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十九章:一场盛大的典礼与死亡

在神都洛阳,有一座万象神宫,在万象神宫中,有一根通天神柱。

在天宝十四年,神都的百姓知道了一个新的奇观在建立。

它的名字叫做天台,近天之高台。

占地极广。

天台宛如人造假山。

通体青石浇筑着铁水铸成,正正方方,碧玉青色中夹杂着黑色,气势渊沉。

在天台的一侧,向南的方向,一阶一阶垒上,共三十三层。

传说三十三天上有神仙人物。

天子要用这座高台来代替泰山。

在三十三层之上的平台,有一座宫殿,将这座神都一览无余,宫殿或许并不大,但能垒起三十三重的高台,又在这三十三层台阶之上建造宫殿,已经是盛世才能负担起的。

这座高台建立的作用,就是用来举行盛大典礼的,这个巅峰的盛世,应该向所有人彰显,在一个史无前例宏伟的高台之上。

天子站在最接近天的地方。

沟通皇天,进献祭品。

天宝十二年击溃新月帝国。

经过五年的休养生息后,不仅仅是中原的休养生息,主要还是让中亚以及西亚的那些被连绵战争打烂的地域恢复一下。

天宝十七年,大唐天子诏令。

发中亚、西亚十二国联军,进军天竺,未来大唐的战略方向就在这里。

天宝二十年。

历经六年的时间,这座高台终于被建造完毕,但却没有时间去举行一场盛大的典礼了。

天授殿前。

太平穿着衮服,却直接坐在殿前的白玉阶上,洛千秋坐在她的身边,太平依偎着洛千秋,她的脸色有些苍白,洛千秋脸色带着宛如刀劈斧刻般的皱纹。

这世上最无情的便是时间。

任你风华绝代,权倾天下,最后也只是红颜白发,英雄迟暮,化作一抔黄土罢了。

“在位五十年的天子。”

太平笑了笑,“我也算是古来少有了,有福气啊。”

洛千秋和太平一同望向那座宏伟的天台,以及红彤彤的落日正悬在天台之上。

洛千秋似乎想起了什么,突然笑出声来,太平疑惑的目光瞧过来。

“我突然想到,天下岂有在位四十多年的太子吗?

也就是我们儿子了,换作别人,怕是早就……

嘿。”

太平疑惑的表情,瞬间展露出笑颜,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们的儿子,当然是好孩子。”

太平满脸幸福,“我这一生,可真是幸运啊,皇位莫名其妙的落在我的头上,洛氏的夫君落在我的头上,继承了这么庞大的帝国,五十年来,安安稳稳的就走到了现在。

其间有些许的波折,但最终却还是很顺利。

天下间很多人赞扬我,有时候我心中很慌。

或许,换作别人,也能做的这么好吧。”

洛千秋却摇了摇头,“夫人,你不要这么妄自菲薄。

继承了鼎盛基业的君王,当初的隋炀帝不也是吗?

但最终他的下场是什么?

这世上最难的就是克己,这一点上,你做的很好,换作别人,或许也能创造盛世,但能保持五十年的不变吗?

我们二人一生顺遂圆满,这和你的脾气是分不开的。

很多君王总说,若我有谁谁谁辅佐,也能创造大业。

但他们从来都不会去想,为什么他没有贤臣辅佐,而那些历史上的贤君却有良臣。

封常清、高仙芝、哥舒翰、王忠嗣、李嗣业、郭子仪、李光弼、仆固怀恩。

一个個名字,在大唐东西两万里的国土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于是彪炳史册,得以善终。

有没有一种可能,如果在别的君王之下,他们就难以有现在这样的命运呢?

你这样兼具威严和仁慈的君王,你这种不猜忌功臣的君王,数遍史书也是不多见的。”

在五十年中,洛千秋说过很多次这种类型的话。

“朕的皇夫。”

太平苍白的脸上突然笑起来,“你总是这样,有无穷的勇气和决心,无论任何事,都不能让你有颓丧。

伱这样的人,应当也是很少见的吧。”

洛千秋目光深沉,“大唐在人世间无敌,你我夫妻二人,在大唐无敌,这是现实给我的底气,又有什么会让我颓丧呢?

或许只有那个冥冥中的上天了吧。”

太平愕然,“天,不就是素王老祖吗?天也站在我们这一边啊。”

洛千秋没说话,只是搂进了太平。

对于这个世界上的普通人而言,的确是如此,伴随着姬昭换天的进度,现在决定一切的都是素王这个天。

姬昭的潜意识影响着一切。

草原天命之类的存在,早就都没有了,曾经的世界迷雾也不存在了,诸夏能够出现在任何地方,现在的世界,是一个颇为自由的世界。

但只要姬昭一天还没有彻底换天成功,那曾经的天就还存在一分。

以前的那个天,现在只针对洛氏。

整个世界解开了束缚,只有洛氏身上还有一些枷锁,而这些枷锁,只有等到终极时刻,才能够彻底解开。

“你说人会有来世吗?”

“信则有,不信则无。”

“那我信。”

“这辈子还有什么遗憾吗?”

“没有,只是觉得没活够。”

洛千秋哑然失笑。

“来世,我们还会做夫妻吗?”

“会的。”

“你骗我,你会陪伴在素王上皇天的身边,不会有来世的。”

“……”

“有这辈子就挺好,人生若此,夫复何求。”

太平微笑,“如果真的有来世,我还是希望这样,四海升平,家家有饭吃,有衣穿,大唐的旗帜四域飘扬,人人颂唱天子圣明。

哪怕。

哪怕。

遇不到你,我也愿意换取这一副盛景,国泰民安。”

洛千秋望着太平,太阳落了下去,她的眼中倒映着宫殿的辉煌灯火,她的语气何等的坚决和不容置疑。

“陛下圣明。”

洛千秋眉梢眼角都高扬起来。

“我不圣明。”

太平认真道,“我在说一些愚蠢的胡话罢了。”

“夫人说的是圣人大爱之言。”

洛千秋搂紧了太平,“来生再见。”

……

天宝二十年,冬十二月初一,一代女皇在天授殿溘然长逝,葬入明陵。

十二月初五,大行皇帝上谥号武皇帝,以表彰开疆拓土之功,加庙号世宗,四大庙号之一,又因为大行皇帝的帝位是从让皇帝那里继承而来,世系转移,所以加以世宗。

十二月初八,做了四十多年太子的李圣一在天授殿接受百官朝拜,受皇帝位,又受天子位。

改元明光。

十二月廿一,洛王洛千秋在洛王府薨逝,天子悲痛至极,罢朝一月,群臣上谥号,“明武”,天子令洛王与世宗合葬明陵。

十二月廿八,嗣洛王洛圣夕,当今天子唯一的兄弟继承洛王位,同时继承洛氏家主之位,诸家支脉皆前来祝贺。

天下剧变,一个有洛氏血脉的天子终于登上了帝位。

明光元年元月。

当身着衮服的天子和身着诸侯王袍服的洛王,同时出现在朝堂上时,若非圣痕,谁能辨认,这一幕让人恍惚。

洛氏的气运在疯狂增加。

【家族声望:(天下无双;威震诸夏;国朝天柱;州郡之贤;乡野贤族)

中原:威震诸夏

辽东:天下无双

草原:威震诸夏

西域:威震诸夏

高原:天下无双

家主声望(洛圣夕):(名满天下;声名远扬;崭露头角;初出茅庐;默默无闻)

中原:名满天下

辽东:声名远扬

草原:声名远扬

西域:名满天下

高原:声名远扬】

当李圣一的目光扫视而下的时候,几乎没有人敢于和他对视,尤其是在他身边,还站着持剑的洛王洛圣夕时。

李圣一大概是历史上最特殊的盛世太子了。

乱世时的太子不算,但凡和平时期的太子,基本上都养在宫中或者帝都,不曾外出。

但李圣一不是如此。

他从弱冠的时候,就开始当差办事,或许因为身份特殊而有些事做不成,但依旧不是寻常太子能比。

况且他当了四十多年的太子,心性早就磨练的无比坚韧,就连儿子都已经有九个,女儿更是十三四个。

这些年里,洛圣夕就一直跟着他,水里进,火里出,辽东西域,蓬莱岭南的跑,手中提着剑,砍头杀人。

……

明光三年。

李圣一继位后,对内执行天宝年间的内政策略,对外则继续进攻天竺,势必要从中亚一路推进到大海。

经历六年的征讨,大唐取得了长足的成果,大唐在天竺的土地,增加了十倍左右,李圣一将天竺的楚国,一分为五,东西南北中,建立了五个楚国,他让他的儿子们前去就藩东楚、北楚和西楚,又将原先的楚国分成南楚和中楚国。

天竺之地向大唐建立朝贡的藩属国高达七十三个,这还是有名有姓的土邦,其他没有资格朝贡的次级邦国更多,那些人只能朝贡王国。

现在的大唐天子可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去朝贡的。

大唐的军队走到哪里,洛氏钱行就开在哪里。

远征军当然不可能是府兵,不断外扩的大唐军队,最终还是走上了必然的募军制度。

这些专职打仗的军队,战斗力更强,而且几乎不需要回家,金钱和荣耀,就是他们的所有东西,四海为家就是他们的格言。

纸币伴随着大唐军人的脚步,出现在几乎每一个角落,大量商人完全依靠军人而生存,每次发军饷的日子,都是最繁荣的日子。

商人们在中原以及周围的藩国中奔波,一条条直道向着远方修去,一座座供来往旅人休息的驿站出现在道路两旁。

中央朝廷虽然没有对天竺动兵,但除了军队之外,其他方面的支持都是拉满的,尤其是钱行方面,仅仅中央朝廷的支出,就高达三亿贯,军费可以说是耗费糜多。

这一切都在宋国的消息传来后,产生了变化。

上一代宋王的一个儿子,按照大唐的规定,是国公爵位,竟然自杀了。

自杀还算不上特别炸裂的大事,虽然出生富贵,但在权贵之家,这种事,还不算是特别少见。

真正让朝廷直接懵逼的是国公夫人交上来的血泪书。

这封血书将宋国的底细翻了个底朝天。

那位国公,竟然是因为还不起债,最后就连宅子都卖了,越想越气最后羞愧直接自杀。

堂堂国公还不起债务,最重要的是,还能被逼自杀,这可谓是大唐到现在独一份。

现在的李氏可以说是有皇族以来,势力最强的皇族,从波斯到蓬莱,从遥远的东欧到漠北,再到中南,到处都是李氏的宗亲。

洛氏还没走到天下无双的地步,就是因为李氏的宗亲实在是太多了,集合起来的势力也太强了。

国公就算是还不起债,也不至于被逼死。

这件事的原委则在国公夫人的信中写的明明白白。

宋国这几十年间的事情,终于暴露在大白之下。

实际上朝廷一直都觉得宋国有些不对劲,毕竟朝廷没有大量资源过去,但宋国的发展却比楚国强太多,这明显不对。

但是再细细看一看长江以南的配置,朝廷就没再关注。

翻不了天。

蓬莱、西域、中亚、西亚,这才是真正的战场。

南方,无论是中南,还是天竺,实际上大唐都没有放在过眼里,属于其他方向处理完了,再顺手处理一番的地方。

自古以来,南方的政治地位就是这样。

太平和洛千秋对于长江以南的要求,就是做好文化交流,按时缴纳赋税,这些事,这些年一直都做的很好,符合一直以来,中原对江南、岭南的印象。

所有人都万万没想到,中南一出事,就捅出这么大的篓子。

江南士族、两广权贵、安南节度使衙门、云贵王公,这些人和中南宋国的王公之间的那些事全部都暴露了。

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这里的情况,和当初洛苏看到的又不一样。

当初洛苏觉得宋王迟早能收回权力,但事实不是,同样的权力在不一样的手中是不一样的。

宋王的性格不行,继任者的性格也不行,两代人没收回来,到了现在第五代宋王,权力是真的收不回来了。

没错。

第六代。

或许是环境还是差,宋王的寿命不长,第一代宋王和李治同一代,李圣一才第三代,而宋王现在已经是第六代,一个十二岁的小娃娃。

现在的宋国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君主离线制。

有没有宋王问题都不大,从头到尾,从衙门到外面的商人,包括军队,基本上没有宋王的心腹,而是下面的权贵、豪商,一重重的联姻所组成的集团。

宋王的地位还是相当尊贵的,毕竟宋王爵位没了,那朝廷就要派新的宋王来,这是所有人都不希望看到的。

但宋王一脉,已经彻底失去了君主的权力。

现在的宋王在所有人眼里,就是一个和他们一样的贵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宋国的贵族相当有主人翁意识,他们真的把宋国当成自己的。

毕竟几乎每家都有大量的山林矿业,有土地佃农,有生产丝绸的作坊,他们互相联姻,互相持股,这里还是少数的,有自己钱行的地区。

宋王一脉完美体现了什么叫做权力自下而上。

宋王失去权力不是因为单纯的没有心腹,也不是因为没有忠臣之类,而是因为人心的变化,在宋国的权贵中,产生了一种对于中原来说很离经叛道的想法。

那就是——“这是我们的宋国,而不是宋王一个人的”。

庞大的利益则让所有权贵对此死死捍卫。

最重要的,还是安全。

宋国的权贵发现当宋王没有那么大的权力的时候,他们安全了许多。

中原那个门阀士族的时代仿佛又回来了,而且他们吸取了教训,不再空谈,而是真正的深入军队和方方面面,培养子弟,让他们可以担当大任,以防止家族的迅速衰落。

这种思维的出现对宋王的权力架构是致命性的。

一旦宋王掌握的权力稍微变多,各家就会齐心协力,先将宋王打下来,等到宋王的权力变弱,他们又会齐心协力让宋王的实力恢复。

最终在上一代宋王的时候,宋王彻底成为了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贵族,那些大贵族和宋王间的关系,已经基本上和君臣无关。

这件事宋王根本就不敢上报朝廷。

最后不管处理结果是什么,但宋王根本是落不了好的,而且宋王的地位还是当之无愧的第一,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破坏这种体制。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为了防止宋王拥有军权而进行反扑,其他的权贵纷纷派出自己家的子弟上战场,这倒是让宋王一脉的人丁比较昌盛,基本上没有在战场上牺牲的。

这可能算是祸兮福所倚了。

宋国已经很有西方那个罗马的贵族共和味道。

……

当这些事传到洛阳之后,李圣一直接呆住了,就连见多识广的洛圣夕,都有些懵。

这件事如果不是出现在宋国,而是在中亚或者西亚的任何一个国家,李圣一和洛圣夕,都不会这么吃惊。

这么多年的交流下来,大唐对于罗马那堪称怪异的历史和制度,还是比较了解的。

罗马帝国的正式名称叫做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以前的皇帝是选出来的,后来的皇帝是血脉继承的,但也不是很严格的嫡长子,罗马帝国里面任何一个公民理论上都有资格成为罗马皇帝,而且新皇帝基本上不会清算旧皇族,因为罗马没有宗法制度。

很怪。

但放在罗马头上又觉得很合理。

如果宋国出现在靠近罗马的地区,还算是合理。

但中南和罗马八竿子打不着,罗马的那些书籍也没见有传过去,怎么会产生这种诡异的制度。

而且。

宋国的这种制度,从哪方面来讲,都垃圾到了极点,简直是开历史的倒车,既不能保证政权稳定,又不能完全摈弃现在大唐的制度。

“阿夕,你说该怎么办?”

洛圣夕太了解李圣一了,一听他这句话的语气,就知道皇兄已经动了杀心,他自己也动了杀心。

但洛圣夕想了想,轻声道:“皇兄,不好杀啊。”

李圣一当然知道不好杀。

宋国和当初的蓬莱不一样,蓬莱孤悬海外,既是优势,也是劣势。

优势当然是能阻敌于外,而且能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中原很难探查到有关于蓬莱的消息,一座储藏量那么大的露天金矿能藏那么多年,可想而知蓬莱的隐蔽性,许多在中原犯了法的人,都往蓬莱跑,等到大赦再回来。

但劣势就是太过于独立,和中原的牵扯不够,一旦真的出事,就只能正面对抗,朝廷对蓬莱的战争能进行的那么顺利,就是因为这是两个利益集团的战争,朝廷一方,无论是官吏还是贵族,就是要干掉蓬莱,掠夺蓬莱的利益。

宋国就不一样。

虽然那位国公夫人因为接触到的信息有限,信中只是略微提了一嘴,但细思极恐啊。

长江以南,到底有多少家族参与其中,这些家族都是以什么身份,是单纯的出钱,还是有族人子弟,或者是私藏的隐户,在宋国里面参军,乃至于成为宋国的权贵。

勾结到了什么程度。

如果朝廷这么查下去的话,是不是要带着军队去,后勤能不能顺利的通过长江以南,宋国反抗的话,这场战争要怎么打?

从陆地上运输粮草,那肯定是别想了,路途太远,山实在是太多了,以宋国的实力,出兵至少都要二十万,粮草只能走海路,但走海路的话,问题就更大了,难不成又要登陆作战。

想到这里,李圣一揉了揉头,突然问道:“阿夕,你说如果葱岭以西的国家造反的话,朕能平定吗?”

洛圣夕一怔,好问题啊。

“一次可以。”

“两次勉强可以。”

“三次建议直接弃地。”

“因为边远的国家而乱掉中国,是不值得的。”

洛圣夕用平淡的言语说出了最残酷的现实,那就是大唐的地域虽然广大,但现在主要是依靠统治手段,通过经济手段、政治组织架构、帝国名声、近支宗亲、大唐远征军,这些手段在维持统治。

如果不是现在有纸币、钱行,如果依旧按照以前那些收取实物税的方式的话,大唐就连税都收不上来,现在至少是可以收一部分税的。

“现在大唐直辖的州县,就是朝廷可以收支平衡的极点,西边到葱岭,东边到箕子半岛,北边则是辽东、漠南,南边则是汉交州。

虽然很希望大唐可以直辖更多的土地,但不得不承认,这就是现实,大唐现在的开疆拓土,只是在担忧未来有其他族群强大起来。”

有些话听起来的确是不好听,但这就是事实,不容人争辩的事实。

李圣一听到却眼中一亮,“也就是说,宋国至少在北边的一部分领土,是朝廷可以直辖的。”

洛圣夕点头又摇头道:“可以是可以,毕竟一旦到达岭南,在往南就是一片沃土,若说不能统治那就是开玩笑了。

但必须要将汉人迁徙过去。

一片土地一旦充斥汉人,那中央朝廷统治的概率就会直接提升至少一半,并州、益州,这都是天然的割据之地,但是每次天下一统,却从来都没有割据成功过,就是因为这里都是汉人。”

李圣一听懂了洛圣夕的话,沉吟道:“阿夕你的意思是,对付宋国那些人,不要着急,一步步做,不能想着乱杀一通就结束,而是要徐徐图之。”

洛圣夕点头叹息道:“直接动刀兵只会引起宋国和朝廷的全面对抗,到那个时候,势必要从江南等地征发民夫和粮草,可能还会有一些其他事务,在这种不清楚敌我的情况下,贸然动手,实在是不妥。

况且说破大天去,宋国权贵做的事虽然有百害,但终究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而且并没有造反行为,他们就是揽权,实际上在西亚和中亚,都是这样,只不过宋国是那些权贵自发的。”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

这就是最让李圣一头疼的一件事,从造成的恶果来看,宋国的那些权贵,应该死一万次,但这件事是典型的苍蝇不叮无缝蛋,从根子上就是宋王有问题。

现在朝廷插手的话,最多就是以藐视皇室作为罪名,宋王是天子封的,现在架空宋王,就是藐视天子,这是大不敬之罪。

但这实际上很牵强。

因为对宗室无礼的人多了去了,延展开之后,任何当官的都可以说自己是天子封的官,可以开始扣帽子。

“这件事被朝廷知晓的事情,应该很快就会在宋国传开,到时候先看看宋国会是什么反应。”

李圣一最终还是决定暂时静观其变。

洛圣夕向李圣一告辞。

在洛圣夕走到殿门前的时候,李圣一望着要离开的洛圣夕,又想到了那些藩属国,突然问道:“阿夕,洛氏会永远站在朕和大唐天子这一边吗?”

洛圣夕顿了一下,转身道:“陛下,只要天子愿意,洛氏永远都站在天子这一边。”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