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三十六章:各国实力对比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三十六章:各国实力对比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目前世界各列强的财政总收入排行情况如下:

大英帝国本土的财政总收入为2亿英镑,财政总支出为1.98亿英镑,实现财政盈余200万英镑。

大英帝国殖民地总收入1.85亿英镑,财政总支出1.73亿英镑,实现财政盈余1200万英镑。

美国财政总收入1.51亿英镑,财政总支出1.53亿英镑,财政亏损200万英镑。

德国财政总收入1.5亿英镑,财政总支出2.2亿英镑,财政亏损大约7000万英镑。

法国本土财政总收入1.45亿英镑,财政总支出2亿英镑,财政亏损大约5500万英镑。

法国殖民地财政总收入5500万英镑,财政总支出5100万英镑,财政盈余400万英镑。

俄国财政总收入1.3亿英镑,财政总支出1.85亿英镑,财政亏损5500万英镑。

奥匈帝国财政总收入7500万英镑,财政总支出1.1亿英镑,财政亏损3500万英镑。

岛国财政总收入5300万英镑,财政总支出6000万英镑,财政亏损大约700万英镑。

意大利财政总收入4000万英镑,财政总支出5500万英镑,亏损大约1500万英镑。

奥斯曼帝国财政总收入2600万英镑,财政总支出4000万英镑,亏损1400万英镑。

因为连续的海军军备竞赛和陆军扩军,导致欧洲各大列强普遍面临财政亏损的情况。

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只要自己停下扩军的脚步,和其他国家之间的军备差距就会扩大。

对于欧洲各大列强来说,财政亏损固然不妥,但和敌人之间的差距变得越来越大才让人无法接受。

战争赢了,什么都可以得到,自然也就不怕小小的财政亏损。一旦战争输了,就算积攒了大量的财富,也会被别人掠夺和侵占。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财政状况一直保持盈余状态是一个好事情,这代表着就算将来澳大拉西亚的财政支出快速增长,面临的财政亏损问题也不会太过严重。

工业方面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虽然钢铁产量的增长已经放缓,但1912年一整年,澳大拉西亚的钢铁总产量也分别达到了170.10万吨和271.92万吨。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钢铁产量,也能够位居美国,德国,英国,俄国,法国和奥匈帝国之下的世界第七。

钢铁总产量的规模也差不多在这一水平,钢铁产量方面,已经全面超过了岛国和意大利这两个末等列强。

钢铁总产量虽然并不能全面代表工业水平,但也是判断工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目前来看,澳大拉西亚对比意大利和岛国,除了人口有着明显的劣势之外,在经济,工业等方面都有着不小的优势。

哪怕是陆海军科技,阿瑟都有信心,领先意大利和岛国一个层次。

和工业息息相关的煤炭产量,澳大利亚也已经全面超过了岛国和意大利。

根据目前世界各国透露出的情报来看,目前世界各国煤炭总产量最多的国家应该是美国,年煤炭生产量高达5.3亿吨。

接下来依次排列为:

第二名,俄国3.6亿吨。

第三名,德国2.772亿吨。

第四名,英国2.105亿吨。

第五名,奥匈帝国5420万吨。

第六名,法国4080万吨。

第七名,澳大拉西亚,3770万吨。

第八名,岛国780万吨。

第九名,意大利70万吨。

和历史上有所不同的是,原本历史上英国的煤炭产量应该超过德国,但因为澳大拉西亚分离出来的原因,大英帝国少了一个重要的矿产资源产区,因此煤炭产量低于德国。

澳大拉西亚的矿产资源储量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国家,但限制澳大拉西亚的煤炭产量的真正原因,其实是澳大拉西亚的国内市场规模并不大。

首先,澳大拉西亚的气候并没有那么极端,夏天的最热温度一般在二十多度,冬天的最冷温度一般在零度左右。

这导致澳大拉西亚人对于煤炭取暖的需求并不高,在澳大拉西亚,煤炭的真正用途是用于工业和发电。

但澳大拉西亚的工业设备许多采用的是电力,也再次降低了煤炭的使用需求。

再加上政府也不需要出售矿产资源来换取资金,因此澳大拉西亚的煤炭产量一直稳定在一个够用的水平。

如果按照澳大拉西亚国内各类煤炭的总储量来算的话,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来说,足够澳大拉西亚细亚国内开采几千年了。

不过,伴随着国内人口和各项建设经济的发展,煤炭的需求也势必会越来越高。

不过按照澳大拉西亚的煤炭储量来算,基本上在数百上千年内是用不完的。

除了最基础的煤炭产量和钢铁产量之外,因为利奥诺拉工业基地一二期的建设,再加上对于各种工业的大肆鼓励,阿瑟相信,目前,澳大拉西亚的工业已经追平甚至赶超意大利,至少在工业和经济水平,澳大拉西亚已经有了列强的实力。

从目前世界各国所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就能够看出,目前列强国家对于世界的影响力。

世界各国所占世界工业比重排行如下:

美国占比31.8%

德国占比14.8%

英国占比13.6%

俄国占比8%

法国占比6%

奥匈帝国占比4.4%

澳大拉西亚占比3.7%

意大利占比2.2%

岛国占比1%

以上这九个国家,他们的工业生产占据世界工业生产比重的85.5%,剩下的14.5%被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所瓜分。

其实对比所有排行榜单,能够明显的发现,除了德意志帝国之外,同盟国的其他国家和协约国的三大国家都有着明显的差距。

虽然德国已经在工业和经济方面向英国进行追赶,但比较棘手的问题是,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的工业经济加起来,也不是法国的对手。

在人口规模,工业规模和经济底蕴方面,同盟国和协约国的实力差距并不小。

如果不是德国的陆军实力太过强大,恐怕历史上的一战很快就会结束。

伴随着欧洲各大列强在陆军和海军方面的扩张,目前欧洲各国的陆海军总数,相较于数年前都已经增长了许多。

目前世界主要国家陆军总人数排行:

俄国146.8万

法国96.7万

德国94.4万

奥匈帝国72.6万

英国64万

意大利60万

奥斯曼帝国45万

岛国37万

澳大拉西亚22.2万

罗马尼亚20万

美国16.4万

俄国凭借着充足的人口,理所当然的取得了列强国家陆军规模最多的地位。

只不过,俄国士兵训练普遍不足,许多士兵的装备也很落后,综合战斗力并不强。

而目前列强国家中士兵数量垫底的美国,其实对于陆军一直都不太重视。

凭借着自身优越的地理环境,只要美国的海军拥有足够的规模,就可以保障美国国土的安全。

这一点特别是美国北部的加拿大领地和南部的墨西哥实力都已经衰弱之后更加显著。

目前美国是北美洲最强的国家,因此也实在没有必要扩张陆军的规模。

当然,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那就是美国的军事科技并不发达,陆军和海军的战斗力其实都不高。

就算美国拥有数十万的陆军,也不一定会是十多万的欧洲军队的对手。

其实从这些排行中就能够看出,澳大拉西亚的综合实力已经达到了列强的要求,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媒体和部分国家宣称澳大拉西亚是第八列强的真正原因。

除了和岛国相比,更看好白种人之外,澳大拉西亚自身拥有不错的实力也是重要的因素。

当然说到陆军的实力,陆军所公认的战斗力也是重要的衡量因素。

目前世界所有国家中,公认的战斗力最强的,那当然是目前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陆军强国德意志帝国了。

德意志帝国的陆军强大的战斗力毋庸置疑,也根本不需要任何解释和说明。

在德意志帝国陆军之下,法国陆军应该当属世界第二。

法国陆军世界第二的水平也是公认的,虽然在数十年前被德国人打败,但毕竟也是之前的欧洲霸主和陆军第一强国。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更何况法国这头骆驼还没有瘦死,只是单纯的有些营养不良而已。

除了德法之外,陆军战斗力第三的国家,就有些不好确认了。

欧洲媒体对此各有说法,有支持陆军数量十分庞大的俄国的,也有支持之前的中欧霸主奥匈帝国的,还有看好澳大拉西亚的,总之众说纷纭。

但如果不看俄国陆军数量的优势,只计算战斗力的话,俄国肯定无缘第三的名次了。

奥匈帝国的陆军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由德意志人组成的陆军实力十分强大,还有其他民族所组成的陆军战斗力就不强了。

他们的军事装备和训练程度还算不错,但错综复杂的民族分布,军队之间的军令通行起来十分麻烦。

要命的是,往往一个连队的士兵来自于许多民族,彼此之间都不能交流,更不要说很好的配合作战了。

因此,阿瑟在心中列出榜单的时候,当之无愧地将澳大拉西亚列为世界第三陆军强国(只看战斗力)。

如果算上澳大拉西亚目前拥有的各种军事科技,甚至澳大拉西亚的陆军和德**队都能够碰一碰,因此阿瑟排的也算没有错。

如果不是看在历史上一战中法**队表现的挺不错的情况下,阿瑟甚至会将澳大拉西亚的军队战斗力排在世界第二。

在澳大拉西亚之下,如果只论陆军战斗力的话,应该是奥匈帝国。

战斗力第五的,应该是岛国。俄国则被阿瑟排在了第六。

原因其实很简单,数年前的日俄战争中,远东俄军的表现实在堪忧,甚至让人怀疑起俄军的真正战斗能力。

虽然这几年来,俄国人从澳大拉西亚购买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但不解决士兵的训练程度和物资供应的话,阿瑟还是不看好他们的单兵作战能力能够超过岛国。

不过俄国人毕竟拥有一百多万的常备军队,综合陆军实力超过岛国还是没问题的。

剩下的国家陆军战斗力也不用排了,英国,美国和意大利的陆军战斗力,都是半吊子。

除了个别精锐军队的战斗力还说得过去之外,常规军队的战斗能力简直一塌糊涂。

当然,阿瑟的这份陆军战斗力排行榜,也只是按照目前各国所透露出来的情况,以及之前各国所参加的战争和历史上的表现排列的。

具体的情况或许会有一些差异,但应该也差不了多少。

其实这个时代欧洲列强的陆军,除了法德算是真正的精锐之外,其他国家的陆军战斗力都一言难尽,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点。

不过对于欧洲国家来说,拥有大量的人口也是一种优势。

如果综合陆军规模和陆军战斗力来计算陆军的综合实力,那么,这份陆军战斗力排行榜也要经历不小的改变。

陆军综合实力,如果按照现役军队和预备役军队的数量,陆军的预计战斗力,现役军队的装备水平和训练程度来计算的话,那么排列如下:

德国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90多万的常备军队外加数百万的预备役军队,让德国成为这个世界上陆军最强大的国家,没有之一。

法国仍然排行第二。法国拥有略微超过德国的常备军队,也拥有高达数百万的预备役部队。

虽然战斗力相较于德**队有所差距,但比其他国家又有所优势。

陆军综合实力第三的,是拥有140多万常备军队的沙俄。沙俄还拥有高达上千万的预备役部队,哪怕装备水平和训练素质都很差劲,单靠人海战术,就足以让俄**队位列世界第三。

当然,如果不计算俄国国内的动荡局势,俄国的综合陆军实力甚至能够超过法国。

但可惜,根据阿瑟的情况来看,俄国国内的情况并不美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俄国的陆军战斗力,毕竟如果政府都不在了,陆军又该为谁打仗呢?

陆军综合实力排名第四的,是目前德国唯一靠谱的盟友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拥有70多万的常备部队,加上数百万的预备役部队。陆军装备方面还算优秀,如果能够解决因为民族众多而导致的语言沟通难题,恐怕奥匈帝国真的能够成为德国的鼎力盟友。

阿瑟将澳大拉西亚的陆军综合实力排在了世界第五。虽然澳大拉西亚只拥有22万的常备部队,但如果不计后果的招募军队,也能够爆出上百万的军队。

再加上阿瑟所隐藏的各种陆军科技,占个世界第五的位置还是不过分的。

澳大拉西亚之后,世界第六陆军强国,应该能够落在大英帝国的头上。

原因无他,大英帝国本土加殖民地拥有数亿的人口,这也代表着拥有数千万取之不尽的炮灰。

单凭这些炮灰,就足以让大英帝国的陆军实力迈上一大台阶,完全有实力和以上五个国家耗着,来获取战争的最后胜利。

第七陆军强国,还得落在岛国的头上。虽然岛国已经被欧洲许多媒体和国家剔除了列强的队伍,但不能否认,岛国的陆军战斗力在列强中还是中等的,比意大利和英国这样的国家强多了。

如果岛国能够解决装备落后以及工业规模偏小的问题,陆军实力还是很可观的。

世界第八陆军强国,兜兜转转,勉强排给意大利。

意大利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第八陆军强国,这并不代表他拥有世界第八陆军强国的实力,而是之后的国家陆军实力更加弱小,换句话来说,全靠同行的衬托。

意大利之后,世界第九,第十陆军强国,分别是奥斯曼帝国和保加利亚。

虽然保加利亚在之前的巴尔干战争中打败了奥斯曼帝国,但这毕竟依靠着巴尔干联盟的全力合作,再加上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意大利牵制的原因。

如果保加利亚的陆军实力单独拉出来和奥斯曼帝国对比,虽然战斗力确实比奥斯曼帝国高,但奥斯曼帝国也拥有更多的人口。

还是那句话,在没有明显的科技差距之前,人海战术的威力并不小。

十名开外,罗马尼亚,塞尔维亚,黑山,希腊等在巴尔干战争中表现不错的国家,都有资格位居世界陆军实力前十五。

当然,这份榜单主要记录列强和欧洲国家,要不然,亚洲某个拥有世界第一人口的大国,依靠人海战术也能榜上有名。

至于拥有列强地位和实力的美国,他的陆军综合实力,还真的没有塞尔维亚,保加利亚这些国家强。

陆军的综合实力判断起来比较困难,海军的综合实力就比较好判断了。

简单的来说,海军的综合实力可以依靠军舰的总吨位和主力舰的数量来判断。

军舰的总吨位代表着军舰数量的多少,而主力舰的数量,则决定着海军的真正战斗力。

目前世界各国海军总吨位重,大英帝国占据着第一,高达251万吨。

德国位居第二,海军总吨位117万吨。

美国占据第三,海军总吨位84万吨。

法国占据第四,海军总吨位80万吨。

俄国占据第五,海军总吨位60万吨。

岛国占据第六,海军总队为51万吨。

意大利占据第七,海军总吨位39万吨。

奥匈帝国占据第八,海军总吨位19万吨。

澳大拉西亚占据第九,海军总吨位15万吨。

虽然澳大拉西亚在海军总吨位方面和欧洲各列强还有着明显差距,但如果只看无畏舰和超级无畏舰的话,澳大拉西亚的无畏舰数量,却排在世界前五。

甚至如果论海军真正的战斗力的话,阿瑟有信心,超过奥匈帝国和意大利。

原因无他,这两个国家连无畏舰都很少,海军战斗力相比他们的海军吨位来说,肯定要大打折扣。

甚至目前缺少大英帝国支持的岛国,虽然空有之前老式战列舰的吨位,但自己计划建造的无畏舰还没有服役。

澳大拉西亚的三艘无畏舰和两艘战列巡洋舰,未必不是岛国八艘老式战列舰的对手。

甚至如果按照默认的一艘战列舰的战斗力等于两艘老式战列舰来看,澳大拉西亚的海军综合战斗力还要超过岛国的海军。

这只能说,科技进步带给陆海军实力的进步太大了,无畏舰诞生之后,老式战列舰的作用已经无限降低。

而在超级无畏舰诞生之后,无畏舰的重要程度也降低了许多。

目前计算一个国家海军战斗力之前,优先会考虑所拥有的超级无畏舰和无畏舰数量。

无畏舰和超级无畏舰的数量,也基本能够代表着一个国家舰队的真正实力水平。

拥有无畏舰的国家不一定是海军实力顶尖的国家,但海军实力顶尖的国家,一定拥有无畏舰。

无畏舰和超级无畏舰目前这两种主力战舰,对于欧洲列强和世界海军强国来说,已经成了可以不重视,但必须要有的海军武器。

想要成为一个公认的海军强国,拥有一定规模的无畏舰和超级无畏舰已经成了常识。

岛国之所以在军事实力方面输给澳大拉西亚,被澳大拉西亚抢走了第八列强的名头,就是因为岛国截止目前,都没能拥有一艘属于自己的无畏舰。

而澳大拉西亚不仅早早装备了属于自己的无畏舰,目前已经在为其他国家建造超级无畏舰。

两者之间的差距已经非常巨大,这也让岛国几乎理所当然地失去了自己的列强地位。

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有一个坏消息,那就是截止目前,也就是1912年年底,澳大拉西亚的人均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从原来的人均2.3英亩耕地已经减少到了2.1英亩。

不过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毕竟伴随着各大城市的发展,再加上各种工业和建设,会有大量的移民和农村人,被吸引进城市,成为城市的居住人口。

除了一些已经形成规模的私人农庄之外,澳大拉西亚的所有移民中,选择从事农业方面的其实并不多,只占据移民总规模的四分之一左右。

不过虽然人均耕地面积有所降低,澳大拉西亚的总耕地面积,仍然达到了2543万英亩,相较于三四年前扩张了将近600万英亩。

因为阿瑟在不断强调着粮食的重要性,所以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和总耕地面积也在不断的增长中。

得益于总耕地面积的增加,整个1912年,澳大拉西亚的粮食总产量已经来到了1158万吨以上,继上一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万吨之后,今年又再创新高。

而澳大拉西亚的战略粮食储备规模,也从几年前的200万吨增长到了1000万吨。

当然,能有这么高的粮食储备,是因为政府暂停了许多对外出口粮食的计划。

这样政府的财政收入降低了许多,甚至为之还付出了不小的资金,从农户那购买粮食。

一般来说,目前只有囤积时间过长的粮食,才会被酌情对外出售。

其他的粮食都是要囤积起来,等待将来的欧洲大战打响,再用更高的价格出售给欧洲国家。

1000万吨的粮食储备有多么夸张呢?要知道,目前澳大拉西亚全国的年粮食消耗总量,基本不会超过300万吨。

这代表以澳大拉西亚目前的战略粮食储备来看,完全足够全国人吃三年。

而这三年,澳大拉西亚的粮食产量还会经历不断的扩张,用一句比较体贴的话来说,那就是怎么吃也吃不完。

好消息是因为这个年代澳大拉西亚人才刚刚从贫困和饥饿中脱离不久,因此浪费粮食的情况还是少见的。

大规模的铺张浪费基本不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减少了民众的粮食消耗。

1912年1158万吨的粮食,对外出口的仅仅只有200万吨不到。再加上国内消耗的两百多万吨,单单今年,就让政府的战略储备粮食增加了将近700万吨。

当然,目前澳大拉西亚减少粮食对外出口,对于世界粮食的价格来说影响其实并不大。

毕竟欧洲各国都有着广泛的殖民地,德国周边的众多国家也都是欧洲粮食出口国,欧洲国家基本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就算粮食价格会上涨,上涨的幅度也基本不多,因此欧洲各国也都不太在意。

甚至,像英法这样的国家,还更希望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

毕竟英法都拥有广泛的殖民地,不过就是多花费一点运输费用罢了,基本不会缺粮食。

但德国不同。如果想要拥有足够的粮食,就得花费高价从周边国家购买。

除了盟友奥匈帝国的粮食价格比较优惠之外,其他地方的粮食价格都会上涨一点,这也代表着更多的花费。

毕竟德国拥有数千万的人口,每年的粮食消耗可不是一个小数字。

虽然澳大拉西亚的粮食减少了对外出口,但肉类的对外出口并没有减少太多。

毕竟澳大拉西亚的畜牧业太过庞大,也完全没有必要在肉类出口上做文章。

毕竟以澳大拉西亚目前两亿多只羊,数千万头牛和数不清的其他家畜动物来看,肉类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缺。

7000字第二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10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