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五十五章 :意大利军队小妙招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五十五章 :意大利军队小妙招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英法澳突然发动的进攻展现了奇效。

虽然德国人早就做好了会被英法反攻的准备,但让德国人没想到的是,英法的反攻会这么猛烈,在一开始就让德国守军招架不住。

再加上英法澳聚集了大量的空军和海军提供火力支援的原因,仅仅两天的时间,联军就很快攻破了突尼斯南部的所有小城镇,将战线推进到了突尼斯城下。

对于此时的德**队来说,他们已经对北非的局势无能为力。

因为此时的德国政府正在准备对苏达林格勒的进攻,这场战役至少需要200万到300万名德国士兵。

虽然国内的新兵已经在训练了,但等这些士兵训练完成至少还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

而此时的德国最需要的也正是时间。

于是乎,德国只能将希望放在自己的两个看起来不是那么靠谱的盟友的身上。

这两个盟友自然就是西班牙和意大利了。

当然,这个所谓的不靠谱也只是和列强国家相对比。

毕竟世界就是一个大的草台班子,双方比拼的其实是各自所犯错误的多少。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在,各国在战争中都犯了一些错误。

也就是澳大拉西亚,因为阿瑟早有预料,再加上在战争中付出并不大的原因,还没有出什么大问题。

为了让意大利和西班牙甘愿抽调军队前往北非支援,德国人也算是大出血,直接用法国人的殖民地来诱惑两国。

事实上,这种诱惑对于西班牙和意大利来说确实很有用。

西班牙和意大利都是殖民地稀少的欧洲国家。其中意大利殖民地少的原因和德国一样,等完整的意大利建立的时候,非洲的殖民地早已经被瓜分完毕。

而西班牙完全是因为自身实力衰弱的原因。

西班牙最强盛的时期,和葡萄牙曾经瓜分了大半個美洲。

但现在,西班牙的殖民地已经被蚕食殆尽,就连家门口的摩洛哥也被法国人掌握在手中。

为了得到法国的非洲殖民地,西班牙和意大利也算是豁了出去。

首先是西班牙,组织了几个师的兵力试图强攻直布罗陀。

英国人对直布罗陀可谓是十分看重,自然不可能放任直布罗陀被西班牙收复。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直布罗陀那独特的地形了。直布罗陀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最南部,和西班牙的殖民城市休达隔海相望。

更重要的是,直布罗陀本身是一个突出的半岛区域,整个半岛三面环海,只有北部连接着利比亚半岛。

再加上这个小型的半岛上还有着山脉等地形的原因,被英国人经营成一个非常坚固的海岸堡垒。

虽然直布罗陀本身的面积并不大,英国在直布罗陀的驻军也不多。但西班牙想要攻克整个直布罗陀,不仅需要大量的时间,同样也要挑战整个直布罗陀的要塞。

西班牙人围攻直布罗陀长达两天的时间,不仅没有将自己的战线推进多远,反而还迎来了皇家海军的报复。

1937年12月29日,英国皇家海军向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西班牙城市展开了大轰炸,包括阿尔赫西拉斯、马贝拉、马拉加、阿尔梅里亚、加德斯和维尔瓦等西班牙南部沿海城市均在这次轰炸名单当中。

经过这一场轰炸之后,西班牙人瞬间老实了。西班牙政府将拖延英法军队的皮球重新踢到了意大利这边,渴望着意大利政府能够寻找出解决办法。

视角来到意大利,此时的意大利统治者墨索里尼野心勃勃,看着法国北非殖民地的地图不断的流着口水。

面对着这个很有可能获得大量法国殖民地的良好时机,野心家墨索里尼可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1937年12月31日,在这一年的最后一天,超过30万意大利军队强行渡过地中海,从西西里前往突尼斯地区。

这支军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支援突尼斯的德国和意大利守军,同样也是为了向前线运输物资。

虽然突尼斯地区和意大利只间隔了地中海,但也正是这只有几十公里的地中海,严重阻碍了意大利的物资运输向突尼斯。

毕竟地中海到处都是英国人巡逻的舰队,除非冒着运输舰队损失惨重的风险,要不然,意大利是不可能在这种关头随意派出运输舰队的。

除了支援突尼斯的30万军队之外,意大利还向利比亚地区派遣了两支军队。

一支军队乘坐运输船在利比亚地区登陆,另一支军队直接乘坐飞机用空降的方式直接渗透进利比亚。

重新夺回利比亚,这可是目前的意大利政府梦寐以求的事情。

作为意大利为数不多的殖民地,利比亚对意大利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而对于墨索里尼这样的倍有野心的人来说,在自己的统治下反而让意大利损失了殖民地,这对于墨索里尼来说完全是不可接受的。

面对着不老实的西班牙和意大利,英法澳军队可不会含糊。

1938年1月1日,在新的一年的第一天,就袭击了意大利的多个海岸城市。

其中重点袭击的,自然就是意大利的首都罗马了。

罗马作为意大利最大的城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之前也提到过,意大利统一的时间太短,并且南北意大利之间的发展差距太大,导致意大利一直有一种割裂感。

以罗马为分界线,罗马以北的北意大利算得上是工业地区,经济、工业和人口都是比较多的。

而罗马以南的南意大利虽然人口也不少,但工业和经济发展就要差得多了。

虽然南意大利向整个国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粮食产量,但还是有部分北意大利人看不起南面的同胞,认为他们只是乡巴佬。

如果没有罗马地区的连接,南北意大利是根本不可能糅合到一起的。

从这一点上,也能看出来轰炸罗马对意大利的影响。

意大利人此刻终于体会到了那种被壮汉凌辱的无力感。

如果是敌人的空军前来轰炸罗马,意大利完全可以动用自己的空军进行防御,甚至还能够依靠罗马城内的各种防空炮台和防空武器,将空战胜利的天平倾斜到自己这边。

但很可惜,轰炸罗马的全部是英国人的皇家舰队。虽然意大利的飞机也可以用来对付皇家舰队,但问题是敌人也有飞机,并且规模一点都不逊色于意大利。

意大利要是出动飞机去袭击那些轰炸罗马的皇家海军军舰的话,将会面临敌人军舰加飞机的双重火力覆盖,陷入劣势的反旧城的意大利空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归根结底,导致这样现状发生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意大利的海军总体规模远远落后于英国皇家海军。

虽然在地中海的只是英国人抽调的一部分舰队,但也混合了法国和澳大拉西亚的舰队,总体规模仍然是强大无比的。

在可动用的空军规模差不了多少的情况下,意大利那弱小的可怜的海军处境就有些尴尬了。

动用海军也完全打不过对面,但如果完全不动用海军的话,意大利海军的地位又十足的尴尬。

这也导致北非地区的德国和意大利军队虽然造成了不小的混乱,但他们的武器弹药储备也在一天天的减少。

要不是意大利空军偶尔会用空投的方式运输物资,再加上可以通过劫掠当地土著的方式获得足够的粮食,恐怕德国和意大利的北非军队早就无粮可吃了。

北非地区的血液**队终于盼来了物资,但此时的英法澳联军也丝毫不慌。

1938年1月2日,英法组织空军轰炸了突尼斯地区,并且着重轰炸了突尼斯有可能驻扎守军的地方。

这次参与轰炸的并不止海军,也有大量空军的轰炸机加入其中。

这对突尼斯的德国和意大利守军来说无疑又是一次打击。虽然他们刚刚获得了物资的支持,但这种每天都在承受着剧烈轰炸的日子,对于一名普通士兵来说,那绝对是身心上的双重折磨。

就算躲在掩体内部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也会有各种各样的担忧席卷而来。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之下,正常人明显是撑不了多久的。

如果是保护自己的家乡和国家的话,或许一直还能撑的更久一些。但如果是作为侵略者的身份在别国的土地上,那面临这种轰炸的时候,所承受的心理压力也会更大。

德**队或许还好,但对于那些意大利军队来说,他们的作战意志可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坚定。

虽然意大利军队整体的武器装备算得上是列强中的一等,单兵素质也绝对不是最差的。

但意大利军队的问题是作战意志不坚定,许多士兵甚至排斥这样的战争。

在历史上也有着一些趣闻,比如北非的意大利军队在见到英**队的时候,就立即向英**队投降。

在投降的同时,意大利士兵嘴里还骂骂咧咧的抱怨后勤在运送弹药箱的时候不配个撬棍,让他们很难打开弹药箱获得弹药补给。

但英国士兵接收意大利投降的物资的时候,赫然发现每个弹药箱都配备了撬棍,并且意大利军队的弹药供给甚至比他们还要豪横。

还有一则趣闻,说的是意大利军队在投降之后,因为不满意敌人给自己的俘虏待遇,特别是每餐所吃的食物不是他们所想要的,就直接发动了反抗,在打败了监管自己的敌人之后,成功的让敌人改变了对自己的俘虏待遇。

这样种种的趣闻毫无疑问是对二战意大利士兵作战态度的一种调侃。先不管意大利士兵的战斗力到底如何,只要他们没有多少作战意志,整个意大利军队所展现出来的综合战斗力就是列强中最底端的存在。

德国不能指望着意大利在战争中力挽狂澜,就如同墨索里尼不能指望着意大利士兵在面对敌人进攻的时候不投降。

很显然,在突尼斯的战场上,英法军队就面临这样的现状。

1月3日,在第二次对比塞大南部的一座军事堡垒发动突袭之后,英法澳联军的士兵们就看到了让人非常震撼的一幕,那就是数百名意大利士兵高举着白旗缓缓向他们走来。

要知道,他们只是对眼前的军事堡垒发动了空袭轰炸,现在可还没到进攻的时候。

甚至法国的士兵还认为这是德**队的计谋。他们让意大利士兵假装投降让英法澳军队放松警惕,然后在暗中进行突袭。

但等到派出的殖民地军队确定军事堡垒中已经无人之后,英法澳军队这才相信了眼前的事实,那就是这支意大利军队已经投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军队投降时手持的白旗,看起来面积大小并不一样,不过材质好像都是一样的。

英法澳军队也都好奇意大利哪里来的这么多的白旗用来投降,一问才知道,好家伙,全部都是从意大利王国国旗上裁下来的。

此时惊掉下巴的法国人还不知道,如果没有澳大拉西亚的话,法国应该才是那个,国旗能够快速转变为投降旗帜的国家。

值得一提的是,意大利的国旗设计起源于拿破仑时代。在拿破仑·波拿巴率领意大利军团的时候,就为军团设立了绿白红三色旗。

在往后的漫长发展中,绿白红三色旗也逐渐演变成了意大利各邦国的旗帜,并且最终变成了现在的意大利王国国旗。

当然,王国国旗在中间的白色上还加了萨伏伊王朝的徽章,这也是意大利士兵手中拿的白旗大小并不统一的原因。

意大利军队的投降是意义重大的。这倒不是说投降本身,而是投降之后直接让突尼斯和比塞大变成了整个突尼斯地区的突出部分,并且被英法澳三**队全面包围。

虽然北部的比塞大还留有一定的缺口,但只要英法澳军队能够及时补上这个缺口,仍然停留在突尼斯和比塞大的几十万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将会被英法澳军队围困在小小的突出区域。

这可是真正的围困,除了从正面突围之外,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将没有任何办法逃离。

因为突出区域除了南面的陆地之外,其他几面全部是广袤的地中海。

地中海可有着大量英法舰队,海军实力本来就弱小的意大利,很明显是无法从海上救回这些军队的。

这可不是英法所主导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意大利的海军实力就已经注定,这些军队如果被围困,能够逃离的方式也只有从陆地上寻找办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