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小说巴士 > 历史 > 澳洲崛起录 > 第三百五十四章:各方军购——卡车

澳洲崛起录 第三百五十四章:各方军购——卡车

作者:疯艺炯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01 15:38:06 来源:平板电子书

澳大拉西亚接收所罗门群岛的消息,在澳大拉西亚民间还是有着不错的反响的。

国家领土的扩张,对于已经拥有不错的民族自豪感的澳大拉西亚人来说,毫无疑问是个好消息。

对于英国人来说,用太平洋区域的几个群岛就换来澳大拉西亚加入协约国,这也是完全不亏的。

因此,所罗门群岛主权的更迭,在英国和澳大拉西亚看来,是一场双方互惠共赢的买卖。

也正是因为这样,殖民地政府顺利接管所罗门群岛之后,也十分顺利的接收了所罗门群岛不到两万名欧洲移民。

在这些欧洲移民中,绝大多数愿意留下来,继续居住在所罗门群岛,并且成为澳大拉西亚公民。

不愿意留在所罗门群岛的只是少数人,对此,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总督给出的态度是,给这些人一笔遣散费,将他们送往最近的英属殖民地。

至于这些人走后留下的财产,则全部被殖民地政府接收,正好可以赠送给将来前来所罗门群岛殖民地居住的移民。

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总督这样温和的政策,让澳大拉西亚殖民地政府受到了当地民众的欢迎。

再加上给所有居民颁发澳大拉西亚的公民证明之后,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总督就开始在所罗门群岛普及公民的福利待遇和政策,让殖民地政府和马尔克·麦克欧斯兰德总督自己更加被当地居民欢迎和接受。

所罗门群岛殖民地的建设很是成功,这也让阿瑟将目光放心的放回国内,继续操办起国内的建设发展。

截止目前为止,欧洲各大列强的军备竞赛,已经不仅仅限制于武器装备弹药等方面。

甚至在汽车方面,欧洲各大列强也开始疯狂储备,为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来自本茨汽车厂的数据显示,从1912年下半年开始,欧洲各国就开始疯狂的购买汽车。

从最开始的几十辆上百辆,到现在的数百辆甚至上千辆,足以见得欧洲各国对于汽车方面的重视。

而在所有汽车类型方面,欧洲各国购买的最多的,就是本茨汽车厂研发出来的运输汽车,卡车。

要说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汽车工业,发展时间最久,知名度最高的,自然是澳大拉西亚的本茨汽车厂。

目前澳大拉西亚的本茨汽车厂总厂的规模也已经发展起来,包含总厂在内的四家奔驰汽车厂,占据了世界汽车市场的超过七成份额,是目前世界汽车工业的巨无霸。

如果不是欧洲各国也在扶持自己的汽车公司,本茨汽车厂所能占据市场份额的比例还会更高。

就目前来看,在汽车行业,本茨汽车厂还没有能够一战的对手。如果不是部分汽车厂商获得了所在国家的大力扶持,恐怕本茨汽车早已经统一了世界汽车市场。

目前的汽车市场可以分为乘用汽车和运输汽车。乘用汽车以本茨one为主,运输汽车以本茨卡车为主。

本茨汽车厂在乘用汽车和运输汽车方面所占的市场份额,分别为百分之六十五和百分之八十三。

这也导致,欧洲各国购买汽车基本瞒不过本茨汽车厂,也就代表着瞒不过澳大拉西亚和阿瑟。

值得一提的是,本茨汽车厂分别在同盟国和协约国的主要国家,英国和德国修建了分厂,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修建了分厂。

这也导致本茨汽车厂拥有来自同盟国,协约国和中立国家三方的订单,并不受欧洲局势的影响。

如果说其他的汽车厂商在乘用车方面对本茨汽车厂有着一定的影响,那么在运输卡车方面,本茨汽车基本毫无敌手。

毕竟卡车反而并不看重外观,看中的是卡车的实用性,承载重量,故障率,维修的方便程度,燃油的消耗以及动力等方面。

在这些方面,本茨汽车厂的成果是要比其他汽车厂更为优秀,取得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也就理所当然。

根据本茨汽车厂方面的消息,在近段时间里,德国向位于德国的本茨分厂下达了一份高达一千辆汽车,三千辆卡车的订单,并要求在半年内交付。

德国所购买的卡车,是体型比较大的卡车。这种卡车虽然速度比较慢,但运载能力更强,并且适合多种地形的路段。

这样的卡车在德国甚至欧洲的大部分地区都可以肆无忌惮的行驶,这对于德国后勤的帮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要知道,对于德国这样的陆军大国来说,军队的数量和装备的数量,能够大幅度提高军队的作战能力。

同时,大量的士兵和武器装备,对于国家的运输体系和后勤能力也是一个考验。

军队中的火炮,武器弹药,甚至士兵的运输都需要更加方便的工具,卡车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毕竟将来作战的战场和军队的驻地肯定不会全在火车站附近,这也代表着在火车站到军队驻地这段距离内,需要一个十分有效的运输工具来运输物资。

德国人将目光放在卡车上其实很好理解。毕竟时间已经证明了,汽车是除了火车之外的,陆上最方便快捷有效的交通工具。

而拥有载货能力的卡车,有很大可能也是除了火车之外,陆上最方便有效的运输工具。

德国人能够一口气下达3000辆卡车的订单,足以证明他们在卡车方面已经有了研究,并且确信卡车能够承担起他们物资运输的需求。

毕竟德国人所订购的这种大型卡车,是在运载超过3吨的货物的基础上,能保持时速35千米以上的巨无霸。

而本茨汽车厂之前的另一种卡车类型,是能够运载超过1.5吨,时速能达到45千米以上的小型卡车。

德国的本茨汽车分厂是和当地德国贵族进行合作的。这也代表着总厂没有权利拒绝这份订单。

实际上,阿瑟也并不会拒绝这份订单,毕竟这也代表着丰厚的利润。

不过,出于履行盟友义务的目的,同样也是为了提醒英法,阿瑟还是将这条消息转告英法政府。

德国有一家本茨汽车厂,英国同样也有一家。

而英法两国的反制手段也很简单,收到来自阿瑟的消息之后,英法两国进行简单的考察,确定了卡车拥有巨大的运输潜能之后,两国分别订购了四千和三千辆卡车,并且同样也要求英国的汽车厂在半年内交付。

这么一来也有个问题,那就是俄国听到消息之后,也有购买卡车的想法,但英国的汽车厂生产订单早已经爆满,短期内没有能力再承接订单。

俄国政府无奈,只能将目光看向了澳大拉西亚。1913年9月27日,在从英法获得了足够资金的贷款之后,俄国派出团队前往澳大拉西亚,考察本茨汽车厂,同时也是和澳大拉西亚商议卡车的购买订单。

其实按照正常情况来说,本茨汽车厂分厂拥有的技术,总厂应该同样拥有并且更加精深。

而英,法,德三国都大力订购的卡车,其潜力和作用自然也毋庸置疑。

实际上,俄国团队此行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考察卡车的作用,就是尽可能的将卡车的售价压低,来节省更多的资金。

要知道,俄国的国土面积是欧洲最大的(不算殖民地),再加上欧洲最多的兵员数量,导致俄国的后勤压力也是欧洲各国中最大的。

而俄国因为地理环境的原因,国内的交流大多靠的是陆运,也就是火车和汽车,马车。

这也代表着,如果俄国想用卡车来缓解国内的后勤压力,俄国需要订购的卡车数量可能是欧洲列强中最多的。

这对于俄国政府来说是一笔庞大的财政消耗,也正因为如此,让尼古拉二世派出一支外交团队,来专门压低卡车的售价。

十月初,这支俄国外交团队就乘坐飞艇抵达了澳大拉西亚。

在拜访了澳大拉西亚政府和阿瑟之后,俄国团队就马不停蹄地赶往本茨汽车厂,考察汽车厂的卡车生产状况。

目前俄国国内的汽车数量并不少,单单是俄国皇室,就拥有高达上百辆汽车。

俄国国内也拥有数量不多的卡车,在这支外交团队出发之前,俄国就已经测试了卡车实际的运输能力,并且对于卡车的作用加以肯定。

特别是俄**方,已经多次请求政府和尼古拉二世,要求购买至少一万辆卡车。

军方给出的理由是,如果俄**队能够拥有一万辆卡车,将极大程度的提高俄**队的运输能力。

大概估计下,共有一万辆卡车的俄国陆军,综合作战能力至少能够提升三成以上。

虽然一万辆卡车并不便宜,但尼古拉二世还是决定咬咬牙购买这批装备。

当然,鉴于和阿瑟以及澳大拉西亚之间的良好关系,尼古拉二世觉得有必要尽可能压低价格,为政府节省一部分资金。

此时的本茨汽车厂内。

“各位,这里就是我们的生产车间。本茨卡车的绝大部分车体,就是在这里锻造生产并且组装的。”本茨一本正经地向俄国代表解释道。

在本茨的身边,站着一名翻译,负责将本茨介绍的内容翻译成俄语。

虽然俄国外交团队的部分外交人员能够听得懂本茨所说的德语,还是有部分人有些朦朦胧胧,需要靠翻译再次进行转达。

而俄国代表那一方,也有着专门的翻译官员,负责将部分俄国代表所说的俄语翻译成德语或者英语。

幸好目前的大部分外交官员都普遍熟练掌握英语,法语,德语和俄语。要不然,本茨这个只掌握了简单英语的德国人,此时的处境倒是有些尴尬。

“真是不可思议,贵工厂居然能够达到如此标准的流水线生产。”俄国代表认真地观看着一块块钢材被锻造成零部件,然后被运送到其他生产线进行组装,不由得感叹道。

像澳大拉西亚这样后来居上的列强国家,在工业方面的革新实际上是要比老牌列强更强的。包括目前的德国,美国和澳大拉西亚在内,工业科技其实更加先进,改革起来阻力也不是太大。

但以英,法,俄为首的老牌列强,这些国家想要在工业方面进行改革,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老式工厂的企业主和资本家。

对于资本家来说,工厂的技术先不先进并不重要,只要能够生产出合格的东西,并且花费的成本不高那就行了。

对于生产速度相对较慢的问题,这个问题好解决,只需要疯狂压迫工厂的工人即可。

只要这些工厂的工人加班加点的生产,工厂的生产速度也不逊色于新式工厂太多。

“本茨厂长,贵厂每天大约能够生产多少辆卡车呢?”有俄国代表好奇地询问道。

这名俄国代表是俄**方的高官,也是力主购买卡车的人之一。

“阁下,目前我们能够生产大小两种卡车类型,小型卡车B1的生产速度为每天75辆,大型卡车B2的生产速度为每天45辆。”听到了翻译传达过来的询问之后,本茨微笑着回答道:“如果贵国只需要一种卡车类型,我们可以暂时放弃另一种卡车的生产。这样的话,卡车的生产速度应该能够提高一倍左右。”

卡车的体型相对于汽车来说,是毫无疑问的庞然大物。不仅动力方面需要更大的发动机,也需要更加庞大的车厢和零部件。

这其实也代表着,一辆卡车的成本会比汽车更高,生产的时间也会更长。

如果是生产普通的本茨one汽车的话,总厂的生产速度已经能够达到每天至少300辆,年产量在十万辆以上。

问出问题的俄**方代表满意的点了点头。澳大拉西亚的汽车工厂,生产卡车的速度并不比英国和德国的汽车工厂慢。

这实际上也代表着,哪怕俄国的订单更多,但军队装备卡车的时间也不会比英法德三国慢太多。

如果再能将卡车的售价砍到一个比较低的数字,这对于俄国政府和俄**方来说,都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4000字第一更,求月票,求支持!

今天日万,已更4000/10000,求月票,求支持!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