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六十七章 :反攻!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六十七章 :反攻!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不管曼施坦因和德国最高统帅部愿不愿意相信,但残酷的现实已经摆在所有人的眼前。

曼施坦因的第二装甲集群的失败引起了整个德国南部集团军群的溃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这支装甲集群本来就是从正面战场抽调的,正面战场的火力损失注定会被俄国人抓住空隙。

再加上第二装甲集群撤退的路线和正面德**队的后路高度重合。如果正面的德**队仍然停留在苏达林格勒战场,那么最大的可能就是后路被截断,然后被俄**队实现反包抄。

要知道,这可是整整300多万德国士兵的安危。在得知曼施坦因的装甲集群进攻失败并且已经后撤之后,德国南部集团军群总司令没有丝毫犹豫,直接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但德国人的撤退并没有那么光彩,特别是在俄**队紧追不舍,死咬不放的情况下。

后撤只是好听一点的行为,战场上的德**队的实际情况是在接连不断的溃败,士兵们在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已经面临局势的完全逆转。

前一天德**队还在猛烈的进攻,一座又一座的占领着苏达林格勒的房屋。后一天德**队已经在仓促的逃离,身后的战友在不断的被俄**队消灭。

对德国士兵来说,这样的体验真是糟糕透了。

局势的逆转带给德国士兵的是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也让苏达林格勒战役以极快的速度结束。

俄国付出了超过四百万士兵的伤亡和数十万民众的伤亡,成功守住了这座名字意义非凡的城市。

德**队的伤亡本来不多,但经历了这次溃败之后,伤亡也超过了两百万,并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中。

这场战争也算是满足了阿瑟的预期。

虽然看起来俄国的伤亡只有五百多万,其中死亡人数更是只有一半左右。

但要考虑到目前的俄国已经被占领了大片的土地,这些土地上同样拥有数千万的俄国人居住。

德国政府对这些占领区的俄国人的政策可不会太好,甚至可以说是毫不在意。

包括乌克兰在内的大量占领区的粮食都被运输到前线战场和德国本土,这也让这些占领区的俄国民众面临严重的缺粮危机。

就算有粮食,价格也居高不下,根本不是占领区的俄国人能够消受得起的。

虽然苏达林格勒战役这一整年才让俄国承受了500多万的伤亡,但占领区平民的伤亡同样也不低,甚至保持在和战争伤亡差不多的水平。

这也代表着,光是1938年这一年,俄国的总伤亡就已经突破了千万,死亡人数同样也高达四五百万左右。

这样的伤亡已经远超其他国家,这也是阿瑟比较满意苏达林格勒战役的最终结果的原因。

这场战役对于双方来说没有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完成自己的战略计划,他们是注定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打败俄国了。

俄国虽然守住了苏达林格勒,但也付出了大量的伤亡。哪怕俄国的人口高达上亿人,面对如此重大的伤亡,也得休养很长一段时间。

不过对于此时的俄国政府来说,一鼓作气将德国人赶出俄国腹地才是最重要的。

甚至如果有可能的话,借着德**队溃败的机会收复乌克兰等重要地区,才是俄国政府接下来的计划。

1939年2月,大量的俄**队从原本的防御阵地中走出,对溃败的德**队发起了追击。

这场追击跨越了数百公里的距离,俄**队愣是从苏达林格勒一路追击到哈尔科夫才停下脚步。

一路上的德**队丢盔弃甲,伤亡了大量的人员暂且不提,还丢弃了大量的武器装备,甚至还有坦克和飞机。

德国人部署在米哈伊洛夫卡和米列罗沃的数百架飞机有大半仍然停留在机场,还没有来得及起飞就已经被俄国士兵缴获。

更重要的是,这次的失败让德**队在东欧战场面临相当严重的危机。

俄**队凭借着气势,已经将整个战场的局势完全反转。德**队只能依托临时建立的防线暂时拖住俄**队,但也只是暂时罢了。

如果德国方面没有任何支援的话,光靠着目前现有的军队数量想要守住俄国人的进攻是很困难的。

德国方面有所支援吗?

实际上是有的。

但对于目前的德国来说,又能拿出多少的兵力和武器装备来支援东欧战场呢?

德国政府所颁布的最新动员政策确实武装了更多的军队,目前德**队的总数量已经无限接近900万人。

要知道,这可是在德国承担了数百万伤亡的前提下,还能保持的恐怖的军队规模。

换句话来说,德国在这场战争中总动员的士兵数量已经超过千万,也是仅次于俄国的第二个士兵人数超过千万的国家。

但这900多万的士兵分散作战在各地,不管是西欧,北欧,东欧,亦或者是南欧,德**队都无法掌握优势。

东欧战场出现问题之后,德国政府紧急抽调了国内刚刚完成训练的一支集团军群前往支援。

这支集团军群的人数大约40万,士兵的来源参差不齐。年龄最小的士兵甚至只有15、16岁,年龄最大的士兵已经超过了50岁。

从这方面也能体现出目前德国政府的艰难。虽然看起来维持了相当庞大的军队,但实际上却是靠着所有德国人的付出才实现的。

就算德国最终能够赢得这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也不见得是一场胜利。

德国政府也清楚40万的军队已经无法对东欧战场形成影响。但没办法,北欧和西欧战场也需要德国政府的支援。

北欧战场暂且不提,目前整个挪威已经完全被解放,瑞典的大半领土,包括芬兰的南部沿海地区也都已经在英法澳的掌控当中。

德国驻扎在北欧的数十万军队也早已经从丹麦地区撤离,前往低地加固防线。

负责在巴黎驻防的集团军群根本无力承担大量法**队的进攻,毕竟英法澳军队的进攻是四面八方的,光靠一個方向的防御阵地是根本挡不住的。

德国人本来依托着卢瓦尔河建立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可以确保法国人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攻克阵地。

但大量的英法军队选择在诺曼底地区登陆之后,德国人辛苦修建的防线就基本成了摆设。

要知道,这些防御阵地可都是为了防御来自南方的法**队的进攻,自然不会太多考虑北面地区。

毕竟北面地区仍然掌握在德国人的手中,总不能主动的防备自己人吧?

但自从英法在诺曼底地区登陆之后,这些登陆的军队就很有可能直插整个诺曼底地区来到德国人的防御阵地。

面对着这样的威胁,德**队要是还能安稳的守在防御阵地中,那就奇了怪了。

为了防止防御阵地中的军队被英法包围,德国人先是把布列塔尼地区的驻军全部派送到诺曼底地区进行防守,并且在比荷卢地区增派了更多的驻军。

这么做有个好处,如果英法军队选择不顾一切的从诺曼底地区穿插到德国阵地,那么两边的德**队可以直接拦断这支军队的退路,实现中捉鳖的目的。

就算英法军队稳扎稳打的进攻诺曼底,两边的驻军也可以加固两侧的阵地,拖延英法军队的进攻速度。

本来按照这样的防御部署,再加上国内时不时的物资和兵力支援,可以确保西线的德**队撑住很长时间。

但东线的德**队溃败之后,这样稳定的局势也就发生了变动。

本来要前往西线支援的德**队只能选择支援东欧,毕竟相较于还算稳固的西欧防线,东欧的战场才是真正的危险。

但这也让原本不缺物资和兵力的西欧战场出现了问题。法国人的进攻可是不间断的,虽然没有想象中的猛烈,但德**队每天的物资消耗和人员伤亡不是一个小数字。

短时间内或许还能稳住,一旦长时间得不到德国政府的援助,防线内的德**队也就只能选择后撤。

苏达林格勒战役结束之后,英法澳也就面临了新的选择,那就是到底打不打。

没有过多犹豫,三**队纷纷选择了借此机会进攻德国。

毕竟德国和俄国的消耗都已经到达了较高的水平,也基本满足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战略计划。

要是让战争再拖下去的话,对英法本身来说也是一种消耗。

这是英国人不愿意看到的,毕竟澳大拉西亚在战争中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这样的未知数让英国人较为紧张。

如果战争以这样的进度僵持下去,德国和俄国确实能被消耗的更多,但英法的消耗同样也不少。

这就会让澳大拉西亚直接捡了便宜,英国政府不是没有看到这一点,所以才做出了尽快结束战争的决定。

此时的阿瑟也收到了苏达林格勒战役结束的消息。和英法的选择一致,阿瑟也决定尽快结束这场战争。

想要拿到的领土基本已经拿到了,战后的利益分配也要等到和谈会议上才能进行。

既然如此,还不如早早的打败德国这个敌人,并且通过占领大片德国领土,扶持更多亲近澳大拉西亚国家的方式,取得未来战争和谈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在阿瑟的指示下,澳大拉西亚军队兵分两路。

一路在北欧继续收复芬兰领土,并且尽快支持德米特里重建芬兰政府。

另一路从马奇诺防线出发,率先进攻法兰克福,然后北上占领整个鲁尔区。

是的,在阿瑟的战略计划中,占领德国鲁尔区是非常重要的。

鲁尔区是德国的工业心脏,也是德国这个工业强国最精华的部分。虽然在一战后遭受了抢夺和占领,但也很快就恢复了元气。

如果能够占领鲁尔区并且抢夺一些重要的工业设备和技术工人的话,对澳大拉西亚未来工业的发展是很有帮助的。

不过这样的进攻是很有挑战性的。因为此时包括巴黎在内的大片法国领土还被德国占领,而鲁尔区又位于比较深入的位置。

澳大拉西亚军队想要占领鲁尔区,就要绕后到西线德**队的大后方。

这项任务的困难性可想而知,虽然成功占领鲁尔区带来的收获很大,但完成这项任务同样也需要极大的挑战。

阿瑟也没想着在短时间内就将战线推进到鲁尔区。占领鲁尔区的时间差不多和法国收复巴黎的时间一致,这样不仅能够截断大量德**队的退路,面对的还是刚刚战败的德军,压力没有那么大。

其次就是,通过占领鲁尔区并且切断西线德军后路的方式,也能为澳大拉西亚在二战中的历史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管是在战争后的和谈会议上争夺更多的利益还是之后的宣传工作,都是非常有利的。

鲁尔区距离德国的首都柏林也并不遥远。只要占领了鲁尔区,也就代表着距离攻占柏林不远了。

损失了工业心脏的德国也注定会走向穷途末路,这场战争对于德国来说,战败也只会是时间的问题。

1939年3月,东线俄国人的反攻还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西线这边的法国人就迎来了好消息。

得益于德国人抽调了布列塔尼的驻军,让法**队终于找到了机会,收复了布列塔尼南部的南特、雷恩等城市。

再往西的洛里昂和布雷斯特也基本成了法国人的囊中之物,换句话来说法国人已经基本收复了整个布列塔尼地区。

虽然布列塔尼的面积没有那么大,重要性也没有巴黎和诺曼底那么高。

但毕竟是北部大片领土被德国占领以来第一次正式的收复完整的一块领土,对整个德国和所有德国民众来说,还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的。

布列塔尼被基本收复之后,德国人只能再次进行战略收缩,并且放弃了南特到图尔的大片阵地。

没办法,布列塔尼地区可以轻松绕后到这些阵地的后方。此时的阵地已经不再是德**队坚固的防线,而是德**队的催命符。

目前在诺曼底和布列塔尼地区,英法军队都已经占领了大片的土地。

这也严重影响到了卢瓦尔河对岸的德国人的防御阵地,德国人甚至已经收缩到了奥尔良附近,主动放弃了图尔对岸的大片土地。

战略收缩是德国政府分赴西线军队的唯一政策。

没有办法,在缺少兵力和物资援助的现在,为了不让西线军队也经历东线军队那样的溃败,最好的方式就是主动的进行战略收缩,用放弃一部分土地的代价换来整个西线防线的稳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