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一百九十三章:日俄战争结束

澳洲崛起录 第一百九十三章:日俄战争结束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远东战争的局势在七月有了转变。

首先是7月13日,沙俄帝国心心念念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终于竣工,也终于将这个领土庞大的帝国首尾相连。

铁路竣工对于沙俄帝国的好处是不可想象的。他不仅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沙俄帝国欧洲地区和亚洲地区的交流和运输,同样也对沙俄帝国国内的稳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这也更加方便了沙俄帝国从欧洲向远东调兵。

从八月开始,每个月都能有四万多名俄国士兵抵达远东,加入远东的战场。

在短时间内,沙俄军队也确实做到了和岛**队的平衡,除了攻防战异常惨烈之外,领土的变更倒不是太多。

截止1904年9月,远东战场一共拥有二十八万俄**队和四十三万岛**队,加起来就是七十多万的军队。

随着俄国和岛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投入越来越大,短时间内结束战争已经基本没有希望。

两个国家都做好了持久战的打算,并且分别向自己的盟友法国,英国寻求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当然,因为这场战争而扩大的军火需求也不再是澳大利亚一国独享。

法国,美国,英国,德国等众多国家都参与了这次军火贸易,向俄国和岛国出售了大量的军火。

不过因为各自的盟友条约,法国的军火只对俄国出口,而英国的军火也只对岛国出口。

再加上德意志帝国对于沙俄帝国的拉拢,并未出口武器给岛国。

这也导致实际上同时向两个国家出口武器的只有澳大利亚和美国。

不过澳大利亚还是凭借着来自英国和德国的先进武器,获得了比美**火更多的市场比例。

澳大利亚在这次战争中的军火出口规模仅仅次于英国,甚至略高于法国,足以见得在这次战争之前就进行提前布局是有多么重要。

随着时间的推进,太平洋舰队的旗舰皇太子号也维修完成,重新加入了太平洋的编队中。

这也导致太平洋舰队对于岛国的联合舰队形成了微弱的优势,这也是陆地战场上陷入持久攻防战的原因。

实际上,如果单单只论战斗力的话,岛**队其实是占优的。这个国家在维新之后,对于陆军和海军的装备都进行了大规模更换,训练更是仿照陆军第一的德意志帝国以及海军第一的大英帝国,进行了相对严格的训练。

而俄**队,除了少部分精锐军队的训练度领先于岛**队之外,还有大部分军队的训练堪忧,甚至连武器装备都十分落后。

并且因为运输限制的原因,目前远东地区的岛**队几乎是俄**队的两倍,人数上面也有着十足的优势。

如果不是太平洋舰队能够凭借着微弱的优势,偶尔对于陆军进行一点火力援助的话,恐怕旅顺的坚守也不会这么顺利。

虽然目前旅顺攻防战仍然保持着微妙的平衡,但实际上的巨大伤亡也只有俄国和岛国两个国家清楚。

虽然这些伤亡不至于让两个国家元气大伤,但在没有达到战略目的之前,这些损伤也足够肉疼了。

截止到目前为止,岛国和俄国在这次战争中的支出分别为一亿三千万日元和九千万卢布,均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英镑。

如果旅顺攻防战继续保持这样的平衡,那么对于两个国家的开支来说都是十分巨大的,并且还会伴随着大量的人员伤亡。

岛国自然也明白这一点。并且相对于沙俄帝国来说,岛国反而是更加不能输的那一方。

沙俄帝国的基本盘在欧洲,哪怕远东的霸权丢失,也不会对国家的地位造成太大的冲击。

但岛国可不一样。岛国的基本盘就在东亚,并且是一个海上的岛国。

如果岛国在这次战争中失败,并且丢掉了自己发展多年才得来的海军,那么岛国的霸权梦将彻底破碎,岛国最多成为一个地区性的强国,想要染指列强更是不可能。

这种事情越想越可怕,岛国人也自然不愿意这样的事情真正发生。

所幸战争爆发后不久,岛国就在国内进行了先后两次初步动员。

这两次的动员为岛国增加了将近四十万的可用军队,其中有一半已经被派遣到了战场。

为了早点获得战果,将战争重新转变成遭遇战而不是攻守战,岛国再次派遣了二十万的军队,对于战场的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进行占领。

相较于沙俄帝国需要一个多月的运输时间来看,岛**队的运输时间只需要不到两三天,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事情也如同预料的那样,再次增加了二十万军队之后,远东地区俄**队和岛**队的比例就来到了将近一比三。

大量的岛**队也让沙俄帝国的应对越来越困难,再加上死伤惨重和后勤供应不足,旅顺也逐渐有了危机。

当然,在拥有足够规模的军队之后,目前的战场也并非旅顺一处,甚至可以称作多点开花。

岛**队采取一部保卫并且尝试攻克旅顺,一部北进攻克辽阳沙河等地。

随着战争的推进,岛国士兵和俄国士兵的态度可谓是逐渐变成了两个极端。

这时候岛国的武士道精神确实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哪怕身边的战友死伤惨重,岛国士兵也撼不畏死,勇敢的发动着冲锋。

而俄**队这边,每一个队友的伤亡,都让俄国士兵脸上的畏惧增加一分。

为了不影响欧洲的利益,派遣到远东的军队有一大半是临时动员的农民兵。

这些人可能在半年前还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半年后却拿着样式不一的步枪,守卫在远东不属于沙俄帝国的土地上。

这些人不想保家卫国吗?当然想,但他们却更加怕死。因为没有足够时间的训练,他们对于战场上真正发生的事情没有任何防备,诞生恐惧和恐慌也就是理所当然的。

1904年10月底,岛国调集了一大半的火炮,对于旅顺要塞开启了前所未有的轰炸。

这些火炮可谓是五花八门,如果仔细看的话,甚至能够分辨出来三个国家不同的风格,英国,德国,美国风格的都有。

当然,德国风格的火炮是澳大利亚卖给他们的,澳大利亚在这场战争中至少获得了两百万英镑的利润,甚至连军工厂和军工企业都扩大了许多。

俄国一开始也进行了反击,甚至还请求了来自舰队的支援。但岛国舰队趁机对太平洋舰队进行挑战,为了不被偷袭,太平洋舰队只能匆匆列队防御,对于陆军的支援也自然中断。

而俄**队这边,本来火炮数量就远远落后于岛**队,再加上后勤并不充足的问题,仅仅反抗了两轮,炮弹的储备便已经不足。

当然,这个时候的俄国士兵也没有什么其他想法,他们只想找一个结实的角落缩着,先等岛国的轰炸结束再说。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场轰炸持续了好几个小时的时间,虽然是一轮接着一轮的,但中间的时间也不足够让俄**队反击。

更让俄国士兵没想到的是,在这样的大轰炸中,岛国居然派出了一支部队靠近旅顺堡垒,在俄国士兵不注意的前提下登上了堡垒。

要知道,炮弹可是不长眼睛的,并且岛国还是对于旅顺堡垒全范围大轰炸。

这支岛**队很有可能会被自己的炮火所淹没,但在他们的脸上却看不到任何恐惧的表情。

俄国士兵开始慌张了,他们觉得自己是在和魔鬼进行战争。连死亡都不惧怕的人,不就是魔鬼吗?

十月初,坚守了半年时间的旅顺堡垒终于告破,岛国已经完成了战争中的第一步任务,那就是拔除俄国在远东的补给站。

旅顺堡垒被攻克之后,远东战争的局势就发生了巨大的逆转。

岛国人再次恢复了战争一开始的状态,在远东不可阻挡,肆意攻城拔寨。

旅顺堡垒的六万俄国守军战死两万多人,被俘虏三万多人。而旅顺堡垒,也在这场大轰炸中化为废墟。

旅顺被攻克对于沙俄帝国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之前沙俄帝国向远东运输物资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刚刚竣工不久的西伯利亚大铁路,另一种就是海上运输,抵达旅顺港口之后在走陆路。

但旅顺堡垒被攻克之后,旅顺港口也变得寥寥可危。这样的情况之下,海上运输就基本不可能。远东的俄**队能够依靠的后勤支援,也仅仅只有西伯利亚大铁路了。

1904年10月底,岛国在付出巨大伤亡的前提下,先后辽阳,沙河等地,将战线往北前进了数十公里。

11月初,满洲军的主力再次北上,碰到了驻守奉天的俄军主力。

此时,双方的兵力对比已经变成了四十万比十七万,岛**队拥有着绝对的优势。

比人数优势更重要的,是大山元帅独特的计谋。

岛国的主攻方向是俄**队的右翼,但俄国在右翼上拥有超过三万人的预备部队。

为了让俄国人将这些预备部队调到左翼,大山元帅派遣了右翼第五军光明正大的前往左翼,实际上在暗中又迂回右翼,目的就是引蛇出洞,让俄国人将右翼预备队调往左翼,加强左翼的防守。

实际上俄国元帅库罗帕特金还真的中计了,他看到了岛国人的军队调动,因此将大半的右翼预备队调往左翼,来防止左翼有可能遭受到的强攻。

但没想到的是,仅仅是在第三天,俄**队的右翼就遭到了猛烈强攻。

并且有两支岛**队已经绕到了右翼后方,形成了一个包围。

这让俄**队陷入了困境之中。虽然主战场是在奉天周围,但战线却绵延了100多公里。

想要让其他地区的军队前来支援,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但右翼的预备部队目前仅仅剩下不到一万人,根本不可能对右翼的战争起到帮助。

为了保护好军队的左翼,左翼的两个集团军只能按兵不动。库罗帕特金元帅再次命令预备役返回右翼,来保护右翼的阵地。

但这可是绵延上百公里的阵地,预备部队如此来回奔波,士兵们早已已经疲惫不堪。

在第五天的时候,预备部队成功的返回,没有精力任何休息,就投入了战场之中。

因为人数优势的原因,岛国主力在保持对右翼猛攻的前提下,又相继发动了对于俄军左翼的进攻。

左翼的进攻显得相对势均力敌,不过,岛国人的目的也仅仅只是为了拖住俄军的左翼。

随着岛**队主力一波接着一波的冲击,俄军右翼的伤亡越来越大,防线也一步一步的缩小。

为了挽救即将丢失的右翼阵地,库罗帕特金命令俄军左翼放弃阵地,撤退到浑河以北,以便于能够压缩战线,抽调出一部分军队来加强右翼。

但无奈岛**队的人数优势太大,这样的抽调也不足以弥补右翼的平衡。

随着满洲军总部再次调集一支部队前往俄军左翼,左翼之前保持的平衡也被打破,俄军的左翼和右翼都陷入了劣势之中。

11月中旬,岛**队突破了俄军第一集团军的防线,并且从左翼开始迂回奉天。

这下库罗帕特金元帅是真的坐不住了。一旦岛**队成功迂回,那么远东的这十多万俄**队将被岛**队包围。

一旦损失了这十多万军队,远东地区可就像脱了衣服的小姐,任人宰割了。

慌忙之中,库罗帕特金元帅下令全军向铁岭方向紧急撤退。

因为是临时下令的原因,整个俄**队撤退的情况也相当混乱。

骑兵因为并未参加遭遇战的原因,在撤退中也是最优先的。

但骑兵的辎重严重堵塞了撤退的道路,再加上许多士兵走乱,各个部队之间失去了指挥。

岛**队则趁乱而入,先是对撤退的俄**队来了一番炮火袭击,随后发起了最终的冲击。

这导致俄**队将近四分之一陷入了岛**队的包围圈,但主力也算成功的撤退。

岛**队经历了连番苦战之后,也暂时没有余力追击,因此,将主要目的放在了消灭被包围的俄**队上。

如果说旅顺沦陷是对沙俄帝国的第一次打击的话,那么这次大会战的惨败就是对沙俄帝国的第二次打击。

战败的消息传回俄国,远东总司令库罗帕特金元帅立即被撤职,并且任命李聂为其为远东陆军总司令。

俄国人并不满足于战争的失利,开启了在国内的第三轮征兵,并且调集位于欧洲海域的部分军舰,组成了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妄图重新恢复远东地区的海上优势。

战争发展到现在,已经出乎俄国和岛国的意料。

虽然目前远东局势岛国占优,但两个国家都为这次战争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代价。

截至目前为止,这场战争双方投入的军队已经超过了百万,甚至动员的总军队已经超过了两百万。

从年初的2月开始,战争已经持续到了年底的11月。

目前,无论是俄国还是岛国,对于这场战争的花费都已经超过五千万英镑。

虽然岛国目前已经达成了战略目的,但他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伤亡。

至少有十万岛国士兵在这场战争中战死,三十万士兵受到过程度不一的轻重伤。

俄**队的伤亡也十分惨重。虽然凭借着前期防守战的原因,伤亡并没有岛国那么大,但后期的几场遭遇战,还是让俄**队逐渐死伤惨重。

至少有八万俄国士兵死于这场战争,轻重伤的士兵则高达二十多万。

12月中旬,伴随着太平洋第二分舰队抵达之后,俄国重新获得了海面上的优势。

源源不断的俄国士兵也乘坐西伯利亚大铁路赶来,勉强维持住了陆地上的局势。

但这种均衡也是两个国家所不能接受的。目前战争每持续一天,就要各花费俄国和岛国至少十万英镑。

特别是发动大规模战争的时候,那消耗甚至还要翻好几倍。

哪个国家承受得住这样的庞大消耗呢?哪怕是强盛一时的大英帝国,在两次战争中也被这样的消耗战所拖垮,更不要说是经济和工业本来就很落后的沙俄帝国和岛国了。

十二月底,在新的一年来临之际,两个国家都忍受不住这样的巨大消耗,发动了新一轮的攻势。

这次攻势俄国和岛国都准备了一个月的时间,积攒的武器和弹药也都足够消耗很久。

当然,为了攒够这些弹药,他们为此也消费了数百万英镑的资金和大量资源。

但战争的结果却让两国大失所望,虽然死伤都十分惨重,但局势仍然处于微妙的平衡。

俄**队的数量虽然处于劣势,但新支援来的军队都是欧洲部分的精锐军队,战斗力并不弱于岛**队。

再加上装备了大量的新式武器,这也是能够和岛**队一直僵持下去的原因。

就这样,一直持续了三个多月的时间后,沙俄帝国终于率先坚持不下去。

不过这个时候的岛国政府也不好说。这次战争已经让他们花费了六亿多日元的资金,并且士兵的死伤高达六十万人。

如果不是沙俄帝国率先放弃的话,恐怕岛国也坚持不了多久。

随着沙俄帝国的放弃,原本在幕后的各大列强也都站到了台前,开始尝试着调停这场战争。

不过,各大列强也都基本保持着之前的态度,英国和美国支持岛国,德国和法国支持沙俄帝国。

虽然奥匈帝国和德国是盟友关系,但奥匈帝国和沙俄帝国拥有着领土纷争和仇恨,因此,在这场战争中保持中立地位。

和历史上的并不一样,沙俄帝国虽然目前在陆地上处于劣势,但海上却具有着优势,并且和岛**队已经处于相对均衡的状态。

这也导致虽然沙俄帝国接受战败,但却十分拥有底气。

只要最终和谈的结果不如沙俄帝国所意,那么继续战争也就是无可避免的。

在商谈的期间,俄国和岛国仍然处于战争状态,远东的硝烟也并未停止。

也正是因为战事迟迟没有任何突破,岛国最终不得不向沙俄帝国妥协,双方签订了一份都能勉强接受的合约。

在英国,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的共同见证下,俄国和岛国的使臣共同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份《朴茨茅斯和约》正式生效。

和历史上的不同,这份合约对于俄国的削弱并没有那么明显。

首先,和历史上的朴茨茅斯合约一样,沙俄帝国并不接受任何赔款。

其次,沙俄帝国不不接受将任何殖民地和土地割让给岛国,能够接受的也仅仅只是让出一部分在清国地区的利益。

岛国虽然并不满意这个结果,但英国和美国关于削弱沙俄帝国在远东力量的计划已经实现,就算岛国想要继续战争,两个国家对于岛国的支持也会降低。

更何况,沙俄帝国并非没有胜利的可能。相比于动员就能获得大量兵员的陆军来说,海军这种短时间内增长不起来的军种才是决定远东优势的重要因素。

可惜的是,随着太平洋第二舰队抵达远东之后,岛国已经没有在海军方面超越俄国远东舰队的可能。

再加上俄**队对于阵地严防死守,战争继续进行也只是增加对于岛国的消耗。

无论是庞大的资金消耗,还是更多的军队伤亡,对于目前的岛国政府来说,都是不可承受的。

因此,获得一部分在远东地区的利益,也算是岛国政府能够勉强接受的结果。

毕竟岛国也清楚,继续消耗下去的话,难免会惹得沙俄帝国更大的愤怒。

万一俄国冒着得罪盟友的风险,将欧洲地区大部分兵力调来远东,到时候战争的天平可就要朝着沙俄帝国方向倾斜了。

岛国虽然说是在和沙俄帝国进行战争,但他们面对的也只是沙俄帝国的一部分力量而已。

完整的沙俄帝国绝对不是岛国就能够打败的,这一点,岛国人在发动战争之前就很清楚。

1905年四月,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的岛俄战争终于结束。这场战争算是近代规模最大的战争之一,双方合计动员了超过两百万的军队,并且在这场战争**计死亡超过三十万人,受伤四十万人以上。

岛国收获了远东地区的部分利益,并且获得了独占朝鲜的权利,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一点补偿了。

至少这次战争之后,欧美国家已经开始重视岛国,将其视为强大的国家,甚至有潜力竞争末位列强。

六千两百字大章节,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