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一百九十五章:澳大利亚入局

澳洲崛起录 第一百九十五章:澳大利亚入局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如果说俄国范围内的全国大罢工是促使俄国被迫同意承认战败的因素,那么这次流血事件所导致的一系列革命,就是俄国不得不请求来自国际社会更多支持的原因。

这次的所谓革命,实际上是一次长时期的社会动乱事件。在日俄战争结束以后,恐怖袭击,罢工,农民抗争,暴动和起义不断的在沙俄帝国各大地区诞生,让沙俄帝国在拥有足够外患的情况下,也诞生了灭国危机一般的内忧。

这场所谓的革命,没有任何组织,也没有任何的目标,甚至也没有单一的原因。

如果愣说原因的话,那么主要就归咎于几十年内的国家动乱,和俄国民众对于罗曼诺夫王朝的不满。

当然,数十年前俄国国内的改革不力,以及部分少数民族要求解放也是起因之一。

这场革命在日俄战争失败之后更加激烈,虽然没有历史上那样的规模,但也绝对称得上是灭国危机。

德俄谈判重启之后,进度是非常快的。德国人抓住了俄国新败以及内忧外患之际,许诺大量的贷款来帮助俄国稳定国内的秩序,恢复国内的生产。

并且愿意支持俄国未来在远东的扩张,德国愿意以成本价提供给俄国一批德制装备,并且愿意放弃条约中关于提醒法国旅行法俄条约的规定。

而法国这边,只愿意提供给俄国一小笔贷款,来帮助俄国稳定欧洲地区的生产。

至于远东地区的事宜,法国一概未提,明显已经不再支持俄国对于远东的行动。

这样明显的差距也并未导致俄国放弃和法国之间的盟约。

但事情的转机也跟着出现。

原本的历史中,因为俄国在战争中惨败的原因,英俄之间在远东,近东和中亚的竞争也基本消失。

但现在不同。虽然俄国经历了失败,但更像是因为国内的危机,不得不承认失败。

再给俄国几年的发展时间,俄国仍然还是远东地区的霸主。

近东和中亚问题就更不用说,俄国在这两个地区的力量并未削弱,和英国的竞争也仍在继续。

因为竞争仍然存在的原因,也导致原本历史上发生的英俄和解没有进展,甚至因为上一次渔民危机更加严重。

虽然最终因为法国调停的原因,俄国和英国关于渔民危机达成了和解,但并未对远东和近东的危机进行解决。

简单来说,原本历史上战败的俄国已经不再是英国争霸的主要对手,但现在并未经历太大失败的俄国,仍然是英国在中亚远东和近东,特别是印度和中东地区的最大对手。

印度对于大英帝国的地位有多重要?大英帝国之所以是帝国,就是因为印度帝国的头衔和资源。

如果丧失了印度,那么大英帝国也只是一个小小的联合王国而已。

因为俄国仍然对于印度有着威胁,英国对于俄国的态度仍然保持着警惕和敌视,并未因为英法协约的签订而导致和解。

英国和俄国的矛盾也成了法国最头疼的问题之一。英法协约之后,英国和俄国都成了法国的理论盟友,是法国对抗德国的强大助力。

但问题是,英国和俄国之间也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并且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根除。

更加重要的是,俄国已经开始和德国以及奥匈帝国接触,并且俄国对于远东的野心人尽皆知。

但法国并不希望俄国将目光继续放在远东,法国人希望俄国履行自己盟友的义务,在德国的东面,牵制德国人大量的主力。

如果法国继续大力支持俄国,不仅不符合本国的利益,同样也会导致英国的不满。

因为俄国目前重视的地区,恰恰是大英帝国同样重视的地区。俄国和大英帝国在远东,近东,中亚等地区有着强烈的竞争关系,自然不允许法国对于俄国进行大量的支持,让俄国再次有力量布局这些地区。

和英国之间的矛盾,以及法国不支持远东的行动,让俄国对于和法国之间的盟约大失所望,同时也对于英法之间的协约有所警惕。

在这样的前提下,德国人的拼命拉拢以及愿意支持远东的态度,就让俄国人感受到了仅有的一丝温暖。

1905年五月底,德皇威廉二世和沙皇尼古拉二世在芬兰湾毕约克岛附近会面,来商议有可能的德俄同盟条约。

和法国人相比,德皇威廉二世就显得土豪的多。

在第一次的谈判中,威廉二世就许诺给沙皇尼古拉二世一亿马克的无偿援助和五亿马克的民间贷款。

因为德国的汽车厂威廉二世也有参与,因此一亿马克的无偿援助,威廉二世也是能眼睛不眨的就拿出来的。

而且拉拢俄国对于德意志帝国来说也十分重要。只要俄国愿意在法德冲突之时保持中立,德国就可以避免两面作战,将所有优势兵力集中在西线,寻求短时间内解决法国。

之前的普法战争普鲁士就是这么做的,德国人也坚信,更强大的德意志帝国会更轻松地完成这样的任务。

谈判进行得非常顺利,但俄国国内的许多大臣认为,如果俄国在将来的战争中站在德国一边并且承担相应的义务,那么就破坏了俄法同盟的约定。

况且,俄国的外交应该以俄法同盟为基石,已经对法国资本依赖很深的俄国也需要大量的法国贷款。

俄国方面也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继续维持俄法同盟,保持和法国的良好关系,并且寻求和英国进行一定的和解,达成更进一级的英,法,俄三国协约。

而另一派则认为,目前法国明显更倚重和英国之间的协约,对于俄国的支持则集中在欧洲地区。

但俄国的远东政策仍然是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俄国仍然需要在远东等地区维护自己的霸权,守住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不冻港。

但坚持远东政策会导致和英国之间的竞争,以及来自法国的不满。

与其将来和英国爆发更大的冲突,让法国被迫在俄国和英国之间进行选择(实际上这一派的俄国人都认为法国会选择英国),不如提前放弃或者说减弱和法国之间的合作,来换取德国对于俄国的支持。

尼古拉二世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选择,但一位官员的提议让尼古拉二世眼前一亮。

德国不是宣称要用贷款和武器,以及澳大利亚地区对于俄国远东的大量支援,来换取俄国在将来的冲突中支持德国吗?

那为什么不问问澳大利亚的意见呢?

随着澳大利亚在日俄战争中的军火行业发展,澳大利亚在远东的地位也比较特殊。

首先,澳大利亚的工业已经发展起来,工业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

特别是军工行业方面,因为集成了英国和德国武器体系的原因,澳大利亚的军工行业也异常发达。

再加上拥有充足的矿产资源以及大量的劳动力,并且相对于其他列强国家来说,澳大利亚距离远东地区非常近,物资一周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日俄战争期间,俄**队就是仰仗了来自澳大利亚的大量武器装备,这才在防守方面勉强和岛**队均衡。

虽然俄国也明白澳大利亚的武器同样也出口到岛国,但在没有任何外交关系的前提下,这样反而才是国际社会的常态。

收到尼古拉二世的要求之后,威廉二世挑了挑眉头,但还是迅速就同意了尼古拉二世的要求。

第二章,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