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九百六十九章 :各国都有小心思

澳洲崛起录 第九百六十九章 :各国都有小心思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德国人选择了在东线部署包围圈,在西线就只能被迫选择战略收缩的方式来应对英法澳三国的进攻。

战略收缩就代表着必须要被迫放弃法国北部的大片土地,甚至就连巴黎也要拱手让给法国人。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法国人对于巴黎是非常执着的。如果要和法国人在巴黎死磕的话,至少要牵制德国超过200万的兵力。

这对现在的德国来说是根本不可能的,别说200万军队了,哪怕是100万军队也是完全拿不出来的。

于是乎,像奥尔良、巴黎、亚棉和兰斯这样的法国城市都在德国人放弃的名单当中。

虽然打算要放弃这些城市,但德国人可不会白白的送给法国人。相较于这样这些城市重新交给法国人,德国人更希望通过手段让英国或者澳大拉西亚占领这些城市,甚至找机会挑拨同盟国英法澳三大列强之间的关系。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德**队决定暂时坚守图尔到奥尔良一线的防线,对诺曼底地区的英法澳军队采取逐步退让的策略。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法国的主力军队均位于图尔和奥尔良防线以南,诺曼底登陆的军队大部分是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军队。

如果让在诺曼底登陆的这支军队占领了巴黎和亚眠等地区,英国人会不会完整无缺的交出这些城市那可就不一定了。

除了制定进一步战略收缩的计划之外,德国西线的军队也逐步将主力转移到比利时和卢森堡一带。

比利时境内的坚固要塞还是很有作用的,用来防御的话,也能拖延英法澳军队进攻的速度。

当然,还有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比利时和卢森堡境内拥有大量的当地人。

如果英法澳不顾一切的轰炸比利时和卢森堡,难免会引起比利时和卢森堡流亡政府的不满,甚至激起比利时和卢森堡人敌视英法澳的态度。

但如果不轰炸这些地区,德国在这些地区的防线会变得异常坚固。如果没有空军的骚扰,光靠陆军的坚守的话,拖个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是完全没问题的。

这就相当于将选择权完全交给了英法澳。不管是哪种选择,都不会让英法澳的进攻变得那么顺利。

之所以在比利时和卢森堡境内组建防线,其中很重要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德国的鲁尔区。

没办法,鲁尔区作为德国的工业心脏,在位置上位于整个德国的西部,并且相当靠近边境。

鲁尔区距离比利时和荷兰的路程,可要比距离德国的首都柏林近得多。如果将比利时和荷兰拱手让给英法澳的话,英法澳就能够从这些地区组织进攻,并且以极快的速度到达鲁尔区。

本土还在的德国还是能尝试着反抗一下的,但如果本土都已经被占领的话,德国又拿什么去赢得这场战争呢?

从1939年3月开始,在诺曼底登陆的英法澳军队惊奇的发现,对德**队的进攻突然变得顺利了许多。

往常需要奋战好几天的阵地,现在只需要几波冲锋就能够拿下。虽然也要死伤相当一部分士兵,但攻克阵地的难度相较于之前来说是下降了几个档次的。

虽然英法澳军队并不明白德国方面发生了什么,但这样的事情明显是好消息。

借着德国人出问题的机会,诺曼底登陆的军队很快就对整個诺曼底发起了进攻,并且只用了几周的时间就完全占领了诺曼底全境。

再往后,收复巴黎,攻克特鲁瓦,进军亚眠,北上里尔就变得理所当然。

甚至在法国人自己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情况下,法**队就在三月份收复了巴黎。

当然,与其说是法**队收复了巴黎,倒不如说是法**队跟着英澳军队一起进入了巴黎。

因为在进攻巴黎的整个过程中,法国人出的力很少,甚至可以说没有。

整个巴黎的德国驻军加起来也不超过一万人,在英澳空军的接连不断的轰炸下,很快让驻扎巴黎的这支德**队选择北逃。

巴黎就这样被收复了,这是英法澳军队和三国政府,以及大部分欧洲民众怎么也没有想到的。

虽然当时德国攻占巴黎也很容易,但巴黎也不应该这么轻松就被收复啊。

这也让几乎所有国家的政府和民众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德国内部出现问题了,让德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兵力防守巴黎这么重要的城市。

听到这样的消息,最兴奋的并不是英法澳三个国家,而是接连取得莫斯科和苏达林格勒两场重大战役胜利的俄国。

既然德国内部出现问题了,那么俄国也应该发动大反攻。不仅要全面收复俄国失去的领土,还要全面占领整个波兰,甚至屯兵东普鲁士,并且率先攻克德国的首都柏林。

这就是俄国统治者苏达林在得知德国内部出现问题后的第一想法。

虽然目前德国已经是强弩之末,但想要攻占整个德国也并非那么容易。

更重要的是,谁能占领德国重要的地区和城市越多,谁也就能率先从德国方面获得好处。

就比如澳大拉西亚内部制定的占领鲁尔区的计划,不就是看中了德国在鲁尔区强大的工业规模吗?

俄国谋划者占领柏林也是如此,柏林作为德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能够抢夺的资产多不胜数。

这对目前一穷二白并且身受重伤的俄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能够加速俄国的养伤,还能让俄国快速的从战争阴影中走出,并且借此机会成为更加强大的工业强国和经济强国。

至于德国的鲁尔区,俄国人也不是没有想法。但问题是鲁尔区在整个德国的西部,甚至位置已经相当靠近边界。

而俄国位于德国的东面。如果俄国想要占领鲁尔区的话,就必须得从东到西打穿整个德国,这样的困难程度可比占领柏林高的多。

不过眼看着英法澳已经收复了巴黎,甚至军队就快要靠近站前的法德边境了,俄国政府和苏达林说不眼馋是根本不可能的。

因为俄国被占领的土地比法国被占领的土地多得多,哪怕他们借着苏达林格勒战役胜利的机会将前线推进了数百公里,目前距离原本的边境仍然有着上千公里的距离。

是的,目前的前线距离战前的德俄边境仍然具有上千公里的距离。

这只能说明一件事实,那就是俄国的战略纵深太恐怖了。

不算俄国,对于战前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来说,别说被占领纵深超过上千公里的土地了,哪怕将这个范围缩小十倍,只是被占领纵深超过上百公里的土地,对大部分欧洲国家来说仍然是伤筋动骨的一击。

甚至对于大部分欧洲国家来说,被占领上百公里纵深的土地,极有可能代表着首都已经被占领或者已经相当靠近前线。

而对于俄国这个战略纵深极其夸张的国家来说,被占领上千公里的土地仍然还没有达到莫斯科的距离。

除了收复自己的国土之外,俄国人对于巴尔干半岛也是有着野心的。

当然,从莫斯科公国时期,俄国人对于领土的野心就从来没有停止。能够缔造出一个领土面积高达上千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并且领土扩张的历史高达数百年的时间,俄国人在领土方面的野心已经毋庸置疑了。

意大利投降之后,整个巴尔干半岛影响力最大的两个国家就变成了德国和俄国。

眼下德国已经在节节败退了,以俄国的性子要是对巴尔干半岛没有想法的话,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毕竟俄国早在一战之前可是掌控着大半个巴尔干半岛的。面对着几乎唾手可得的巴尔干半岛,俄国的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打,狠狠的打。

不过在进攻巴尔干半岛之前,有一个相当重要的地区必须收复,那就是整个俄国最重要的产粮地区乌克兰。

只有重新收复了乌克兰,俄国才有足够的粮食产量去继续这场战争。更重要的是,乌克兰和巴尔干半岛接壤,也是俄**队唯一有可能进攻巴尔干的方向。

要是没有乌克兰的话,俄国和巴尔干半岛之间并不相连,进攻也就无从谈起了。

俄国人在计划着收复国土并且进攻柏林和巴尔干,英国和澳大拉西亚这边也在计划着占领整个北欧并且进攻丹麦。

目前的北欧战场已经没有法国人的参与,因为法国将几乎所有的军队都投入在了西欧的战场。

这也是很正常的,哪怕收复了巴黎,法国仍然有着大片的领土还在德国人的掌控之中。

对于法国政府和法国民众来说,很明显收复国土的重要性要远远大于帮助北欧国家收复国土。

而对于英国和澳大拉西亚这样的国土并没有占领的国家来说,或许帮助北欧国家的好处比帮助法国还要多。

不过在北欧军队的分工方面,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的合作微乎其微。

这也很正常,毕竟两个国家都有着自己的目的,各自也有着各自军队的指挥权,自然不可能协同作战。

澳大拉西亚的主要目的仍然是帮助北欧国家收复领土,并且借此加深和瑞典的合作。

如果有希望的话,最好是将北欧三国全部纳入澳大拉西亚的势力范围,组建一个有针对性的北欧防御同盟。

目前这份计划已经差不多完成了2/3。除了挪威还没有完全投靠澳大拉西亚之外,瑞典和芬兰都已经算是澳大拉西亚的小弟之一。

不过北欧三国本来就密不可分,挪威想要抛弃瑞典和芬兰独自寻找大腿,难度也是相当高的。

要是挪威投靠了英国,一定程度上不就成了瑞典和芬兰的共同敌人了吗?

从战前的绥靖政策上来看,做英国人的小弟可不一定有那么靠谱。在这一点上,也是瑞典选择投入澳大拉西亚怀抱的原因。

不管是欧洲还是其他地区的国家,选择一个大腿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发展吗?

不管两个国家之间的关系有多么融洽,最重要的主题仍然是保证自己的安全。

英国人在欧洲的影响力或许更高,但光是凭借着英国的绥靖政策,就足以劝退一些没有自保能力的国家。

毕竟投靠这样的大哥仍然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那还投靠这样的大哥干嘛?

这也是澳大拉西亚有吸引力的一点。因为在英法大肆进行绥靖政策的同时,澳大拉西亚代表曾经在之前的世界联盟会议上多次反对过绥靖政策,并且还试图保护那些受侵害的国家的利益。

在这方面澳大拉西亚无疑是刷了很多好感的,再加上有着英法的衬托,就让澳大拉西亚政府的行为变得更加正义。

当然,澳大拉西亚选择帮助北欧国家收复国土也不是没有要求的。

早在之前和瑞典政府以及芬兰政府的会谈当中,澳大拉西亚就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就是在芬兰的奥兰岛和瑞典的哥特兰岛租借一块土地建设军事基地。

这两块岛屿均位于波罗的海,并且两块岛屿大致位于波罗的海的中心。

如果在这两座岛屿上建立军事基地的话,不仅能够辐射到整个波罗的海,还能将影响力扩张到北欧,中欧和东欧地区。

如果将来和俄国人有了矛盾,这里部署的海军能够威胁到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部署的空军和导弹部队能够威胁到俄国的圣彼得堡和莫斯科。

同时,这里部署的军事基地对澳大拉西亚范围内的国家来说也算是一种保护。

毕竟在德国进攻芬兰的时候,俄国人也趁机占领了芬兰北部的大片地区。

再加上俄罗斯帝国长期对芬兰的压迫性统治,芬兰和俄罗斯之间的矛盾还是很深的。

为了保护芬兰这样的国家,在波罗的海范围内建设军事基地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的要求也很快被瑞典和芬兰政府同意。因为澳大拉西亚也解释过,这里的驻军更多的是小型的海军基地和空军基地,并不会驻扎太多的陆军。

这样一来,军事基地对芬兰和瑞典的影响很小,还能一定程度上保护这两个国家。

毕竟不只是芬兰,瑞典对俄国也是有一定的防备的。谁让北欧三国全部都是君主制呢,要是一不小心被俄国革命了,俄国皇室的结局可没有那么美好。

要不是阿瑟的暗中保护,再加上一定程度的威胁的话,现在名义上的俄国皇室还能不能存在都是个问题。

澳大拉西亚军队选择继续帮助芬兰解放国土也是为了激化芬兰和俄国的矛盾。毕竟芬兰距离俄国太近,要是有部分芬兰民众被俄国影响的话,难免会让德米特里在芬兰的统治变得不稳定。

为了避免这样的影响,让芬兰人对德国充满痛恨就变得很有必要。

俄国突然占领芬兰北部的土地很明显是很好的借口。就算俄国人选择了退让,交还了这些土地,澳大拉西亚也可以大书特书俄国落井下石的行为。

如果俄国人选择不退让那就更好。不仅会更加激化芬兰和俄国的矛盾,阿瑟也不介意在战争快要结束的时候再教训俄国一次。

只要俄国没有原子弹,澳大拉西亚就可以肆无忌惮的放大俄国的这次行为。

反正背后有着整个联合国家的背书,大不了舍弃一定的利益,联合英国人推动整个联合国家对俄国的宣战。

简单来说就一句话,此时优势在澳大拉西亚,俄国在北欧根本无力和澳大拉西亚竞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