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四章:子嗣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第四章:子嗣

作者:花非花月夜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27:4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当洛国公这个词语从武曌口中道出后,几乎所有人都有些恍惚,就像是见到历史长河轰鸣着冲进殿中。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字因为历史而带上了不凡的意味。

秦晋齐楚。

一等王公。

对于洛氏而言,周,亦是一个不凡的字眼,世人将洛氏称之为,周族。

所以当初李渊封洛玄夜为周国公,太宗皇帝李世民封洛玄夜为周郡王,群臣从爵位上,就知道了洛玄夜的受重视程度。

在秦晋齐楚之上,还有两个很特别的爵位,那便是洛和昭。

秦晋齐楚洛,这便是春秋的五大国。

在周朝的时候,洛始终是侯爵国。

国公这個爵位,是南北朝时才出现的。

再往前的时代,洛第一次和公爵联系到一起,是楚天子项王所册封,洛陵是唯一一任洛公。

楚国的天命绚烂而又短暂,汉朝从地上冉冉升起,昭公这个爵位出现在世上,并且延续了三百年,直到汉朝天命降落,洛氏整族迁徙到极北凛冬之地。

祖宗的荣耀是要依靠后辈子孙来维护的,秦晋齐楚的爵位被封赏,因为他们的子孙已经守不住这么尊贵的称号,但洛氏可以。

所以直到现在这两个爵位都不曾落到他人手中。

这两个爵位对于洛氏来说,更是代表着无尽的荣耀,或许每一个人都想过,这两个爵位会在什么时候被重启。

它将褪去历史的尘埃,带着无尽的光芒,重新闪闪发亮的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上面会铭刻着历代每一个英烈的名字,会铭刻着每一个祖宗的名字。

李世民实际上想过要不要将这个爵位赐予洛玄夜,他甚至暗示过洛玄夜,但最后却被洛玄夜隐晦的拒绝了。

因为洛玄夜认为自己还不值得,也没有资格重启这个爵位,他并不是那种能够代表洛氏,继往开来的家主,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当朝第一重臣罢了。

无论是能力还是地位,都承担不了这样的重任。

洛君薇是洛玄夜的长女,她当然知道这一段往事,她既然知道这件事,那武曌自然是知道的。

她的目光平静,而后和武曌对视,武曌的眼中有盈盈笑意,面上气定神闲,似乎并不担心洛君薇拒绝,因为武曌已经思索许久,现在就是最合适的时间。

武曌和洛君薇对视过后,便缓缓感慨着,“洛。

多么尊贵的字眼啊,洛氏第一位女家主,皇太女的夫君,未来大唐天子的夫君,只有洛国公这样的爵位,才能够让朕不费尽心思的去创造一个新的爵位吧。”

武曌此言一出,殿中群臣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天后陛下为了让洛君薇接受洛国公爵位,还真的是为计深远啊。

果然这番话说出口后,洛君薇便直接躬身拜道:“微臣叩谢陛下恩典,陛下千年万岁,万安万福。”

见得洛君薇接受,武曌很是高兴,是连群臣都能感受到的那种高兴,“先帝仙逝这些年,朕操持国事,有赖洛国公辅佐,这是你应得的,今日既给了忠臣恩典,又让国家得到了一位可以继承邦国的皇太女,这是幸事,传朕的旨意,长安城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家给米一斤,肉一斤,有司不得怠慢。

有事启奏,无事便退朝。”

今日朝堂上的事这么重大,对天下的影响不言而喻,谁还有心思在这里处理什么事务,无人出声,于是便退朝。

洛千秋和太平没有出宫,而是跟着武曌和洛君薇来到了后殿中。

武曌和洛君薇一左一右坐在上首,洛千秋和太平则并肩坐在下面,二人都知道武曌这是有话要说,于是皆翘首聆听圣训。

武曌望着面前的一对璧人,心中不禁有些羡慕,当初她和李治也算是有真感情,但比起洛千秋和太平来说,自然是不如的,但她又望了洛君薇一眼,心中又暗自欣喜,也就不再想这些。

饮下一杯茶后便说道:“太平,从今日开始,你就不是曾经那个公主了,而是大唐未来的继承人,皇帝的位置好说,只有敬拜太庙后,你就可以继承,但你的兄长没能成为天子,你还要走一套流程,才能从朕的手中,把大唐天命接过去。

若是过往那些年,你是要去素王陵的,不过现在大唐帝都在神都洛阳,所以你去洛阳的神庙祭拜就可以了,你是洛氏的儿媳妇,问题应该不是很大,但朕还是要嘱咐伱一下。”

太平闻言连忙盈盈一礼,“母后,女儿知晓了。”

武曌微微点头,“你不像你的兄长那么笨,朕对你是很放心的,从明日开始,你就搬进东宫,而后每日都要来朕这里学习处理政务,薇薇也在,我们二人一起教你,你要尽快彻底大唐的运转流程。

长生。”

洛千秋字长生,这名字和字可以说是相当的别致了,听到武曌唤自己,他连忙抱拳道:“母后,儿臣在。”

武曌打量着洛千秋,而后道:“你从小学武,又有长辈教你兵法,朕对这方面不懂,也就不再多言。

以后太平做了天子,你势必要辅佐她,仅仅打打杀杀可不行。

天下之重,一在人,一在财,这便是邦周将这二部称之为天地的缘故。

朕给你加弘文馆学士衔,天地二部行走,参知政事,你去中书门下听政,看看宰相们是怎么治理国家的。

不要辜负朕和你母亲的期望,你可是洛氏下一代的家主,这个尊贵的身份,要有相匹配的功绩才行。”

这不仅仅是要培养太平,也是要培养洛千秋,洛千秋是从洛氏子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文武双全。

几乎是上下数代洛氏子中,天赋最好的一个,是洛氏这么多年的衰落后,终于再次乘势而起的子弟。

洛千秋知道自己被选出来过继到母亲名下,和太平公主结婚的那一刻,下一代家主的位置已经加在了他的头上。

他既觉得荣耀,又觉得很有压力。

当时的他并不知道为什么娶太平公主就可以成为家主,老祖宗竟然没说话。

但直到这一刻,他才知道了其中的原因。

原来太平竟然会是未来的天子,怀着复杂的心绪,他拜道:“请母后放心,儿臣一定会好好辅佐皇太女,绝不让您的一番功业心血,付之东流。”

洛君薇微笑的望着眼前的一双璧人,“大唐这些年还算是安稳,但未来却不一定安稳,等到了你们的时代,时势就要发生变化了,内部的问题和外部的问题,都会成为你们亟待解决的大事,不容易啊。”

大唐建立的时间这么久,人口爆炸,土地兼并,官吏堕落,兵制败坏,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即便是有良臣在朝,但这些东西本就难以解决,还是会逐渐爆发出来,只不过问题还没到改不了的地步,属于改革能改掉的弊病。

武曌和洛君薇现在做的就是,给国库里面留下足够的钱粮,再维持一支听从天子指挥的强悍的北衙禁军,至于现在掀起一场大变法,那还是算了,现在贵族的势力庞大,诸侯王公之国,朝廷还是很忌惮的。

武曌和洛君薇给太平和洛千秋大致分析了一番如今大唐周围的局势,听的二人频频点头,洛千秋更是握紧了拳头,他预感到,日后可能会需要他出征。

聊罢国事,开始聊家事,武曌望着太平公主的肚子,微微皱了皱眉头,“朕当初和先帝不过几个月就有了孩子,你的几个活着的兄长都子嗣昌盛,你的身体这么健康,怎么现在还没有孩子,要抓紧一些,君王可不能没有子嗣,朕让你继承君位,除了看重你之外,也是为了让日后的大唐天子,都有素王血脉,太平,你要努力才是。”

太平没想到母后竟然会这么说,顿时羞红了脸,“母后,女儿已经很努力了,但……”

洛君薇笑着说道:“陛下,不怪太平,我洛氏得天之幸,有得必有失,子嗣一向不昌盛,不过生个一儿半女还是没问题的,倒是不用着急。”

武曌这才收起略焦急的心绪,“日后生下来的第一个儿子,纳入李氏的宗谱,之后的孩子,是李氏还是洛氏,你们夫妻二人商议吧,那个时候,朕也不知道还在不在世上。”

武曌这有些感慨的话一出,太平和洛千秋立刻同时俯身,“母后千年万岁,万安万福。”

武曌却意兴阑珊的摆摆手,“什么千年万年的,人怎么可能不死呢,你们二人退下吧,朕和薇薇说会话。”

太平和洛千秋再次齐齐行礼后,便并肩走出宫殿,走到外间后,光照在二人的身上,太平执手,“夫君,以后这天下,真的会落在我的手上吗?”

洛千秋轻轻吐出一口气,“会的,以后你会是天子,天下最尊贵的那个人。”

太平轻声笑道:“那你就是真的的一人之下了。”

一人之下。

嗯。

洛千秋想着未来,忍不住露出笑意,洛氏子中,有自己这样的人吗?

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多。

……

宫中风平浪静,宫外却已经是消息满天飞,皇帝李旦退位,太平公主被立为皇太女的消息,几乎在短短几个时辰内,就传得神都城中,到处都是,就算是城中最低的贩夫走卒也知道了这个消息。

大唐将要出现第一个女皇帝了!

文人士子听到这个消息之后,都愣在当场,有的人直接晕了过去,没顶住这种爆炸的消息。

而贩夫走卒知道这个消息之后,第一个反应就是,啊?

“天后原来不是皇帝吗?”

“以前还好奇,这天下怎么有两个皇帝呢。”

这时那些“颇有见识”的人,就开始给这些“没文化”的人开始科普起来,天子和皇帝的区别,到了这个时候,才有许多人知道了,原来真正掌握权力,拥有军事、政务权力的是皇帝,是国家的政治领袖,天子则拥有祭祀的权力。

在天子死后,天后负责祭祀,所以可以说天后就是天子,但天后不是皇帝。

“那怎么管事的是天后呢?”

“呃,因为皇帝管不了,所以暂时让天后代为管理。”

“懂了,就像是在家里,我爹虽然说话算事,但如果我祖母发话的话,我爹也得听,那不就是太后嘛。”

“对了,就是这个道理,天后就是能祭祀皇天的太后。”

底层百姓用自己朴素的知识去理解朝廷的政令,对于这些讨论,通常朝廷都是一笑而过,在大唐,政治氛围本就宽松,老百姓则拥有比普通官员还要宽松的言论自由。

武曌虽然对官吏很严苛,但她治下的普通百姓,生活的还是很不错的,她只是对有能力威胁她的喜欢赶尽杀绝,普通百姓这种完全不会威胁她的,她还是很宽容的。

这些事对于老百姓来说,只是茶余饭后的谈资,但对于那些身在政坛上的人来说,影响之大,就完全不能用言语来形容。

……

册封皇太女的诏令,按照规矩要移送诸州县,以及大唐国土所在的所有范围,包括在深山老林中的藩属国,也要知道这个消息。

当然,朝廷的使者不可能钻到深山老林中,一个部落一个部落的通知,这些内附的部落,平时自己生活,到了朝贡的时候,就通过朝贡大道,赶到一个地方集合,然后由人率领集合进京。

这就是朝贡体系。

很多人一提到朝贡,就觉得是天朝上国为了所谓的面子,然后打肿脸充胖子去赐下很多财物,换回来的东西,却连十分之一,百分之一的价值都不到。

这么想,就真的把设计朝贡体系的那群聪明人当成傻子了。

而且也把中央王朝的君臣,都当成好人了。

实际上中央朝廷的君臣既不是好人,也不是傻子,他们选择这么做,自然是有其原因的。

在古代王朝中,天朝上国物产丰饶,周围实际上物产也不错,但对于那些相当原始的部落来说,比如辽东深山老林中的那些部落,以及那些生活在山脉中的部落,那些物产和他们有什么关系呢?

他们根本就没有将那些物产转化为生存物资的生产力。

他们是真的穷,平日里也不是生活在城里,就连朝贡,都要朝廷修一条朝见之路,这条路的两边就生活着无数的部落,每次到了朝贡的时候,使者就在这条路上开始通知,收到消息的部落,大包小包的开始收拾行李。

活脱脱乡下穷亲戚进城投奔的模样。

这千里迢迢的要是不给点钱,让他们生活好点,那接下来面对的可就不是提着大包小包的穷亲戚了,而是提着刀过来抢东西的强盗。

这强盗也抢不了多少东西,但他破坏的远远超过赐予的,最关键的是,朝廷也得多花军费,还没面子。

至于犁庭捣穴,就是个笑话,但凡去过深山老林里面,也不会觉得这个计划有什么成功的希望,犁庭捣穴没希望,杀良冒功倒是可以。

朝贡几乎是处理周围关系的最优解,我能打你,我也能让你活着,你别惹事,认我当爹,你把你们最珍贵的东西送过来,我也不嫌弃,回赐给你们一些东西,对于我天朝上国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你们这些只有几万,几十万的小部族,足够了。

这就是朝贡。

如今大唐的疆域之广,远超过去的所有朝代,李治去世的时候,来到神都洛阳吊唁的藩属国,不包括后来分封的内藩王公之国,仅仅外藩就有一百零三个。

而这些外藩中,集中在北边的有五十三个,其中安北大都护和安东大都护,是负责这方面的关键人物,基本上大部分的外藩都由他们来召集。

但安东大都护由辽国公负责,而安北大都护则在燕王之下,这就是朝廷忌惮燕王的原因,李恪这些年在漠北,能力和威望,都极强极高。

此番朝廷的诏令自然是传到两大都护府,然后再由都护府向各藩属国传播。

辽国公洛君骏收到诏令后,没有多想,便让人向辽东诸国传去。

朝廷的使者到了哈拉和林后,就不一样了。

燕王宫中。

李恪身体不适,便由王世子接旨,燕王世子听后,大惊失色,万万没想到自己那个从来没有见过的堂妹竟然会成为皇太女,他连忙带着圣旨去见自己的父亲。

寝宫之中,李恪面色苍白的看完圣旨,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没人知道他在想些什么,良久才叹了口气。

王世子立刻问道:“父王,朝廷立太平公主为皇太女,我们要不要做出什么反应?”

李恪淡淡问道:“你说该做出什么反应?”

王世子理所应当的说道:“当然是反对啊,这天下肯定有许多反对的人,我们抓住这个机会,闹他一番。”

李恪从上到下打量着自己的这个儿子,看的王世子毛骨悚然,不自觉道:“父王,儿臣哪里说得不对吗?”

李恪也不生气,只是依旧淡淡道:“没什么不对,只不过会将我们整个燕王一脉都拖进深渊而已,天后恐怕迫不及待的等着你造反,然后将你拿下呢。

你也不看看她给太平选的丈夫是谁,是未来的洛氏家主,从头至尾,这就是一场大联姻,辽东的辽国公,就等着我们燕国造反,然后出兵平定。”

王世子先是悚然一惊,而后很是不服的说道:“我大燕有铁骑十万,就算是辽国公尽起安东大都护府之兵,又有何惧哉?

我们可不是曾经的草原游牧,我们大燕能自己铸就盔甲武器和箭矢弓弩,天下雄兵,唯我大燕。”

王世子越说越觉得有底气,面上满是自豪,经过李恪这么多年的发展,草原上的确是兵精粮足,而且一直都在参与战事,论战事素养那绝对是比中原高很多的。

但李恪却不这样认为,“我大燕的确是有强军,但古来游牧想要和中原抗衡,那势必是要先将辽东以及西域控制在手中,这样才能在万里的疆域上,随意出击,不用担心被从腹地进攻,而现在辽东和西域都不在我手中,又怎么能够在战略态势如此不正确的情况下,和中原对抗呢?

难道是指望中原犯错吗?

况且虽然秦王兄已经三年没有书信送来,但他终究是在我身后。”

王世子已经听不下去了,“父王,您不应该如此的瞻前顾后,秦王伯率领着大军越过乌拉尔山,已经彻底不在中原,只留下少数人时不时传回来消息,先不说他年岁已高,还能不能握得住刀,单单说形势,他也没有必要为了中原,而率军回来和我大燕死磕啊。”

见到儿子这么直接的反对自己的想法,李恪终于有些忍不住了,“我本想劝告于你,但你却这样的执迷不悟。

你也不看看那位国师还坐在洛阳,他是知道这件事的,但他却允许太平当皇太女,这说明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他认为根本就不需要担心我们这些外藩之国。

我告诉你,如果你不放弃你现在的想法,这个偌大的燕国,本王绝对不会交给你,你给本王记住。”

王世子从来都没有见过自己的父王发这么大的脾气,他的父王,是草原上的雄鹰,是草原上最受人尊敬的勇士,是可汗中的可汗,王中的王,但是他刚才却从他的父王眼中看到了一丝恐惧。

“父王,那位国师真的有那么神吗?”

燕王李恪郑重说道:“没有亲眼见过他的人,从那些传言中听到,只感觉像是看传说故事,是一个聪明智慧的人,但等你真正的见到他,见到不凡,听他言语,看那如同云散云聚的光,就知道什么叫做井中望明月,蜉蝣见青天!”

王世子离开后,李恪的眼中爆发出激烈的寒光,他这么多年不南下,就是因为忌惮,他还记得当初国师拍着他的肩膀,让他好好在燕国待着。

这么多年,尤其是后来他的实力越来越强,现在已经彻底完成了对漠北的整合,他有时候也会想念中原的花花世界。

在漠北现在有十二家,同时也是十二个部落,都在他的掌控之下,他可以任意的调遣精兵,且各司其职,大量汉人的加入,让这里迅速的发展起来。

在这里,他的命令优先级甚至比天子还高。

漠北诸部落,只知有燕王,而不知有天子。

但他还是不敢动。

他每日每夜的等着洛阳突然传来国师去世的消息,但是没有,这位国师还活着,简直就像是洛氏那位昭圣王一样长寿,从战国时代活到了孝武皇帝的时代。

而现在这位国师,在隋文帝的时候就已经出现在世间,结果现在隋朝都灭亡了,大唐都崩殂三个天子了,他还老神自在的待在洛阳城呢。

两年前李恪的身体变差之后,他就预感到自己的大限快要到了,说来他活的时间也已经很长了,他不得不承认,燕国失去了南下的机会。

至于自己的几个儿子,李恪不认为他们有这方面的能力,一旦自己死了,仅仅重新整合草原,都是一件不简单的事情,毕竟自己的儿子可没有自己的威望。

所以李恪的诉求已经从静观其变,变成了安守漠北,就让燕国顺顺利利的传承下去,太平公主被立为皇太女,洛氏和李氏的合作将到达一个新的时代。

洛氏是绝对不会允许有任何人来破坏这份合作的,所以一旦有任何人胆敢造反,洛氏一定会倾尽全力,将一切都扼杀在摇篮之中。

“要不要换掉世子?”

李恪心头升起了这个想法,自己这一生功勋卓著,以后肯定可以在青史之上,留下一世英名,但在历史上,有多少名臣辛辛苦苦,最后却因为子孙不肖,而连累了身后名呢?

还有多少人,一生努力才让家门煊赫起来,却因为子孙不肖,而在第二代或者第三代,就瞬间湮灭。

高门大族为什么看不上骤然崛起的权贵,就是因为这种依托于皇权的富贵,太容易失去了。

而高门大族虽然也要依托于皇权,但他们的根基终究是知识,可以一直传承下去的知识。

看看凌烟阁功臣里面,现在还显赫的人家,已经不多了,能顺利退居二线,都已经是皇恩浩荡。

一朝天子一朝臣。

这句话在依靠军功和皇恩的勋贵之中,真是被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可不想让自己以及整个燕王一脉,落到那种下场。

自古以来的宗亲,既容易显赫起来,又容易败落下去,而且一败就是难以翻身的境地。

想到这里,李恪觉得不能拖,此番立下皇太女,是个教训诸子的好机会,于是当即唤人,让自己的儿子们都返回哈拉和林,他有要事交待。

王宫侍从不敢耽搁,王子有的不在哈拉和林,而是在各地驻守,想要全部召集回来,还需要一段时间。

李恪又想了想,给李承乾写了一封信。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