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五十三章:接收所罗门群岛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五十三章:接收所罗门群岛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根据澳大拉西亚和协约国的约定,澳大拉西亚的常备军队数量到达40万之时,就是英法开始向澳大拉西亚转让太平洋殖民地的时候。

要知道,虽然太平洋的殖民地只有多个群岛和岛屿,总面积加起来并不是太大。

但这不代表转让殖民地就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了。哪怕澳大拉西亚连和殖民地的距离比较近,想要全面接收,也至少得小半年的时间。

这其中还涉及到殖民地人口的接纳和遣返,重建殖民地秩序和政府,接管殖民地的驻防等等。

更重要的是,这片地区涉及到小半个太平洋,这也代表着澳大拉西亚的海军要在这片地区巡逻,才能保障这些殖民地的海域安全。

不过好消息是,在这片区域澳大拉西亚目前并没有对手,还背靠协约国,并不担心这些殖民地的安全会遭到威胁。

当然,如果愣要算的话,现在的美国或许是一个危险。

因为目前南美战争的原因,阿根廷和智利背后的势力其实也是在暗中较量。

不过想来美国应该没有胆子直接参与,在同盟国不帮助美国的前提下,现在美国的综合军事实力,根本比不上英法任何一个国家。

不过,为了安全考虑,澳大拉西亚会率先接收距离本土比较近的岛屿,比如和澳属新几内亚十分接近的英属所罗门群岛保护地。

整个所罗门群岛的土地面积大约为2.84万平方公里,拥有将近22万的总人口。

但目前的所罗门群岛被英德分割而治,德国占据北部的两个岛屿,英国占据除了这两个岛屿之外的整个所罗门群岛。

和英国驻澳大使进行照会之后,1913年9月1日,殖民地转让正式开始。

英属所罗门群岛保护地的人口大约15万人,其中有不到2万人是英国和欧洲移民,其他的都是本地土著。

需要解决的,是这2万人口的去留问题。对于剩下的将近13万的土著人口,问题反而很容易。

要么,为了将来所罗门群岛的建设付出自己的生命。要么,被遣返到东南亚或者其他地区。

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那就是关于所罗门群岛的安置,或者说是所罗门群岛的政治区划级别。

目前大体上有两种思路和办法,一种是将所罗门群岛独立出来,创建所罗门群岛殖民地。

而另一种,则是因为所罗门群岛和新几内亚比较近的原因,有官员提议将所罗门群岛并入澳属新几内亚殖民地,并不另设行政区划。

这两种提议对于阿瑟来说,影响其实都不是那么大。

毕竟,殖民地的总督由阿瑟亲自任命,这也代表着殖民地总督相较于选举出来的州长,会更加忠诚于阿瑟。

无论是将所罗门群岛并入澳属新几内亚,还是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殖民地,都是殖民地的范围,因此差异也不是太大。

综合考虑之后,阿瑟在肯特首相的建议下,还是决定将所罗门群岛单独作为一个殖民地,命名为所罗门群岛殖民地。

毕竟所罗门群岛距离澳属新几内亚也有数百公里的路程,统一管理起来并不方便。

更多的州级行政单位,也有利于阿瑟对于下属进行奖赏。同时,这些殖民地总督,也相当于是阿瑟的忠实拥簇,一定程度上也能拥护阿瑟的地位。

9月2日,一千人规模的殖民地驻守部队,陪伴着第一任所罗门群岛殖民地总督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前往所罗门群岛,也正是代表着澳大拉西亚接管所罗门群岛,在大洋洲和太平洋范围内,再次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

在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临行之前,阿瑟特地和他见了一面,并且考验了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的能力。

所罗门群岛目前要做的事情,一是尽可能挽留殖民地的人口,保障殖民地的发展。

二是尽快稳定殖民地的秩序,不要让所罗门群岛产生有可能的混乱。

第三,就是尽可能在所罗门群岛建立完善的防备体系,海防也很重要,毕竟这是目前澳大拉西亚实际上的东北边境。

当然,这些任务实际完成起来也并不困难。至少以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的能力来看,完成这些并不困难。

毕竟所罗门群岛也有十多万的土著可以利用,这是可以随意消耗的劳动资源,能够为所罗门群岛的各种建设打下夯实的基础。

借着所罗门群岛的这次契机,阿瑟也对于所有殖民地的防务进行了修改。

所罗门群岛和澳属帝汶,分别驻扎1000人左右的驻军。

澳属新几内亚和皇家领地,则驻扎3000人的驻军。

这些驻军单独成军,直接隶属于国防部。殖民地有申请调动的权力,但驻军的薪资,武器装备等花费,全部由国防部提供。

这样做能够削弱殖民地总督的权利,尽可能减少殖民地总督佣兵自立的可能。

不过,殖民地总督调动这些驻军的权力还是要有的。毕竟某些事关于殖民地安全的政策,也需要这些驻军的配合。

这么调动之后,北部殖民地和皇家领地驻扎的军队就大幅度减少,满打满算也只有八千人。

不过配合着澳大拉西亚的海军,这些殖民地的安全问题还是能够得到保障的。

至于澳大拉西亚目前一共拥有的15个殖民地师,则被阿瑟调集到了澳大拉西亚本土,进行统一和标准化的训练。

在一战尚未打响之前,他们也要接受一段时间的训练,来确保他们拥有一定的战斗能力。

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培养这些土著士兵的忠诚度。至少在战争中不会产生混乱,不会叛逃,这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不过想来应该也不会。毕竟这些军队将来是要抵达欧洲战场的。他们能够叛逃谁?叛逃德国吗?

要知道,欧洲的种族主义比澳大拉西亚严重的多,他们逃离战场,也不一定会摆脱生命危险。

还不如为澳大拉西亚而战,获取胜利之后,他们也会获得阿瑟所允诺的奖励。

是的,为了激起这些士兵的动力,以及保障这些土著军队不会诞生混乱,阿瑟许诺,只要这些土著士兵为澳大拉西亚服役满十年,就可以获得一笔资金奖励,并且和他的家人一起,被送到东南亚生活。

这是阿瑟自控制整个澳大拉西亚以来,第一次公开承诺会将土著平安送到东南亚。

这也让一些原本认为自己会以悲惨命运死在澳大拉西亚的土著有了生的希望,哪怕只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也要抱住这根救命稻草。

为了让这些土著士兵相信自己的话,再加上培养这些土著士兵的战斗力,确保他们的忠诚度。

阿瑟大手一挥,为这些土著士兵也提供了肉食,只不过是两天一顿。

但这相较于这些土著之前的生活来说已经好得多。在每天听话训练的基础上,他们就能够获得足够的食物,每两天一顿的牛羊肉和水果,哪怕只是一颗番茄或者苹果,也足够让这些土著兴奋了。

再加上这些殖民地师都有阿瑟设立的指导员,实际上就是负责洗脑的官员。

因此,这15个殖民地师自开始训练以来,并没有爆发太多的混乱,训练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其实这也很正常,毕竟这些土著参军之后,他们和他们的家人的待遇都会好上许多。

土著士兵众多福利待遇的其中一条,就是他们的家人可以免除强制劳动,成为政府或殖民地政府旗下的正规劳工,工作也会有薪水。

这也代表着这些土著参军之后,他们家人的安全和生活都有了保障。

同时,对一些被提拔之后担任班长和军官职务的土著,进行更丰厚的奖励和保障,有这些土著进行内部监督,对于整个殖民地师的控制也能更加稳妥。

确保殖民地师拥有一定忠诚度的最关键的一条,阿瑟在土著士兵内部建立了一条规则,被阿瑟简单地称之为揭发规则。

只要能够揭发自己的战友和长官的不忠举动,一经查实之后,就可以获得丰厚的奖励。

这笔奖励包括一定的资金,也包括揭发者和其家人的自由权。

这也代表着,如果揭发成功,自己和家人很有可能直接获得自由。

就算钱财不为人所动,阿瑟相信,没有土著不会向往自由。颁布这条揭发规则,就算土著没有胆量揭发自己的战友和长官,也会让一些别有用心的土著心生忌惮,在土著和土著之间制造裂痕。

同时,一个殖民地师的内部,不会有太多来自于一个地区的土著士兵。

这样的规则甚至于深化到班级单位,同样的一个作战班,基本不会有超过两名来自于同一个地区的土著。

这也代表着这些土著士兵和战友之间是比较陌生的,这也增加了土著士兵揭发战友的可能性,提高了土著和土著之间的不信任和猜忌。

管理这些土著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土著和土著分化起来,用土著来管理土著。

种种政策之下,就算殖民地师的忠诚度不是太高,但用来作战也勉强可以。

反正这些殖民地是送往欧洲之后,他们的死活对于阿瑟来说并不重要。

当然,阿瑟也会说到做到。等到一战结束之后,绝大多数土著都会被阿瑟遣返,甚至也包括没有参军的土著。

所有土著士兵统一装备着李恩菲尔德步枪,这也消耗了皇家军工厂一部分步枪库存。

不过好消息是这批装备大英帝国支持了一部分资金,澳大拉西亚国防部的出资并不太多。

除了步枪之外,殖民地师装备的重武器就很少了。每个殖民地师仅装备了几挺机枪和十多门火炮,重火力武器也都只是装装样子。

相较于装备豪华的常规部队和近卫师来说,殖民地师的装备就显得有些寒酸。

不过毕竟是被阿瑟当做炮灰的部队,能够装备一些机枪和火炮,已经是相当不错了。

在训练方面,殖民地师也和常规部队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殖民地师最重要的训练,一是纪律和纪律训练,二是进行简单的英语培训。

这是为了方便这些士兵前往欧洲之后,能够更好的和欧洲人进行交流,同时也是让这些士兵更好的听从澳大拉西亚军官的指挥。

至于打靶训练,殖民地师虽然也有,但并不像常规部队那么频繁。

一般情况来说,这些土著士兵每五天可以进行一次打靶训练,每次打靶训练大约每人消耗十发子弹,平均每人每天消耗两发子弹。

这也代表着,30万的土著士兵,每天消耗的子弹数量就高达60万发,对于皇家军工厂的生产能力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不过这样的消耗也是有效的。至少这些土著士兵从参军开始到现在,枪法已经提升了不少。

当然,国防部也没指望着这些土著士兵的枪法有多好,从每五天一次打靶训练中就能够看出,国防部的要求,其实只是让这些土著士兵熟练的掌握枪械的运用,免得到了战场连枪怎么开都不知道。

反正到了欧洲战场,这些土著士兵的消耗基本都由大英帝国提供。

至于这些土著士兵会不会浪费大量的子弹,那就得看大英帝国的后勤能力强不强,军工厂的生产快不快了。

在殖民地师进行大量训练之时,澳大拉西亚的常规部队,两个近卫师和三个常规师的训练也没有终止。

这也导致目前的澳大拉西亚仅仅只是士兵的日常训练消耗,就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数字。

目前普通士兵每次打靶训练的子弹高达二十发左右,这也代表着所有普通士兵每次打靶训练消耗的子弹加起来,高达一百六十万发。

这还没有算殖民地师的训练消耗,要不然这个数字还会更高。

当然,常规部队也不是每天都会进行打靶训练,毕竟还有很多其他的训练。但理论上来说,常规军队的士兵,每周至少进行三次打靶训练。

这么换算下来,澳大拉西亚所有军队,每年的子弹消耗数量,将近一亿发。

如果不是阿瑟为了应对将来的世界大战,早早下令让皇家军工厂疯狂扩建,提高武器装备的生产速度,恐怕光是澳大拉西亚国内的消耗,就足够让皇家军工厂头疼。

目前的皇家军工厂,是澳大拉西亚规模最大的企业之一。

皇家军工厂一共拥有1.7万名员工,拥有一个总厂,两个分厂。

三个厂的产能加起来,皇家军工厂能够日产李恩菲尔德步枪500支,Gew98式步枪200支,各类火炮90门,重机枪30挺,冲锋枪110挺,手雷400枚。

弹药方面,皇家军工厂能够日产各类步枪子弹50万发,机枪子弹15万发,各类炮弹8700发。

如果能够集中力量生产某种武器或者弹药,那么该类武器弹药的产值应该能翻几倍,但缺陷就是其他武器弹药的产值就会降低。

不过,好消息是皇家军工厂的产能仍在增加,几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所增长。

而且,除了皇家军工厂之外,澳大拉西亚目前的民间各类军工厂,包括政府和王室财团投资的军工厂在内,也能够做到日产步枪100支,日产各类弹药十万发以上。

足够发达的军工行业,是澳大拉西亚敢于参加一战的底气,也是阿瑟有信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获取足够利益的信心。

要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世界各国都非常缺少武器弹药和物资。

在战争中,武器弹药匮乏所引发的问题,也让这些国家苦不堪言。

特别是澳大拉西亚目前的盟友俄国,是缺乏武器弹药等物资的重灾国之一。

仅在1915年,俄国便向盟国和各中立国订购了300万支步枪、20亿发子弹和1200万发炮弹,不过这些军火实际仅到货8-15%。

这也代表着一战的军火市场是无限大的,能不能吃到这份蛋糕,不仅取决于国家的实力,同样也取决于军工行业的发达程度。

有着阿瑟的提前准备,皇家军工厂和澳大拉西亚的军工行业,在一战中获取足够的武器订单并不困难。

为此,在阿瑟的督促之下,皇家军工厂已经开始疯狂库存武器装备,包括各类武器和弹药。

根据阿瑟的了解,皇家军工厂目前已经库存了超过50万支各类步枪,2.5亿发子弹,1200挺机枪,750门火炮,6700万发机枪子弹,110万发炮弹,20.9万枚手榴弹等武器装备,并且还在不断的增长中。

如果不是害怕伤害到澳大拉西亚的正常发展,阿瑟甚至都打算疯狂扩张皇家军工厂和其他军工厂,疯狂铺设各类武器和弹药的生产线。

至少在一战中,武器和弹药根本不愁卖。能够生产多少武器弹药,也就代表着拥有多少的资金和利益。

澳大拉西亚作为协约国的一员,武器弹药完全可以售卖给英法俄三国,能获得三个国家的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五千字更新,求月票,求支持!

明天开始日万!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