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623章 传缴天下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第623章 传缴天下

作者:肉丝米面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3-31 23:03: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小屁孩毫无顾忌忘乎所以的叫嚣着僭越之言后。

严绍庭几乎是弹腿便逃。

这孩子还是作业太少了,真要是被传扬出去,天知道会引来什么诽议。

思来想去。

严绍庭觉得还是要多多列出课业,消磨这小子的精力为好。

随后他便去了一趟内阁。

如今虽然他在内阁中的位次尚未明确,但到底是皇极殿大学士,加之如今朝廷出了这么大的变故,许多事情都需要加急操办。

更何况南边杀的人已经够多了,也确实到了要止戈用政的时候了。

杀人只能解一时之难,却不能解万世之困。

而杀人也不过是推行新政的必要手段之一而已,接下来南直隶和浙江才是真正进入到深化革新的深水区。

方方面面都需要推进,各府县的官缺需要选拔可用之才担任。

事情很多。

严绍庭倒也没有在这些事情上表现出独揽大权的迹象,不论是高拱还是张居正,甚至是高仪,都在推举官员走马上任江浙两地。

倒是随着顾寰南下江南的那八万京营官兵,严绍庭却只调回了一半,也就是四万人,用于稳固京畿卫戍需要。余下的四万京营官兵则是直接开进了南京城,按照计划是要由胡宗宪、顾寰等人整顿南京卫所兵马。

至于京中这一次被严绍庭汰撤上百名官员,虽然引来了不少人的议论,可上至皇帝,下至中枢内阁,意见到底是统一的。

除非他们敢上疏弹劾内阁全体成员。

严绍庭手掌京畿兵马大权,得皇帝宠信委以军国重任,又有内阁齐心协力,朝中的议论到底还是弱了几分。

余下的日子。

京师倒是逐步平静了下来。

各部司衙门也渐渐按部就班的开始将精力放在处置各项政务上。

京中百姓生活倒是因为近来京畿兵马调动频繁,平日里那些个偷偷摸摸的盗匪少了许多,而变得安稳了许多。

京师内外无虞,自然会导向京师社会环境的热闹。

一时间京城内外商贾无数,货物充盈。

这日。

朝中休沐。

严绍庭只遣人送了一份作业入宫,叫小皇帝今日完成,便待在家中,哪里也不准备去。

如今虽然已是初秋,却已经有些冷了。

院中茶室。

严绍庭动作缓慢的冲泡好了一壶茶,分入两只白瓷茶盏中。

茶气升腾,香味幽明。

坐在对面,如今已经高寿九十有二的当朝太师,嘉靖一朝鼎鼎有名权掌中枢的严嵩,气色红润饱满,脸上带着笑意伸手拿起一只茶盏。

鼻间轻嗅茶气。

严嵩轻声开口:“这几年你茶道倒是颇有长进,不似过去那般茶气里带着躁气了。”

说罢。

他才浅尝辄止的饮了一小口。

也不饮下,而是绕齿三回,缓缓含入腹中。

随后再低头看向茶盏之中。

进而方才一饮而尽。

放下茶盏,也不放置在茶台上。

严嵩又说道:“今岁徽州府的云雾新茶。”

严绍庭点点头,面带笑容:“还是祖父得尝茶道,这徽州云雾虽不算有名,也不宜反复,却也别有一番滋味。还是徽州卫的指挥使送到海府,由海老夫人转赠过来的。”

严嵩眉头一挑:“是当年海瑞夺兵印的那个指挥使?”

如今算起来这都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情。

那时候严家用海瑞去南边和徐阶斗法,海瑞自苏松转到徽州府查人丁丝绢一案,因有民变,海瑞闯营夺了徽州卫指挥使的兵印调集兵马,镇压民变。

这都有快十年的光景了。

严绍庭笑着回应说:“当年虽然这件事没闹大,但那个指挥使这些年也一直不得升任,倒是这两年想起来海瑞,似是想通过海瑞当年那夺印的关系,走一走南京兵部的路子。”

严嵩脸上带着一眼识之的神色:“当年夺印,若那指挥使当真不允,海瑞一个人如何能抢了去?还不是人家心中也不愿徽州民变,说起来也不该由那指挥使担下这个责任。”

严绍庭立马说道:“所以孙儿便代海瑞应下了这件事,调那人去南京当差的旨意昨日已经下了。”

“看顾南京?”

严嵩立马说了一句,而后微微皱眉沉吟片刻:“这一次是要节制福建与两广,还是要西进江西、湖广?”

现如今。

已经九旬高龄的严嵩,只觉得日子越来越好过。

如今他以太师之荣闲赋在家,而严家又子孙满堂,儿孙高官厚禄。

又有什么不能满足的?

遥想当年,严家虽然瞧着是风光无限,可那时候也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际。

如今就算朝堂之上再起惊天风波,严家也能自保无虞。

这份底气,让严嵩只想能再多活几年,多看看严家和大明的兴旺。

可闲赋在家却也不代表老严头就失了观望朝政的本事。

严绍庭今日这般提及,他自然立即就能明白过来,这是自家好大孙意有所指了。

严绍庭含笑点头:“确实是要有新动作。南直隶和浙江的事情处理完毕,已经可保朝廷财税无忧。朝廷现在手握兵马,又有东南这块财税重地在手,接下来做其他事想来只会越发顺风顺水。用这个徽州卫指挥使,也不过是用他的感恩。毕竟南京那边靖难前的功勋已经不可信,倒不如咱们的人坐镇看顾。到时候也好让胡宗宪和顾寰他们腾挪地方,处置别处。”

严嵩沉吟了起来,不时点点头。

严绍庭也不急。

甭管老爷子过去如何,政治本就不讲对错,现在严家就是妥妥的大明忠臣世家。

这几年书院在天下的影响力愈发的大了。

老爷子其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过。

原本就身子不好的王畿老夫子,前几年到底还是病逝了,即便是李时珍出手也药石难医。

余下的聂豹老夫子和钱德洪老夫子,也被严绍庭剥离了大多数的教学任务,如今就住在书院里精心调养。

回想这几年走过的路。

严绍庭不由生出几分唏嘘。

而严嵩这时候也已经琢磨透彻,开口道:“不论是湖广、两广,还是江西、福建,因距京数千里,都需要好生治理。河南、山东、河北临近京师,倒是可以慢慢来。山西、陕西、辽东则要配合清军来做。所以……海瑞?”

严绍庭也没有保留,一五一十的回道:“胡宗宪和顾寰坐镇南方,孙儿和内阁坐镇中枢,海瑞今年预备着升都察院左都御史责成山西、陕西、辽东清军事,阁中最近一直在议论这些事情,近日便会有旨意下。”

见大孙子事事都安排好了。

严嵩也松了一口气,却又莫名问道:“皇帝那边?”

严绍庭立马面露无奈,哭笑不得的摇头道:“皇上还是有些年少,有时说话不打思量。课业还是得要加一加,只是孙儿会预备着让他慢慢接触更多的政事,等过上几年慢慢让他过问朝政,大约二十来岁便可以将朝政尽数放手交给他去办了。”

严嵩点了点头,细想一二:“等到那时候你也年近四十了,虽说依着我们当年的年龄,正是秉国当政的时候。但对你却又非如此,到时候便回书院,好生治学。”

说罢。

严嵩眼里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十年光景,也不知爷爷能否再看顾着你们十年。”

严绍庭赶忙为老爷子添了一杯茶,笑着安抚道:“国朝也不是没有百多岁的寿星,等十年后无忧他们也该是成家立业了,孙儿还等着您老到时候能五世同堂,儿孙们喊您老祖宗呢。”

似乎是五世同堂的字眼刺激到了严嵩。

老爷子脸上满是笑容。

“且不说五世同堂,便是老夫的孙儿亲手打造出来的大明,老头子也要亲眼瞧上一瞧!”

……

“都瞧瞧……”

“若是无误,无需补充,这道旨意请陛下阅览用印之后,便下六部吧。”

内阁合议公廨。

高仪亲笔操刀,将最新的一道旨意整理好,分发到高拱、严绍庭、赵贞吉三人手上。

众人低头查阅。

这一次草拟的旨意上,赫然题着传徼两京一十三省新政事几个字,道明旨意的内容相关。

高拱则是将旨意放在一旁,反手取出自己准备好的一道奏疏。

“南直隶、浙江之事如今也已经落定,这道辞呈,不知诸位谁愿代老夫呈奏皇上?”

高拱一句话,立马引来了众人注视。

所有人都知道,大明朝中枢内阁权力交替的时刻来了。

高拱退,严绍庭进。

一退一进。

大明的首辅就要换人了。

严绍庭当即起身,走到高拱面前:“前几日皇上亲自过问过元辅,皇上的意思是……元辅还是应当再操劳几年国事。”

高拱抬头看向他,面带笑容,却是不语。

严绍庭愣了下,而后说道:“非是我提的,而是皇上课业结束后说的。”

高拱眼里闪过一丝波澜:“皇上……”

严绍庭点点头:“确是皇上亲口提及。”

但高拱却摇了摇头:“江山代有才人出,老夫也该散权离朝,回家含饴弄孙咯。”

严绍庭神色有些恍惚,轻口道:“华亭改顺义,这件事还望元辅莫要再推辞了。另外赐邸西安门外,于顺义县敕造顺义伯府,于新郑高老庄村敕造三道牌坊,曰事业光显、曰经伦伟业、曰辅国良相。荫孙世袭锦衣卫千户,子进三阶。”

这是他当初答应隆庆皇帝的事情。

使高拱荣退,留其体面。

现在。

他不光给了高拱体面,更是给了对方无上的荣耀。

对于高拱要散权离朝,交接中枢首辅大位的事情,内阁其实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见严绍庭当着众人的面说出一条条恩赐。

便是高仪这位高拱的好友,也是面露喜色:“此般圣恩,国朝无人可比。肃卿……此生可无憾了!”

高拱霍然起身,看向严绍庭。

“老夫……老夫随你一同面圣,呈奏新法,并……谢恩。”

严绍庭含笑点头。

虽然高拱离朝,但能将对方留在京师附近,对中枢内阁也是一个保障。

不管是照看对方,还是应对不测随时启用对方,都能及时生效。

随后两人便一同入宫去寻小皇帝。

稍晚。

加盖印文‘皇帝之宝’宝玺的圣旨便行发京师六部五寺,晓谕文武百官,会各部通传天下两京一十三省,旨为新朝用新之法传徼天下晓谕军民。

月余后。

已是八月十五中秋节。

远在雷州的别院之中。

孩童发出朗朗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昔汉文帝免田租而国用不匮,宋太祖收节度财权而天下安。朕膺天命,统御华夷,内阁中枢,宵衣旰食,惟念苍生疾苦。近察各省府县赋役之弊,如痈疽溃体,非剜骨不能疗疾。”

“两京一十三省,中枢得生民供养,取天下财税,用之黎庶。今地方有奸,竟成豪右渊薮,丁银转嫁,田赋诡寄,士绅坐享优免而黔首鬻子完粮。此非天灾,实为**也!今断然改制,布告天下……”

“一曰厉行摊丁入亩,自今岁起,天下两京一十三省,国朝疆域,王法覆履之地,丁银悉摊入田亩。各府州重造谕鱼鳞图册,无论官田民田、卫所寺观,但有隐匿虚报者,田产尽没入官,里甲长流徙辽东。布政使司岁遣御史覆勘,亩税过三升者,知府以下皆革职拿问。”

“二曰士民一体纳粮。凡进士、举人、生员,除祭田二十亩循古礼优免,余田皆按实有顷亩起科。各省府县历年逋赋限三月内补纳。提学御史稽核学田,有欺隐者褫革功名,子孙三世不得应试。敢聚众抗粮者,着锦衣卫锁拿进京,按谋逆论。”

“三曰整顿商税。着税司衙门升位同六部,名税部,长为总督,两京一十三省盖以分税司,立税兵营。市舶司关税、市肆门摊税、牙行塌房税等,俱由税课司直征解部。每月红单备录,快马直呈户科稽核。敢有纵容势豪偷漏者,钞关主事凌迟,家产充公。”

“四曰昭彰法度。定《清丈条例》《新编考成条例》《税司条例》,永为定制。今再颁《催科连坐法》,非天灾之地,核六科、税司、户部、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实情,知府征赋不足九成者以考成贬谪,知县不足八成者以考成问罪,胥吏勒索火耗一钱者剁指示众。各府城门悬铁榜十二款,军民皆可击鼓告发劣绅。”

“今,朕行此四策,实循天道、顺民心,非为固策,尊天敬民,循时增递。诏到之日,即刻张榜晓谕,着漕船、江船遍贴江河沿岸。各镇总兵遣兵丁护卫丈量,有持械聚众阻扰者,格杀勿论!”

“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钦此。”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