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青春校园 > 永乐逆子,朱棣心态崩了 > 第176章 南北失衡!分卷取士!

南北分卷取士?

顾名思义,傻子都听得明白!

朱棣立刻起身,神情严肃,他命人去唤黑衣宰相姚广孝。

永乐二年,姚广孝拜资善大夫、太子少师,并复姓为姚,赐名广孝。

永乐帝曾命姚广孝蓄发还俗,却都被姚广孝拒绝,后永乐帝又赐他府邸、宫女,姚广孝仍不接受,只是居住在寺庙中,上朝时便穿上朝服,退朝后仍换回僧衣。

这位赫赫有名的黑衣宰相,并不是什么醉心权势与富贵的人物。

不一会儿,姚广孝急匆匆地赶到。

听闻“南北分卷取士”,他与朱棣对视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对方眼中的凝重之色。

如果真按照朱高爔所说,国朝对科考改制进行分地取士,那这可就是一项重大国策了!

科举改制,动辄便是影响朝政国运的大事。

而且这“分地取士”看着简单,具体应该怎么执行呢?

每次国朝科考录取的进士,数量都会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那就是说名额是有限的。

既然如此,这名额该怎么分配,具体南北两地的名额多少,这就又是个问题了!

“爔儿,你仔细说说!”

朱棣起身踱步,犹豫了良久,最后还是看向了朱高爔。

朱高爔言简意赅,道:“南北分卷取士,说白了就是因为南方士子和北方士子的学识水平差距太大,南方文化素质普遍要高过北方!”

“其实到了唐宋年间,南方已经成为实际上的经济中心了,就比如面积同样的田地,北方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华南则一年两熟,比粮食产量北方比不过南方,他们读书人有句话叫做“仓廪实而知礼节”,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能够天天吃饱肚子,才能抽身做学问,而北方士子连吃饱穿暖都是难题,他们生活条件远不如南方士子,这样一来南士的文化素养就比北士高多了。”

朱棣和姚广孝连连点头。

这些道理,其实他们是知道的。

仅从历代科举都看得出来,南方士子高中的数量要远多于北方士子,以致于洪武末年还闹出了一场“南北榜案”。

“但是,北方承担着抵御外族入侵的重任,草原蛮夷一直都历代帝王的心头大患,也是我大明百姓安稳生活的不稳定因素。”

“朝廷想在绵延万里的国境线上抵御外族入侵,只能倚靠关隘和天险,而这就需要有人去驻守,需要征召兵丁与劳力,所以北疆与南方一样同样,都是我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这一句话,几乎说到了朱棣的心坎里面。

他本身就是昔日的燕王殿下,哪里不明白如今大明王朝的困境。

金陵帝都确实不错,可惜地理位置太过偏安,长久下去朝廷对北疆的掌控力势必下降,南北失衡将会更加严重,这是关乎到大明国运的巨大隐患!

正因为如此,朱棣和姚广孝这对君臣才会想到迁都北京,迁都之后这个隐患自会解决。

朱棣眼中明亮,看向朱高爔的眼神里面愈发欣慰。

“爔儿,继续说下去。”

“国朝要尽可能地做到平衡南北方关系,实现南北权力对等,都是保持国家统一,维系社会安定的重中之重,因为北方人心不稳,蛮夷只会愈发猖獗,南方人日子也不会好过,当年那场南北榜案,就是太祖高皇帝利用科举来笼络北方士人、平衡南北差距的最好例子。”

南方是经济中心,仓廪实而知礼节,人家有的是粮食吃,吃饱喝足了就开始进学修德,一代又一代地入仕为官,积攒下的文化底蕴与官场背景,更不是北方士子可以相比的。

而北方粮食产量本就不如南方,加上又面临蛮夷劫掠袭扰与时常爆发的兵戈战火,老百姓日子过得就凄惨多了,吃好穿暖才是他们的头等大事,至于进学修德就看命了,是以文化素养普遍比不过南方士子。

“若单就人才选拔的角度来看,其实本来不应该有地域之分,因为科考要做到公平公正,但若是从政治维稳角度,又必须做到相对均衡,否则北方士子一再落榜,那国朝就会渐渐失去北人之心!”

朱高爔做足了铺垫,然后说出了解决办法。

“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分地取士,分卷科考!”

“历来科考南北士子高中人数差异太大,就在于双方才学不在一个水平上,但是科举之士,又必须要做到南北兼取,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稳定!”

南北兼取,分卷取士!

朱棣和姚广孝对望了一眼,尽皆看出了兴奋之色。

“南人虽善文词,但大多轻浮,而北人虽才学稍浅,可胜在厚重,这就是双方的优劣。”

“所以应当分南北取士,录取名额就看陛下与朝臣商议了,现在这科考高中名额,说句不好听的,几乎是南士九成北士一成,南方士绅缙绅将要垄断科举垄断官场!”

南士九成北士一成!

这其实已经是说得保守了!

比如洪武朝那场“南北榜案”,全都是清一色的南方士子!

人家主考官确实没有舞弊,南方士子的才学水平确实高出北方士子一大截,这让朝廷怎么办呢?

太祖皇帝为了笼络北士之心,重新选了全部都是北方士子的进士,但这并不能让天下信服,反而炮制出了一场冤案。

“最好比例,应该是南士六分北士四分,直接分卷考试,把北方士子的考卷出的比南方士子简单一些,降低他们高中的难度,却也可以筛选出优秀举子,如此一来南北失衡便可解决。”

“妙啊!”姚广孝由衷称赞道,忍不住为朱高爔此计点赞!

朱棣也忍不住点了点头,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

此计确实很妙,堪称利国利民之策啊!

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那都是大明不可分裂的疆土!

朱棣为了平衡这南北逐渐拉开的差距,不知道愁白了多少头发丝,一直在为迁都北京做着准备。

但是迁都这种大项目,少说都得要十好几年,这十几年里万一再闹出个南北榜案呢?

所以不如南北分卷取士!

南北分地分卷考就是了!

你北方士子去考简单一些的北卷!

你南方士子自己去考稍难一些南卷!

这下子所有参考学子的水平线都起码在同一水平线上了,到了那个时候你要是落榜再狗叫什么“舞弊”、“地域黑”,朝廷不撕烂你的狗嘴!

事实上,自从洪武年间那场南北榜案后,就有很多落榜士子以此案为先例,或攻讦考官,或求请覆试,反正就是主打一个我落榜了谁都别想好过,报复心理贼强!

朝廷对此也是烦不胜烦,却不得不着手解决!

现在,分卷一出,彻底解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