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 第五章:李氏的血脉天赋!

洛苏和洛氏之事暂且按下不提。

因为秦王和太子间的争端,受命的大喜也不能冲散大唐中枢的气氛凝滞。

平阳公主府。

洛玄夜和李秀宁躺在宽大的摇椅上,面前是一片引水而建的池塘,莲花在其间绽放,阵阵沁香。

李秀宁伏在洛玄夜怀中,低声说道:“二郎和张婕妤起了冲突,父皇将二郎训斥了一顿,说他张狂跋扈,说他掌军在外,习惯了**,现在将军中的习气带到朝中。”

说着她便寒声起来,“张婕妤、尹德妃,真是妖妃啊。

若非母亲去世早,现在父皇和二郎之间又岂能走到现在的地步?

这两人蒙父皇恩典信任,却如此陷害国家宗王,真是该死!

真不知道太子给了她们什么好处,能够让她们二人这么帮太子。”

按理来说,李秀宁和李建成相处时日更久,应该是感情更好的,但很明显人不是机器,不能这么算。

人心中有一把秤。

李世民有没有受到不公的待遇,李秀宁是很清楚的。

真正让洛玄夜和李秀宁对李建成开始渐行渐远的一件事,还要追溯到晋阳起兵时,李建成把李智云丢下。

洛玄夜寒声道:“无非就是看父皇年老,她们着急为自己和儿子找新的靠山。

太子能给出更好的条件,崽卖爷田不心疼,这天下不是太子打下来的,他当然舍得去付出。

而且,这些宫中的人,一个个都是察言观色的好手,父皇很可能是默许了这件事,陛下极可能对秦王存在着深深地忌惮。

他毕竟是皇帝,对于秦王麾下文武分明又实力强大的政治军事集团,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还有一句话,他没有说出口,在现在的大唐,能威胁他皇位的只有李世民,太子李建成对李渊没有丝毫的威胁。

李秀宁轻抚洛玄夜道:“夫君,父皇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对二郎是有忌惮,但同样有深深地关爱,否则二郎这种功高盖主的臣子,早就被父皇赐死了,太无解了。”

现在李渊和李世民都被架到了这里,李世民功勋卓著,不能随便废黜,但不废黜,李渊就感觉如芒在背。

无解。

洛玄夜却不这样认为,他有一种武人直接的思维,“夫人,现在柱子上帮着非常繁杂的结,怎么解开最快?

不是一点点去深究,而是直接一剑劈开,再复杂的结,一剑下去也解开了,这就叫做快刀斩乱麻。

现在陛下既不想废黜太子,又不想或者说不能不敢废黜秦王,他想要端水端平,但这怎么可能呢?

大唐又不是极西之地的罗马,经过数百上千年的大一统,至少在中原,是难以和罗马一样的。”

对于洛玄夜话中所说的不能不敢,李秀宁明白是什么意思,秦王李世民是大唐的一张王牌,是底牌,现在的天下虽然已经渐渐一统,但只不过是中原内部的一统,外面还有很多敌人。

认为中原不虔诚,是异端的西域诸国,其中最强大的是西突厥。

同源同文但一向不服中原的辽东国,间接性的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以及一直以来和中原处于此消彼长状态的冬突厥,是中原的强大威胁。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李世民现在颇有几分,借寇以自保的意思,只要一天大唐还有军事威胁,他就还有用,那李渊就会对他轻轻放下。

但,李秀宁疑惑问道:“夫君,你说的罗马是什么?是一个国家吗?”

洛玄夜一怔,才想起来李秀宁当然不知道罗马的存在,于是解释道:“罗马就是汉时的大秦,在长安以西一万五千里!

如果在路上走,要翻过沙漠、戈壁、高原、草原、河流,走两万多里才能到达,我曾经和文公老祖前往那里。

罗马和我们中原不同,他们的皇位不是天经地义的血脉父子相传,而是养子继承,颇有上古禅让的味道,是一种相当落后的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他们和中原最大的不同则是,他们有几个皇帝同时治理帝国,最多的时候有四個皇帝,号称四帝共治。

最终有一位强大的皇帝将帝国分成了两半,交给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做西罗马帝国,一个叫做东罗马帝国,从那以后,两个帝国就开始独立运行。”

李秀宁这么见识广博的女人闻言也不禁睁大了眼睛,“简直匪夷所思,一个国家怎么能够有两个皇帝呢?

而且分成两个国家,这岂不是不统一了?”

洛玄夜沉吟道:“也不能说是两个国家,他们还是同一个国家,两个帝国中的官员是可以相互交流的,而且一个国家的皇帝可以是另外一个国家的皇帝后代。

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国家,只不过由于帝国太大,所以由两个地位相当的皇帝来治理而已。

这就有些像是陕东道大行台和朝廷的关系,分陕关东后是实际上的另一个朝廷,区别在于陕东道大行台还是臣子,而罗马的两个皇帝地位完全相同。”

李秀宁恍然大悟洛玄夜想要说什么,如果是在罗马,太子和秦王争斗根本就不是个问题,将帝国一分为二就可以。

但在中原,这太难了,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李秀宁已经将这些话记在了心里,她从心里是不愿意见到李建成和李世民闹到最后你死我活地步的,但现在李渊的端水举动,就是在一步步的将两个人逼上不可挽回的结局。

如果是李元吉尚且算了,但李建成,李秀宁还是和他有亲情的,一家人闹成现在这样,让她感觉心寒。

……

秦王府上,气氛很是低沉,概因秦王李世民从皇宫回来后,就怒气冲冲,让人战栗。

李世民见到长孙氏后,更是直接将之揽入怀中,忍不住哭泣起来,诉苦道:“父皇何以疑我至极啊,张尹二妃诬陷我,我解释,父皇却不信任我,父子走到现在这样相看两厌的地步,难道是我的错误吗?”

那个能够在战场上纵横的统帅,现在却仿佛失去一切的孩子,他在这里感伤,他的心理上遭受着巨大的折磨,曾经那个能够遮风挡雨的父亲,似乎已经消失了。

皇家在某些方面和普通人家又有什么区别呢?

并不是生在皇家就能够真的冷酷无情,心依旧是肉做的,种种难以言明的痛苦,不曾有差异。

长孙氏抚着李世民安慰,对于自己这个丈夫,她再了解不过,他的身体中仿佛住着两个灵魂,一个是极度感性的一面,一个是理智的一面,他现在在这里哭泣,但他的理智却不会缺失。

长孙氏明白自己所要做的很简单,“夫君,多哭一哭吧,将这些负面的情绪发泄出去,你还是那个顶天立地的天策上将,你不曾失败,这次也一样。”

在长孙氏温声的抚慰下,李世民得到了些许的放松,李承乾抱着李丽质跑出来,李世民将小娃娃接过来,李丽质便咯咯笑起来,白嘟嘟的小脸蛋很是可爱。

“王妃,举行一场晚宴吧,有段时日没有和秦王府以及天策府的属臣交流了。”

李世民说道,长孙氏点点头柔声道:“我会将诸臣的夫人也都请来。”

夫妻齐心,其利断金。

……

皇宫中,李渊望着啼哭的妃子,又回想起李世民和李建成的争端,他猛然间有些喘不过气来。

他绝不是蠢人,甚至可以说是很聪明,李建成和李世民间的暗流涌动,他又如何能不知道呢?

但他即便是知道,却没有丝毫的解决方法。

建成没有犯过什么大错,他又怎么能废掉建成的太子之位呢?

自古以来,哪里有被废的太子还能够活下来的呢?

更何况是二郎这种视生死如草芥的沙场悍将,人命,即便是太子的人命,大概也不算是什么吧。

他的耳边仿佛又响起了他的妃子们哭泣的声音,“陛下,太子仁厚,百年之后,妾身子嗣的生息恐怕就要仰仗太子了。

若是秦王,恐怕妾身等难以活命啊!”

李渊从小就失去了双亲,他对于亲情很是重视。

他微微闭上眼,他极力的去弥合秦王和太子间的裂痕,他想要让二人和平相处,但似乎一切都只是徒劳。

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的二郎和他越来越远。

这正是李渊的困境,如果他真的是个昏君,如果他真的对亲情漠视,李世民功劳再大,无非就是喊进宫中,乱刀砍死。

虽然在开国过程中他的功劳没有李世民大,但他对帝国的掌控是毋庸置疑的,绝不是李世民所能撼动,失去了李世民的秦王府,作鸟兽散是唯一的结局。

如果他果断一点放弃李建成,立李世民为太子,大唐的人心也不会有不服,李世民的威望是绝对足够成为太子的,甚至在民间很多人已经开始猜测李世民什么时候会被立为太子。

但他偏偏不这样做,他想要保住李建成的太子位,又不忍心彻底让李世民的功劳白费,于是造成了现在的结果。

在这其中,还带着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那是一个君王对失去权力的恐惧,秦王的强大让他时时有一种自己已经是明日黄花的感觉。

秦王的刚强让他愤怒!

“素王啊,这天下如何能够有这样的痛苦呢?

我曾经那个儿子去了哪里?

明明晋阳起兵时,二郎和大郎还亲密无间啊,得到了天下,却走到这个地步,这个地步……”

如何会如此呢?

如果洛苏在这里,大概会说,因为你李渊太无能了,天下不自己去打,却依靠自己的儿子。

因为李建成只想要坐享其成,有功劳的事一件不去做,一件做不成。

诸夏这片土地,从素王起,一千六百年来,事功就是最大的合法性之一。

太阳渐渐落下了山,那投射在皇宫殿中的光彩,渐渐消散,黑暗吞没了整座大殿。

……

李世民向王府群臣发出请帖,洛玄凌带着妻子高氏前往王府赴宴,在马车上时,高氏悄声说道:“夫君,此番前往秦王府,王妃如果问起家事,妾身该如何说?”

洛玄凌握住高氏的手,毫不犹豫的说道:“夫人,你是王妃的表妹,高氏因为秦王而再次显贵。

我从出仕起,就是秦王的王府副典军,一路都在秦王麾下任职,谁都知道我是秦王嫡系。

如果在这场夺嫡的斗争中失败,我的唯一结局就是为秦王血战而死!

所以我们没有什么不能说的,王妃问起,你只管表示忠心即可。

如果将来王妃还有女儿的话,会有一个嫁给我们的儿子。

关系太亲近了,我们没有后路,秦王必须成为天子!

任何人胆敢挡在这条路上,我都会将他碾碎!”

高氏一颤,这还是第一次,夫妻二人说出这样的话,她的柔荑反握住洛玄凌的手,“夫君放心,妾身和王妃从小感情就好,我家定然能卓然于天子之下。”

家有贤妻,门庭之幸。

洛玄凌的马车在秦王府前停下后,同样有几辆马车停在秦王府前,是尉迟恭等人到了,见到洛玄凌后,尉迟恭连忙招呼道:“青玉,你来的够快的,同进同进。”

洛玄凌同样笑着招呼,“尉迟将军来的才快,秦将军来的也很快,倒是显得我有些怠慢了。”

这倒是真的,尉迟恭他们住的离秦王府远,洛玄凌的府邸比较近,可想而知尉迟恭等人来的有多快。

尉迟恭嘿嘿一笑,颇有些憨厚,“秦王相召,当然要快一些,以免耽误了大事。”

真不愧是李世民的心腹爱将,怪不得尉迟恭在一众降将中地位一骑绝尘,这是李世民绝对的铁杆心腹。

尤其是在洛玄夜地位太高,不适合作为李世民影子出现后,洛玄凌和尉迟恭就替掉了这个位置。

几人正攀谈着,洛玄夜的马车到了,众人纷纷行礼道:“卑职参见公主殿下,拜见国公。”

洛玄夜和李秀宁回礼,一行人一起往府中而去。

洛玄凌和尉迟恭等人见面后,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只称呼字或者是官职,却不称呼爵位。

这是为何呢?

因为秦王府众人羞于提起,整座秦王府,几乎没有国公爵位,洛玄凌的郡公爵位就已经到顶了。

为什么会如此呢?

因为尉迟恭等人不算是天子李渊的直属臣子,而是秦王府的王府臣子,某种程度上来说,尉迟恭他们不是开国功臣。

这很奇怪,却又不奇怪。

但对于尉迟恭等人来说,这就是相当耻辱的事情,他们这种冲锋陷阵的猛将,在周朝和汉朝开国的时候,得到的是什么待遇?

周朝的时候,他们这些功臣,是一方诸侯国主!

可以建立自己的宗庙,拥有自己的国家,是君。

时移势迁,那已经不可能了,但汉朝开国的时候,他们这种人,那也是一方列侯,地位崇高。

但轮到他们,最后得到的是什么?

竟然还不如裴寂那些夸夸其谈的人,这血流的真是不值,这伤受的真的憋屈。

洛玄夜以此为耻辱,尉迟恭他们这些武将,更是以此为耻辱,心中不知道有多炽热的火焰在燃烧着。

这些火焰灼烧着他们自己,也灼烧着李世民。

一行人进入府中后,女眷们都被带到后边的庭院去和王妃赏花,李秀宁同样前往,她不想参与这件事,众贵族女子簇拥着李秀宁,在这座王府中,李秀宁是唯一胜过长孙氏的人,她们二人就是众人的中心和焦点。

走进殿中后,洛玄夜自然而然的坐在左手第一的位置,除了李世民,他无论资历、功劳、爵位、官职、尊贵,都是诸人中的第一。

只要有他出现的场合,从来都不曾有人和他争,其余人各自按次做好,李世民从后堂布出,众人齐齐起身行礼道:“参见秦王殿下。”

李世民坐在垫子上,让众人都平身,环视一周后叹息说道:“先饮酒,今日召集诸位前来,实在是,唉。”

尉迟恭见状直接接话问道:“秦王,是不是小人又在陛下面前中伤您了,真是可恨!”

尉迟恭这个人胆大心细,虽然有些跋扈,但却不是真的没脑子,他是故意这么说的,李世民叹息道:“父皇又训斥了我,认为我行事**,认为我不类他,真难啊,比在战场上还难。”

洛玄夜等人都默然无语,李渊之所以会认为李世民**,是因为李世民经常顶撞李渊,这是为了回护属下。

“曾经出生入死的时候,我以为那已经是世上顶级的煎熬了。

还记得我们在河东和刘武周对峙吗?

两天不进食,三天不卸甲,士卒们都已经疲惫到极点了,我当时也有些坚持不下去,但我当时就在想,如果不追,那不过就是一样随处可见的胜利,宋金刚还有机会收拢残部。

所以我一直追,一直追,最后一战收复了河东。

和王世充、窦建德大战的时候,多艰难啊,伱们都跟着我从那个时候走过来,还记得吧。

付出了那么多牺牲,付出了那么多代价,结果现在没想到啊,没有丝毫的好转,竟然比那个时候还要艰难了。”

说着李世民竟然直接泪目,其余文臣武将都回忆起当初的征战,那是他们都不愿意再回忆的过去。

“秦王,现在太子勾结了妖妃,在各方面打压您,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反击才行,让陛下看清谁才是真正适合做太子的人!”

夺嫡!

这是所有人都认为现在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国朝政务,在现在政令混乱的当下,想要做些什么也很难。

毕竟从来都不曾有一个王朝,臣子们要面对皇帝、太子、秦王三个命令,而且这三个命令的效力还差不多,谁的命令先到就听谁的,这种情况下,想要做事自然是非常难。

“谈何容易呢?太子没有犯什么过错,这正是陛下犹疑的原因。”

长孙无忌这几个智囊相互对视了几眼,而后缓缓说道:“太子怎么会不犯错呢?

微臣看太子凶相毕露,有谋逆之心,他将自己的属下安排在外州,还掌握兵权,之前还从外州抽调精锐进入东宫充实他的东宫卫率。

皇城脚下,他却有大批甲兵,他是要防着谁?

他是想要做什么?

这不是想要造反又是想要做什么?”

这话一说出来,就不是李建成想不想造反的问题,而是他必须造反!

在这个信息不通畅的时代,让一个人造反是很简单的。

很多在后来人看起来很莫名其妙的事情,放在现在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从皇城传出的消息,到了边境的领军大将耳中,会变成什么样子,取决于传信的人。

汉朝的时候,废太子刘启,后来的九江厉王造反就是这样,刘彻并没有想要杀死他,但是传信的人想要他死,所以故意模糊的说了两句话,就逼的他造反,最后果然死去。

面对太子李建成和楚王李元吉的步步紧逼,难道李世民就一直被动挨打吗?

当然不是!

他虽然冲阵无敌,但却绝不是一个只知道舞枪弄棒的武夫。

在玩弄政治,招揽人心,同样是一个高手,他是真正的六边形战士。

李世民打仗的时候,要么就不动,磨损对方的心智,要么就动若雷霆,一战就将对方彻底击溃,古代其他名将打仗,通常要许多场战争才能攻占一片土地,但李世民不一样,他一战就能达成目的。

在政斗上,他同样如此,要么不动,只要动,那就是一击必杀,他一直在各种布置,暗地里安插自己的人手,在东宫以及皇宫中,尤其如此。

如果要搞太子的话,他就会一击必杀,让太子再无翻身的余地!

……

时间走进武德六年,在政事上没有什么改变的李渊,开始对官制进入调整。

根据测算的星象,李渊首先对左右十二卫大将军做了一番调整。

诏书中将左右十二卫府都改了名称。

左右翊卫改为左右麒麟卫。

左右骁卫改为左右青龙卫。

左右武卫改为左右朱雀卫。

左右屯卫改为左右白虎卫。

左右侯卫改为左右玄武卫。

左右御卫改为左右苍龙卫。

这十二卫的大将军,都是正三品的高官,在大唐,三品高官基本上就是官职的顶点,如果没有其他际遇的话。

大将军之上,将原先的上将军改为大总管,为从二品的高官。

这十二卫在长安遥遥统率大唐数百个折冲府,基本上是武官的顶点。

还有左右千牛卫和左右羽林卫,直接对接皇帝,算是宫廷宿卫,是皇帝亲军,不统率府兵。

在大唐统一天下后,洛玄夜被任命为左羽林卫上将军,也就是现在的左羽林卫大总管,但此番改制后,他被撤职,身上负责宿卫宫廷的职责被拿掉了。

大概是因为他靠近李世民,李渊做出的调整。

他之前一直都是左骁卫大将军,现在又回到了旧部,李渊让他重新担任左青龙卫大总管,他是目前大唐十二卫中,唯一一个大总管。

除了军队之外,政治上,李渊彻底确定了三省六部制的名称,即尚书省,门下省和中书省。

李世民是尚书令,但不管事,宰相是尚书左右仆射,门下省的侍中,以及中书省的中书令,侍中和中书令通常都不是一位,而是两位,现在的大唐有六位宰相。

尚书省的六部尚书以及侍郎的权力也非常大,通过改变这些机构的名字,李渊向大唐的官吏彰显了自己的存在,以及对于大唐的影响力,在这个时代,确定正统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政治威望的重要来源。

李建成频繁的开始调动,试图削弱李世民的实力,而李世民则静静地等待着一个机会,彻底断绝掉李建成的政治生命,完成夺嫡的大业。

能够完成废太子之事的,正如长孙无忌所说,必然是谋反之事,正常来说,想要坐实太子谋反是很难的,但针对李建成却不是如此。

因为李建成太急了!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战胜李世民,向所有人证明自己不比这个弟弟差,所以他留下的破绽太多。

李世民查到了李建成竟然在向边境将军运送铠甲以及武器!

这让他难以置信,不明白李建成怎么会做出这么愚蠢的事情,东宫太子勾结外藩,还参与到铠甲以及武器之事上。

这简直就是上赶着给自己送刀子!

李世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但他要一击必杀,那就不能有丝毫的意外,除了去告发这件事,还要做后手准备。

阴云笼罩在长安上空!

————

太子集团和秦王集团的冲突,始作俑者便是李渊,李氏皇族似乎有一种特质,与生俱来的残酷无情、深藏在血液中的不屈于下以及那种对感情的极致追求,共同构成了李氏皇族的复杂特性,这种特性甚至可以说主导了唐帝国的历史,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父子三人是这种血脉天赋的第一代,风起云涌。——《唐帝国兴衰史》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