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五十一章:参战,远征军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五十一章:参战,远征军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对于大英帝国的询问,阿瑟回馈了肯定的态度。澳大拉西亚对于出兵阿根廷很有兴趣,不仅是为了维护协约国的地位,那也是为了澳大拉西亚自身的利益。

包括协约国的其他几个国家也是如此。如果大英帝国本土遭到威胁还好,像这样,是为了保护大英帝国的对外利益,促使协约国其他几个列强也跟着动兵,没有足够的利益其他国家也不愿意。

不过,对于法国和俄国来说,哪怕共管整个阿根廷,其实利益和兴趣也不是太大。

法国和俄国都拥有大量的土地和殖民地,况且阿根廷的地理位置距离这两个国家太远,还有着美国的阻碍,共管阿根廷得不偿失。

想要让法国和俄国共同出兵,恐怕大英帝国还得在其他地方让出一些利益,让这两个国家满足才行。

1913年7月23日,一场规模浩大的战争,在阿根廷和智利的南部边境打响。

这场战争阿根廷和智利共出动超过十万的军队,几乎集结了各自国家的所有军队。

除了还在训练的预备役部队之外,毫不夸张的说,智利和阿根廷的大部分可战之兵,全部被集中到了这片地区。

这场战争目前的状况,阿根廷处于进攻状态,智利处于防守状态。

双方对于目前的战争都很焦急,智利急于获得来自大英帝国的支持,阿根廷则急于在列强反应之前,结束这场战争,让它盖棺定论。

阿根廷政府高层知道,这场他们肆意挑起的战争,如果真的惊动了列强,那么下场是他们不能接受的。

只有在列强行动之前,快速的消灭智利的军队,让智利的战败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实,哪怕战后遭遇列强的谴责也无所畏惧。

但如果不能在列强行动之前就击溃智利,哪怕依靠着美国,列强的迁怒也不是阿根廷能承受的。

好消息是,世界八大列强除了美国之外,都和智利隔着万里之遥,还有大洋的阻隔。

而唯一离得比较近的美国,实际上是站在阿根廷这一方的。

这也代表着,阿根廷完全有希望借着距离优势,在美国的支持下,快速的结束这场战争。

大英帝国和智利的外交关系众所周知,但他们的外交关系取决于智利国内丰富的硝石矿产。

只要阿根廷保障大英帝国的硝石矿产不受破坏,想必大英帝国应该也不会太过迁怒于阿根廷吧?应该不会吧?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让阿根廷军方不得不加快了进攻的脚步,争取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免得让战争多几分意外。

如果按照保守的计算,列强反应的时间加上出兵的时间,阿根廷至少有两三个月来结束这场战争。

只可惜,事态的发展有些超出了阿根廷政府和军方的意料,南美两大强国之间的战争,反而进入了比较诡异的僵持状态。

不过这其实也很正常,毕竟说白了,智利和阿根廷的综合实力比较靠近,人口和经济规模也都相差不多。

双方也各自有着列强的支持,在这样的情况下,战争陷入僵持其实并不奇怪。

特别是大英帝国支援给智利的第一批武器,已经从澳大拉西亚运往了智利,这也让智利军队有着充足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来坚持这场消耗战。

而另一边,阿根廷也有着来自美国的支持,同样也是数量庞大的武器装备和弹药物资。

这也让双方的战争陷入了比较怪异的状态,双方士兵丝毫不在意弹药的消耗,但取得的成果却收效甚微。

如果此时有侦察机在战场上方仔细观察,能够发现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双方士兵的射击基本都是乱扫一通,目标并不是杀伤对面的敌人,是将自己手中武器的弹药全部消耗一空。

除了有高级军官督战的战场之外,其他的次战场全部都陷入了这种奇怪的状态。

阿根廷和智利的后勤官员惊讶的发现,自从这场大规模攻防战开打之后,自己的武器丹药和物资消耗增加了许多,但取得的战果却收效甚微。

甚至自己一方的伤亡都比之前少,除了攻防战期间的惨烈伤亡之外,其他时期的伤亡并不高。

这也导致了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七月的上半个月,阿根廷和智利共死伤上万人。

七月的下半个月,算上已经进行了的两场攻防战,阿根廷和智利死伤士兵的人数也不过才堪堪超过一万人。

要知道,下半个月双方可是投入了超过十万军队,在南部边境进行着大规模的攻防战。

按理来说不仅是物资消耗,伤亡数量都要增加许多。

但目前除了弹药,医疗物资和粮食疯狂消耗之外,己方和敌人的伤亡反而并没有太大的增加。

不过这对于智利来说倒是一件好事,毕竟智利的目标只是防守,并没有反攻的想法。

对于智利方面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英国的支援到达之前守住国土,顺便保护英国人在智利的矿产就行。

但对于阿根廷来说,战争陷入停滞状态是他们最不愿意见到的。

一旦战争进入消耗阶段,不仅会消耗阿根廷国内大量的资源,最重要的是在浪费阿根廷的时间。

如果不能快速解决战斗,英国人有下场的可能,美国人会出动军队帮助阿根廷吗?

如果对面是意大利,或许美国人会。对面可是世界第一列强的大英帝国,哪怕是德意志帝国都不会轻易得罪,不要说被欧洲人看为暴发户,普遍看不起的美国了。

实话说,此时的战争已经让南美两大国家有些吃不消。如果不是双方都有着坚定的获胜信念的话,恐怕此时已经到了求和的阶段。

为了赢得这场战争,阿根廷人可谓是不惜血本,美国购买了大量的重机枪和火炮,为的就是早日突破智利的防线。

1913年7月29日,临近七月底,阿根廷和智利的第三次攻防战正式开启。

这一次阿根廷可谓是底牌尽出,向前线增加了一万的预备役部队,并且支援了大量的机枪,火炮和武器弹药以及医疗物资。

目前在前线,阿根廷的装备已经超过智利,足以见得阿根廷为这场战争花费的代价有多么巨大。

单单是这些武器装备和战略物资,就使阿根廷政府欠下了巨额负债。

如果不能利用战争赔款来还清这笔负债,恐怕未来十多年,阿根廷的发展要遭受巨大的限制。

毕竟这笔负债可是欠到了美国人的头上,在美洲想要赖着美国人的账不还,这基本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第三次攻防战持续了大半天的时间,最终以智利指挥官的疏忽,大败结束。

这场攻防战也改变了智利和阿根廷的攻守平衡,让战争从一开始的均衡状态,演变为了阿根廷具有一定的优势。

从双方的死伤人数就能看出端倪。阿根廷在这场攻防战**投入了超过五万多名士兵,死亡3024人,受伤12058人。

而智利这边同样也有四万多人的作战士兵,死亡5021人,受伤14231人。

除了智利的死伤人数比阿根廷多之外,但因为智利指挥官的疏忽,导致智利军队丢掉了难攻易守的阵地,驻地被迫向后撤离十多公里。

这代表着阿根廷军队正式向前扩张了十多公里的距离,双方的交火区域已经来到了智利的境内。

这对于智利来说已经是十万火急,也让智利不得不再次向大英帝国求援。

1913年8月2日,协约国四大列强互相沟通之后,先后宣布干涉智利和阿根廷战争,并且将会组建一支远征军,帮助智利守卫国土。

四大列强共同干涉两个小国之间的战争,这也让南美战争瞬间成了世界津津乐道的话题,人们都在好奇,南美这个地方究竟有怎样大的魔力,能吸引四大列强为之出兵。

实际上,如果不是美国在背后隐藏的太好,此时的民众就会知道,南美的战争牵扯的不止四大列强,位于美洲的美国,一共五大列强。

如果不是德国醉心于发展海军军备,没有兴趣参与这场纷争的话,恐怕南美吸引到的不只有协约国,还有同盟国。

自上一次大英帝国向阿瑟发来询问电报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

在这半个月的时间里,协约国四大列强,就各自出兵的数量进行了初步的商谈。

根据协约国的约定,四大列强出兵的比例分别为:英国2万,法国2.5万,俄国3万,澳大拉西亚1.6万。

四大列强出兵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九万人,加上强大的海军进行护航,以及目前剩下的数万智利军队,平复一个小小的南美战争绝对没有问题。

这次战争除了结束南美战争,保护英国在南美的利益之外,也是协约国四大列强展示自己军事实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根据四大列强各自的约定,这次的远征军都会派遣自己国家的精锐部队,远征军的战斗能力必须有所保障。

别的国家阿瑟并不清楚,但澳大拉西亚预计派遣的军队,经过长久训练的第四常备师。

常备师是澳大拉西亚除了近卫师之外,武器装备最为豪华,训练最为优异的作战部队。

第四师虽然成立的时间是最晚的,但训练至今也有了数年的时间。

借着这次机会,第四次的士兵们见见世面,见见血还是很有必要的。

毕竟一支精锐的部队,必须要经历大大小小多次战争才能够成型。

一支依靠训练的部队,不可能成长为精锐的军队的。只有见了血的士兵,上过战场的士兵,才是一名优秀的精锐的士兵。

而澳大拉西亚目前的远征军数量之所以是1.6万人,那是因为澳大拉西亚一个师的人数正好是1.6万。

虽然四大列强加起来随随便便就能凑上百万的军队,但只是对付阿根廷这样一个小国家,别说上百万军队了,十万军队都太过庞大。

甚至如果全部是澳大拉西亚常备军这种实力的军队的话,阿瑟有信心,只需要三万人,就可以荡平整个阿根廷。

虽然四大列强派遣的军队共同称作协约国远征军,但各自的出兵时间并不一样。

为了尽快抵达战场,根据协约国内部约定,距离这里最近的澳大拉西亚率先会派出士兵。

澳大拉西亚军队的任务,就是前往智利,并且帮助智利军队守住国土。

顺利坚持到协约国远征军全部到达,然后再集结所有的人手,组织一次反攻。

顺便还能练一练协约国所有部队的配合程度,方便将来在欧洲战争开启之时,协约国四大列强各自的部队合作战斗。

1913年8月5日,澳大拉西亚的远征军,第四常规师乘坐运输船,踏上了前往智利的旅途。

为了保护搭载第四常规师的运输舰队,澳大拉西亚海军出动了以一艘无畏舰,一艘战列巡洋舰为首的护航舰队。

虽然护航舰队的规模并不大,但在整个南美地区,绝对没有任何敌手。

哪怕放眼整个美国地区,能对这支护航舰队造成威胁的,恐怕也只有作为八大列强之一的美国了。

但美国敢光明正大的袭击澳大拉西亚的运输舰队吗?或许美国人的海军实力强于澳大拉西亚,澳大拉西亚的行动可是协约国共同支持的,美国人也得掂量掂量得罪协约国的后果。

毫不客气的说,只要美国人现在跳场,和澳达拉西亚作对,协约国四大列强就会派遣更多的远征军,直接登上美国的国土。

除非同盟国也帮助美国,否则在这个时代,协约国四大列强的尊严不容践踏。

要知道,放眼全世界列强的地位也只有八个。而协约国直接集中了八大列强的一半,足以见得协约国的实力。

从这一点,其实也能看出目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立对于世界的影响。

要知道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和协约国,包含了世界八大列强之七。

除了远在美洲的美国不受影响之外,世界上的所有列强,都参与了两大军事集团的纷争。

这也代表着一个可怕的事实,如果两大军事集团爆发了战争,这将会是一场波及至少七个列强,覆盖范围达到全球的世界性战争。

也正因为这一点,让争端的双方有许多忌惮,不敢肆意引发这场世界大战。

如果不是有充足的准备的话,目前的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反而不会爆发太激烈的争端。

毕竟现在因为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导致欧洲列强之间民恨已经很高。

如果肆意挑起争端,民众很容易受影响,鼓动政府对于其他国家发动战争。

到时候,就算欧洲各国暂时还没有开战的打算,会因为民意沸腾,不得不发动这场大战。

欧洲因为工业革命发展的很快,但各种各样的革命也随处可见。

这导致国家的意见很容易被民众左右,毕竟谁也不想成为法国那样,动不动就被倒阁,甚至被推翻政府的国家。

国家能影响民众的意见,民众也同样能影响国家的判断。对于欧洲国家的决策者来说,考虑民众的意见,也是必要的环节和因素。

感谢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