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大明:父慈子孝,卖父求荣 > 第624章 消弭新旧【尾声1】

孩子的声音伴随着钦此二字终了。

徐元春收好放学后从府学教谕那里带来的邸报,放在祖父身边的桌案上。

他看向躺在院中廊下藤椅上的祖父,不由将其江南的老家宅院。

而躺在藤椅上的徐阶,则是目光悠长,看着层云叠嶂的天空。

过往的一幕幕,好似都在这片洁白的天空中重现着。

那是他辉煌的一生。

是他从一介小官子弟,一步步走到帝国内阁次辅的来时路。

那些画面里,有他读书时同学的诵读声,有刚刚中举时家乡亲友的欢呼声,更有他一朝高中两榜进士时那北京城里满城的华彩。更有着自己在朝堂之上步步高升,身边越来越多的恭维声。

终于,在某一日。

金銮殿上,群臣弹劾沸沸,天子降下圣言。

他。

在大明官场耕耘一生的时光结束了。

徐元春有些疑惑的看向祖父,觉得今天祖父有些不一样。

“祖父……”

孙儿的呼唤声将徐阶从过往的追忆中拽了回来,脸上露出一抹可惜。

“元春。”

徐阶侧目看向了孙儿。

眼里的惋惜愈浓。

他这一生有三子,惟长子学问最精,却早已死在了顺天知府位子上。

而今。

这个孙儿也同样勤于学问,比之他的父亲更胜一筹。

甚至很多时候,自己都能在这个孙儿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往。

可惜。

徐家九族三代不可仕。

这就注定了孙儿一生都不可能科举入仕为官。

等他大了,承受着现实的磋磨,学问定然就会荒废。

那么徐家下一代,恐怕就不会再有几人有能力去读书做学问了。

或许自己当初该低头的?

徐阶心中没来由生出一丝后悔。

而徐元春则是有些好奇的询问:“祖父,我们什么时候能回老家?”

在徐元春看来,雷州府不是自己的老家,这座城外的宅院也不是自己的家。

徐阶张着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徐元春看着祖父的反应,脸上露出笑容:“祖父,刚刚朝廷的邸报听见了吗?府学里的同学都说朝廷有些过分,可孙儿回来的路上却看到有一些兵丁在村里宣扬,乡里的百姓们都很欢喜,好些人都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远远的听不清,离近了才知道他们是在说朝廷好、皇帝好。”

徐阶愣了一下。

他想要侧目伸手去将孙儿放在身边案几上的邸报拿起来,却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动不了了。

徐阶的脸上露出慌乱的神色,他张嘴出声:“取……取给祖父。”

徐元春看了眼,恭敬上前,将邸报送到了祖父手上。

徐阶面色微微涨红着抬起脑袋,低眼看向手中的邸报。

徐元春则在一旁轻轻的为祖父打着扇子。

邸报上记录的东西很多。

有朝廷近来推出的各项政令,有中枢地方官员的调动擢黜,同样也有最重要的圣旨刊印在上。

徐阶一目阅之。

眼里波澜渐起。

“新朝用新之法?”

“传徼天下……”

徐阶低声呢喃着。

他的胸口微微的起伏着。

徐阶沉默了好一阵,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到底是输的彻底了……”

“竟真要叫他们做成变法之事了……”

“变法……?”

“……”

夏秋之际,余暑炎炎。

秋风轻拂,带着雷州湾的海水咸味。

最后几只枝头夏蝉发出了最后的鸣叫,不满的抗辩着夏日的离去,却如何都抓不住,只能任由时节流转,渐入深秋。

叮。

手臂无力的带着邸报耷拉下来,落在地上。

徐元春一愣。

有些迟疑的上前,轻轻的呼唤了一声:“祖父?”

并无回应之声。

徐元春的脸上露出胆怯和不安,伸手推了推徐阶的肩膀:“祖父!”

依旧没有得到回答。

终于。

孩子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嘭的一声。

孩子两腿一软,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嚎哭声立时响起。

……

内阁大院外。

人群拥挤,热闹非凡,人人脸上都带着由衷的喜悦。

冯保领着一众司礼监太监,规矩极高,看向以内阁首辅高拱为首的一众中枢官员。

冯保的脸上亦是带着笑容,伸出手取来一道圣旨。

“元辅。”

高拱亦是荣光满面,他先是看向周围的同僚,在众人的恭贺目光中上前一步:“有劳冯公公了。”

冯保点点头,摊开圣旨,轻咳一声。

今天是大日子。

更是个好日子。

大明朝难得的能中枢权柄稳健交接更迭,这是能上史书的事情。

冯保开始回想着圣旨上的内容,确保自己不会诵读中断。

然后他便用恢宏大气的声音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绍膺宝历,懋建皇极,惟肱骨之臣乃社稷之器。原任太傅兼少师、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高拱,性秉忠亮,才优经济。昔佐先帝于潜邸,陈十事以固国本,后镇枢于隆庆,定三策而靖边烽。虽时遭谗而志不改,犹上《备边六要》以抒赤忱。”

“今特晋尔伯顺义,赐蟒衣玉带,岁增禄米八百石,以示殊渥。”

“赐第敕曰:赐宅西安门外,着工部于顺义则吉地五十亩,建伯爵府邸。前厅悬御笔‘燮理阴阳’匾,后园立‘筹边阁’,贮尔所献《九边图说》。特准用亲王格设影壁、立戟架,唯减狮兽以示君臣之分。”

“备问政敕曰:朕寻宣仁太后用司马光故事,赐紫禁城御马、文华殿赐座。凡九卿会议、边镇急务、科举大比,着司礼监日呈节略至伯府。每月朔望,径入圣前,效汉昭帝画室问政于霍光之仪。”

“加恩敕曰:尔长子高务观晋授户部右侍郎,长孙高承宗荫世袭锦衣卫千户入国子监肄业。原籍河南新郑县免赋三年,立事业光显、经伦伟业、辅国良相三牌坊于高老庄村,命翰林撰碑纪功。”

“昔张良受履而得封留侯,谢安围棋而晋拜太傅。今朕待卿之厚,远逾前代。惟冀天下臣民效卿,秉萧何之慎,持魏征之直,朝夕纳海,永固邦基。”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哉!”

此刻跪在地上接旨的高拱,神色动容,当拿到带给自己和高氏一门极尽荣耀的圣旨落入自己的手中。

高拱侧目扭头看向身后的严绍庭。

这小子当真是一点不打折扣的给了自己一个大大的退休体面。

冯保这时候则已经是笑面上前,弯腰伸手,将高拱搀扶起来。

“太傅,陛下念您辛劳多年,此番极尽殊荣,却非是要太傅归家颐养天年,若朝中有需,太傅可是还要为陛下多多出力献策,为天下文武臣民之表率。”

高拱紧紧的攥着圣旨,点着头:“圣上隆恩,老臣岂敢懈怠,伏惟圣朝效力至死。”

冯保嗯了声,又笑着说:“今日咱家来传旨前,陛下还说今日下衙之后,赐宴太傅与内阁,夜游西苑,太傅不必急于出宫,便是晚了时辰,也可宿于西苑。”

这又是一份恩典了。

退休了还有一份皇帝赐宴,夜游西苑的恩典。

高拱已经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饶是他如何想,即便自己贪念权势不愿离朝,等日后再散去权柄,恐怕也没有今日这般滔滔圣恩。

严绍庭这时候也与赵贞吉、高仪等人走上前来。

“戚继光他们正在筹划着这几年等国中局势稳定下来,便再次扫荡草原,蓟镇、宣大等地,都要行兵事。朝廷还是离不开元辅的。”

注意到严绍庭用词的高拱,眼里透着亮光,却又幽幽道:“国家用事用人,岂能腐朽,老夫如今既得殊荣离朝,这中枢朝堂也该是要你们担起来了。”

虽然是十成二十的拿到了退休福利待遇。

但首辅的傲娇还是有的。

严绍庭撇撇嘴。

原本还觉得这老倌儿是个讲究人。

现在刚退休,就开始变得不像个人了。

周围众人则是笑看着高拱、严绍庭两人。

而那边,冯保则是轻咳了一声,目光看向严绍庭。

众人也是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高拱代表前任内阁首辅已经退休,可内阁首辅的位子还要有人来坐,国事还要有人总揽操办。

严绍庭也不胆怯羞愧。

当着众人的面便径直跪下。

既然是宣旨,众人也只能跟着一同跪拜在地。

冯保则是抬了抬手,便又有一道圣旨送到了他的手上。

这时候冯保脸上笑容更盛。

给高拱宣旨,那是人家退休了,好态度算是给退休老臣的体面。

可严绍庭却是大权在握的秉国重臣。

慢待不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冯保一声长诵,现场立马安静了下来。

“朕观三代以降,国之兴衰系于宰辅。昔周公吐哺而天下归心,孔明开府而汉室再振。今有少师兼太子太师、皇极殿大学士严绍庭,器量恢弘如谢安石,谋略深远似王景略。自入朝以来,清盐政而府库盈,开海路而公帑足,整军备而九边靖,凡此功勋,利泽黎元。此等功业,虽萧何抚关中、姚崇治开源不过如是。”

内阁大院外。

寂静安宁。

唯有冯保的宣旨声,声声不歇。

而这圣旨开头,便是将严绍庭的功勋和能力拔高到了古贤臣之列。

紧接着冯保声音一沉。

“今特晋封:授特进荣禄大夫,勋右柱国,领内阁首辅,总理阴阳,统摄六部,朝会班次居亲王之上。授吏部尚书兼理五军都督府,文武铨选、兵马调遣皆出卿与内阁。赐丹书铁券,于东安门敕建‘燮元坊’,许用九楹三进规制。特赐‘如朕亲临’金牌,遇军国急务可先颁徼文后奏天听。”

虽然但是。

在场众人都知道在高拱退休之后,是严绍庭总揽朝政。

大伙也都做好了严绍庭执掌中枢大权的准备。

但却也没有想到,皇帝竟然能给他这般大的权柄。

且不说文散阶、文勋都到了正一品地步,也不说朝会班次这等虚名的东西。

加授吏部尚书兼理五军都督府,这是将大明朝文武官员选用的权柄尽数交到了严绍庭手上啊!

更不要说赐下如朕亲临金牌,可先决事后奏呈。

这份帝王信任……

当真是唯有东汉末年的刘禅之与诸葛武侯才有的份了!

不过圣旨到这里也并不算结束,冯保还在宣读圣旨,众人也不好议论什么。

“革新敕曰:朕循周成王托政周公之典,效秦孝公赐剑商鞅之制。凡考成法度、赋税改制、卫所更戍诸事,九卿科道但有异议者,卿可持太祖《大诰》当庭杖责。着仿唐政事堂旧例,于内阁再设‘鼎新堂’,四品以下官员、超品以下勋贵议罪,皆自此批文直发,遴选军机之臣坐班,以备中枢内阁取问。”

“军政敕曰:准卿等所奏,募边才人等监察天下卫所。蓟辽、宣大、山陕等边悉听节制,遇虏警可调天下兵马。另仿宇文泰六条诏书法,准颁《清军变法十二疏》于天下卫所,敢言‘祖宗法不可变’者,着锦衣卫锁拿进京。”

“呜呼!”

“诸葛武侯《出师表》云:‘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卿当体朕此心。自今伊始,外朝题本、内廷揭帖皆用万历革新小标,示变法革新之意。若遇敢坏变法者,准依太祖旧制,剥皮萱草悬于长安门。布告遐迩,咸使维新!”

“钦此。”

终于。

冯保结束了宣旨。

众人则是神色莫名。

张居正等人更是默默吐出一口浊气。

果然!

小皇帝这是将自己当做刘禅,将严绍庭看成是诸葛武侯了!

而冯保却是手脚更快的将严绍庭搀扶起来。

在众人注视中。

冯保当先扫向众人,而后看向严绍庭。

“元辅。”

“原本万岁爷是要准用司礼监草拟的旨意,但前些日子万岁爷思来想去觉得咱家这帮司礼监草拟的旨意不甚好,便叫了咱家带人翻起了旧书堆。”

“这道旨意,可是万岁爷自己一字一句琢磨出来的。”

“废了不少笔墨。”

说完后,他又看了一眼周围人等,这才将圣旨塞进了严绍庭的手上。

众人又是一愣。

而严绍庭却是面露意外。

随后双眼一紧。

难怪那小子最近课业做的有些潦草。

自己还以为是作业太多,这小子学的累了。

没想到他是偷偷背着自己准备圣旨的。

不过经由冯保这番解释,在场众人也算是明白,这道几乎是将整个大明朝都托付给严绍庭的圣旨,背后确实没有对方在暗中使力。

一想到这,众人不免松了一口气。

皇帝信任委以重任,托国许之,弄出一个权臣不可怕。

若是严绍庭作为臣子却想着当权臣,那才是要出问题的。

严绍庭也看的明白,当即拿着圣旨转过身看向众人。

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虽陛下托付国事于我,但若中枢无有诸位,恐国事不顺,新政不宁。”

“此后虽新法必当多有政令,却也要诸位不辞辛劳,我等同心戮力,共襄盛世。”

这话算是说开了。

他严绍庭不愿做权臣,但中枢的人也必须要配合新政变法。

众人神色稍稍放松了些。

“惟元辅提命。”

…………

月票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