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四十一章:协约国四大列强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四十一章:协约国四大列强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此时的英,法,俄三国协约还没有达到战争中那么紧密的联系,三方对于战争的准备工作,进度也都各不相同。

澳大拉西亚在此时提出对自己的参战部队拥有指挥权,格雷部长也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就算战争爆发了,英法俄最多也只是协同作战,不可能将自己的军队交给其他国家指挥。

在这样的情况下,澳大拉西亚要求自己军队的独立指挥权也是理所应当,毕竟谁都没有这么好心,能将自己国家军队的指挥权拱手让于他人,这相当于将军队的命脉交了出去。

至于军队的军费问题,在肯特首相的主张之下,格雷部长也对此进行了一些修改。

一旦澳大拉西亚的军队踏上前往欧洲的旅途,士兵的薪资英国政府提供一半,并且承担澳大拉西亚军队作战期间的所有开销。

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的军队在抵达欧洲之后,各种武器可以肆无忌惮的开火,因为有着家底雄厚的英国人兜底。

澳大拉西亚政府只需要提供所有士兵新增的一半,既能够达到练兵的目的,还能够满足英国人派遣军队作战的要求。

当然,英国人也不是白出钱的。格雷部长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一旦欧洲战争爆发,澳大拉西亚在欧洲的作战部队,必须要保持在20万人的规模以上。

一旦因为各种原因造成了减员,澳大拉西亚需要继续向欧洲派出部队,让在欧作战部队的人数保持在20万以上。

这也代表着算上各种死伤,澳大拉西亚可能需要至少动员50万的部队加入到欧洲战争,才能满足英国人的要求。

不过,格雷部长提的这个条件,并没有硬性要求澳大拉西亚主力部队的数量。

这对于阿瑟来说也是能接受的,毕竟在一战之后,就有必要减少土著的数量,来避免将来可能出现的民族问题。

至于土著减少之后所带来的人力问题隐患,其实大部分土著能干的体力劳动,已经能逐渐用机械来替代。

而且澳大拉西亚的人口也在不断的增长,按照目前每年新增人口的数量来看,如果一战如同历史上那样爆发,在一战爆发之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口就有希望突破1350万。

在1920年之前,澳大拉西亚的人口至少也能突破2000万,到时候人力空缺的问题就不再那么严重。

甚至一战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加上澳大拉西亚大量获得移民的阶段。

如果操作的好,成功在一战中取代了美国的地位,到时候面临的就是每年上百万甚至数百万的移民。

再加上吸收战败国的底蕴,在二战爆发之前,阿瑟甚至有希望将澳大拉西亚变成拥有三四千万人口,军事实力世界前三,综合实力世界前五的顶级列强。

除了这些军事方面的协定之外,这次商谈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话题,那就是关于战后的利益分割问题。

这是一个永远都逃避不了的话题。如果说德,奥,意的同盟国是为了打破原有殖民秩序,德国获取更多的殖民地,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半岛获得扩张,意大利获得新的领地的话,那么协约国也有着自己的目标。

虽然协约国的组建本意是为了共同抵抗德国的扩张,但只要战争胜利,就肯定要让战败国拿出很多好处,来补偿战胜国的军事花费和消耗。

英,法,俄三国还好,不论是接收同盟国的殖民地还是获得同盟国的领土,总之,获得好处和扩张的方法有很多。

但澳大拉西亚不同。澳大拉西亚地处偏远的大洋洲,同盟国势力范围和澳大拉西亚临近的地区,也就只有一个小小的德属新几内亚。

但德属新几内亚肯定满足不了澳大拉西亚的胃口,阿瑟同意派遣大量的作战军队,也肯定不是为了这一块在战争开始就能够立即接手的土地。

在澳大拉西亚的周边,除了德属新几内亚这块土地之外,其他的土地要么是英法的太平洋岛屿,要么就是北部的荷属东印度。

但荷兰这个国家实力相比澳大拉西亚来说已经太过弱小,澳大拉西亚甚至不需要任何国家的支持,就能够获得任何想要获得的荷属东印度土地。

这也代表着,想要满足澳大拉西亚的胃口,英法就必须得在太平洋岛屿之间做些取舍。

特别是比较靠近澳大拉西亚的英属所罗门群岛,法属新喀里多尼亚,英法共治的新赫布里底群岛,英属斐济,法属瓦利斯和富图纳保护领,英属吉尔伯特和埃利斯群岛保护地,英属托克劳群岛,英属菲尼克斯群岛等。

这些岛屿和群岛距离澳大拉西亚并不遥远,反而距离英法的本土十分遥远。

再加上位于大洋洲的原因,澳大拉西亚不想获得这些土地是不可能的。

要知道,这些岛屿和群岛可全部都是太平洋范围内的岛屿,是澳大拉西亚的重要防线。

如果能够获得这些岛屿,澳大拉西亚完全可以在西南太平洋的地区,建成数道完整的岛屿防御链。

搭配数量众多的海防炮,强大的军舰和空军,完全可以将来自太平洋的任何敌人阻挡在太平洋,敌人压根不可能靠近澳大拉西亚本土半步。

更重要的是,这些岛屿完全将澳大拉西亚的核心部分囊括其中(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这也是澳大拉西亚本土防御的坚实屏障。

澳大拉西亚想要和美国对抗,这些岛屿是必须拿下的。这才能在工业和经济赶不上美国之前,拥有充足的信心和底牌和美国较量。

有了这些海岛作为防御,澳大拉西亚的本土在任何时候都是安全的。

但这一切还得看英法舍不舍得,会不会为了把澳大拉西亚彻底绑上战车,放弃太平洋的这些岛屿。

对于澳大拉西亚的要求,格雷部长和英国政府其实很早就有预料到了。

大洋洲的这些岛屿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那就是放在枕头边的肥肉,只要有雄心,就必须吃下。

从澳大拉西亚数次在东南亚地区的扩张来看,阿瑟的雄心并不小,对于大洋洲的岛屿进行要求也是预料之中。

再加上澳大拉西亚地区脱离大英帝国之后,英国人对于太平洋这些岛屿的控制已经减弱了许多。

其实这也正常,毕竟大英帝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太平洋上这些零零散散的岛屿,对于英国人来说重要性没有那么高。

但毕竟这些岛屿也涉及法国人的领地,哪怕英法协约让英国和法国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英国也不可能直接替法国做主。

但原则上,格雷部长同意澳大拉西亚的要求,即在战争爆发之后,英国直接将上述所有群岛转交给澳大拉西亚,换来澳大拉西亚的直接参战。

同时,因为澳大拉西亚参战后和德国就处于战争状态,德属新几内亚就是澳大拉西亚的战利品。

只要澳大拉西亚有能力,甚至能够在战争爆发的当天就接管这片土地。

至于大洋洲法国人的那些岛屿,格雷部长也承诺,会尽全力为澳大拉西亚周旋,尽可能让法国直接同意转让这些群岛。

不过想来法国人应该也不会拒绝。毕竟对于法国来说,大洋洲的这些岛屿也没有那么重要。

法国最核心的殖民地地区,还是在非洲。在非洲殖民地不丢失的前提下,用太平洋的几个岛屿和群岛,就换来澳大拉西亚数十万作战部队的支援,让法国人少牺牲一点,这笔买卖并不亏。

更何况,只要战争胜利,法国人完全可以从德国获取一些土地,欧洲的土地难道还没有大洋洲的岛屿重要吗?

为了表达自己和英国政府的诚意,澳大拉西亚提出条件的当天,格雷部长就向英国政府发去了电报,并且请求英国政府和法国协商,尽快就这些岛屿达成共识。

格雷部长收到英国政府的答复,已经是好几天后的3月19日了。

果不其然,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对于大洋洲的这些岛屿并不是太过重视。

双方都同意将大洋洲的这些岛屿转交给澳大拉西亚,来换取澳大拉西亚在战争爆发后直接加入协约国家。

法国人对于澳大拉西亚的加入和承诺派遣25万作战部队的计划很感兴趣,甚至还想邀请澳大拉西亚参加1913年的协约国会议。

协约国会议和同盟国会议自上一次召开之后,就已经成了两大军事集团的传统。

如果没有特殊事项,基本每年都会召开一次。

而会议召开的内容和目的,就是为了根据最新的情况,来商讨战争爆发后的应对。

此时的欧洲各大国家已经清楚,这场欧洲战争是根本不可能避免的。

截止现在,欧洲各大列强为了彼此之间的竞赛,付出的资金已经数不胜数。

许多国家的财政已经出现了问题,哪怕现在停止军备竞赛,也会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不可逆的损伤。

能够解决这样的状态的唯一办法,就是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来提高国内的民族凝聚力和支持度,同时,用大量的战利品和战争赔款,来挽救政府的财政。

“只有战争才能结束现在的局势。”这句话已经被很多欧洲列强的军方高层说出口。

不管各国政府的战争准备进行的怎么样,反正各国的军方已经跃跃欲试。

既然已经决定加入协约国,用军事方面的付出来换取澳大拉西亚在一战中更多的利益,那么接下来的协约国会议也是要参与的。

格雷部长也对阿瑟进行了邀请,阿瑟自然点头同意,答应参加今年的协约国会议。

协约国会议自1911年召开起,举办的地方也有一定的政治含义。

第一届协约国会议的举办地点是英国伦敦,作为协约国的核心,在伦敦举办会议也无可厚非。

上一年的协约国会议,也就是1912年的会议,则被放在了法国巴黎举办。

法国是对抗德国的桥头堡,法国要承担德国大部分的兵力压力。

因此,将第二届协约国会议的举办地点放在法国巴黎,不仅是彰显法国协约国第二强国的地位,同样也是在告诉所有法国人,英国和俄国会紧密的团结在法国之后。

按照惯例来说,今年的协议国会议会在俄国圣彼得堡召开,这也是俄国协约国第三列强应有的待遇。

除了这场非常有必要参加的协约国会议之外,阿瑟也打算趁着将来参加会议之时,访问英国,法国和俄国,趁机和这三个国家打好关系,还能在将来的战争中厚着脸皮占取更多的利益。

虽然阿瑟和俄国的关系一直不错,但阿瑟也不敢保证,状态比历史上良好的沙俄帝国会不会在这场战争中烟消云散。

如果失去沙俄帝国这个姻亲盟友的话,那澳大拉西亚能依靠的,也就只有英国这个亲戚盟国了。

因此,借着这样的机会和英法走动走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且澳大拉西亚作为协约国四大列强中最弱小的一个,趁机问英法要点好处也不过分吧!

要知道,英法作为老牌顶级列强,他们的底蕴自然多不胜数。

各种军事科技和军舰科技,如果能薅一点,对于澳大拉西亚来说也有不小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和这两个国家打好关系之后,澳大拉西亚能够凭借着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地位,彻底替代原本历史中一战美国的地位。

美国纵使比澳大拉西亚强大,只要不在一战爆发初期参战,就不可能获得英法的认可。

阿瑟前期也是这么打算的,想要按照美国的方式,前期向双方出售军火,中后期直接加入优势的一方彻底结束战斗。

但经过和肯特首相以及肯特管家的交谈之后,阿瑟这才彻底想通。

如果澳大拉西亚和美国采取同样的方式,美国凭借着更发达的经济和工业,肯定有更高的优势。

这样的话,澳大拉西亚根本不可能阻止美国的崛起,还容易因为前期支持德国的原因,导致在战争结束后失去英国政府和英国民众的信任。

但如果澳大拉西亚在战争初期就参战,并且以协约国四大列强的身份经历这场世界大战,身份和地位就大不相同。

相较于美国这样前期赚利润,中后期摘桃子的方式,澳大拉西亚很明显才是英法的“自己人”。

再加上英国政府对美国已有的防备,美国想要在接下来的一战中拿到历史上那样的庞大利润和利益,不仅要看澳大拉西亚答不答应,还得看英法政府有没有那么傻。

求月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