到时候他自然就有时间在昌平和北京城来回。

虽然两地之间,还有些距离。

但严绍庭却点了点头。

而他也开始盘算着,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带动一波大明科学的发展。

牛顿三大定律?

物理学?化学?

想了一遍,他觉得这些都太过高端,还是先把基础科学知识点出来为好。

重新梳理基础数学,舍弃中原人使用的那些繁琐的计算公式和公式名称,更换成简单明了的数字和字母表示。

然后就可以去琢磨,怎么将三酸弄出来,进而提升钢铁冶炼工业,将科学基础的地基搭好。如此一来,自己的作用差不多也就结束了。

毕竟更高端的科学知识,他也不懂。

但提出一个个命题倒是可以。

比如空气中都有什么?

水里又有什么?

云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会有风霜雪雨?

说不得百余年后,就会形成一整套严氏猜想。

自己只管提问,留给后人去解题。

虽然没法直接给出公式,但至少也算是提前给后世人规划出了科学发展的方向,不至于发展路线出现错误,转向莫名其妙的地方上去。

于是乎。

严绍庭莫名的就与徐渭一同走进了昌平书院算术院。

算术院里,年轻的院长帅嘉谟,正在用一个小模型结构昌平锻造厂那一片的生产方式。

诸如水锤等物件。

这个自然是很早前,严绍庭一开始来昌平的时候弄出来的。

而听闻消息后跑过来的严无忧,已经仗着脸皮厚,挤到了最前面。

对这位书院小师弟,其他学生平日也是宠爱,任由他在书院里四处乱窜。

严绍庭则是站在人群的最后面,默默的听着帅嘉谟的讲解。

等到尾声的时候,他转头看向身边的徐渭:“不少东西都很新颖,很不错。”

他是实实在在的肯定和赞扬。

就比如刚刚帅嘉谟提到的,如何增加水的流速来提高水锤的力量用于锻造和冲压,并且还举例是不是可以提高水源高度,或者增加水量。

甚至于。

这位原本只是在算术上颇有天赋的年轻人,还提出能不能通过某种特殊的东西,在不改变水源高度和水量的情况下,人为的增加动力。

由此,帅嘉谟就提出了某种类似于压缩水的设想。

算术院里,诸多学生亦是借此将思维延展开,发出种种讨论。

徐渭则是面带笑容。

这也是他今日会找上严绍庭的原因。

在他看来,如今既然朝中无事,倒不如多多建设书院。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昌平书院才是严系根本。

而等到前面的帅嘉谟正式结束今天的公开讲课后。

严绍庭踱着步子出现在一众学子的视线里。

“少保!”

“少保。”

一声声惊讶的呼唤从学子们的嘴里发出。

严绍庭则是从容不迫的走到了帅嘉谟身边。

这位年轻的昌平书院一院院长,立马面露羞涩。

他就是这样的性子。

严绍庭面带笑容,侧目扫过帅嘉谟,率先举起双手鼓起掌来。

随后,满场皆是鼓掌声。

等到声音平息。

严绍庭看着一个个面露好奇的书院学子们,轻声开口:“帅院长方才授课,我亦在后面听了许久,说的浅显易懂,亦说的极好。”

低着头的帅嘉谟,脸上顿时一红。

而在场的学子们却是纷纷点头认同。

严绍庭又说:“亦是因此,我倒是也有几个问题,想邀请诸生能在接下来的课业中……尝试着,看看能否解出来。”

诸生纷纷躬身作揖。

严绍庭会心一笑。

“其一:水为何只会从高处流向低处,而非低处流向高处,又如果实为何只从树上落于地下,而非落于高空?”

“其二:世间金属繁多,熔炼厂中,金、银、铜、铁熔炼时长往往不同,因何原因?火温是否有高低?何以表明?”

“其三:繁多金属熔炼之时,总有残余称之为矿渣,然矿渣之中是否另有我等今人不知矿物存在?”

“其四:人活于世,睡于屋中,若冬日屋中生火,往往有毙命风险,此为何因?当否是空气之中,另有害人之物?”

“其五:冷水加热以致沸腾,有水汽上升,稍有升力,此力因何而生,若欲用之当如何操弄?”

一连提出五个问题。

算术院中,已经一片寂静。

严绍庭察言观色,最后轻笑着开口:“吾不才,然却有助学之志,愿集家中财力,云集各方好友投献。设昌平奖学金十万两白银,凡有解今日五题之一者,奖万两白银。若于此五问之外,创有新物可助万民或究新论并得验证,可经书院评定,奖百两至万两不等!”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