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 第175章 北方势弱!出头之日!

“陛下可是来自北方!”

“那这就是问题所在了。”

朱高爔笑道:“现如今朝堂之上尽是南臣,科考也是南方士子霸榜,若是再继续任用南臣作为会试主考官,臣担心大明会重演南北榜案!”

朱棣闻言脸色大变。

“爔儿,这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

呵,杞人忧天吗?

朱高爔冷笑道:“当初燕军攻陷金陵之后,建文旧臣有六百余人,愿意效忠新朝的臣子竟然仅仅只有二十五人,这六百余名建文忠臣全都是清一色的南人,陛下将这些不投降的人及其家族全部杀害,史称“壬午殉难”,而这次血洗也直接导致南人精英损伤殆尽。”

“可北人文化素养不及南人,永乐朝又不能不依赖南人支持,所以陛下才会设立内阁,所以才有解缙、胡广、杨荣等南臣进入内阁随侍圣前,参预机务!”

“然而陛下不要忘了,建文二年庚辰科,江西包揽前三甲,这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朱棣脸色再变。

“以致于现在民间都有传言,朝士半江西,翰林多吉水!”

此话一出,朱棣脸色顿时阴沉如水。

朱高爔脸上笑容不减,因为这是实话。

据历史记载,有明二百七十六年间,江西省诞生一万余名举人,以吉安和南昌两地最多,大约占到整个江西省举人总数的一半多。

甲科进士中,江西省的学子更是表现出惊人的科举天赋,整个洪武期间共录六科进士八百八十一名,江西占到一百四十七名,仅次于浙江大省,位居大明省份第二。

从建文帝二年到天顺八年,六十四年间共录取进士及第者五千零九十名,江西占一千名,等同于占据了一小半的名额。

江西进士一甲的数量与南直隶、浙江持平,远远高出其他省份,以致于民间有一首民谣来描述江西的文人盛况——“一门三进士,隔河两宰相,五里三状元,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

而江西之所以能够一跃成为科举大考的主力军,与江西缙绅官员脱不了干系。

虽然人家不至于泄题舞弊什么的,但是人家毕竟在朝中为官啊,科举大考什么格式什么章程,最近朝堂之上又有什么风声,他们难道还不清楚吗?

换句话说,江西学子不但底蕴深厚,而且还提前知晓了科举格式,提前推测到了方向标,那么应试中举就是手拿把掐的事情了。

这就是上面有人的好处!

如解缙、胡广、金幼孜这三位内阁学士,全都是清一色的江西人!

“陛下可还记得,当初我曾说过,平衡南北差距,当从科考开始。”

这是那次朱棣带着姚广孝过来,朱高爔为了让杨溥获得晋升之机,所以说出来的。

科考为什么重要?

因为这是国家的抡才大典,确保国朝有源源不断地人才进入朝堂官场!

所以从这方面着手,平衡一下南北士子,减少南方士子高中的比例,完全可以做到朝堂之上的南北平衡。

只怕要不了十年,南方士绅就会呈现出颓势,绝不会如同眼下这般嚣张跋扈!

朱棣此刻也领悟到了朱高爔的想法。

但是问题在于,该怎么做呢?

科考取士南北差异大这个问题,一直都是大明王朝的心头病,洪武年间还闹出了一场“南北榜案”,丢尽了整个国朝的脸面!

最后太祖高皇帝亲自策问,钦点韩克忠为状元王恕为榜眼,焦胜为探花,是为夏榜,因所录六十一人全系北方人,故又称北榜,而南榜高中士子则是倒了血霉,仕途大多断绝。

甚至那南榜状元陈??,大明王朝的第六位状元,本应有着一个锦绣前程,却被迫卷入了这场是非争斗中,仅仅做了不足二十天的状元,就被革除功名,车裂而死!

虽然自那以后,历代科考主考官也引以为戒,会注意一下士子的南北籍贯之分。

但是问题在于,南方乃是人文荟萃之地,而北方则学教不兴,双方才识水平根本就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样就导致历次科举大考,都是南方士子霸榜,而北方士子能够高中者不足一成!

长此以往下去,大明朝堂将会全部被南臣把控,这也是朱棣一直在忧心的一大隐患。

“爔儿,可有良策?”

朱高爔点了点头。

事实上,永乐二年的会试主考官,正是解缙和黄淮二人。

而那解缙也确实不当人,将曾棨、刘子钦、杨相、柴广敬等江西才子全部给录取了,不怕招的多,就怕招的少,丝毫不顾及国朝隐患。

解缙如此作死,也很难怪他日后落得个“雪地冰雕”的凄惨下场了。

“陛下,这会试主考官,最好是一南一北,这样才能让人信服!”

一南一北吗?

朱棣听到这话,顿时皱起了眉头。

这样做的道理很简单,那就是让天下士子信服。

但是问题在于,内阁里面那七位学士,可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南臣啊!

而且朝堂之上的北臣,几乎没有什么大学问家。

老四这真是给他出了一道难题!

“陛下,主考官不一定从内阁学士里面挑选,现成不就是有摆着的最佳人选吗?”

“前吏部尚书张紞老大人,他可是洪武年间举明经入仕的才子,一生为官清正朝野赞誉有加,太祖高皇帝都盛赞他“治行为天下第一”,这样的贤才怎么可以弃之不用呢?”

听到这话,朱棣深深地看了朱高爔一眼,似笑非笑地点了点头。

“怎么?那南臣你是不是也给朕选好了人选?”

朱高爔闻言连连摇头,道:“陛下明鉴,臣举荐不藏私心,只是觉得国朝不应该亏待有功之臣,而且张紞老大人慧眼识英才,他执掌吏部期间所选用的官员都是有识之士,若他出任此次会试主考官,那自然天下信服,谁都挑不出任何毛病来!”

“至于解缙,才学是有,可他身为南臣缙绅领袖,很难做到一心为公,不偏私心,比如南士和北士才学相同,最终他解缙会选谁,结果一目了然!”

“而且更关键的是,臣觉得这科考当进行改制,会试主考官由南北两位主考官同时主考这是其一,其二那就需要张紞老大人亲自出马,才能够压住这满朝南臣了。”

此话一出,朱棣立马就来了兴趣。

“你究竟想怎么改?还要请出那张紞来?”

科举改制,这可是头等大事,不用想就知道这是天大的事情,肯定会遭到那些南臣缙绅的极力反对!

因为这些南臣现在可是科举大考的最大获益者,他们又岂会容忍永乐皇帝突然对这科举大考瞎改乱改,这可是损害自己的利益!

“南北分卷取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